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航天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542
颗粒名称: 东风航天城
分类号: K924.2
页数: 14
页码: 169-182
摘要: 本文介绍东风航天城是中国著名的卫星发射基地,取名源自“东风送暖,春意盎然”的寓意。早期建设经历了多次选址和定址的过程,1958年正式开始建设。中国航天史上的十个第一包括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试验卫星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项目之一,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太空行走。东风航天城内有许多观光旅游景点,如东方红卫星发射场、圆梦园与问天阁、东风基地历史展览馆、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和东风水库等。
关键词: 金塔县 东风航天城

内容

东风航天城的取名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亦称东风航天城,位于甘肃省金塔县北部,始建于1958年3月,是中国第一个导弹、卫星综合试验、发射基地,曾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建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1958年初建时,为确保发射基地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总部有线电话长途通信的秘密,通讯代号定为“东风”,这就是人们把“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称为“20基地”或“东风基地”的缘由。1992年8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发射中心视察,亲笔为发射中心题名“东风航天城”。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目前已建设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基地。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有:东方红卫星发射场、圆梦园与问天阁、东风烈士陵园、指挥中心、基地历史展览馆、7号技术阵地、90号技术区、东风水库、东风公园等。
  东风航天城早期建设
  1956年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导弹事业的决定,成立以钱学森为院长的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集中了一批当时最优秀的科学家,开始了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57年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军委)决定筹建导弹、原子弹试验靶场。1958年1月,组成由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各兵种领导及苏联专家组等52人参加的导弹、原子弹靶场勘察队,分别对陆地和海上靶场场址进行勘察。在陆地靶场勘察中,勘察队员认为酒泉以北的金塔、额济纳旗一带地势开阔平坦,地质坚硬,远离居民区,气候和水源条件适宜,移民容易,不占耕地,能满足一般导弹试验的条件,同时认为酒泉农业基础较好,交通相对便捷,建设初期可以作为施工器材和军需物资的中转站。
  1958年2月,司令员陈士榘派工程兵军事建筑部副科长刘万通和国家地质部水文地质局局长率领1名工程师、7名技术员、2名化验员、2名苏联专家、1名翻译和从北京饭店抽调的1名厨师组成的水文地质考察队,配备8辆解放牌汽车、1辆吉普车来到酒泉。同年10月,考察队打百米深井100多眼,顺利完成水文地质勘察任务,为导弹基地建设立了第一功,勘察队向中央军委写出勘察报告。1958年3月27日,中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基地在酒泉建立。
  1958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建设导弹试验靶场的特种部队。将驻扎在朝鲜的二〇兵团、志愿军工程兵指挥部、志愿军后勤部二分部等单位撤回国内,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后,在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工程指挥部”,部队番号为“7169”。这支部队悄然进入金塔县北部戈壁,拉开大规模基地工程建设帷幕。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汽车运输部队和地方科研院校、建筑公司也抽调精英,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戈壁滩,投入建设“航天城”的战斗。基地第一任司令员由红军长征途中率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军团先遣团一营营长、二十兵团副司令员孙继先中将担任,原空军第三军政委栗在山任政委。基地建设初期,中央军委要求在三年内修建300公里铁路,500公里公路;架设2000多公里通讯线路,埋设几十公里电缆;建设1座大型机场,1座中型水库和1座发电厂;完成50多万平方米的营房、医院、科研机构等设施建设;建成导弹发射场、附属工厂、通讯设施、观察场所等。中央军委从全国各地调集部队,集中兵力进行建设。从1958年3月30日起,先后有数万大军从全国向酒泉聚集,担负起试验基地建设的重任。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715个厂矿和各兵种通力协作下,仅用2年6个月,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竣工。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仅倾注了航天创业者的聪明才智,也饱含着酒泉人民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曲军民团结共建国防的乐章。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完成科研试验任务的同时,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国务院批准将发射场区补充纳入黑河流域治理规划的契机下,基地组织实施人工灌溉、围栏封育、森林防火、禁止乱砍滥伐、防治胡杨林病虫害等管护工作,场区内的天然林草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基地从长远发展出发,把环境建设作为科研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环境的发展扩展航天人的生存空间,用环境的改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地官兵克服地层坚硬、沙石多、土层薄等困难,从百里之外运来粉尘沙和牛羊粪填树坑,与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联手,成功引进种植68种植物,树木存活率由20%提高到85%。同时培育出胡杨、沙枣等耐旱树种。在黑河岸边建起占地百亩的东风自然公园;在14区修建铁路公园;世界公园项目正在启动。营区内建有60多块人工绿洲,人均占有绿地600多平方米,营区绿化率达31.2%,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达到“园林式营院”标准。这些人文景观是驻地官兵汗水和心血的结晶,是驻地官兵征服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象征。某部勤务站等营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评为“绿色营区”。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坐落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干旱缺水,自然条件差。1958年始建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地官兵在这茫茫戈壁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一届接着一届干,上届干给下届看,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这里已建成发射技术区、科技试验点、红柳胡杨林、自然人文景观带,使航天城成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富有特色的戈壁新城。
  中国航天史上的十个第一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运载火箭、探空气象火箭和卫星综合发射场。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航天技术、自动控制、雷达、无线电、电子工程、通信、计算机、飞行力学、应用数学、气象、铁道工程、电力、化工、机械、医疗等高科学技术密集区,在中国航天史上创造了十个第一,被誉为“中国航天第一港”。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从创建到发展、从奠基到辉煌,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过程,它凝聚了部队广大指战员的心血和汗水,是几代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在浩瀚的大漠戈壁上铸就的一座历史丰碑,也是金塔人民支持国防建设,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真实写照。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自1958年3月建设,至2008年12月,在中国航天史上创下了十项第一:1960年9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1960年11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中程导弹;1966年10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次导弹携带核弹头的“两弹结合”;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5年11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1980年5月,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1981年9月,在中国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1987年8月,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卫星搭载服务;1999年11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这里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10月15日9时整,航天员杨利伟搭载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16日6时23分成功着陆。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成功发射进入太空,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了中国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成功发射进入太空,经过2天20小时27分钟的飞行,完成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1986年3月,科学家王大珩等人联名向中共中央提交标志中国高科技发展的“863计划”,其中一个领域就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批准,工程命名为“921”,发射场定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94年7月3日,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奠基。发射场建设挖土石方60万立方米,钢材用量2.3万吨,涉及建筑企业公司9000多家。发射场由技术区、发射区、试验指挥区、首区测量区、试验协作区以及航天员区组成。1997年底,“921”工程竣工,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发射,采用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火箭起飞1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着陆,共飞行21小时11分,14圈。搭载物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各种邮票和纪念封;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各10克及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59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后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17次获得成功。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发射,采用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飞船起飞13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16日晚7时22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着陆,共飞行6天零18小时。“神舟二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中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它的成功发射和准确返回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正式飞行试验阶段。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5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后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3次获得成功。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发射,采用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火箭点火升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4月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着陆,共飞行6天零18小时。飞船上搭载了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和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10项,44件,包括卷云探测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紫外线光谱监视仪器、太阳常数监测器、大气密度探测器、大气成分探测器、飞船轨道舱窗口组件、细胞生物反应器、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固体径迹探测器、微重力测量仪等。
  “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这次发射试验,进一步完善了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模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后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4次获得成功。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发射,采用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火箭点火升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着陆,共飞行6天零18小时,108圈。搭载物品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设备外,其他的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均是首次“上天”。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9次飞行,也是自1996年后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7次获得成功。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采用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9时10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16日6时28分,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着陆,共飞行21小时。
  “神舟五号”飞行时除搭载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外,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中国国旗,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会旗,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神舟五号”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后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9时发射,采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执行飞行任务。17日4时33分飞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着陆,共飞行115小时32分钟,行程约325万公里。飞船重8吨左右。飞船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飞船共有各类设备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的开篇之作、揭幕之战,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和第二步的重要衔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神舟六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进程中迈出了新的一步,必将进一步带动中国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生动展示,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集中体现,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和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必将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发射,采用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09次获得成功。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成功着陆,共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
  “神舟七号”飞船是我国航天技术的飞跃,也预示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神舟七号”飞船,不是“神舟六号”的简单重复,必须突破许多关键技术。用于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已成功将六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础。“神舟七号”攻克气闸舱等核心技术难关,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宇航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在随后的飞行过程中。“神舟八号”飞船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交会对接,实施我国首次空间无人交会对接试验。“神舟八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3个舱段组成,全长9米,底部最大直径2.8米,质量约8000千克,具备承载3人5天的独立飞行能力,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神舟八号”飞船上装载了通用生物培养箱,中国和德国将合作开展17项空间生命科学试验。
  天宫一号 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中国全新研制的载人飞行器“天宫一号”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约8.5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火箭全长52米,起飞质量493吨,运载能力为8.6吨。它是在原“长征二号F”火箭基础上改进研制,取消了逃逸系统,采用了新型整流罩,改进了助推器结构,提高了运载能力。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
  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在距地面约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上,“神舟八号”飞船正以自主控制方式向“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逐步靠近。经过接触、捕获、缓冲、校正、拉回等技术动作,“神舟八号”飞船启动主动对接钩,牢牢锁住“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的被动对接钩。1时36分,两个航天器紧紧连接成一个组合体,以优美的姿态飞行在茫茫太空。
  观光旅游景点简介
  东风航天城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有:东方红卫星发射场、圆梦园与问天阁、东风基地历史展览馆、东风革命烈士陵园、东风水库等。
  东方红卫星发射场
  东方红卫星发射场,也称2号卫星发射阵地,始建于1966年,发射阵地由塔勤系统、加注系统、供配电系统、供配气系统、消防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中心、污水处理系统组成。是“东风三号”中程导弹全程试验、“东风四号”导弹初期试验和“东风五号”洲际导弹飞行试验以及卫星飞行试验发射场地。1970年4月24日21点36分,总重量173公斤、直径1米、外形近似球形的72面体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串联式运载火箭的推动下,成功升入太空。21时48分,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奠定了我国空间飞行器研制、航天基本数据建设、观测跟踪等航天技术的基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时代。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号发射阵地现已不再执行发射任务,被称作“功勋靶场”永久保留,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见证。
  圆梦园与问天阁
  圆梦园,是专门为航天员进驻发射场设计建设的,它的核心建筑是问天阁,是发射前航天员住宿和活动场所。“问天阁”取自宋朝苏东坡《水调歌头》一词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意寓航天人探索太空的勇气和追求。
  进入圆梦园大厅,可以看到由敦煌著名画家王亚玲临摹的《飞天》和《九色鹿》两幅莫高窟壁画,壁画中描绘的飞天形象,寄托了中国人民飞向太空的梦想。圆梦园大厅中央,有一段仿长城式样筑起的楼梯,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穿越古今、继往开来,中华民族正在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穿过走廊,进入问天阁,阁中有医监、医保室,是航天员出征前检查身体和清肠的专门场所。
  2003年10月15日凌晨4时,胡锦涛、黄菊、李继耐等中央领导人在圆梦园接见了即将出征的航天员杨利伟以及翟志刚、聂海胜。接见大厅可容纳60多人,前方是一个半圆形玻璃罩隔起来的小厅,航天员在玻璃罩内的小厅里和大家见面。
  东风基地历史展览馆
  东风基地历史展览馆,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占地500平方米。展览馆内陈列着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导工作、视察基地的史料;收录了各类火箭卫星发射图片、火箭发射回收的残骸;各种火箭、卫星模型及光电模拟发射现场等,系统地再现了基地各个时期的建设情况及各次发射记录和所取得的中国航天史上的辉煌业绩。
  东风基地历史展览馆前厅设有航天城全貌微缩景观,航天飞机模拟发射演示台。大厅正中是一幅《中国飞天港》画卷,长17.5米,高2.8米,画卷由74张照片组成。画中的远山、沙石、戈壁象征航天人所处的恶劣艰苦的自然环境;胡杨、红柳、骆驼刺象征航天人扎根戈壁、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蓝天、白云喻示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坚强决心和中国航天事业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东风革命烈士陵园
  东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十号区东北4公里处,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称“九号半”。1988年,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重新规划整修,四周建起围墙。张爱萍上将亲笔题写“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园内建立象征战士扎根戈壁,志在航天事业的纪念碑,聂荣臻元帅题写了“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碑名。陵园占地约3万平方米,园内安葬着20基地、工程兵7169部队、空二基地等单位600多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及职工、家属的遗体或骨灰。
  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正前方是聂荣臻元帅的陵墓,江泽民亲笔题写的镏金大字“聂荣臻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镶嵌在黑色大理石墓碑正面。背面的碑文由著名书法家厉国香用楷体书写,共1152个字,概括记述并高度评价了聂荣臻光辉的一生。碑前的玻璃罩里,安放着聂荣臻的骨灰。汉白玉石盘上雕刻着93朵盛开的玫瑰,象征聂荣臻元帅93载辉煌的人生。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光荣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清明节,基地的广大指战员和各界人士都到这里扫墓,凭吊先烈,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东风水库
  东风水库,原名“五一水库”,始建于1960年4月,1962年投入使用。水库位于东风场区西南7公里处,占地面积8.5平方公里,大坝长1796米,库容1800万立方米,主要水利配套工程有黑河引水枢纽、引水渠和灌溉渠。东风水库是基地官兵为改善自然环境、确保基地生态平衡而建造的荒漠戈壁中的独特景观。
  1995年6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国防科工委共同筹措资金,对水库大坝作加固防渗处理,改建放水洞,增设渠道进水闸、汇冲闸、溢流闸及挡水沙坝。工程挖填土石方26万立方米,总投资2632万元,1996年8月竣工。东风水库的加固扩建,改变了库沙淤积、设施老化、渠道引水困难和大坝渗漏严重的状况,在改善场区气候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共酒泉市委、酒泉市人民政府在东风航天城建造了城雕——飞天。基座背面镌刻《飞天赋》:娉婷挟紫气,婀娜沐红阳。飘飘散苻瑞,翩翩降吉祥。瀚海新城美,科技雄兵强。神箭空中舞,神舟天外唱。中华好儿女,英姿多飒爽。戈壁立奇勋,东风国威扬。陇原山水阔,军民情谊长。飞天千年梦,酒泉一脉香。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金塔区域建制演变、县治府尹、区划演变、乡镇村闾、东风航天城、文物古遗址、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