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558
颗粒名称: 居延遗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4
页码: 192-19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居延遗址中的大湾城和地湾城,它们是汉代修筑长城时的历史遗迹。大湾城分为东大湾城和西大湾城,是汉代肩水都尉府所在地,保存较好。地湾城是汉代侯官所在地,仅存一障。文章还介绍了这两个遗址的修筑背景和保护情况,以及甘肃省政府采取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金塔县 文物古遗址 居延遗址

内容

按照国家文物保护区划,居延遗址现划分为甘肃、内蒙古两部分。甘肃部分现今主要包含大湾城(东大湾城、西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及现存的92公里的长城段、长城沿线59座烽燧。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至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为了防御匈奴族进犯,西汉王朝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为进一步巩固边防,经营西域,在边地大规模修筑关城、烽、堡等设施,并驻守戍兵,置官开渠,移民屯垦。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故址就建于这一时期。
  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1981年9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8月,金塔县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划定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保护范围:分别以三个关城遗址为基准,向四周扩延500米。甘肃省人民政府又于1999年3月公布了同样的保护范围。
  汉代都尉府——大湾城
  大湾城,汉代修筑长城时依据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取名。大湾城故址属居延遗址的一部分,为汉代肩水都尉府所在地。
  大湾城故址分东大湾城和西大湾城(东岸为东大湾城,西岸为西大湾城)两部分,位于金塔县城东北145公里处的黑河两岸,东经99°75′,北纬40°38′。
  东大湾城遗址范围350米×250米,由内城、外城和障三部分组成,内城、外城现仅存几段残高1米左右的城墙和两座残高7米的烽台。障面积90米×70米,障墙残高8.5米,基宽4米~6米,墙系夯土板筑,夯层厚0.2米,夹棍直径0.1米~0.2米不等,棍距4米,行距1.7米。城门在东墙,由两座10米×8米门橹构成,门宽5.2米,进深17.5米,有坡道可上门顶,顶上建筑已毁。障内有宋、元时期所筑土坯房三间,障四周有两道平行的土墙,现存东面一段,它们与障之间有一道7米宽的壕沟。
  西大湾城距东大湾城2公里,两城隔河相望,面积180米×210米,墙系夯土板筑,其筑法与东大湾城完全相同,墙基现宽8米,顶宽3.4米,残高8米,门在北墙,已毁,宽9米,斜坡道进出,城内有两处后代所修土坯房。
  1930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此发掘出汉简1500余枚,以及西夏文的印版文书和西夏文的丝绸各一件,其中,所出简中的西汉“田卒簿籍”较为重要。1972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在此发掘出数百枚汉简和部分珍贵文物。
  东大湾城现存城址保存较为完好,而西大湾城由于地处戈壁沙漠之腹,紧靠黑河河岸边缘,随着河床的自然扩宽,近年来故址南墙、东墙分别被河水冲毁150米、125米,且有继续扩延之势。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一故址进行保护,1998年4月,金塔县在多次组织有关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金塔县大湾城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8年10月、1999年3月又委托酒泉地区水电处勘测设计队编制了《工程设计报告》,正式向甘肃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呈报和请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防洪工程于1998年10月正式开工。该工程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堤坝布置在西大湾城东侧黑河西岸边,全长792米。该项工程于1999年10月23日竣工,经省、地验收,被评为优质工程。2008-2009年,金塔县先后分两期共投资200万元完成了肩水金关、地湾城和东大湾城的加固维修。主要工程:遗址表面PS喷洒渗透防风化加固,裂隙PS注浆加固、墙体悬空面或坍塌区加固,顶面冲沟加固和设置防护围栏。2011年又实施了三期工程,总投资110万元,对西大湾城进行了除险加固维修。
  大湾城防洪工程碑文
  居延简库风水地,古今盛名映苍穹。
  苍山巨变时景迁,弱水冲城一角陷。
  戊寅筑坝定经纬,庚辰大堤连阡陌。惠及桑梓古城安,考古研究史为先。
  斗移星转,时换境迁,城垣颓陷、大有倾倒之势。加之弱水溢道冲毁古城西南一角,为保古城无虞,国宝文物无恙,地方政府多次以工代赈进行修护,并备文详呈上级,恳请资助。
  公元一九九八年十月,国家文物局核准立项,并拨支专款一百万元,地方政府倾囊相助,以工代赈,组织劳务建勤配套达六十六万元。工程建设者情系大湾城,挥汗戈壁滩,茧手胼足,风餐露宿八百余天,修筑大堤七百九十二米,划定保护范围十八平方公里,飨保大湾城古址安然无恙。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利在当今,功载史册。党和政府,制定方略;庶民百姓,一体昭泽;专家学者,献计献策;能工巧匠,流尽汗血。今留墨迹,诚怕湮没,史库永存,古城放歌,企盼后生,耀我中华。
  金塔县人民政府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汉代侯官所在地——地湾城
  地湾城,汉代修筑长城时依据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取名。地湾城故址属居延遗址的一部分,为汉代侯官所在地。
  地湾城位于金塔县城东北151公里处,黑河东岸的戈壁滩上,东经99°86’,北纬40°42’。
  地湾城故址由三坞和一障组成,遗址范围100米见方,是汉代肩水侯官所在地。现仅存一障。障面积22.5米见方,城墙基部厚5米,高8.4米,系夯土板筑,夯层0.2米,夹棍间距4米,行距1.7米,在北墙离地4米和东南墙角离地2米处,有成排木棍洞。通过观察和仪器测量发现,地湾城、大湾城和肩水金关城池都是正南正北,但是,此处的黑河走向却不是这样,这说明汉代的将士工匠修建地湾城、大湾城和肩水金关城池时已经使用指南针定位。
  地湾城故址范围内曾出土汉简3000余枚,铜、铁、陶、木器若干。特别是此处出土的汉简中有历简、历谱、医简、算简等,它们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汉代关城遗址——肩水金关
  肩水金关,汉代修筑长城时依据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取名。故址属居延遗址的一部分,为汉代烽塞关城,是当时进出河西、南北通行的咽喉,取名金关,含有“固若金汤”之意。
  肩水金关位于甘肃省金塔县城东北152公里处,距东大湾城7公里的黑河东岸,东经99°94′,北纬40°50′。
  肩水金关遗址主要建筑有两座对峙的长方形夯土楼橹构成的关门、烽台、坞和一方堡等组成。楼橹长6.5米,宽5米,西侧残存有通到楼橹顶上的3层土坯台阶,西楼橹间的门道宽5米,其上部原有门楼类建筑物。关门内外埋有虎落尖桩和木转射,门两侧连接夯土塞墙。坞在关门内西南侧,北墙长36.5米,南墙长35.5米,东墙残长24米,东南角有一豁口,可能为坞门。坞墙夯筑,厚0.7~0.8米,残高0.7米。坞内发现房屋和马厩等共11间,西南角残存有障和燧址。亭墙用土夯筑,厚1.2~1.3米,长13米,宽12.5米,门窄小;亭内有住室、灶屋和仓库。亭西北部紧接烽台,台基方形,长7.8米,宽7.7米,经修缮过的夯土台基外部用土坯包砌。肩水金关故址现仅有一烽台,台长宽均8米。
  肩水金关故址虽然保存不完整,但出土文物极为丰富。1930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此掘出汉简850枚。1973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掘出汉简11577枚,其他实物1311件,出土汉简占居延汉简的三分之一多。更为可贵的是其中包括完整的和比较完整的簿册70多个,这为简牍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准确性。这70多个册子,有的出土时就连缀成册,有的编绳虽朽但保持册形,有的散落近处可合为一册,这些汉简多数有纪年,内容连贯。如简册《塞上烽火品约》共17枚,该册是研究汉代的烽燧制度以及边塞防御系统十分重要的资料。该简册中,对匈奴人入侵的不同部位、人数、时间、意图、动向以及天气变化异常等情况下,各塞燧燔举烽火的类别、数量、方式、如何传递应和、发生失误又如何纠正等都作了具体规定。这些简牍大部分遗存完好,字迹清晰,文物研究价值极高。世人称为“肩水金关汉文库”。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金塔区域建制演变、县治府尹、区划演变、乡镇村闾、东风航天城、文物古遗址、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