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河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571
颗粒名称: 入境河流
分类号: P942.4277
页数: 18
页码: 229-246
摘要: 本文章介绍了甘肃省金塔县的自然地理情况。其中包括入境河流、弱水的取名、大禹导弱水于合黎、黑河(黑水)的取名、镇夷峡的取名、霍去病与黑河之名、唐玄奘西天取经渡黑河、闫如岳与黑河灌区“铁案”、讨赖河的由来、讨赖河均水案、红水河的由来、清水河的由来、呼蚕水的由来、天仓河的由来、居延海的由来、榆树泉的由来、羊头泉的由来和沙枣泉的由来。
关键词: 金塔县 自然地理 入境河流

内容

金塔县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县境西部位于讨赖河下游,东部位于黑河中下游,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环境和自然风光。
  弱水的取名
  弱水,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取名,古代河流名称,今额济纳河及其上游黑河的统称。相关联的名称:弱水流沙、合黎、额济纳河、黑河。
  弱水自甘州流入,又西入镇夷界,一名张掖河,其下游和酒泉北大河(讨赖河)相会,向东北流入额济纳旗的水流称弱水。其源出祁连山,由山丹向西北经张掖、高台、鼎新、额济纳旗流入居延海,属内陆河。“弱水”乃指水流小而急湍,多漩涡,难行舟,故称“弱水”。“弱水”一词始见于《尚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郑康成曰:‘弱水出张掖。’”按古籍言弱水亦见于《史记·大宛传》、《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东夷传》与毕沅注《山海经》等。《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这指弱水上游诸河流。《史记·禹贡》记载:“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这里的流沙,应指巴丹吉林沙漠以及居延泽周围地区。《史记·夏本纪》记载:“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史记·正义》记载:“羌谷水,自合弱水,又西径合黎山,折而北流,径流沙碛之西,入居延海。”
  古时许多浅而湍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过,古人认为是由于水羸弱而不能载舟,因此把这样的河流称之为弱水。因此在古书如《山海经》、《十洲记》等书中记载了许多并非同一河流而相同名称的弱水。山海经载的“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些称谓流传到现在还在用,比如甘肃省现在的地图上还有一条弱水河。弱水也用来特指位于西北的婆夷河或黑水河,当然也只限于特定的地理学著作。
  后来的古文学中逐渐用弱水来泛指险而遥远的河流。比较有名的是苏轼的《金山妙高台》中有句“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这是弱水第一次与具体的数字连用。张孝祥的《水龙吟——望九华山》中也有一句“缥缈珠幢愚卫,望蓬莱、初无弱水”。其他的诗词中就很少见弱水的句子了。反倒是后来的小说中用的比较常见些。《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唐三藏收沙僧时有诗描述流沙河的险要: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这是第一次正式的弱水三千的提法。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中也有提到: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这里也是指遥远的意思。再到后来弱水引申为爱河情海。这便是我们现在口边的弱水三千的意思。第一次正式的提出在《红楼梦》第九十一回“纵淫心宝蟾工设计,布疑阵宝玉妄谈禅”。黛玉道:“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黛玉道:“水止珠沉,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黛玉道:“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宝玉道:“有如三宝”。从此男女之间信誓旦旦就开始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套话了。
  有人曾以为弱水三千的“弱”字乃通假“溺”字,原因是在一些古文里见到此词作溺水之意。原文曾见于《尚书·禹贡》“拯弱与兴”,而《说文》里注解:弱,溺之简略也。《墨子》的注解作品《墨辩发微》里也有此说。但始终未曾见到“溺”字的原型。而这些提到弱水的地方全是说为水浸没之意。
  “弱水古渡”是金塔八景之一。因弱水(黑河)贯通金塔县南北,而讨赖河下游各坝之水又通过白河流入黑河呈环抱之势,因而称为“弱水古渡”或“黑河环流”。岳正“城南古渡最清幽,通透居延自古流。采药鲜闻逢织女,乘槎曾听会牵牛。滩头矶父攀罾网,崖畔渔翁罢钓钩。过客停鞭吟未已,不知世上几千秋”的诗句,对“弱水古渡”做了翔实的描述。
  弱水赋
  王发云
  源起于祁连山,终结于居延海。汇山丹、梨园、摆浪三河之水;经张掖、金塔、额旗三区之界。长超八百公里,岁越五十万年。霍去病西征曾饮马河边,年羹尧督军解水事纠纷。清代制定分水案,二十世纪仍运行。大湾城肩水金关遗迹尚存,大墩门引水枢纽造福苍生。弱水河流淌着情思,古关隘诉说着艰辛。
  日出晨光映群峰叠嶂,夕照晚霞紫黄沙印血。举信步于山巅,观环流于谷涧。事不如意,登群山以泄忧愤;路临坎坷,攀绝顶以放高歌。山巍巍而千峰万壑,水涓涓而九曲八湾。风萧萧而飞沙走石,云翳翳而孤烟冲天。河底沉沙静静地流,水中鱼儿慢慢地游。已不见车辙马踪之迹,已不闻鸡鸣犬吠之声。当年汉军守关御强敌,而今风蚕古堡依弱水。东汉肩水关在暴雨中哭泣,西夏黑水城在狂风中残喘。千秋胡杨集体猝死,万顷草场整体退化。水断于上游大力开荒,草枯于下游无序放牧。风来自西伯利亚,沙起于额济纳旗。骄阳照绿叶低头,朔风吹飞沙扑面。轻霜凝百草黄昏,寒流过弱水坚冰。居延海干涸,中南海扬尘。
  千禧秋黑河治理启动,三年内水到居延西海。惠风吹而朝露飞,丽日照而坚冰溶。遏制生态恶化,改善生存环境。骠骑将军金戈铁马,彪炳千秋励后人;航天娇子壮志凌云,长空万里绕宅行。祁连雪提供了千古碧水,弱水河孕育了航天英雄。雪积千载玉洁冰清,水流百代润土育人。弱水不言,下自成河。我辈惜水,子孙有耕。冰川不失,积雪永存。河西幸甚,万民幸甚。
  弱水、黑水辨
  湖北 郝遇龙〈壬戌科举人〉
  同治十一年壬申六月,余捧檄入山丹界,见道旁有碑书“大禹导弱水处”,至甘州,又有大禹导黑水碑,心窃讶之,以为二水均在此也。及询诸里民,咸称为黑河,而于弱水则茫然莫知所指。再取志乘阅之,所引诸说又混弱水为黑水,而以黑河统名之,惑滋甚焉。
  夫水道之详明,莫如《禹贡》。其导弱水也,则曰“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其导黑水也,则曰“至于三危,入于南海”。观其将两水纪作两节,分明各有源流,文法显然可见。不意后世竟混二水为一水也。《水经》云:“黑水至敦煌,过三危,南流入于南海。”此正黑水所经。其云“源出张掖鸡山”,则误以弱水为黑水之源矣。唐薛氏云:“黑水源出穷石山,吐谷浑是矣。”乃云:“自(删)[山]丹西至合黎山,与张掖河合”,则误以弱水所经为黑水所经也。盖薛氏得其源而不得其流,《水经》得其流而不得其源,皆考之未详者也。但俗以黑河为黑水者,盖有由焉。
  按:黑水源出穷石山,弱水源出鸡山,二山相连,为祁连山之祖。黑水在祁连山以南,弱水在祁连山以北。水(在)西向,其自鸡山向(删)[山]丹经张掖至合黎出镇夷硖口者,弱水正道也;自穷石、吐谷浑西流过敦煌至三危者,黑水正道也。惟黑水下至巴丝,有分流一支,北出野马川口入甘州,为张掖河,此俗所为黑河者也。因弱水至此有黑河入焉,俗遂以弱水为黑河,而其实不过黑水支流耳。然则所谓黑河者,止可以张掖一处名之。既入弱水以后,要当名为弱河,不当名为黑河。且合黎在弱水之北,张掖在弱水之南,黑水未至合黎即已入于弱水,则经过合黎者乃弱水,非黑水也。如以经合黎者为黑水,何以又有“至三危,入南海”之水乎?“地志”谓黑水即张掖河,此但知黑水之支流,而不知尚有正流也。以黑水之支流遂名为弱水,为黑水可乎?又云“至合黎山,经镇夷山出石硖口,傍河壖东北行一千里,有宁羌军。军东北有居延海,水注其中”。此则明是弱水所趋之道,何得误为黑水?
  考“居延海”一名,居延泽俗名“三海子”,即元亦集乃路,而今则统名为坤都仑湖。此湖周广数千里,沙岭环包,众水趋此,荡为泽壑,其为古流沙明矣。以今河道考之,弱水自(删)[山]丹西至镇夷出硖口,又西北至毛目会天仓河,此非“弱水既西”乎?再北千余里入坤都仑湖渗入沙底,伏而不出,此非“余波入于流沙”乎?“地志”所载与《禹贡》迥异,于河道殊欠详考。且“地志”既云“黑水出(删)[山]丹”,又云“出自犍为郡南广县汾关山”,不惟误认源头,几致有两黑水矣。
  按《汉书》:“大禹周行宇内,东造绝域,西延积石,南逾赤岸,北过寒谷;回昆仑,察六扈,脉地理,铭金石;泻流沙于西隅,决弱水于北汉。”夫“北汉”明指居延海而言。今镇夷石硖相传大禹所开,观其两崖峭壁,截然中断,洵非开凿不能。又《北史》载:魏太武伐柔然至菟园水,又循弱水东至瀚海,西至张掖水,北度燕然山。由是观之,弱水要与瀚海、张掖为近,其不得混为黑河又明矣。顾黑水之支流既与弱水合,而其正流者之至三危者,虽未得其详,而据经文而论,想必由南山之南、西宁之北,逦迤而至三危耳。独南海一语不能无疑。博考西边诸水,并无有名南海者。唐樊绰云:“西夷之水南流入于南海者四:曰区江、曰西洱河、曰丽水、曰弥(渃)[诺]江。”其曰:“丽水,古黑水也。三危山临峙其上。”蔡氏曰:“雍、梁二州皆以黑水为界,连横雍之西北、梁之西南。”若以丽水当之,恐狭小不足为界,不若所称西洱河,广可二十里,置贯叶榆泽,既足以界别二州,而其流又正趋南海。观其水色,则以榆叶渍而成黑,其得名有据。且其水当蜀之正西,而东北又距宕昌不远。宕昌即三苗种裔,与“三苗叙于三危”文又相应。据蔡氏此说,则直指为云南之南海矣。窃恐黑水南趋,不能穿过黄河。若以为非,则梁之黑水又在何处?或曰:南海即青海,古今异名也。盖黑水至三危即折向西宁之西,再南而入焉,虽非云南之南海,而以三危视,则在南也,不然岂茫茫青海,《禹贡》反不纪欤?此说似为近之。第不知青海南岸曾接梁界否?
  地未亲历,又无确据,不敢臆断,姑阙所疑,以俟知者。
  大禹导弱水于合黎
  相传尧舜时,弱水泛滥(弱水即黑河),洪水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庄稼,拔倒了大树,卷走了人畜
  大禹奉舜之命“导弱水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尚书·禹贡》)。合黎,即金塔县东部的合黎山。禹导弱水的故事发生在金塔县东部的合黎山。禹导弱水的传说说明河西历史的古老,亦说明了金塔故土历史的悠久。
  据《重修肃州志》载:古代黑河在合黎山下的镇夷峡,即大禹所开。据传,禹在治理弱水的过程中,在弱水两岸“尽力乎沟洫”,开辟农田之间的水道,使大片的土地排水后变为可种农田。
  据《甘州府志》载:古代黑河在合黎山下的镇夷峡,即大禹所开。清初甘州府的王学潜曾亲临镇夷峡考察后写道:“今镇夷峡中居然有斧凿痕,与伊阙龙门同符,是禹导水处也。”(《弱水流沙辨》)。
  由于禹治水有功,舜禅位于禹,禹成为夏代开国之君,后人尊称他为“大禹”。《尚书·禹贡》记载了禹继父业,情系治水,劳神计谋,疏渠通水,开辟农耕,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甘肃省志·大事记》还记述夏禹元年(公元前2070年)封禹少子于西戎,世代为首领。治水之祖的大禹后裔管理着弱水流域,《穆天子传》中称这些后裔为河宗的子孙,他们仍然领导着弱水流域的月氏部落。
  大禹治水时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行,说法大同小异。相传很早以前,正义峡前面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禹站在山顶上向南看,一片汪洋大海,民受水患之苦;向北看,一片黄沙浩浩荡荡,大风一吹天昏地暗。为救庶民于水火,他想出一个放弱水治流沙,变汪洋为陆地、变流沙为绿洲的办法。大禹从腰间抽出一柄利斧,照合黎山的石山头猛劈下去,合黎山顿时闪开一条口子,海水从这个口子里喷涌而出,向一望无际广袤的沙漠流去,水到之处黄沙伏地,百草生根,草木萌芽,绿意丛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汪洋和流沙都变成了绿洲。到汉朝,居延海一带广开屯田,成为西北最富有的粮仓,设都尉专管这一带的军事屯田。正义峡峡口的高山确实像斧头劈开的一道口子。而“石门”则是通往居延海的运输捷径。居延海周围屯田产出的粮食运往张掖或酒泉,正是从此而过。
  备考
  资料来源 《重修肃州新志校注》(中华书局2008.12.嘉峪关市史志办公室校注.08-10)。
  原文 《禹贡篇》云: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原隰(底)[■]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贡)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三危,《括地志》云:山有三峰,如危欲堕。故曰三危。俗名卑羽山,在沙州敦煌县东南三十里。《路史》云:今戎虏瓜、沙等州是其处。山有三峰,俗亦曰升雨山,在敦煌南三十里。崆峒,在肃州。《史记》:黄帝披山通道,西至崆峒。今山在城东南六十里,旧属福禄县。黑水,《水经》云:源出张掖鸡山,至敦煌,过三危山,南流入于南海。《文献通考》云:沙州,又黑水所经焉。《地志》云:黑水即张掖河,至合黎山镇夷石硖口,傍河东■,屈曲东北行一千里,有宁寇军,军东北有居延海,亦名居延泽,水注其中,即元亦集乃路,俗名三海子。《后汉书》云:居延泽,即古流沙。大禹周行■内,东造绝域,西延积石,南逾赤岸,北过寒谷,迥昆仑,察六扈,脉地理,铭金石,泻流沙于西隅,决弱水于北汉。夫北汉似指居延海而言,故今镇夷石硖,相传为大禹所开。弱水,《地志》云:在张掖山丹县。薛氏云:“弱水出穷石山,自删丹西至合黎山,与张掖县河合。”《北史》载:魏太武伐柔然至菟园水,分军搜讨,又循弱水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渡燕然山,则弱水要与瀚海、张掖为近。合黎山,《隋·地志》:在张掖县西北,亦名羌谷。今按:在甘州城北四十里,迤逦至镇夷所城东北三十里,又名要涂山,近镇夷城北七里有小硖,今名石硖口,即弱水经行至流沙之处。又杜佑云:“流沙在沙州西八十里,其沙随风流行,故曰流沙。”然则流沙甚长,自居延石硖以至沙州西皆是。猪野,《地志》云:武威县东北有休屠泽,古今以为猪野。按:今之武威县,乃汉之姑臧县;汉之武威县,乃今之镇番县。所以,镇番讹为姑臧,则休屠泽当属柳林湖,汉亦置休屠县,本系匈奴休屠王牧放之所。〕
  黑河(黑水)的取名
  黑河的取名 黑河,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和民间传说取名。
  黑河,因祁连山上积雪融化流下来的雪水,携带大量黑沙,水呈黑色,故曰“黑河”。
  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黑河即张掖河。自甘州城西南山中流出,河源出摆浪河,经祁连山积雪消融,其流益洪。傍合黎山,出羌谷口,北入亦集乃哈班、哈巴、喇失三海子,即古居延海。又云:“镇夷城西四里,即张掖河,经城西北,出石硖口,穿沙碛,入居延海。”又云:“黑水在城北沙漠中,望之宛然若水。故名。”其中有的可能出自传闻,如黑水,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黑水在城北沙漠中等不可信。《尚书·禹贡》:“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南海即居延海。
  黑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东源头为八宝山,西源头为河西走廊南山,在黄藏寺处汇流,至莺落峡出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向北流纳入支流山丹河后,折向西北流入高台,穿正义峡流入金塔县境内,出金塔县境向北流入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称弱水(亦称额济纳河),注蓄于居延海,全长831公里(金塔县境内150多公里)。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流域面积14.29万平方公里,流经甘肃省张掖市的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和甘肃省酒泉市的金塔县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是河西内陆河中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黑河上游长270多公里,流经青海省的祁连县和甘肃省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多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两岸重峦叠嶂,河床窄且水深流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植被茂密,为水源涵养区。
  黑河中游长185公里,流经甘肃省的山丹、民乐、甘州、临泽、高台等县(区)。河床宽浅,坡度平缓,平均比降2‰。黑河中游主流流经张掖市的甘州、临泽和高台一区两县,这里地势开阔,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
  黑河下游长376公里,流经甘肃省的肃州区、金塔县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平均河床在150米左右,水深1.5米左右。额济纳河流域及近河的戈壁沼泽上生长着38万多公顷的天然乔灌林木,既是西部荒漠区的珍贵林木资源,又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被誉为“弱水三角绿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存的30多万亩胡杨林,是世界仅有三大罕见树种之一,不但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而且又有很强的观赏价值,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观光,进行艺术创作。
  黑河流域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面积14.29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总人口142.5万,灌溉面积335万亩。其中青海省1.04万平方公里,甘肃省6.18万平方公里,内蒙古自治区7.07万平方公里。
  黑河下游岸边有中外驰名的航天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从1970年的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到“神舟”飞船无人和载人飞行,无不出自于这里,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变成了现实,使人们将目光不断投向这块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毋庸讳言,由于多少年来对于黑河水资源缺乏科学的开发利用,加之气候变化所致,黑河生态环境有逐步恶化的趋势。上游来水减少,中下游用水渐增,而黑河流域的人口亦在逐年增加,致使黑河下游的枯水年增多,断流期延长,导致地处黑河最下游的额济纳旗绿洲呈萎缩态势。
  黑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根据1992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在《关于黑河干流(含梨园河)水利规划审查意见》中提出的黑河水资源分配方案,“八五”期间,当上游莺落峡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15.8亿立方米时,正义峡下泄水量为9.5亿立方米。远期上游采取多种节水措施,力争正义峡下泄水量10亿立方米。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在1992年分水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莺落峡和正义峡丰水、平水、枯水年份的水量分配方案,以此作为莺落峡、正义峡分水设计年径流量的依据。
  2001年2月2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94次总理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了黑河水资源问题。是年8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把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纳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
  遵照国务院批准的黑河跨省际分水方案,张掖从2000年开始向下游的额济纳旗成功调水。2002年7月,第一次将黑河水送到干涸10年的东居延海,形成水域面积23.66平方公里。朱镕基盛赞黑河调水“是一曲绿色的颂歌,值得大书而特书”。2003年9月,黑河水在阔别西居延海43年之后再次入注,使龟裂广袤的湖盆再现生机。对此,温家宝总理予以高度评价。
  为了加强对黑河流域的管理,1996年,水利部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内设黑河流域管理局筹备组。1999年1月,中编办批复成立黑河流域管理局。2000年1月,黑河流域管理局在兰州挂牌成立。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黑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通称“九七”分水方案),黑河枯水年分配正义峡下泄水量6.3亿立方米,黑河来水增加,正义峡下泄水量也相应增加。“九七”分水方案的实施,将从根本上实现黑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和全面节约的方案,促进黑河上、中、下游的可持续发展,使黑河流域成为祖国西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的一条绿色长廊。
  黑河的传说 “黑河如带向西来,河上边城自汉开”。黑河,《水道提纲》云:“即古羌谷水也”。有关资料阐述,经国家卫星地质勘探,远古时候的黑河是一条大型外陆河,历史亘古,因自然地理的变化之故,致使黑河成为河西走廊最大的内陆河。黑河很早的时候叫“通天河”,那为什么又叫黑河呢,这里有一个奇妙而古老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这里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是一座寸草不生的石头山,原因就是没有水源。玉皇大帝知道这里土地肥沃,只要有水,定能五谷丰登,润土养民,繁衍人口。于是便差霹雳大仙下凡查看,寻找水源。霹雳大仙手持金斧,一连劈开几座山,也没找到一滴水。回到天宫他就将实情禀报于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马上降了一道圣旨,将天河划开一个口子,天河水从此流到本地冲开了一条河,长年激流不息。没过几年,这里就迁居了不少人家,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得很是美好,因得益于天河水,故名“通天河”。
  通天河没有被破坏污染,潺潺流水像山涧小溪那样清纯亮丽,清澈见底,游鱼可数,那为什么又要叫黑河呢?相传闻名西域的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平定匈奴时,在通天河边安营扎寨。霍去病的士兵为避免有瘟疫发生时传染到整个军队,向来不集中搭伙起灶,每个士兵在马屁股上吊一口锅,独个做饭,每次做饭,成千上万的士兵就拿锅到通天河里端水;饭罢,又到通天河里洗锅。这样,本是晶莹透亮的河水就被锅底的烟灰染成黑色的了,由此人们便把“通天河”改名为“黑河”了。到现在,经过漫长的蹉跎岁月,河水虽然清蓝澄碧,但河的名称仍然叫黑河。
  传说毕竟是传说。客观事实是因养育黑河的祁连山褐黑色而得名。黑河之所以叫黑河,典籍中记载:黑河“源出雪山,岩深石黑,故名黑河。”但古籍经典中又把黑河称“弱水”,其因可能是古人认为河水水势较轻浅弱不胜舟之故。其实不然,弱水也不始终是弱的,有时也一反惯例,一年中在夏季也偶然发几次大脾气,若遇暴雨成流,巨大的山洪投入黑河,便汹涌澎湃,惊浪滔天,冲刷跌落两岸耕地,冲走老百姓的房舍,吞没耕畜牛羊,大树连根拔起,显示出西部特有的雄豪之气,仿佛是对自己惯常形象的一种抗争和反叛。因此,当地就有“黄河无底,黑河没帮(边)”之说。
  黑河建桥敕
  西夏主 李仁孝
  敕镇夷郡境内黑水河上下,所有隐显一切水土之主,山神、水神、龙神、树神、土地诸神等,咸听朕命:
  昔贤觉圣光菩萨哀愍此河年年暴涨,漂荡人畜,故以大慈悲兴建此桥,普令一切往返有情,咸免徒涉之患,皆沾安济之福,斯诚利国便民之大端也。朕昔以曾亲临,嘉美贤觉兴造之功,仍罄虔恳,躬祭汝诸神等。自是之后,水患顿息,固知诸神冥歆朕意,阴加拥佑之所致也。今朕载启精虔,幸冀汝等诸多灵神,廓慈悲之心,恢济渡之德,重加神力,密运威灵。庶几水患永息,桥道长久。令此诸方有情,俱蒙利益,佑我邦家,则岂惟上契十方诸圣之心,抑亦可副朕之宏愿也。
  诸神鉴之,勿替朕命。
  镇夷峡的取名
  镇夷峡,依据人文环境取名。相关的名称:镇夷堡、镇夷墩、镇夷村。
  正义峡,原名镇夷峡。镇夷峡因其显赫的军事要塞地位而得名。古代起名“镇夷”是凭借此处之险要地势,“震慑夷人,阻止外夷入侵”之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民族平等,故将“镇夷”改为“正义”,由此,一座“战争之峡”成为了“和平之峡”。
  正义峡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石头峡口,在甘肃省金塔县鼎新镇双树村南端。弱水穿峡而出,折向东北,穿越沙漠注入居延海。
  正义峡东南五里是甘肃省高台县天城村,1958年前,村子还有完整的城垣。明代镇夷守御千户所治地,名镇夷城。城里有四街八巷,有白府和阎府两处古代府邸建筑。白府是明代嘉靖年间在临洮任总兵的白兆庆的府邸;阎府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任过提督的阎相师的府邸。从正义峡口进入峡内,四山环抱,弱水明流,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很有些世外桃源的氛围。高台十景中,正义峡就有三景:“太上灵岩”、“金龟点水”、“稻香晚霞”。从峡内到峡外,随处可见文化古迹遗存,如汉代的烽燧、明代的长城、清代的碑文、还有传说史前大禹治水的遗迹“石门”石刻。
  汉代此地叫“酒泉塞”。酒泉塞是酒泉郡辖域丝绸之路的东南门户关塞。魏晋时期这里又叫“都督涧”,西凉王李暠之子李歆在此屯兵。明朝有镇夷千户所镇夷城和明长城烽燧。清朝乾隆年间又有阎相师茔地建于正义峡内,遗存有牌楼和御赐碑刻。
  “石门”石刻传说是大禹治水时的遗迹,其实是清代道光年间的石刻。一壁悬崖刻写“石门”,一旁的巨石上刻写“碫石开路”。
  大禹治水时的传说在清代道光年间就已经在民间流行。在史前时期,正义峡前面是一片汪洋大海。据说大禹站在山顶上向南看,一片汪洋大海,民受水患之苦;向北看,一片黄沙浩浩荡荡,大风一吹天昏地暗。为救庶民于水火,他想出一个放弱水治流沙,变汪洋为陆地、变流沙为绿洲的办法。大禹从腰间抽出一柄利斧,照合黎山的石山头猛劈下去,合黎山顿时闪开一条口子,海水从这个口子里喷涌而出,向一望无际广袤的沙漠流去,水到之处黄沙伏地,百草生根,草木萌芽,绿意丛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汪洋和流沙都变成了绿洲。到汉朝,居延海一带广开屯田,成为西北最富有的粮仓,设都尉专管这一带的军事屯田。正义峡峡口的高山确实像斧头劈开的一道口子。而“石门”则是通往居延海的运输捷径。居延海周围屯田产出的粮食运往张掖或酒泉,正是从此而过。
  霍去病与黑河之名
  黑河,相传是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给起的名字。当年,霍去病奉汉武帝之命,指挥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来到焉支山下,准备全面攻击河西一带的匈奴。
  据说,在这条大河岸旁,有座小城堡,若发兵进击匈奴,此城可攻可守,是个理想的军事要塞,所以霍去病指挥部下要攻下此城。
  汉军刚扎好营盘,就听见战鼓咚咚,杀声震天。霍去病急忙登上城头想看个究竟,呀!只见城西、城北烟尘滚滚,两股匈奴兵骑马挥刀,大喊大叫地冲杀过来,汉军火速迎击。两军交战,汉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撤进城堡。匈奴兵乘势将城堡团团围住,企图困死汉军。
  面临如此险境,霍将军彻夜难眠,苦思破敌良策。午夜时分,他登上城头,只见匈奴兵的篝火多如满天星斗一望无际。霍将军想,看来硬拼是不行了,只能智战,想着想着就睡着了。这时,一位彪形黑汉笑吟吟地走到他的面前,嘴里自言自语地嘟囔着:“草守城,马加铃,羊击鼓,鼠打洞,人东走,龙西行。”霍将军也情不自禁地大声念叨着这些话。惊醒后,他一阵风地回到营帐,招来众将领,按刚才的梦,布置了一番。天亮之后,匈奴官兵见城内死寂一般,疑有诡计,不敢轻举妄动,只得叮嘱守兵把好各个城门,严防霍军突围。一连数日,城内仍然死寂一般,匈奴将军令其守兵细听城中动静。守兵回报:“城里有马嘶鼓响,铃声叮咚。”又过了一天,还是这般寂静,匈奴兵头目更加疑惑了,便派几个精悍的人,小心翼翼地爬上城头一看,大声喊“不好,上当了!城里没有人”,当匈奴兵打开城门冲进去才发现,只有几匹瘦马脖子上挂着铃铛,一群山羊摇铃击鼓,还有几个披盔甲的草人。
  匈奴军恼羞成怒:“难道霍军插翅飞了?”于是搜遍全城,果然在东城墙角下发现一个出城洞口,令兵士进去探寻。这些兵士还未走出地道口,一股大水汹涌冲来,淹没了匈奴兵。
  原来,霍家军从地道出城后,派人将城东南方的一条河引至地道口,等匈奴兵攻进城内,挖开堤坝放水淹城,匈奴兵大部分被淹死,少分部逃出了。跑出来的匈奴兵奔至黑山口时,又被埋伏在此处的霍家军一举歼灭。
  霍去病率军得胜再过此城时,往日的城堡已成汪洋一片,那条河的水也越来越大,改道向西北方向蜿蜒流去。霍将军勒马望着河流沉思片刻,对将士们说:“这条河就叫黑河吧!”众将士不解,他说:“这次败敌之策,全仗那位黑汉在梦中授我十八字的破阵法,全歼匈奴又在黑山口。因此,这条河该不该叫黑河呢?”众将士一听,异口同声地大声疾呼:“该!”喊声震天,回荡旷野,融入黑河,化作惊涛骇浪,轰鸣不止。
  从那以后,黑河就有了正式名字。张志纯著《张掖民间故事传说》亦有所记载。
  唐玄奘西天取经渡黑河
  在居延一带“唐僧西天取经渡黑河”的故事可以说妇孺皆知。《张掖民间故事选》亦有记载。
  玄奘原名陈玮,十三岁就出家当了和尚,他才思敏捷,智力超人,能言善辩。唐太宗时到各处讲学、译经,人们又称他为唐僧、唐高僧、三藏(经、律、法)法师。
  在玄奘游历、讲经的时候,他就立志要到天竺(古印度)去寻求佛教的真谛,以消除分歧,统一佛教界的认识。
  玄奘约好几个和尚同去西天,因为当时突厥与唐朝的关系比较紧张,唐太宗不准玄奘等人去西天。其他几个和尚不敢跟他去了,玄奘不顾太宗的圣旨,冒着风险,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从长安出发,偷偷西行。他出长安(今陕西西安),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今甘肃兰州),过凉州(今甘肃武威)、甘州(今甘肃张掖),一直向西而行来到了黑河岸边,但见河水清澈见底,浪花四溅,宽约20多丈,深可丈余,人马都不能过。玄奘正在发愁时,河中间出现了一个黑点,向东游来,越近越大,像一个木筏。这东西游到距玄奘二十多步时,跟随玄奘的那个人对玄奘说:“师父,那是怪物,头像个罐罐子,脊背像个案板子,四条腿像杠杠子,可能害我们,我们要离岸远一点,不然就要受害。”玄奘说:“不要紧,等它靠岸后再看它的动静。”
  等到这个怪物近岸时,原来是个庞大的乌龟,它先向玄奘点头致敬,然后对玄奘说话了。它说:“我是千年的乌龟,因不守规矩,做了大孽,被西方佛祖惩罚,贬在这河里驮渡东来西往的人。我在驮渡过河的人时,听他们说:有个唐僧要去西天取经,我想唐僧去西天,必经此河。您老,大概就是唐僧吧。”玄奘听了乌龟的话很高兴,他说:“是,我就是西天取经的唐僧。”乌龟听到这个和尚是唐僧,就更加高兴,连连点头,表示敬意,并恳求道:“唐朝大师,我在这河中驮渡来往行人,已近百年,算是立功赎过之举,我从心里有了悔过自新之愿。您是行善之人,做上一件好事,胜过念一卷圣经。您见了佛祖,为我多言一番,就说我神龟如何吃苦耐劳,如何殷勤渡客,如何悔过消罪。佛祖听了,或许免了我的罪,让我自由自由。”玄奘满口答应,大龟便让玄奘和从人及马上了它的脊背,慢悠悠地游到对岸。临别时,大龟又再三叮咛,玄奘也诚恳地应诺。
  玄奘过了黑河,又经过许许多多艰难险阻,来到了天竺国(古印度)。
  玄奘入印度后,游学天竺各地,足迹遍及天竺。十七年后,带着大量的经卷循原路回归。他到了黑河边,大龟早在河边等候,一见玄奘,便说:“师父快登上我的脊背。”玄奘把马驮的经卷先放在龟背上,然后他与马都上了宽大的龟背。神龟一边驮着玄奘以及经卷往东岸游,一边对玄奘说:“师父!从您走后,我年年、月月、时时盼您回来,我盼您回来就像三春久旱,庄稼人盼雨一样,我整整盼了十七年,您终于回来了。您在佛祖前把我的恳求说了吧,佛祖的回答是什么?”玄奘早就忘了神龟的托付,也没有见到佛祖,一听神龟的话,愣住了,他又从来不讲假话,只好实话实说了,神龟一听,失望地昏过去了。玄奘和马及经卷全部落在水里,好在已经近岸,且有几个人在岸边等神龟驮渡,大家一齐动手把所有的经卷捞上岸,把经晒在河边石台上,经过玄奘的精心护晒,绝大部分经卷完整无缺,只有极少部分沾在石上撕不下来。如今黑河岸边岩石上的黑斑纹,据说这是沾在石上的经文。
  玄奘将经晒干后,让马驮上,他也骑上马向东走。临行时有点内疚,一则对不起神龟,欲向它道歉,然而神龟已无影无踪。二则有些经卷已沾在石上,无法挽救。虽忧心忡忡,但总算实现了取经的愿望,便纵马扬鞭,径直奔向长安。
  闫如岳与黑河灌区“铁案”
  闫如岳,高台县镇夷堡人。明清时,黑河灌区水利不均,每年农历四五月间,急需用水时,黑河上游在张掖、高台等地的少数劣绅操纵下,拦河堵坝,浇湖灌荒。下游镇夷和毛、双二屯,滴水不见,禾苗干枯,民不聊生。闫如岳率众申诉,求定水规。由于官府被贿,动辄将其监禁入狱,受衙役百般侮辱,备受艰辛,但他百折不屈,自1715年起,连年申诉,直至1726年,大学士、甘肃巡抚年羹尧入驻肃州,闫如岳哭诉于案下,经查实后,由朝廷定案。每年芒种前十日,由毛目县丞以准道尹资格巡河,封闭张掖、临泽、高台等地的大小渠口,镇夷和毛、双二屯,浇灌均水十日,永为定例。铸有铁碑,群众称之“铁案”。
  讨赖河的由来
  讨赖河,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和民间传说取名。
  讨赖河,西汉时称“呼蚕水”、“禄福水”,唐、宋时称“金河”、“讨来河”,流经酒泉城北,称北大河。据《重修肃州新志校注》载:讨来河,一名洮赉河,即今甘肃酒泉市内之陶赖河、托勒河、北大河。在肃州城北面一百里处,源出祁连,下流合清水河、沙河,经会水县入张掖河。至威虏,又名广禄渠。《清一统志·肃州》:讨来河“在州南。下游合张掖河,即古呼蚕水也。”清梁份《秦边纪略》卷四:讨来河“至岔口镇夷界,合张掖河水,谓之天仓河。东北流向合黎焉”。由上可知讨来河、呼蚕水、天仓河实为一条河,即今之北大河的上游、中游、下游的不同称呼。故河应该列为一条。《重修肃州新志》:“讨来河,距城西一百里,源出祁连山北谷,在金佛寺南一百一十里。西流绕山后,势甚急,人马不可涉。惟天生、楚坝二桥可渡。至卯来泉堡之西南,始分派北流,称为讨来河。又折而东,迳城之西北,流向东,合清水、红水、白水、沙河,又东迳下古城之南,折而北,出边墙,穿夹山口,由金塔城西二十里之威虏河分派七坝。又东经会水县之岔山,交镇夷界。又东北至天仓河与黑河合。”
  流域概况 讨赖河发源于祁连山“七一”冰川群,上游山区有冰川380条,面积136.67平方公里,来水量主要以山区地下水、冰川融水(含雪融水)和降水为主。讨赖河由祁连山汇集,从冰沟出山后流经青海省祁连县、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嘉峪关市、酒泉市肃州区,北至金塔县,由鸳鸯峡入境,经鸳鸯池水库群调蓄进入金塔绿洲,成为金塔绿洲的主要水源。讨赖河全长350公里,流域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积水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径流 讨赖河下游鸳鸯池水库的入库河川径流量,主要是讨赖河和洪水河两河的出山口水量,流入酒泉盆地,经农业灌溉及工业生活用水后,再经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以泉水和洪水形式流入下游盆地。根据鸳鸯池水文站1959-2008年水文资料显示,流入鸳鸯池水库群年均入库径流量为3.15亿立方米。1990年后,流入鸳鸯池水库群的平均径流量为2.8亿立方米,年径流量的40%主要为主汛期七月和八月的洪水产生。
  洪水 经对讨赖河、红水河调查统计,1947-2008年,讨赖河共发生洪水55次。其中:最大洪峰1120立方米/秒(1952年7月);次大洪峰590立方米/秒、421立方米/秒(1952年8月)。1947-2008年,洪水河共发生洪水47次。其中:最大洪峰309立方米/秒(1987年);次大洪峰302立方米/秒(1958年)。据鸳鸯池入库资料统计,1970年后,金塔县鸳鸯池水库最大入库洪峰386立方米/秒(1981年8月),次大洪峰239立方米/秒(1999年)。
  讨赖河均水案
  讨赖、红水诸河流水由酒泉市、金塔县人民共同享用。清世宗雍正四年(1726年),总督岳钟琪“见不利必需之事因行令肃州通判毛凤仪等,趁筑堡盖房鸠工之便,相度讨来(赖)河之水势,另开新渠二道(即金塔王子庄东坝和西坝)”。肃州分巡道黄文炜编《重修肃州新志》第四册“水利”,将肃州各坝一一记载,明确指出金塔七坝“系讨赖河并红水河水尾”。酒泉、金塔水规,早有成案。
  清高宗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分州州同张会同肃州州判徐,判令临水河“金塔坝得水七分,茹公渠得水三分。”清末以来由于酒泉的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上游人士力图推翻水案,修订水规。
  民国11年(1922年),酒泉县县长沈,会同金塔县县长李,判令“两县在临水河各得水五分”,“每年立夏后五日分水”。此后,临水人竟然以势堵河,不给金塔放水,致使金塔县境,荒旱日甚。为争水利,两县间械斗时起,伤亡屡现。从民国22年(1933年),金塔民众连年申诉省府,以求均水。民国25年(1937年)甘肃省政府派林培霖、杨世昌二委员来酒、金彻查均水事宜后,甘肃省政府在训令中指出:“查酒、金水利共同应用,记载详明。又载雍正七年(1729年),岳大将军钟琪,奏设肃州直隶州时,有令通判毛凤仪,相度讨赖河水势,创开王子庄东、西两坝,用公款白银两千六百两,尤为历历可考。酒泉人士不惟不考志书为两县水利之铁证,并忘酒、金一家水利共同之历史,竟而堵截多年,久霸不舍,反云金塔所灌系山洪暴发之水。然则山洪不发,金塔永无灌水之日,其言殊无理由。”据此特定分水办法,将酒泉立夏放水之期提前十日先由讨赖河坝人民灌溉,至芒种第一日起,令酒、金两县长带警监督,封闭讨赖河各坝口,将水由河道开放而下,俾金塔人民按粮分配,浇灌十日,救济夏禾。至立夏前五日起,如前法将红水河开放五日,藉润秋禾。
  红水河的由来
  红水河,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取名。因河流流经地带有大量的黏土冲刷进入水中,水色泛红得名。(相关联的地名:临水河)
  红水河发源于祁连山主峰南麓冰川群,在肃州区西洞镇南50公里出山,流经肃州区西洞、铧尖、临水等乡(镇)入北大河,汇入鸳鸯池水库。全长140多公里,流域面积808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2.87亿立方米,每年6-8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左右,最大年径流量4.26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年径流量1.76亿立方米(1968年)。
  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距城东南三十里,源出南山谷中。河产美石,名噶巴石。东北流至下古城,合讨来河,水色红,故名。“旧志”:城南有红水坝,后分为东洞子、西洞子。昔时地高水下,田不能灌。明景泰间,千户曹(斌)[赟]凿崖为碉,引水由下而上,直透崖顶,分流轮浇,大为民利。下流入河,为红水河,再下,与讨来河合。
  清水河的由来
  清水河,依据水流特征取名。在肃州城北五十里处,发源于肃州城西北的清水泉,向东流入讨赖河。
  呼蚕水的由来
  呼蚕水,依据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取名。汉代称为呼蚕水;晋朝时称福禄河;唐代时称多乐水;“多乐”即“托赖”,讨赖是其传音。五代时称金河,《清史稿》中称之为洮赉河,即现在的讨赖河。
  呼蚕水从肃州城西部流出,向东北流入镇夷峡,与张掖河汇合。据《汉志》记载:福禄县呼蚕水,东北至会水入羌谷。“新志”称它为讨来河。
  天仓河的由来
  天仓河,依据地理环境取名。在肃州城东北三百里处,即讨赖河的水。与肃州城东边水磨渠同一支流,向东流到岔口,与镇夷峡黑河汇合后,一同流向东北。平常人们把黑河称为雄河,天仓河称为雌河,因为黑河的水能冲断天仓河的水。讨赖河的水,流到金佛寺南边一百一十里处,再向西流,绕过南山之后,流势非常急湍,人马不能过,只有天生、楚坝两座桥可以渡过,到卯来泉堡西南,分支向北流走,叫讨赖河。又折而东北,迳州城西北,合清水河、红水河、白水河、沙河。又东迳下古城南,折而北流,出边,为天仓河。又东迳金塔寺北三十里,至岔山镇夷界,合张掖河。
  居延海的由来
  居延海,依据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取名。(相关联的地名居延县),亦名亦集乃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嘎顺淖尔和苏泊淖尔一带。居延海本来是一个湖泊,狭长弯曲,状如初月。后世湖面随额济纳旗河下游的改道而时有移动,且逐渐淤塞,至元时分为哈班、哈巴、喇失三海子。清以来分为二海,汉人称为东、西居延海,简称东海、西海,蒙古语称东海为苏泊淖尔,西海为嘎顺淖尔。如今两海相距约35公里,总面积不超过300平方公里。
  居延海是一个内陆湖,祁连山的雪水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向北流淌。在甘肃境内叫黑河,进入内蒙古以后叫弱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名句指的就是这条河,它的归宿便是居延海。黑河是额济纳旗的母亲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它孕育了巴丹吉林沙漠中的这片绿洲,成就了古居延的璀璨文明。
  先秦时,这里叫弱水流沙;到了汉代,这里成为匈奴人的家园,称其为“居延”(匈奴语幽隐的意思);唐代的突厥、回鹘,西夏国的契丹、党项到元朝的蒙古族等,数千年来我国北方各民族在这里演绎出一幕幕金戈铁马、改朝换代的历史画面。元朝在此设立“亦集乃路总管府”,安定北疆俯视河西,额济纳即为亦集乃的变音,弱水也就变成了今天在达来呼布镇上徜徉的额济纳河了。
  历史的长河在这里浩浩荡荡,无数文臣武将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篇章。汉代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曾在这里马踏匈奴,留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唐代诗人胡曾看到黑水断流满目凄凉的居延海,发出“漠漠平沙际碧天,问人云此是居延。停骖一顾犹魂断,苏武争禁十九年”的感慨;诗人王维曾出使居延,一首《使至塞上》成为后人抒发西部豪迈的千古绝唱:“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榆树泉的由来
  榆树泉,依据地理环境取名。在金塔城西南十公里处,小钵和寺山口有泉。西番曾经潜匿于此入寇。明嘉靖年间,参将崔麒修墩台一座,以防贼寇侵入。
  羊头泉的由来
  羊头泉,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取名。位于金塔城北六十公里处。泉边有大道,通往金塔城,是荒漠戈壁的水源和必经之路。
  沙枣泉的由来
  沙枣泉,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取名。在金塔县城东北六十五公里处。泉边有大道,是荒漠戈壁的水源和必经之路。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金塔区域建制演变、县治府尹、区划演变、乡镇村闾、东风航天城、文物古遗址、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