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夷峡的取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575
颗粒名称: 镇夷峡的取名
分类号: P942.4277
页数: 2
页码: 238-239
摘要: 本文介绍镇夷峡因其显赫的军事要塞地位而得名,后因民族平等观念改为“正义峡”。正义峡位于甘肃省金塔县鼎新镇双树村南端,是一座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石头峡口。正义峡内有白府和阎府两处古代府邸建筑,还有汉代的烽燧、明代的长城、清代的碑文等文化古迹遗存。
关键词: 金塔县 入境河流 镇夷峡

内容

镇夷峡,依据人文环境取名。相关的名称:镇夷堡、镇夷墩、镇夷村。
  正义峡,原名镇夷峡。镇夷峡因其显赫的军事要塞地位而得名。古代起名“镇夷”是凭借此处之险要地势,“震慑夷人,阻止外夷入侵”之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民族平等,故将“镇夷”改为“正义”,由此,一座“战争之峡”成为了“和平之峡”。
  正义峡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石头峡口,在甘肃省金塔县鼎新镇双树村南端。弱水穿峡而出,折向东北,穿越沙漠注入居延海。
  正义峡东南五里是甘肃省高台县天城村,1958年前,村子还有完整的城垣。明代镇夷守御千户所治地,名镇夷城。城里有四街八巷,有白府和阎府两处古代府邸建筑。白府是明代嘉靖年间在临洮任总兵的白兆庆的府邸;阎府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任过提督的阎相师的府邸。从正义峡口进入峡内,四山环抱,弱水明流,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很有些世外桃源的氛围。高台十景中,正义峡就有三景:“太上灵岩”、“金龟点水”、“稻香晚霞”。从峡内到峡外,随处可见文化古迹遗存,如汉代的烽燧、明代的长城、清代的碑文、还有传说史前大禹治水的遗迹“石门”石刻。
  汉代此地叫“酒泉塞”。酒泉塞是酒泉郡辖域丝绸之路的东南门户关塞。魏晋时期这里又叫“都督涧”,西凉王李暠之子李歆在此屯兵。明朝有镇夷千户所镇夷城和明长城烽燧。清朝乾隆年间又有阎相师茔地建于正义峡内,遗存有牌楼和御赐碑刻。
  “石门”石刻传说是大禹治水时的遗迹,其实是清代道光年间的石刻。一壁悬崖刻写“石门”,一旁的巨石上刻写“碫石开路”。
  大禹治水时的传说在清代道光年间就已经在民间流行。在史前时期,正义峡前面是一片汪洋大海。据说大禹站在山顶上向南看,一片汪洋大海,民受水患之苦;向北看,一片黄沙浩浩荡荡,大风一吹天昏地暗。为救庶民于水火,他想出一个放弱水治流沙,变汪洋为陆地、变流沙为绿洲的办法。大禹从腰间抽出一柄利斧,照合黎山的石山头猛劈下去,合黎山顿时闪开一条口子,海水从这个口子里喷涌而出,向一望无际广袤的沙漠流去,水到之处黄沙伏地,百草生根,草木萌芽,绿意丛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汪洋和流沙都变成了绿洲。到汉朝,居延海一带广开屯田,成为西北最富有的粮仓,设都尉专管这一带的军事屯田。正义峡峡口的高山确实像斧头劈开的一道口子。而“石门”则是通往居延海的运输捷径。居延海周围屯田产出的粮食运往张掖或酒泉,正是从此而过。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金塔区域建制演变、县治府尹、区划演变、乡镇村闾、东风航天城、文物古遗址、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