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戈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611
颗粒名称: 山脉戈壁
分类号: P942.76;P942.73
页数: 11
页码: 266-2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山脉和戈壁的情况,包含了祁连山、合黎山、马鬓山、夹山等。
关键词: 金塔县 山脉 戈壁

内容

祁连山
  祁连山,以匈奴呼天为“祁连”得名。因其连绵千里于河西南边,常年积雪,金塔民间亦称雪山、南山。祁连山自凉州绵亘数千里至此,都叫祁连,即人们所谓的天山。山中冬温夏凉,水草丰美,宜畜牧。西汉时,匈奴失此山,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山中产金、银、玉、铜、铁、丹砂、硫黄、玛瑙等矿产。
  祁连山峰峦高耸,终古积雪。仰望空霄,皓白晶莹。春夏雪融冰消,入河溉田,是金塔县居民赖以生存的水源。
  合黎山
  合黎山位于金塔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及高台县交接处,主峰海拔1816米(金塔县东部合黎山部分地段已被巴丹吉林沙漠埋压)。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合黎山,在县北十里,东接高台,西接镇夷。《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张掖河水经其谷,今名石硖口也。盖起自山丹石硖口,至于镇夷石硖口,延长三百余里,其山产茶。”
  马鬃山
  马鬃山,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取名。马鬃山因山势如骏马扬鬃,故得名马鬃山。
  马鬃山呈东西走向,系天山余脉。经肃北、安西、玉门、金塔境内称马鬃山。长约200公里,平均海拔2000米以下,相对高差500米以内,主峰海拔2583米,山体破碎、峡谷分散、时断时续,山系分支多,呈不规则状。
  夹山
  夹山的取名 夹山,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取名。夹山,原名佳石山,由于水峡口以西出各式各样杂色彩石,取名佳石山;又因佳石山处于南山(祁连山)和北山(马鬃山)之间,故叫夹山。
  夹山,位于金塔县南部,东西走向,西接黑山,由黄草营入境,东接合黎山,由镇夷峡出境,长约120公里。西段马路山主峰海拔1408米,东段夹山主峰海拔1478米,中段有两条山脉来会:火石峡山,自八圪楞入境,并于夹山;大干粮山,由下古城起,一名沙山,北入夹山。
  夹山的传说 在金塔县鸳鸯湖以东,县城以南有座山名叫“夹山”,站在金塔县城的高处就可以清楚地看见夹山中段的巨大山坳,就像一道巨大的门一样。相传很久以前,这山叫“双山”,由东岭和西岭组成,两岭相对处是悬崖峭壁,两壁之间形成一道几十丈宽的山门,由南向北可看见山门,后来两壁合拢,两岭合一。因此人们把此山改名为“夹山”了。
  双山为什么两岭会关上了山门?这里有一段神话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双山的南门口住着一户人家。年轻的夫妇俩带着一个四岁多的儿子。男的姓单名叫单良,女的不知姓什么,远近认识她的人都叫她的乳名“山红”。
  单良和山红都是忠厚善良、老实巴交的山里人,一家人就靠种山口边几亩山岗地过日子。春种秋收,小日子勉强过得去。有一年天逢大旱,百日无雨,水田龟裂,旱田生烟。好在南山门口有一眼两尺见方的山泉池,池水一次只够舀两桶。说来也怪,当你舀够两桶,不一会池水又自动渗出,将池子装得满满的;如果一天不从池中舀水,泉水一滴也不会溢出。单良和山红就靠这池水浇苗才保住了一亩多地的玉米。可就在这么大旱的天,单良家屋后菜地里竟长出了一个大南瓜(金塔人叫窝葫芦)。开始没在意,可越长越大,直长到两尺粗,一百多斤重,立在地里特别“招眼”。单良从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南瓜能长这么大,他到山下村里问人,连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没听说过。人们很好奇,每天都有很多人上山来看他家稀奇的南瓜。
  消息传得很快,前来观看的人也越来越多。一日傍晚,单良和山红正准备烧火做饭,屋外来了个黑衣道士。黑衣道士自称来自南方,已经修道几十年了,他昨天到县城听人们沸沸扬扬的说此处出了件怪事。他认为世上怪事都有因,有因必有果,特前来看看能不能牵出因果。单良和山红听道士“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阵,不知是何意,猜想他也是来看瓜的,便带他到屋后菜园让他看个够,免得再“叽里咕噜”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黑衣道士看到大南瓜,围着一连转了七八圈,一惊一乍,看过后又找一高处上去向四周看着,一看有一片玉米地,地里长着一棵棵绿油油的又粗又壮的玉米,根本不像是受旱缺水。那道士又问是怎么回事,单良告诉他是挑泉水浇灌的。道士要看那山泉,单良又不厌其烦地带黑衣道士来到山泉边。道士一看山泉,再看那几十丈宽的山门,惊呼道:“天助我也,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此处我已寻找近30年了。”单良和山红更是听不懂。黑衣道士说:“实不相瞒,此山是一座宝山,就在进山门的门槛处有一地下宝库,宝库里金银财宝无数。那口山泉就是开宝库的钥匙孔,你家那大南瓜就是开宝库的钥匙,只要把南瓜抬过来,立在山泉池里,宝库大门会自动打开。这样的机会五十年才有一次。上一个五十年因无人知道此法,无人在这山门口种南瓜,所以错过了一次机会。这次再也不能错过良机。”
  单良和山红像听故事似的,半信半疑地问:“你怎么知道?”黑衣道士说:“我师傅临死前告诉了我,但师傅没找到这个地方。”山红还是不相信:“那你为什么告诉我们?”黑衣道士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开此宝库必须是种瓜人,二是宝库里财宝无数,我一个人也拿不了,因为午夜北斗星正对山门时才是开宝库的时间,但必须在鸡叫前离开;否则此山门会关闭,两岭合为一山,永远不会再开。”单良和山红听黑衣道士讲得有声有色,信了大半。两口子留黑衣道士吃饭。饭后黑衣道士问:“你家有报晓的公鸡吗?”单良不解地说:“有!干什么?”道士说:“我想用绳子把公鸡嘴扎上,多拿点财宝。我寻找了三十年啦,光穿破的鞋子就有一挑子。再说你们也多拿点,到城里盖房、开铺,儿子大了给他成家,不比你在这终日忙碌的好吗?”
  单良和山红早早地哄儿子上床睡觉后,他们两人又准备了扁担绳子到屋后菜地摘南瓜。单良和黑衣道士一起抬,山红用绳子拖,三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南瓜抬到了山泉边。黑衣道士冲出山门面朝北盘腿打坐,等待午夜的到来。心急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单良觉得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可那北斗星就是偏离山门。又过了一段时间山红急了,蚊子和小虫咬得她受不了。她说不等了,要回去看看孩子。黑衣道士安慰地说:“别急,就快到时辰了。”又等了一会,北斗星终于移过来了,黑衣道士像是被刺戳了屁股似的从地上弹起来说:“时辰已到,快!”三个人用尽全力将南瓜插在了山泉池里,只听“轰隆隆”一阵闷雷般响声,南山门的门槛处开启了一道几十尺宽的地门,宝库的门打开了,门里闪出耀眼的金光。
  黑衣道士首先进了宝库,他掏出事先预备好的一个大布口袋,在宝库里挑来选去尽找些稀世珍宝。单良和山红像是七魂出了窍,打娘胎里出来就没看到过这么多金银珠宝。一时愣住了,不知所措。山红以为是在梦里,她使劲掐了一下自己的耳朵,感觉到痛了,还真不是做梦。就拿吧!山里人不识货尽捡大的摸,她顺手拿了几锭最大的金子,每锭足有50两,她放两只手紧紧地握住揣在怀里。单良也随便拿了几锭大金子装在口袋里,两口子真像是偷人家东西似的,面红耳赤的,心也“咚咚”直跳。两人紧张的急忙要往外走,单良转身又拿了两锭攥在手里,山红拉了单良一把说:“够了!够了!拿那么多怎么花呢?”单良也不好意思地说:“是呀!是呀!咱们赶快出去吧,这门要是关上了出不去,即便金银财宝都是我们的也没用。”单良又喊黑衣道士:“师傅,够了吧,出去吧。”那黑衣道士拖着大半口袋珍宝说:“天还早,我再拿点。”黑衣道士看单良两口子只拿了几锭金子,嘲笑说:“真是乡里人不识货。”说着捏起一颗鸡蛋大小闪着绿光的东西说:“这叫夜明珠,一颗能买一座城。”山红说:“我们就要金子,不要城,你看那县官大老爷整天累的。”黑衣道士“嘿嘿”地笑了笑,只顾选他的珍宝,不再理会单良两口子了。山红拉着丈夫说:“咱们走吧,这钱足够咱们用几辈子了。”说着两人就出了宝库。
  就在单良两口子刚出宝库门时听见一阵“咯咯咯”的公鸡叫声,紧接着是一阵“轰隆隆”的闷雷声,宝库的门关上后又是“轰隆隆”几声巨响,东西两岭合并在了一起,山门关闭了。山红惊恐万状地说:“哎呀,黑衣道士还在宝库里面呢。”单良说:“不对呀!最多一个时辰呢,这时间没到鸡怎么叫了呢?”
  原来他们的儿子一觉醒来,出去撒尿时听见鸡笼里大公鸡直“扑噜”着,这孩子平时就爱逗大公鸡玩,再加上听到“扑噜”的声音,便更加好奇,就跑到鸡笼旁边伸手抱过大公鸡,一看,鸡嘴被绳子扎住着,他也不知怎么回事,解开绳子将鸡放回鸡笼里,还生气地自言自语道:“这是谁干的,比我还调皮。”谁料这大公鸡被扎了半夜的嘴难受极了,这会被松开了,它竟扇着翅膀,伸直了脖子“咯咯咯”叫了起来。
  天亮了,人们被夜里几阵巨响闹得都跑过来看究竟,当人们看到东西两岭合为一山,不见了南北通道的山门,都十分惊奇。
  单良和山红回到家一数,一共拿了十六锭金子,每锭五十两,共计八百两。两人商量着这么多的钱该怎么用。后来,单良在山下的村里盖了几间高大的青砖房,买了十亩地,一头牛。其余的钱陆陆续续捐出来办了不少好事,修了几口塘坝,筑桥铺路。开始人们对单良家突然发财都觉得奇怪,后来人们知道了其中的故事,都咂舌说:“乖乖!人可不能贪心,单良两口子要再多拿一点,也许就被关在宝库里了。”双门山没有了,东西岭不存在了,南北大门紧关了,由此人们就把“双山”叫做“夹山”。
  大红山
  大红山,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取名。大红山又称孤红山或四道红山,主峰海拔1924米,为金塔县境域内最高山峰。因山体高大,表面石头颜色呈红色,故称大红山。
  大红山自马鬃山起,经三道明水,至南泉以北入境,东经白沙窝、五道明水,止于黑河右,全长250多公里,境内长120公里。据清代《肃州新志》记载:“孤红山距(肃州)城北190公里,距金塔城140公里,乃肃州北面望山,东自天仓河起,西至花海子止,长约250公里,北即蒙古草地,中产煤,其山高耸,为东西往来必由之路,蒙商出入必经之途,凡往哈密及北山者,以此道为捷径。”
  在今金塔县和额济纳旗境内共有四道红山,从北向南依次排列:自公婆泉起,从石板井(北)向东延伸的,叫一道红山;自公婆泉起,向东南朝青山头延伸的,叫二道红山;自马鬃山起,经三道明水、白沙窝、五道明水至黑河右的,叫三道红山;在三道红山之南,主峰海拔1924米的,叫四道红山,是金塔县境域内的最高山峰。
  狼心山
  狼心山,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取名,因山势突兀形如狼的心脏而得名。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狼心山在金塔县城东北三百公里处,亦蒙古经过之地,探听者常至此,取红玛瑙石为记。
  南山和北山的传说
  古会水县(今金塔县)的南面是南山,又称祁连山,北面是北山,俗称火烧山。南山高接云端,山尖上终年积雪,山腰里郁郁葱葱,苍松翠柏成林,珍禽异兽成群,矿藏资源极其丰富。而北山最高峰也不过百丈,干枯焦燥,黑石遍野,真像被火烧了一样。两山同出一脉,为何有这样大的差别呢?
  据《酒泉市志》载:早年间,南山和北山是一对十分相好的朋友,它们南北相望,遥遥对峙,是河西走廊的两道天然屏障。有一次南山和北山闲聊中订下了“白天长,夜间不长”的盟约,南山信守诺言,白天长,夜间不长,而北山呢,为了显赫自己,不分昼夜的往上长,不到一年时间,就比南山高出一半。后来,玉帝知道了这件事,认为不守信用者应该受到惩罚,于是就派火德真君放出三昧真火,把北山点着,火着了九九八十一年。直烧得石头爆裂,草木成灰,北山从此成了死山,多亏南山向玉帝求情,讨来冰沟里的雪水把火浇灭,“讨赖河”由此而得名。
  南山为了尽到朋友的情谊,终年头顶白雪,表示永远悼念北山。
  能发光的石头
  金塔县境内有一种能发光的石头,叫萤石,分布在金塔县神螺山、红沟山、玉石山等地。萤石在荧光灯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出荧光,加热后置于暗处也能发出荧光。带色萤石灼烧后颜色会消退,变成无色或白色,用伦琴射线照射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无色萤石经金属钙蒸气作用及放电作用能显出紫色。萤石在紫光、紫外线和X光的照射下能发射可见光,称萤石的发光性。发光性实质上是矿物晶体吸收了较高的外加能量,然后以较低能量的可见光形式再发射(或释放)出来。
  荧光性矿物只要在外加能量的连续作用下,就能持续地发射某种可见光。萤石有紫黑色、海蓝色、绿色、黄色、白色等不同颜色,是与它们形成时的温度和环境有关的。有人认为萤石就是传说中的“夜明珠”,其实萤石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和激发条件下才能发出美丽的荧光,否则萤石是不会发光的。所以自然界中,萤石并不是天然的“夜明珠”。
  石头海(城)
  石头海(城),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取名。石头海,亦称石头城、怪石海、怪石城等。位于金塔县航天镇东南约60公里的大漠深处,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古生代沉积岩风蚀花岗岩地貌。
  石头海四周黑山环抱,形成一条30多公里的峡谷地带,登高远眺可望全城景观,以卧佛泉为中心,有300多处景点。这些景观主要分布在东西胡杨峡、葫芦山、昴盖刺泉等处。在华夏大地上,桂林素有“山水甲天下”的美称。然而由于大自然的恩赐,在金塔茫茫沙漠戈壁之中,也造就了“瀚海石城胜桂林”的神奇风光。
  石头城因嶙峋怪石而得名。登高远眺,石海尽收眼底,山势险峻,茫然一片,错落有致,高低起伏,或黑、或白、或红、或灰,连绵不绝,望之不尽,宛如一座座气势恢宏的石阵。沟壑遍野,纵横交错,野草萋萋,随风摇曳,小鸟啾啾,野旷天低,令人心旷神怡,大有人在画中游之感。近观细看,山势险峻,峭壁横空,笔峰挺立,曲涧深沉,一簇簇奇石既如人工堆砌,又似天地造化。石山内大小石块,绝大多数遗有各种小洞,或圆、或方,极不规则,但触之却滑若肌肤。更为奇妙的是山势走向,在圆石、方石、扁石、条石之中,道道沟壑颜色与山色截然不同,若刀刻斧凿,跃然而出,倾度划一,与山势高低起伏浑然一体,排山倒海之势就此形成。
  远眺近望,整个平面跃然纸上,或高山、或海水、或长江、或黄河,重重叠叠,影影绰绰,线条流畅,色彩斑斓,如同一幅幅浮雕版画。最为壮观的数那一尊尊动物石雕,“石雕”形象逼真,妙趣横生。有石象穿山、猴子搬家、须弥望月、海豚戏水、鲤鱼打挺;有像狮子猎物、肥豚酣梦;另有人物状的如李聃讲道、二郎挥锤、菩萨祈祷、牧童骑牛等,不一而足,应有尽有。景区虽地处戈壁腹地,气候干燥,但石缝中却水流潺潺,泉水叮咚,宛如诗中咏唱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致。石头城内胡杨金黄,野桃遍野,驼队成群,羊群遍布,与幽谷、牧人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交相辉映。这里洋溢着淳朴的蒙古族风情。古人云:“五岳归来不看山”,来到今天的石头城,又让人体会到的是“石城归来不看石”。
  石头海是典型的风蚀花岗岩地貌,在花岗岩岩体外围露出的是距今4亿—5亿年前的古生代的沉积岩石层,各岩组均反映了浅海相沉的特征。由于受到区域变质和后期侵入岩及混合岩化作用的影响,整个沉积岩地层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变质。此处的花岗岩属于海西地壳运动中期的侵入岩,形成于距今大约3.2亿—3.6亿年的泥盆纪—石炭纪。该地区的外环境分布着新生代第四纪的冲积、洪积及风积等现代沉积物。这表明其原本是海底世界,由于地壳运动,海底火山喷发,熔岩上升冷凝,又经漫长的风雨侵蚀致使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目前国内外对这种典型的“蜂巢”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形成机理与地理分布的研究和报道甚少,给地质、地貌学留下了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旅游开发更属空白,百里山岩,一步一景,神奇莫测。怪石如海,杰作天成。有山花子词为证:“……石象出岫觅棽榛,鹰育雏见亲情,沟壑桐叶招骚客,喜迎凤。鬼斧神工造尤物,触景心忆迷南宫,襄阳漫土今若在,膝生根。”再加上大漠胡杨,更是风景这边独好。
  瀚海戈壁
  戈壁,地理名词。亦称“戈壁滩”或“戈壁沙漠”,指仅能生长耐碱草类及灌木的沙碛,为一种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按成因差异,可分为风化的砾质戈壁、水成的砾质戈壁和风成的砂质戈壁。
  瀚海,其含意随时代而变迁,两汉六朝时是北方的海名。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霍去病击匈奴右地,出代郡塞2000余里,登临瀚海而还。因此,有人考证,既云“登临”则是“山”而非“海”。唐代的瀚海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以西(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元代刘郁《西使记》中所谓“瀚海”,即古金山(今阿尔泰山),明代以来用“瀚海”指称戈壁沙漠。
  从峰峦重叠的夹山北麓,到岭岭相连的合黎山南埂;从石城子前,到山静烟沉的汉代都尉府肩水金关内外,极目晴空,浩瀚无际,云山渺远,大漠苍茫,砾石侵天涯,蜃楼映乱峰,这就是广袤而壮观的瀚海戈壁。
  金塔县境内的戈壁按地域分东山戈壁和北山戈壁两部分,占全县总面积的54.6%。有白水泉沙窝、东沙窝、明沙窝三条沙系。
  金塔县境内的瀚海戈壁,属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大约在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前的地质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尔后,地壳相对稳定,经过长期的风化、流水和风蚀等外力作用,高地削平,低地垫高,地表逐渐趋于一致。到了距今三百万年的地质时期,这里的地势又有所上升,形成高原。由于上升幅度比较缓慢,再加上这里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岭阻隔,气候干旱,河流很少,侵蚀作用微弱,因此地表切割轻微,一直保持着广阔平坦的高原面貌。土壤大部分含盐碱和石灰,有机物含量低,多为荒漠、半荒漠地形。同时,祁连山和合黎山两侧,河流运动,形成了大片以砾石为主的冲积扇。中部地带为亚砂土,地下水埋藏深度达5~10米,成为片片绿洲。下部地带的土质较黏,地下水位低,盐碱危害严重,植物稀少,草木零散。长期以来,瀚海戈壁上的森林、植物受到严重的破坏。随着森林的毁灭,植物的减少,沙起田园没,沙进人烟退,绿洲在无情地缩小着,人们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今天,春风沐浴的金塔,瀚海戈壁也变得越来越美丽了。人们从付出的代价中吸取教训,采取种种措施保护戈壁资源,同时种草种树,改造戈壁,建设家园,为创造一个欣欣向荣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勤奋地劳动着。
  海市蜃景 在金塔县一望无垠的浩瀚沙漠,人们也时常能够领略到海市蜃楼的奇景幻影。在戈壁远行,“瀚海蜃景”便常常陪伴着旅行者浪迹天涯。
  据《金塔史话》记载:在烈日炎炎,晴空如洗,旷野无风的日子里,走向金塔县浩瀚无垠的戈壁,举目远眺,目及之处轻纱笼罩,款款飘逸。在北陌荒原,长城内外,虽酷暑灼热,但可见到股股旋风,拔地而起,旋入天空,经久不散。有时停在空中连形状和位置都长时不变,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沙漠奇景。在晴朗之晨远眺无垠荒漠,只见状似涛涛海水,鱼鳞密织。时而波浪滚滚,汹涌澎湃,时而又如息波秋水,泛起涟漪。在天地相接之处,滔滔海水(实为地气)之上的一片迷幻雾气中,显出了高楼大厦、亭台楼阁,甚至在五光十色的光柱之中,还会显现出工厂、田野、车水马龙的闹市。所有这些都若隐若现,被掩映在奇光异彩的沙幕之中。水弯处有舟帆片片,随波轻驶。海岸上隐隐显露出高高低低的亭台楼阁,逶迤起伏,宛若仙境。人们朝前走,幻景向后退,永远接近不了它。随着游人的走动,观察角度的不同,眼前的幻景也在迷离恍惚之中不断地变化着。一会儿是矿区山岭,高大的厂房相连,烟囱林立,青烟缕缕,一列长长的火车缓缓穿行而过;一会儿又是城市的街道,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影影绰绰。远处还有几座佛塔,隐隐耸立于缥缈的沙海。沙漠中的驼群,悠闲地游动着,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忽然一阵风起,湖景水色顿时消失。不远处葱郁的绿树渐渐清晰,村庄错落,依山而建,幽静秀丽;禾苗遍地,阡陌纵横,人在耕耘。当太阳落山时,眼前的幻景也就变得氤氤氲氲,渐渐模糊以至消失得无影无踪。瀚海戈壁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这就是人们经常想要见到的戈壁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明朝人戴弁曾以《北陌平沙》为题写了一首诗:“北上高楼接大荒,塞原如掌思茫茫。朔风怒卷黄如雾,夜月轻笼淡似霜。弱水西流青海远,将台南去黑山长。远人摇指斜阳外,蔓草含烟古战场。”
  黑风奇观 在河西走廊历史上繁盛一时的“黑水国”,据传是由于遭到黑风的袭击而在一夜间被埋的。时至今日,只剩下颓垣残墙半露在沙丘中,作为历史古国的遗址让人凭吊了。因此,只要一提起黑风,人们都谈“黑”色变。但是,这一切都是人们对黑风的一般了解,倘若你能在平坦无垠的戈壁滩上目睹黑风的徐徐推进,那将是另一番景色。当然这种机会是极为难得的,除地理条件外,还有时间、阳光的照射角和空气的透明度等因素。
  据《酒泉史话》(1984年版)记载:黑风一般发生在戈壁滩上,遇上这种恶劣天气,人们本能地回头来看黑风的时候,会出乎意料地发现一幅绝妙的神奇景象:一块硕大无比的黑色天鹅绒帷幕拔地而起,静静地、平平整整地挂在天地之间,纹丝不动,人们仿佛突然置身于一个宽大无比的舞台边沿,“舞台”上的一切均被藏匿到了它的幕后,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可怕的混合感觉油然而生。周围死一般的沉谧,仿佛一切生命活动也全然消失。慢慢地,人们发现自己已经不得不高高地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它的帷顶,这表明它正在以肉眼所察觉不到的速度悄然向前推进着。
  当距离约200余米时,人们才能感觉到它那推进的威力,这时它一反常态,充满了生命活力,急速地变换着自己的形象和色彩,使人惊愕不已:先是从它的深部猛地窜出了堆堆沙团,如一浪压一浪的惊涛,滚滚而来,布满了整个帷幕,好像高山上倾泻而下的壁立的浪峰,向前推来。很快,由于阳光的折射,层层沙涛倏地化作了一个个五彩缤纷、光耀夺目的火球,如同核爆炸一样蠕动着,翻滚着。在这一团灿烂的火球表面,又有无数细小的砂粒在闪烁、变换着各种迷人的色彩:艳红的、粉绿的、玫瑰的、宝蓝的……五光十色,它瞬现即逝,晶莹透明,如无数电子围绕着核子飞驰、旋转、翻滚,大色团和飞驰的小色点互为衬托,交相辉映,好一幅童话世界中的仙境奇观!尽管这一切被死一般的沉默笼罩着,但却更让人感到它那蕴藏着的强大的爆发能量!
  在它逼近的时候,才发现它原来是个瑰丽的魔怪,炫目的光彩已逐渐凝成恐怖的血红色,犹如深渊的血盆大口,愈变愈深暗,并隐隐泛出了冷酷逼人的青紫色,最后是墨黑的无底洞要将人吞噬的一刹那,突如其来的恐怖感使人自己也不清楚是怎样扑倒在地的……总共才不过二三分钟,那一切美丽的幻景已不复存在,无情的袭击接踵而来,只觉得天塌地陷般的轰鸣、回响,地球像被一种不可知的强力撕得粉碎,被吸入无底的宇宙黑洞……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金塔区域建制演变、县治府尹、区划演变、乡镇村闾、东风航天城、文物古遗址、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