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坝镇镇村取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528
颗粒名称: 东坝镇镇村取名
分类号: K294.2
页数: 4
页码: 133-1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东坝镇以水系命名,有8个村,白疙瘩、大厨房、西盛、三上等村各有特色。
关键词: 金塔县 东坝镇 村名

内容

东坝镇 东坝镇(乡),依据水系取名,原名梧桐坝,是王子六坝中的东三坝之一,故名东坝。驻地白疙瘩村。相关联的名称:东坝、西坝、金塔坝、户口坝、梧桐坝、三塘坝、威虏坝、东坝人民公社、东坝乡。
  清雍正四年(1726年),肃州通叛毛凤仪劈山引水,开垦王子庄、东坝、西坝。雍正七年(1729年),设王子庄分州后,按水系和地域划分金塔坝、户口坝、梧桐坝、三塘坝、威虏坝、东坝、西坝、天夹营等地方,各地设农官1人,专司水利。乡约2~3人,管理民政、赋税和差役等。
  至2011年底,东坝镇辖梧盛、渠东、三上、大坝、下黑树窝、三下、烽火坪、小河口8个村。
  白疙瘩村 依据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取名。很早以前,村子里的刘家地周围有高低不平的小土丘,因这里干旱缺水,盐碱严重,土丘上呈现出盐碱状,显现出白色,故人称其为“白疙瘩”。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白疙瘩村设3个村民小组。白疙瘩村委会及第二村民小组驻刘家地;第一村民小组驻头分;第三村民小组驻三分。2004年(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与新地村合并为渠东村。
  大厨房村 依据人文环境取名。(相关联的地名:大厨房庙)相传,很早以前开垦这里时,实行集体食宿制,众多人靠一座很大的厨房做饭就餐,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的称其为“大厨房”。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大厨房村设6个村民小组。大厨房村委会及第四村民小组驻大厨房庙;第一村民小组驻大沙窝;第二村民小组驻李家沟;第三村民小组驻白家路口;第五村民小组驻澄槽沟;第六村民小组驻斜沟。2004年(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与西盛村合并为梧盛村。
  西盛村 (原名西岔)。依据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取名。(相关联的地名:西岔庙、西岔公湖)。“西岔”依据水系取名。“西盛”依据人文环境取名,寓意为西边兴旺昌盛的村子。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西盛村设5个村民小组。西盛村委会及第三村民小组驻西岔庙;第一村民小组驻二道洪沟;第二村民小组驻向家屯庄;第四村民小组驻板槽;第五村民小组驻西岔公湖。2004年(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与大厨房村合并为梧盛村。
  三上村 依据水系取名。因村子位于新西沟、中沟、三截沟的上段,故称为“三上”。(相关联的地名:三上庙)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三上村设8个村民小组。三上村委会及第四村民小组驻新屯庄;第一村民小组驻大坝岔;第二村民小组驻小庄子;第三村民小组驻干河岔;第五村民小组驻老屋;第六村民小组驻万家高庄子;第七村民小组驻下湾;第八村民小组驻向家夹道。至2011年底,三上村名仍沿用。
  柴门子村 依据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取名。(相关联的地名:柴门子屯庄、柴门子庙、柴门子尾)。相传很早以前,干河两岸及周边红柳、白茨长的非常茂盛,因当地人用柴火烧火、做饭、取暖,可以说这里的柴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周围的人一般不到别处拾柴火,就能满足生活的需要,故人们称其为“柴门子”。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柴门子村设4个村民小组。柴门子村委会及第二村民小组驻柴门子庙;第一村民小组驻干河;第三村民小组驻柴门子屯庄;第四村民小组驻柴门子尾。2004年(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与新寺墩村合并为烽火坪村。
  新寺墩村 依据文物古遗址取名。(相关联的地名:新寺墩庙)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新寺墩村设7个村民小组。新寺墩村委会及第四村民小组驻新寺墩庙;第一、二村民小组驻上四沟;第三村民小组驻下四沟;第五村民小组驻小东沟;第六、七村民小组驻上新沟。2004年(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与柴门子村合并为烽火坪村。
  下黑树窝村 依据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取名。(相关联的地名:黑树窝庙)相传很早以前,赵家庄、景家庄、卢家庄、陈家庄、毛蒿子湾、燕麦湾、赵家地、黑树窝庙周围水土条件良好,树多且长得茂盛,远远望去,农家村舍绿树环抱,炊烟袅袅,故人们习惯的称其为“黑树窝”。1982年地名普查时,因一个县村子的名称不能重复,易名为“下黑树窝”。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下黑树窝村设8个村民小组。下黑树窝村委会及第四村民小组驻黑树窝庙;第二村民小组驻赵家庄;第一村民小组驻景家庄;第三村民小组驻庙上;第五村民小组驻卢家庄;第六村民小组驻毛蒿子湾;第七村民小组驻燕麦湾;第八村民小组驻陈家庄;下黑树窝林场驻赵家地。至2011年底,下黑树窝村名仍沿用。
  三下村 依据水系取名。因村子位于新西沟、中沟、三截沟的下段,故称为“三下”。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三下村设9个村民小组。三下村委会驻三塘坝屯庄;第一村民小组驻新西沟;第二、九村民小组驻中沟;第三村民小组驻三截沟;第四、五村民小组驻王家学庄子;第六村民小组驻石家庄;第七村民小组驻石家屯庄;第八村民小组驻殷家槽。至2011年底,三下村名仍沿用。
  大坝村 依据水系取名。(相关联的地名:大坝庙、大坝屯庄)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大坝村设9个村民小组。大坝村委会及第六村民小组驻大坝庙;第一、二村民小组驻上东沟;第三村民小组驻下西沟;第四村民小组驻柴家大树;第五村民小组驻下东沟;第七村民小组驻大坝屯庄;第八村民小组驻王家台子;第九村民小组驻吴家大庄子。至2011年底,大坝村名仍沿用。
  新地村 依据人文环境取名,(相关联的地名:新地庙)相传,当地居民在关家楼湾、朱家大圪垯、刘家后坑周边新开垦的土地取名为“公地”,后来人们习惯的称公地为“新地”。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新地村设4个村民小组。新地村委会驻新地庙,第一村民小组驻刘家后坑;第二村民小组驻公地;第三村民小组驻关家楼湾;第四村民小组驻朱家大圪垯;2004年(合乡并镇、合村并组时)撤销建制,与白疙瘩村合并为渠东村。
  小河口村 依据水系取名。(相关联的地名:小河口屯庄、西小河口庙)根据《甘肃省金塔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省金塔县地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内部资料,1982)记载:1982年,小河口村设9个村民小组。小河口村委会及第六村民小组驻袁家桥;第一、二村民小组驻小河口屯庄;第三、四村民小组驻陆家板地;第五村民小组驻营田地;第七村民小组驻西小河口庙;第八村民小组驻野麻洼;第九村民小组驻顾家大沙窝。至2011年底,小河口村名仍沿用。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金塔区域建制演变、县治府尹、区划演变、乡镇村闾、东风航天城、文物古遗址、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
东坝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