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嫁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文苑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386
颗粒名称: 婚丧嫁娶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5
页码: 211-215
摘要: 本文介绍了金塔县的婚嫁民俗和生育民俗。婚嫁民俗包括自由恋爱、订婚、结婚等环节,注重家庭财产共有和子女姓氏。生育民俗包括报喜、洗三、坐月子等,注重产妇和孩子的营养和保护。同时,文章还提到了金塔县的岁时习俗,包括过满月等。这些民俗习惯都是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关键词: 金塔县 乡情民俗 婚丧习俗

内容

婚嫁民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塔县废除包办婚姻制度,提倡婚姻自由和仪式从简。按照金塔民间风俗,多为男娶女嫁,婚后女方到男方家落户,也有男方到女方家落户者,称为“招女婿”或“倒插门”。婚后夫妻平等,家庭财产共有,子女多随父姓。
  在婚姻方面,金塔民间遵从男女相悦、自由恋爱,待条件成熟时,由双方父母商议,到女方家举行“订婚”仪式,即男女双方交换定情信物,正式确定恋爱关系,父母根据双方工作、生活便利等情况择定结婚之日,一般选择农历双日或节假日。婚期选定后,男女双方到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之后,双方开始收拾新房。在金塔县城,多由双方父母共同出资为子女购置楼房,农村由男方父母在家中为其安排新房,条件好的家庭为其修建新房。同时,男女双方带喜糖、喜烟、瓜子、请柬,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男方准备彩礼,结婚彩礼多为金银首饰,即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俗称“三金”,或以当地生活必需品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流行“三转一响”(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录机),20世纪90年代流行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电风扇等用品。女方父母根据家庭经济情况为女儿准备嫁妆,多为被子、箱子、衣服、梳妆盒之类。
  婚礼前一天晚上。由邀请的主持操办婚礼者(称东家),召集前来帮忙的亲戚朋友,安排第二天娶亲事项。
  迎亲,俗称“亲迎”。婚礼当天早晨,男方家门窗贴喜字,门口贴婚联(女方家一般不贴)。新娘到影楼或美容美发厅化妆,回家后请一位长辈(姨娘或婶娘)开脸(用一根长线交叉把脸部和脖子上的绒毛拔下),更换婚礼服,在自己的卧室等候。新郎由伴郎陪同,和娶亲、迎亲人员一同乘车(娶亲人数为双数),娶亲车内坐一男孩,俗称“压轿”,前往女方家娶亲。行前准备好双份礼品(酒、挂面、猪肋条肉、红糖、点心等)和红包(钱多少随意),到女方家门口,放鞭炮告知。女方家则事先准备好提的问题或要求,待男方回答或给红包后才开门。进门后,女方家用荷包蛋招待新郎,准备简单饭菜招待娶亲送亲人员,新娘拜别父母,给父母敬茶或敬酒。新郎抱或背新娘上车,中途不停,新娘脚不沾地,以图吉利。金塔民间有娶亲时男方从女方家“偷”东西的习俗,女方家事先准备一截木柴,放在灶火里烧焦一头,放在屋后墙脚下,男方娶亲人拿走,称为“偷财”(柴、财谐音)。同时,还烙两个锅盔,买两个新碗盛满面用红布包好,两双筷子用红线扎住,用红纸包一块发面、一块粬子(做醋用的引子)、两根红葱放在给女儿陪嫁的箱子里,意思是女儿到婆家会做饭。迎亲车队返回时不走来时路,意寓畅通无阻。迎娶车队到新郎家门口时,燃放鞭炮,表示祝贺。下车时,迎亲人员向新人撒花、喷彩带,以图吉祥。新人换礼服后前往宾馆、酒店迎接亲友,举行婚礼。
  待来宾到齐,由司仪(婚礼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放鞭炮,奏婚礼进行曲,新郎、新娘携手缓缓步入婚宴大厅,站在主宾席位置。司仪宣布结婚典礼仪式开始,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并致新婚祝词。新人互赠纪念品,互戴红花,以示相亲相爱。接着新人向双方父母三鞠躬,向亲戚朋友三鞠躬,新郎、新娘互相鞠躬致礼。然后举杯敬酒,答谢来宾。金塔县年轻人结婚招待宾客风俗是男女双方客人合在一起,都由男方招待,而贺礼则分开由双方收取。
  结婚当天晚上,金塔民间有闹新房习俗。年轻人准备各种雅俗共赏的节目,让新人表演,其他人在一旁逗乐、起哄,增加喜庆气氛,部分节目有进行性启蒙教育的作用。闹新房结束后,由儿女、父母双全者为新人铺床,床上撒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意为“早生贵子”(与枣、生、桂、子谐音)。铺床讲究红男绿女,红绿两床被子互相交叠,红色在上。
  结婚第二天清早,男方家打发一男孩到新人门前喊门,俗称“叫门”,意寓早起、勤劳之意。起床后,新娘要拜见公婆,旧称“拜舅姑”,意寓向父母“请安”,有孝敬公婆之意。结婚第三天,新娘开始下厨房做饭,以示勤快。这天,新郎携新娘,在亲戚陪同下回娘家,称为“回门”。娘家则准备酸、甜、苦、辣、咸五味饺子给新人吃,让新人明白生活的酸甜苦辣。回门这天在娘家不久留,吃饭之后就返回。婚后8天,新娘回娘家住8天,称“站8天”;婚后一个月,新娘回娘家住一个月,称“站对月”。
  生育民俗 金塔民间,孩子出生后,其父即去外婆家报喜。孩子出生第三天,给孩子洗澡,请亲朋好友吃喝,来者向产妇和孩子送营养品,称之为“洗三”。产妇从孩子诞生之日开始“坐月子”。其间,产妇多喝鸡汤、吃易消化的小米粥,其中放入红枣、红糖、桂圆、橛麻等补虚之物,以增加产妇和孩子的营养。金塔民间有吃炖猪蹄、饮黄酒催乳的习俗。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忌下床干活,怕着风、着凉,忌接触过冷和过热的物体,农村一般睡热炕(铺沙)以拔寒祛风。
  岁时习俗 金塔民间,孩子出生满月后邀亲朋好友庆贺,感谢亲戚朋友的关心照顾,俗称“过满月”。这天,请人为婴儿剃除胎发,外婆家及其他亲友给孩子赠送衣物,表示祝福。孩子出生后满一百天,举行庆祝仪式,俗称“过百日”。金塔当地多为摆酒席招待亲朋好友,并照相作永久纪念。孩子满一周岁后,邀请亲朋好友或关系比较密切者,举行周岁庆祝活动。金塔习俗,这天一般吃长面,以祈求孩子健康成长或长命百岁。孩子体弱多病者,可“拜干亲”。选择符合属相或有孩子的亲戚、朋友、同事给孩子当干爹、干娘。
  寿庆民俗 金塔民间有为老者过寿庆的习俗。一般自50岁开始,一年一庆。特别是父母到“天命”、“花甲”、“古稀”之年,子女都要为他们过寿,且有“六十甲子,七十古稀……”等说辞。100岁寿辰,也只说99岁大寿,而不说百岁寿辰,因为百年为人寿极限。73岁、84岁,不说实岁,而是多说一岁,因当地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之说,缘于孔子卒年七十三岁,孟子卒年八十四岁的传说。寿庆由成年子女为长者举办,规模取决于家庭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一般在家中设立寿堂,张灯结彩,置办酒席,准备寿桃,放鞭炮,点寿烛(红色蜡烛),晚辈给寿星磕头祝寿。吃寿面时,面不能盛满,满寿即为终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祝寿过生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买生日蛋糕、吹生日蜡烛、唱生日歌、吃长寿面等方式,条件较好的家庭还拍全家福,录制过生日的全过程。
  丧葬民俗 丧葬民俗,寄托着人们对死者的追思、祭奠和告慰,劝勉后人继承死者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好地生活和工作。金塔民间有年满六十即准备棺木的风俗,棺木多用松木、柏木、杨木或沙枣木,忌用柳木(忌柳树无子)。棺木外一般用红色油漆涂饰,上面画好龙(凤)图案,两头装饰童男童女,最后用清漆涂饰一层。棺木打制好后,选定吉日,邀请亲戚朋友,举行“拢帮”仪式。金塔居民去世后以土葬为主,大部分有家族墓地,即“祖坟”。民间有非正常死亡和未成年死亡者禁忌埋入祖坟、亡于外地者禁入家门的习俗。
  金塔当地民俗,人在临死前或死后要更换新衣服,孝子(孝女)请几位亲属或年长者对死者进行入殓(入棺)。入殓时,在棺木中铺好被褥,将死者仰面放入,嘴里放些糖让嘴合闭,脸上盖条新毛巾,再用黄布或白布将头脸身子全部盖住,随即请来高工(道士)、先生布置灵堂,之后由年纪较长的亲属或邻居带领死者的儿子或女儿向亲友报知死讯,称“报丧”。报丧者需头戴白孝帽或身披长孝,腰中用麻绳系住,手拿丧棒(杨木条用白纸裹住),每到一家,跪在门侧面,由引领者进屋叫出主人,孝子(孝女)向主人磕头,告知对方死讯和祭奠的时间,请对方到时前来参加。如果需要帮忙料理丧事,则再备礼品前去邀请。人死后停放三至五天(一般三天),子女日夜轮流守灵,烛火不熄。丧葬仪式一般请年长且有经验者主持,死者家中堂屋(上房)设灵堂祭奠或开追悼会。
  死者出殡前一天安排家祭,亲朋好友持礼金、挽幛、花圈、挽联、盘(灵台上供奉的食品)等物品前来参加祭奠仪式。当地称“吊丧”、“吊孝”。吊唁时放哀乐或高工吹唢呐,吊唁者向死者敬献礼品、烧纸、磕头,孝子(女)在灵旁答谢、哭灵。
  下葬一般在早晨日出前,出殡尽量赶早。出殡前由高工打开棺木,家属亲友围绕棺木,视死者一面,以示告别,子女给死者松裤腰带,不许哭(以防眼泪掉在死者身上),然后盖棺。出殡时,由死者儿女中年长者用白布牵引棺木头部,其他人则分别抬两侧及后部,幡幛引路,唢呐开道,孝子戴孝持孝棒扶棺,家属亲友送至坟地。灵车一路上缓慢行驶(中途不停车),边走边撒纸钱,当地称“买路钱”,意为死者一路畅通。沿路人家一般在门口堆柴草点火为死者送行,遇过河、过桥时子女高喊“过桥”,以告知神灵。下葬时,亲友用大绳托起棺木,平稳放入墓穴。棺木上撒上五谷,前头放上“到头碗”,分为食碗和水碗,意思为吃喝丰足。高工在棺木上盖上第一锨土,请下埋葬的人铲土埋棺,隆起坟头,讲究越大越好,意思为发达、旺盛,保佑子孙后代兴旺。最后,在坟头压几张烧纸,坟前插上“引魂幡”、丧棒,意思为引导灵魂不至于迷路。埋葬结束,将亲戚、朋友及家人送的花圈,烧奠在坟前,以告知天地并图吉利。
  丧葬完毕,主人准备羊肉粉汤(羊肉汤加粉丝)或酒席答谢亲朋好友、邻里乡亲。金塔民间有“白喜事”(高寿者之死)之说,意指人死后可摆脱人世间一切烦恼。安葬后当天(死后第三天)晚上,子女们准备菜肴、食品、烧纸,上坟祭奠,称为“复三”。之后,开始“祭七”,逢七天上坟祭奠,祭奠四十九天为限。满一年上坟祭奠,称为“周年”或“忌日”。过完周年,习惯上再过三周年、五周年或七周年,之后按正常民间祭祖上坟日祭奠。金塔许多家庭中设先人牌位祭奠,逢年过节敬献食品、酒菜,视同生者。1990年后,金塔县革除旧俗,民间丧葬繁琐仪式逐步从简,悼念死者一般送花圈或挽幛,亲友致哀时臂戴黑纱或胸挂小白花,低首默哀,绕灵柩一周与遗体告别,追悼词主要介绍死者生平事迹,以褒扬为主。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文苑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文苑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方言词汇、文学创作、金石妙语、艺术集粹、俚言俗语、民间艺文、文体活动、桑田逸事、乡情民俗、文化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