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酒泉一带历史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470
颗粒名称: 东晋时酒泉一带历史状况
分类号: K294.2
页数: 6
页码: 056-061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酒泉地区的历史变迁。在东晋时期,酒泉地区先后被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等割据政权所统治。前凉时期,张轨被任命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统辖河西地区,并始终奉为正朔。前秦时期,苻坚发动政变,立为大秦天王,将酒泉一带纳入前秦统治范围。后凉时期,吕光率部从长安出发,西征西域,并留镇西域。最后,吕光率两万驮财宝、万匹骏马及龟兹宫廷乐队东返,将到玉门时遭到凉州刺史梁熙的阻击。
关键词: 酒泉 东晋时期 历史状况

内容

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西晋灭亡,司马家族偏安建康(今南京)一隅,史称东晋。酒泉一带先后被前凉(汉族)、前秦(氐族)、后凉(氐族)、西凉(汉族)、北凉(匈奴族)等割据政权所统治。
  前凉 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年),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县北)人张轨被任命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统辖河西地区。酒泉境内设酒泉、晋昌、敦煌三郡,隶属凉州刺史部。张轨对晋室始终奉为正朔,他和他的后继者长期沿用晋的年号,以忠臣自居。西晋末年,王弥侵扰洛阳和刘聪攻打长安时,他都派兵平乱。建兴二年(314年),张轨卒于凉州。临终前,嘱咐文武将佐“宏尽忠轨,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安家,素棺薄葬,无藏金玉”。张轨死后,司马邺任张轨之子张寔为凉州刺史、西平公。张寔在位期间,前凉统治范围扩大到狄道(现临洮)、陇西一带。晋元帝大兴三年(320年),张寔被部下阎沙杀害。州内官吏推张寔之弟张茂为凉州刺史。张茂在位五年病死,由张寔子张骏继位。为保持河西安定,张骏不惜卑词努力谋求与前赵、后赵、成汉搞好关系,同时千方百计与东晋建立联系。对内勤修庶政,休众息役,被百姓称为“积贤君”。为沟通与外部的联系,张骏派西域长史具体管理西域。驻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戊己校尉赵贞不服西域长史管理,图谋割据,阻断河西和西域间的通道。张骏于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将赵贞俘虏,在高昌设立高昌郡。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将敦煌、晋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合置为沙州,州治在敦煌,杨宣为刺史。“沙州”之名最早始见于此。东晋穆帝永和元年(345年),晋穆帝派杨宣率大军从高昌出发,越流沙,入西域,平定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归附前凉,河西与西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完全恢复,使前凉所辖区域趋于安定。前凉疆域“南渝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到居延”,相当于今甘肃及新疆大部和青海、宁夏、内蒙古部分地区。前凉统辖凉州、沙州、河州。凉州包括武威、武兴、西平、张掖、酒泉、建康、西郡、湟河、晋兴、须武、按故等十三郡。河州包括兴晋、金城、武始、南安、永晋、大夏、武成、汉中八郡。沙州包括敦煌、晋昌、高昌三郡及西域都护三营。戊己校尉屯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玉门大护军屯玉门关(今敦煌玉门关),西域都护屯海头(今新疆罗布泊),形成鼎足之势,有效维护着中原到西域的道路畅通。永和元年(345年),张骏称大都督、大将军、假凉王,按照王的规格设置机构和官员。次年五月,张骏亡,世子张重华继位假凉王。永和五年(349年),东晋遣侍御史俞归至凉州,以张重华为凉州刺史、西平公。张重华以官位太低,怒不接受,于是凉州官吏推张重华为“丞相、凉王、雍秦凉三州牧”(《十六国春秋辑补·前凉录》)。凉州张氏政权自此由晋王朝的地方政权演变为割据政权。永和九年(353年),张重华病死,年近十岁的儿子张曜灵继位。其伯父张祚矫称遗命,篡位自立。第二年,张祚以“中原丧乱,华裔无主”为借口,自己潜称帝位,改年号“和平”(《晋书·张祚传》)。前凉政权从张轨、张寔、张茂、张骏这段时间是晋王朝的地方政权,张骏末年以后,从345年张骏称假凉王起,经张重华、张曜灵、张祚、张玄靓、张天锡等五主,至376年为前凉政权。张祚时,政事昏庸,内部攻伐不断,民心失和,政权日趋没落。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前秦发兵进攻前凉,凉王张天锡舁榇投降,前凉灭亡。
  前秦东晋穆帝永和七年(351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首领苻健建立前秦,都长安。酒泉一带尚属前凉统治。永和十一年(355年),苻健病死,由其子苻生继位。东晋穆帝升平元年(357年),苻坚发动政变,立为大秦天王。苻坚推行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严禁奢侈、惩罚豪强、广兴学校、招揽人才等政策,使前秦成为当时北中国最强大的政权。东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苻坚灭前凉,将酒泉一带纳入前秦统治范围。在酒泉境内设酒泉、晋昌、敦煌三郡,隶属凉州。
  后凉 吕光是略阳氐族中的豪族,初任前秦美阳(今陕西武功县西北,为东汉安定郡治所)县令,后因军功卓著升迁至骁骑将军。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吕光率步兵七万,骑兵五千,从长安出发,西征西域。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过鄯善和车师两国,到达焉耆,焉耆王泥流率属国不战而降。接着又击败龟兹、姑墨、尉须等西域联军70万,30多个小国投降。吕光被苻坚任命为安西将军、西域校尉,留镇西域。但吕光部下多来自中原,不肯留在西域,且苻坚率军南下攻晋,部下劝说吕光返回中原。太元十年(385年)三月,吕光携两万驮财宝,万匹骏马,以及龟兹宫廷乐队东返。至高昌时传来淝水之战苻坚战败的消息,吕光听从部下建议,以“赴难”的名义号召将士,急速东进。一路上敦煌太守姚静、晋昌太守李纯都以郡投降吕光。将到玉门时遭到凉州刺史梁熙的阻截。吕光击败梁熙,长驱直入姑臧,自称凉州刺史、护羌校尉(《资治通鉴》卷106)。河西境内各种势力开始了争夺对凉州统治权的角逐。太元十一年(386年)初,潜回河西的张大豫(前凉张天锡的儿子),在王穆、焦松、张济等人及河西鲜卑秃发思复踺的帮助下,起兵魏安(今甘肃古浪县北),攻陷昌松(今甘肃古浪县西),进逼姑臧。前秦河西祁连都尉严纯、建康(今甘肃高台骆驼城)太守李隰等人以及吕光内部一些跟他西征的大将军、新任地方长官也发动叛乱。太元十一年(386年)十月,吕光在酒泉一带设酒泉、晋昌、凉兴(今甘肃瓜州县南)、敦煌诸郡。太元十二年(387年),吕光镇压了河西地区的反抗力量。太元十四年(389年),吕光自称三河王,正式建立河西割据政权。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吕光自称天王,建国号大凉,史称“后凉”。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吕光病死。其子吕绍、吕纂和吕弘为争王位自相残杀,吕纂夺取王位,自称天王。隆安五年(401年),后凉诸吕再次为争王位,内部相残。吕隆(吕光侄子)夺取王位。当时,河西地区西部有自称张掖公、凉州牧的沮渠蒙逊,东部有南凉政权,对吕氏政权形成夹击之势。关中地区羌人后秦政权则为西北最大的割据势力。隆安五年(401年)七月,后秦姚兴以姚硕德为主帅,统兵六万,渡金城河(今黄河),进攻后凉。八月,兵临姑臧城下。吕隆困守孤城一个多月,城内人心大乱。九月,向姚硕德请降。后秦命吕隆为凉州刺史、建康公,留居姑臧。吕隆降秦后在姑臧维持二年,在沮渠蒙逊和南凉的频频攻伐下,于东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七月,主动请求离开姑臧到长安居住,后凉灭亡。
  后凉自公元385年吕光入姑臧称凉州刺史,至公元403年吕隆入长安,前后四主统治酒泉、敦煌十八年。
  北凉 东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春,后凉吕光听信谗言,杀尚书沮渠罗仇。沮渠罗仇的侄子沮渠蒙逊经周密策划,率众攻下后凉临松郡(今甘肃省民乐县)。沮渠蒙逊从兄沮渠南臣率众攻取酒泉,接着又包围建康郡(今甘肃高台骆驼城),并遣使劝建康太守段业共谋大计。段业被推为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北凉政权建立。段业以沮渠南臣为辅国将军,沮渠蒙逊为镇西将军、张掖太守。隆安二年(398年),迁都张掖。隆安五年(401年)初,段业因误杀拥戴他的辅国将军沮渠南臣激起众叛,被沮渠蒙逊所杀。沮渠蒙逊从此执掌北凉政权,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号永安。东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后,北凉将国策转向对外进取。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灭南凉。义熙八年(412年),迁都姑臧(武威),自称河西王。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击败西凉,夺得酒泉后,王子沮渠牧犍(茂虔)任酒泉太守,在会水县境内(今金塔县中东镇)修筑牧庄,以供滋牧,“王子庄”名称由此得来。至元嘉七年(430年),北凉疆域东接金城,西包敦煌,势力扩张到葱岭一带。西域36国皆遣使朝贡。北凉拥有武威、张掖、酒泉、西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金城、西平(今青海西宁地区)、乐都(今青海乐都)等郡地。元嘉十年(433年),沮渠蒙逊死,其子沮渠牧犍继位。其弟沮渠无讳为酒泉太守,沮渠仪德为张掖太守,沮渠安周为乐都太守,沮渠唐儿为敦煌太守。元嘉十六年(439年),沮渠牧犍投降北魏,北凉灭亡。但河西走廊西部仍有沮渠无讳和沮渠安周领导的北凉残余势力的活动。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四年(460年),北凉残余势力被柔然所灭。
  沮渠蒙逊统治北凉期间,刷新政治,广开言路,招揽人才。他广泛听取臣僚建议,鼓励臣下直言献策。群臣上书指出朝廷制度不严,造成“朝士多违宪制,不遵典章,或公文御案在家卧署。或事无可否,望空而过”。由于赏罚不明,使得“清浊共流,能否相杂,人无劝竞之心,苟为度日之事”。沮渠蒙逊接受意见,派尚书左丞房制定“朝堂制”,“行之旬日,百僚振肃”。他严明纪纲,严惩蠹国害民的豪强。
  沮渠蒙逊“博涉经史,颇晓天文,雄杰有英略”。建国之处,他制定安定内部、发展生产、增强实力、然后争雄的国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军屯制度。1975年,在吐鲁番哈喇和卓古墓群中发现很多北凉文书,其中《兵曹下八幢符为屯兵值夜守水事》(《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述了北凉时期组织士兵进行大田生产的情形。402年,北凉同后凉作战失利,双方结盟而退,当时姑臧正遇饥荒,北凉一次就送粮食万余斛,“以振饥人”(《晋书·吕隆载记》)。后来,在同西秦的战争中,北凉世子沮渠兴国被俘,沮渠蒙逊曾派人送谷三十万斛到西秦,“欲赎回兴国”(《资治通鉴》)。
  西凉 东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后凉建康(今高台县骆驼城)太守段业在张掖自称凉州牧、建康公。东晋隆安二年(398年),段业任命李口为效谷(今甘肃敦煌东北)县令。敦煌太守孟敏死后,李暠被敦煌郭谦和沙州索仙等当地势力推举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隆安三年(399年),段业称凉王。其右卫将军索嗣倚仗自己得宠于段业,多次诋毁李暠,终于促成段业下令索嗣代李暠任敦煌太守。索嗣狂傲自大,率五百骑将到敦煌时,令李暠到二十里以外去迎接。效谷县令张邈献策:“吕氏政衰,段业暗弱,将军正是英豪有为之日。处一国成资,奈何束手于人!索嗣自以本邦,谓人情附己,不虞将军卒能距之,可一战而擒矣。”宋繇也劝勉:“大兄(宋繇和李暠乃同母异父兄弟)英资挺杰,有雄霸之风”。李暠便调兵遣将,在宋繇等人的协助下,战胜索嗣,然后投状段业,历数索嗣罪恶。段业见支持李暠的敦煌地方势力强大,便顺水推舟,杀索嗣以谢李暠。任命李暠为持节、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镇西将军、领护西羌校尉。隆安四年(400年),段业和沮渠蒙逊矛盾激化,晋昌(今甘肃瓜州县境)太守唐瑶出面联合周围六郡士人公推李暠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护羌校尉。李暠“赦其境内,建元庚子”,脱离段业,“以纬世之量当吕氏之末,为群雄所奉,遂启霸图,兵无血刃、坐地千里”(《晋书,李玄盛传》),建立政权,史称西凉,都敦煌。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李暠迁都酒泉。义熙十三年(417年),李暠病卒,次子李歆继位。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七月,李歆与沮渠蒙逊决战寥泉(今甘肃省临泽县寥泉镇),李歆全军覆没。历时16年的西凉都城酒泉被沮渠蒙逊占领。西凉酒泉太守李翻(李歆弟)逃至敦煌。沮渠蒙逊发兵西攻敦煌,李翻及其弟敦煌太守李恂等逃往北山。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沮渠蒙逊率兵两万从三面筑堤堵水灌城,李恂兵败自杀,西凉亡。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金塔区域建制演变、县治府尹、区划演变、乡镇村闾、东风航天城、文物古遗址、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轨
相关人物
王弥
相关人物
刘聪
相关人物
司马邺
相关人物
张寔
相关人物
阎沙
相关人物
张茂
相关人物
张骏
相关人物
赵贞
相关人物
杨宣
相关人物
武兴
相关人物
张重华
相关人物
张曜灵
相关人物
张祚
相关人物
张玄靓
相关人物
张天锡
相关人物
苻生
相关人物
苻坚
相关人物
吕光
相关人物
姚静
相关人物
李纯
相关人物
梁熙
相关人物
张大豫
相关人物
王穆
相关人物
张济
相关人物
李隰
相关人物
吕绍
相关人物
吕纂
相关人物
吕弘
相关人物
吕隆
相关人物
姚硕德
相关人物
纪纲
相关人物
李暠
相关人物
郭谦
相关人物
张邈
相关人物
唐瑶
相关人物
李歆
相关人物
李翻
相关人物
李歆弟
相关人物
李恂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