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虏卫和威远卫的取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488
颗粒名称: 威虏卫和威远卫的取名
分类号: K294.2
页数: 5
页码: 079-08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明代在金塔县设立威虏卫和威远卫的历史和相关地名,其中威虏卫治所在威虏城,威远卫治所在威远城。文中还介绍了威虏卫和威远卫的防御位置和主要守卫的地区,以及一些相关的城堡和墩台。
关键词: 威远卫 明代 威虏卫

内容

威虏卫、威远卫,依据人文取名法取名。明代,今金塔县地境西部隶属威虏卫,东部隶属威远卫。威虏卫、威远卫既是国防前哨,又是中西交通的要冲。相关联地名:北大路、天仓头墩、威虏城、天仓墩、毛目城、白城子、白烟墩堡、察黑包堡、哥里哥什、东八里墩堡(今谢家墩)、西八里墩堡(今镇朔墩)。
  明初,甘肃地方归陕西管辖。明太祖洪武九年至二十八年(1376-1395年),明朝在河西先后设凉州卫、庄浪卫(今永登县南)、镇番卫(今民勤县)、山丹卫、永昌卫、甘州五卫(左、右、中、前、后)、肃州卫、威远卫和威虏卫。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徙“陕西行都司”驻甘州,管理河西卫、所。肃州北境,以孤红山、狼心山为实际控制线,孤红山北面的“北大路”,仍按元朝惯例,作为西北边境各民族东西往来的通道(遗迹存)。北部,以天仓头墩(今金塔县航天镇境内)为首墩,从北向南,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墩墩有守兵,直至肃州城。沿平面孤红山、狼心山一线,从西向东,关卡哨所,步步为营。
  明宪宗成化元年(1465年)后,吐鲁番部族攻占哈密,进犯酒泉。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吐鲁番将领牙木兰开始归化内附。巡抚唐泽在威虏城、天仓墩、毛目城、白城子(在金塔寺堡东北)等地散处其众。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参将刘勋修葺威虏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兵备副使王仪等修复王子庄,并筑白烟墩堡、察黑包堡、东八里墩堡(今谢家墩)、西八里墩堡(又叫镇朔墩),共建城堡7座,墩台12座。同年,巡抚杨博在威虏、金塔寺、白烟墩、东八里堡、西八里堡等十多处地方安置吐鲁番帐房700余所。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王子庄安插吐鲁番头目哥里哥什和察黑包子之子满个虎力等。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金塔寺堡设守备一员兼管地方。
  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19年),今金塔县境人口比较集中的城堡有:金塔寺、威虏城、哥里哥什、察黑包子、东八里、西八里、白烟墩、毛目城等。其中,金塔寺和毛目城成为山西、包头等地的贸易中心。
  威远卫治所 根据文物古遗址取名。相关的地名:威远城、夜摸墩、唐王墩(沙门子墩)、天仓头墩、永宁墩。
  威远城(今金塔县境东部),唐代修筑。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复筑,内有关帝庙。元代驻军守御。
  据《肃镇志》记载:“威远城在卫东北三百八十里,城筑于唐,宋、元因之。明初立为(卫)所,后因失误秋表,该部查究,风闻诛徙,人民俱逃西域。今有旗杆山,即当时招抚叛民,立旗七杆。军民竟入回夷远地,今尚有三杆峙立焉。”据考证,当今河西新湖内外及航天城为中心的老树窝一带,就是威远卫,缠腰子山就是旗杆山,威远城就在山的南坡脚下。缠腰子山北面是一片平坦川地,约20公里处是炮台山、龙峰山、虎脊山、青山头西山和东山,并有横贯东西的北大路(辙迹尚存),此乃元朝时西北(含今新疆)诸部族往来京城大都(今北京市)的大道,也是明初进犯者或来降者必经的要道。山上岗哨眺望远方,视野开阔,利于警戒防守,立旗七杆,目标明显,便于来降者辨认。山左山右,又有黑河通道两侧绵延一二百里的毛目东山和金塔北山隔河相望。这一切完全符合守护城必需的地理态势。据《新唐志》记载:“肃州有酒泉、威远二守捉城。”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置威远卫,治威远城(今金塔县航天镇天仓办事处,唐代修筑),下辖威远、天仓、平朔(今金塔县航天镇)、毛目(今金塔县鼎新镇)四所。其境域东至毛目东山,西至金塔北山和夹墩湾,南至镇夷,北至青山头。当时主要防御对象是鞑靼人。天仓营盘村的芮公营就是当年游击将军芮钊“专司攻守”的驻军营地。
  明太祖洪武九年至二十八年(1376-1395年),先后在河西设凉州卫、甘州五卫(前、后、左、右、中)、肃州卫、威虏卫、威远卫、安西卫、沙州卫、柳沟卫、靖逆卫和赤金所等。威远卫指挥使司驻威远城,主力部队扎营狼心山和青山头,主要防守大红山、炮台山至青山头一线,屯垦战守,兼理地方。据《重修肃州新志·烽堠》载:“夜摸墩在天仓、永宁西南,离城三百四十里,接天仓墩烽火。明初自为一所,属威远卫,后废为墩。”夜摸墩就是天仓沙门子村西北2里处山顶上的唐王墩,也叫沙门子墩,位于天仓头墩和永宁墩西南10里处,南距酒泉城340里。
  永乐年间(1403-1424年),威远城之汉人“因失误秋表,该部查究,风闻诛徙,人民惧,俱逃西域”,裁撤威远卫,并入镇夷千户所。经文物工作者考证,明初,千户所重点防线是天仓北山,治理范围乃今天仓辖区。“平朔城,镇夷城北二百二十里,周围二里,门外有教军场。相传以为毛目、平朔,元时守御,明初为二所,属威远卫。”平朔城就是双城,位于航天镇双城村。
  威虏卫治所 依据文物古遗址取名。相关联的地名:威虏卫、威虏坝、威虏城、威虏庙、古城乡、古城人民公社、古城村。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置,治威虏城(今金塔县古城乡政府西南,遗址存),辖王子庄全境(现金塔县城)。
  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按肃州自汉武开疆,文武不分,其酒泉郡太守、长史、都尉,无非掌兵之官……明制卫、所,置都指挥、千户,以司地方;设总兵、参将、游击、守备,以司攻守……大率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二十人为一百户所。每百户所设总旗二人,小旗十人,管理钤束,分番教阅,置屯遣戍……”又据清代《重修肃州新志》和民国《金塔县志》记载:“本卫(威虏卫)军戎获功,斩虏首级,勘官御史赵春以为杀降,欲致获功官军于死地,因以致民叛乱。”民众潜逃,城堡空虚,遂于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裁威虏卫,并入肃州为中右、中中二所。
  威虏卫故址,位于金塔县古城乡政府西南200米处。城平面呈方形,边长400米,面积16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夯层厚0.16~0.18米,墙残高4.5米,墙基宽12.8米,顶宽4米,四面开门,有瓮城,进深10米,城墙遗址犹存。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金塔区域建制演变、县治府尹、区划演变、乡镇村闾、东风航天城、文物古遗址、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唐泽
相关人物
王仪
相关人物
杨博
相关人物
赵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