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图书馆
金塔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金塔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乡约建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508
颗粒名称:
乡约建制
分类号:
K294.2
页数:
1
页码:
1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在汉代已经置县,在清朝康熙年间开始由当地驻军金塔寺游击营兼管地方事宜,之后历经多个阶段的管理制度变革,最终实现了乡(镇)村合并后的建制。
关键词:
金塔县
区划演变
管理制度变革
内容
金塔县境内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名曰会水县。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原金塔县(今金塔县境西部)地方事宜由当地驻军金塔寺游击营游击兼管,地方设乡约管理民政、赋税和差役。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年)后,县以下管理经历了乡约建制、区村闾建制、保甲建制、区乡建制、人民公社体制、乡(镇)村建制、乡(镇)村合并后建制七个阶段。
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年)原金塔县设王子庄分州后,按水系和地域划分为金塔坝、户口坝、梧桐坝、三塘坝、威虏坝、东坝、西坝、新两野(新城子、两山口、野麻湾)、天夹营(天仓、夹墩湾、营盘)等地方,各地设农官1人,专司水利。乡约2~3人,管理民政、赋税和差役(前期各坝曾设杂职农官1人,总管一坝水利和政务)。
清世祖顺治时(1644—1661年),原鼎新县(时称毛目,今金塔县境东部)驻屯军4个营,各营营官兼管地方。
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年),高台分县设置后,按水系和地域形成的毛目、双树2屯(屯田),仍由4个屯长分管。另外,在双树墩渠、大常丰渠和小常丰渠,各设渠长1人,专司水利。乾隆初,屯军遣散,改屯长为乡约,并先后增开芨芨墩渠、万年渠和双城子渠。
清高宗乾隆四十年(1775年),双树墩大、有、年3号,设乡约1人,毛目“天、地、元、黄、宇、宙、洪、昌、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24号,分设乡约4人,总称“五屯”。芨芨墩渠、万年渠和双城子渠各设乡约1人,称为“三科”(科:科田,又叫私田),即所谓“平分五屯,额正三科”,简称“五屯三科”,由8个乡约,分理民政和赋税。另外,各渠设水利农官(后叫大差或水利员)1人。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金塔区域建制演变、县治府尹、区划演变、乡镇村闾、东风航天城、文物古遗址、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