荒漠深处绿意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630
颗粒名称: 荒漠深处绿意浓
分类号: P942.73
页数: 6
页码: 281-28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通过科学规划、统一开发、生态优先等原则,成功实施了五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效治理了荒漠化土地,增加了耕地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
关键词: 金塔县 荒漠 绿洲

内容

在祖国广袤的大西北,“神舟”升起的地方,有一块古老而神奇的绿洲,它就是毗邻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金塔县。这个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人的边陲小县,曾荣获“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百强产棉县”的荣誉称号。寻觅其成功的秘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干群一心、勤奋耕耘的喜人画卷。
  五星沙漠披绿装 仲夏,笔者来到金塔县五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拍照,只见临近农田的万亩荒漠披上了绿装,花草树木交相辉映,郁郁葱葱。阵阵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野鸡野兔时常出没,逗人喜爱。高的乔木、矮的灌丛、低的绒草,勾画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目睹这情景,不禁使人感慨:昔日“黄沙漫天飞,黑风剥地皮”的五星沙窝,如今变成了“花草树木争艳吐绿,碧野蓝天相映生辉”的农家乐园!
  据了解,五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国土资源部2001年度确立的土地开发重点项目,开发区建设者们坚持“科学规划、统一开发、生态优先、分步实施、滚动发展、边开发边治理”的原则,完成项目总投资1081万元,开展了艰苦卓绝的4大战略工程。
  ——建立天然植被封育管护区。项目建设者们按照《可研报告》,对五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外围的20万亩天然沙生植被进行全局性的封育和管护,组织人员骑着骆驼常年巡视管护沙生植被,采用传统生物措施和现代科技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抚育沙生植物生长。经过10年的努力,修筑防风固沙屏障约120公里,埋压治理沙漠1.23万亩,管护区植物种类由15种发展到24种。植被覆盖率由10%提高到21.2%,降低了风沙对周边10多万亩耕地的侵害。
  ——大搞农田防护林。金塔县五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推行“谁种、谁管、谁受益”的办法,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营造防护林210亩;重新开挖被风沙埋压的渠道5690米、树沟5430米;零星植树3万株。使开发区林木面积达0.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2.4%;进入防护林体系的农田占86%。基本遏制了“黄沙漫天飞,黑风剥地皮”的状况。
  ——努力增加有效可耕地面积。为减少土壤沙化面积,开发者按照《可研报告》,采用因地制宜,分年度推进的办法,新打机井21眼;配套水泵及提灌设备21台(件);修建机井房21间;修造消力池21个;修建斗渠14公里、农渠44.8公里、桥涵7座;架设高低压线路13.6公里;修筑田间道路17.6公里、生产道路39.2公里;重新整理被风沙埋压的土地1586亩;开发土地560公顷;增加有效耕地面积507公顷,占规划总面积的90.54%。并在新增土地上推行“边实施、边调整、边公告”的措施,将400多公顷土地挂牌出让耕种,使项目开始发挥效益。
  ——保护野生动物和候鸟。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和人为捕杀野生动物,一些珍稀动物和候鸟在金塔濒临绝迹。2004年以来,金塔县在五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护区创造野生动物和候鸟适生条件,严禁乱捕滥杀。每年总有一些珍稀动物和候鸟来这里栖息。据知情人讲,现在五星沙漠一带已有野鸡、野兔、黄羊等10种珍稀动物和大雁、布谷鸟等20种候鸟在此繁衍生息,这样不断促进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
  科技染绿红沙滩 在一个春风荡漾的早晨,笔者在向导的带领下,来到金塔县城东北约18公里处的红沙井子(也叫红沙滩),一路上只见道路平坦,绿树成荫,成片的麦田散发出诱人的清香,看着这大漠吐绿的美丽画卷,引起了笔者深深的思考和寻觅:在这“天上少飞鸟,地上风吹石头跑”的荒漠戈壁上竟然能生长出花草树木?县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的一位干部铿锵有力地告诉笔者:“科技加苦干!”
  据了解:金塔县红沙井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国土资源部2004年12月底确立的第二批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区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有4条连绵不断的沙线直接危害着周边的谭家湾、天生场、头截、永光、榆树沟5个村24个组的8400亩耕地。这些年,红沙井子的播绿者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探索,在无底农渠上推行“大坑、大苗、深栽”植树法,植树成活率较高。并对榆树沟村到永光村、头截村到谭家湾村南北长达15公里的沙线进行了勘测规划,本着“重科技、讲质量、求效益”的原则,全面规划,因害设防。采取土埋沙丘、草方格压沙、环丘造林、平沙站队、封沙育草、设置沙障等措施,实行沙、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开发。面对种种困难,拟定了三个实招:一是“借智生才”,采取“派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办法,培训了一批林业科技骨干,解决了缺乏林业技术人才的问题。第二招是“借鸡下蛋”,选派技术人员上新疆,走张掖,进天水,选育了一批优良品种,解决了没有良种的问题。第三招是“找米下锅”,采取一留、二移、三伐、四补、五植的办法,发动群众开垦庭院,移花接木,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的许多难事。
  2011年5月,笔者在金塔县国土资源局看到了《金塔县红沙井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效益情况报告》:“项目总投资2285万元,完成整理土地总面积1082.72公顷,增加有效耕地面积346.7公顷,增加防护林和农田林网100公顷,可供养1733人。”
  梧盛村里荡春风五月端午节这天,正是金塔县“沙枣花儿喷鼻香”的日子。笔者在向导带领下,从金塔县“麦芒(wang)滩”、沿着古老的“三淌坝河”抄便道向北走,在茫茫沙地上行走约20公里,就进入了金塔县东坝镇地界。笔者向“三淌坝河”的东岸望去,昔日“冬天白茫茫,春天水汪汪”的梧盛村,如今一切都变了样。纵横交错的防风林带象坚强的哨兵,保卫着丰收的田园;嫁接改良后的优质果树枝繁叶茂,果实缀满枝头;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贯穿村组,四轮车、摩托车竞相疾驰;碧绿青翠的葡萄架下,劳作了一天的村民们谈笑风生……
  说起梧盛村的变化,当地村民无不感慨地说:“多亏了咱们有个一心为民的村党支部”。1995年,共产党员向志春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他是个走南闯北、小有名气的企业家。面对党组织和群众对他的信任,他毅然担当起了全村“领头人”的重任。
  梧盛村发展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经过党支部一班人反复酝酿讨论,他们理出了“靠抓班子、带队伍,提高村民素质;靠上项目、搞开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靠调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思路。群众心悦诚服了,他们看到了梧盛村的希望所在。
  2002年,村党支部决定兴建“小尾寒羊纯种羊繁育基地”,引导农民发展养殖业。村上筹资70多万元,一次性从山东梁山引进纯种小尾寒羊1200只,按照农户承包地的多少为股权依据,将种羊按股分配到户。村上成立了纯种小尾寒羊股份公司,实行“集体所有、分户喂养、统一管理、集中销售”,创建了公司+农户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
  面对群众生怕在风沙口上发展养殖业,垦荒会破坏植被等疑虑,村党支部一班人通过办讲座、讲科技、印资料、看影视、搞培训、做示范等办法,激发了群众养羊的积极性。村上还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建立了优质牧草、日光温室、对外制种等农业特色基地,围绕羊产业的发展,新建了压块饲料厂、种羊交易市场、饲料供应站等集体经济实体,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2005年,全村161户农家修建高标准暖棚圈舍648间,种植饲草660亩,采用“秸秆粉碎、清水滤净、加拌精料”等科学喂养方法,使养殖效益大大提高。全村人均实现养羊收入1100元以上,按照交易额的5%村上提取村积累4.3万余元。近三年来,村上先后筹资100多万元,完成了7.3公里的渠道衬砌,5.2公里的电网改造,为农户架通了自来水、安装了闭路电视,维修扩建了村小学。全村42名党员全部参加了“党群共富产业区”、“双培双带”工程等一系列党性实践活动,有32名党员成为致富能人,涌现出明星党员户20户,同时还把13名致富能人培养成了共产党员。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金塔县东坝镇梧盛村曾被评为“全省五个好村党支部”和“甘肃省五十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冰坝河滩写春秋 距金塔县城北12公里的冰坝河滩,曾是金塔县最大的风沙口。“黄沙滚滚不见天,到处沙窝压良田。大风一起不见家,天上地下尽是沙。”这是昔日冰坝河滩的真实写照。1997年,时任金泰建业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张国忠,通过实地考察论证,决定投资开发、整理冰坝河滩。在黄沙漫天的冰坝河滩上,张国忠带领同事们吃住在工地,顶严寒,冒酷暑,与沙为伴,饿了啃块馒头,渴了喝几口凉水,累了就靠在机器旁或钻进帐篷里打个盹。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省、市、县领导及科技人员多次亲临开发区帮助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了把开发区建成以防风林木、风景苗木和经济林为主的林果产业;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产业;以甘草、麻黄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牛、羊、珍禽养殖为主的畜牧养殖产业;以设施农、林、牧业为主的高科技设施农业;以景点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观光业等六大新兴产业基地,并动员全县3000多名机关干部和中小学生每年坚持在开发区义务植树。经过5年的开发建设,开发区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整理土地4800多亩,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13公里,配套变压器6台,衬砌渠道17公里,定植防风林带17公里、36万株,繁育各类苗木90多万株,种植饲草、药材2000多亩,退耕还林1000多亩,初步形成了渠、路、林、电、田、井相配套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2001年,开发区与西安李氏庄园签订了投资建设2000亩林果新品种示范基地的开发项目。同年,投资160万元引进以色列技术,建成一座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的全自动智能阳光温室和6座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引进优质林果、花卉新品种九大系列100多个,繁育苗木90亩36万株,为全县林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新品种推广奠定了基础。在发展林果业的同时,他们还建成了8000多平方米的畜禽养殖场,引进了一批畜禽新品种和胚胎繁殖技术,至目前,饲养量已达3000多头(只)。与此同时,他们还新建了鱼池、蒙古包、沙浴场、假山、亭台,栽植了10多类常青树木,种植了花卉、草坪,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休闲观光。如今的冰坝河滩已变成根在地,秧在墙,上结果,下乘凉,集生态开发、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种养结合、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高科技示范园区。张国忠也曾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甘肃省绿化奖章获得者”、“甘肃省乡镇企业家”、“甘肃省优秀非公有制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羊井子湾乡好去处 晚饭后,笔者乘着车子,向着羊井子湾移民基地走去。
  笔者顺着小砖渠走着,一座别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出现在眼前,小院四周围着两米多高的新颖花窗围墙,四米多宽的院门用白铁皮门锁栏,周围的墙角种满花草树木,树下放着一盆盆名贵的盆景,夏日的夜晚凉风习习,路旁的青枝绿叶随风飘拂。笔者被路旁的农家小院迷住了。过去有人认为,农家小院可能是堆满柴草杂物,各种牲畜相互争斗的乌烟瘴气、乱七八糟的邋遢之地,而现实并不是这样。
  笔者放眼看去,小院的东边,停放着一辆还散发热气的四轮拖拉机,葡萄棚下,一串串晶莹透亮的果实被车顶碰撞后,还像吊砣一样左右摇动呢。北边是一屏绿篱笆,金花银花含苞欲放,墨绿的叶子层层叠叠。仙人掌踮起脚探头探脑,虎虎生生地向着人耳鬓厮磨。地毡草也毛茸茸的翠绿得可爱,软绵绵的富有弹性。夹竹桃、节节高、满天星、月季、五色菊等挥起颀长的手臂挽起了篱笆、围墙和农院,姹紫嫣红的花瓣从枝叶间摇曳而生,仿佛是一组耀闪闪的彩色灯饰。向阳的西边,架起了两根水泥柱的晒衣棚,衣架上全晾着各色衣物,五彩缤纷。连衣裙、牛仔裙、还夹着旧式的包头巾和绣花枕套,叙述了古老—文明的沿革,体现出了新时代与旧观念的强烈对衬。古色古香的盆景旁,还立着一个电冰箱的包装箱。好客的主人端来了李广杏,送上了“易拉罐”,笔者一边吮吸着李光杏的乳汁,一边观看着这“杨柳千条花欲绽,葡萄一串蔓初银”的情景,无限情思涌上心头:昔日仅有“毛桃、酸杏、涩沙枣”的移民,今天吃上了自己亲手种植的“苹果、鸭梨、水葡萄。”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是晚上11点,笔者刚上车子准备回家,又被林荫道上的夜景所吸引,在一条宽阔且铺着沙石的田间道上,灯火通明,有看墙报的,有打台球和乒乓球的,有跳迪斯科的……在村子的中央,一个烫着卷发的姑娘正领着几个小姑娘在排练《九妹》,真有点“欢歌阵阵闹乡村,笑语连连话安居”之感受。笔者在人群中正巧又遇到了原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富,老书记饶有兴趣地说:茶余饭后看电视、读报刊、跳舞蹈已不是本村的新鲜事,几十个文体爱好者自发联合本村近百名尖子组成了业余文体活动队,每天晚饭后,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居民点上,根据各自的爱好,自享其乐了。看着这乡村的夜晚,信步走在绿色长廊里,笔者陶醉于移民村独具的文化风情:露天卡拉OK歌舞会上年轻人的现代节奏,电灯光下小伙子们的球艺激烈竞争,棋艺摊上中老年人的悠闲棋步,平坦的居民街道上儿童们银铃般的笑声……看影视,读书报,趣味无穷;比舞姿,赛歌喉,乐在其中。
  笔者走着、瞧着,回味着,静谧的夜空下,文化熏陶着广大移民:男的、女的、老的、小的,当温饱问题不再困扰他们时,知书达理、温文尔雅便是他们执著的追求。看着这沙地上的绿荫,看着这娇艳的花蕾,看着这万物向上的景象和浓重的乡土情调,看着这文明向上的文化生活,使人陶醉、使人心旷神怡……
  吃黄沙的金塔砂砖厂 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金塔县,依靠科技进步,化害为利,利用当地黄沙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沙漠边缘兴建了年产砂砖2000万块的砂砖厂,建厂20多年来生产砂砖3亿余块,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为综合治沙,保护耕地,发展地方经济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984年10月,金塔县多方筹措资金260万元,兴建了西北首家“以砂代土”的砂砖厂。生产的砂砖以石灰、沙子为主要原料,经蒸气饱和碾压成型。1984年至2008年生产砂砖3亿余块,实现利税1000多万元。金塔县砂砖厂每年用沙5万多吨,按正常黏土烧砖规模计算,可节约耕地600多亩。而且把往日肆虐农田的黄沙变为致富的资源,实现了“节约耕地、化害为利”的建厂目标。
  (本文荣获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征文二等奖)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金塔区域建制演变、县治府尹、区划演变、乡镇村闾、东风航天城、文物古遗址、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桂发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