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文苑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368
颗粒名称: 秧歌
分类号: J722.211
页数: 4
页码: 143-1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包括扭秧歌、闹社火、游旱船、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登高跷、驭“竹马”、跳芯子、摆锣鼓阵等。其中,秧歌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以打击乐伴奏的跑跳集体舞,领舞者负责指挥和插科打诨,舞蹈结束后还要针对不同场合韵白一段颂词。
关键词: 金塔县 民间艺术 秧歌

内容

金塔县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地方色彩浓郁,时代特点鲜明,具有很强的观赏性。金塔县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主要表现形式有扭秧歌、闹社火、游旱船、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登高跷、驭“竹马”、跳芯子、摆锣鼓阵等。其中秧歌被金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秧歌是一种以打击乐伴奏的跑跳集体舞。领舞者为指挥,此角色一般由善于言辞、灵活多变者扮演,在舞蹈进行的间歇,由他插一段类似戏剧噱头的“杂话”,俗称“卖膏药”,因此,又叫他“膏药匠”。在跳完一个系列的套路后,“膏药匠”还要针对不同的场合韵白一段颂词,如“这里是个好地方,新盖的瓦房真漂亮,人丁兴旺财源广,一年丰收万担粮”。
  秧歌队中的主要角色
  秧歌扮演的主要角色一般有财宝神、旗手、号手、鞭子手、太夫、抱剑官、抱印官、抱官、杨林、武将、中郎、担水娘、蜡花、唢呐手、锣鼓手、旱船、狮子、摇婆、货郎、庄稼人、尕黑驴、竹马等。有的地方加入“刘全进瓜”;有的加入“八仙”、“唐僧取经”、“赵匡胤”、“春官”、“差纪”、“尕老汉”、“少数民族”、“龙灯”等。
  各角色在秧歌队中的排列次序
  财宝神 是走在秧歌队最前面的一个方阵,一般由6~8人组成,最少为5人。其中1人打阴阳鼓,1人打钹,2人掌灯,1~2人为主唱。
  旗手 是秧歌队的第二方阵。少为5人。
  号手 一般有长号手2人,并表演列一对。所奏曲调多为《五更词》、《担水》等。长号、小号及唢呐,组成一个管乐方阵。按次序为第三方阵。
  鞭子手 亦称“霸王鞭”,一般有4~8人,为秧歌队伍中的第四方阵。
  太夫 第五方阵由小太夫、武将、杨林、大太夫组成。小太夫一般4人。武将一般6~8人,行进中并列为3~4对,杨林有1人。
  桶子鼓 桶子鼓方阵包括锣、钹等击乐器。锣、钹是桶子鼓的配套乐器。桶子鼓一般为6~10对。锣、钹最少各一对,多则不限,鼓、锣、钹在秧歌队中属第六方阵。行进中,一般锣、钹列前,锣左钹右,鼓手列队于后,一般锣、钹同奏。锣指挥鼓,鼓指挥秧歌队,即“鼓听锣声,人踏鼓点”。
  中郎、蜡花 为秧歌队中的第七个方阵。在行进和表演中,一对中郎后跟一对蜡花,一般各为6~8对,也有12对的。
  其他 庄稼人、跑窜马、尕黑驴、板船、狮子等组成一个方阵,为秧歌队伍中的第八方阵,也是秧歌队压阵的一个方阵。
  秧歌的服饰
  秧歌服饰以传统的戏曲服饰为主,辅以当地民间传统服饰,主要包括盔、帽、蟒、靠、帔、官衣、褶子、靴、鞋、彩衣、对服等。一般不分朝代、地域和季节。秧歌中的武将、太夫,其服装主要有大靠(硬靠)、软靠、箭衣、马褂、板带等。
  太夫 多系包巾、勒子、面花、一对大翅等。
  蜡花 为旦角装扮,服装为彩衣、彩裤、腰裙、披肩。要求服装款式、色彩一致。一般戴墨镜,头面首饰华丽,多姿多彩,多为花、珠等组合头饰。一手拿折扇,一手掌着蜡花灯,翩翩起舞。
  中郎 为生角打扮,头戴礼帽,眼遮墨镜,身穿礼袍。一般双手拿小瓷碟、中指戴上顶针按节奏响小瓷碟。
  担水娘 系蜡花中的一员,担一对花篮,三尺三竹皮扁担缠上彩绸,双手举起担在肩上,和蜡花、中郎结伴同行。
  打鼓将 系武生扮相,其早期穿着限于条件,一般头系一条白毛巾,戴墨镜,上身穿白衫衣,套穿一件黑马褂,腰系彩绸。
  秧歌中的财宝神扮演者,一般翻穿一件短皮褂,戴礼帽,早年也头戴“佛冠”,或叫“五方”牌帽,裤子、鞋都是普通服装,但要求着装统一。表演者每人将鸡毛掸子斜插领口或拿在手中,将黄表纸对折后别在两鬓帽檐处。一人打鼓,另一人敲钹,其余人伴随鼓点演唱“财宝神”。
  此外,武将、太夫、杨林等武生扮相,均戴各种胡子,类同戏曲舞台上的武生。
  秧歌的道具
  秧歌中大量采用的是道具舞蹈。有手里拿的,如扇子、手帕、彩带、霸王鞭等;有腰间扎的,如竹马、旱船等;有披着跳的,如狮舞等;有举着玩的,如龙舞等。
  秧歌中的主要道具有旱船、膏药灯、竹马、竹驴、狮子头身、牛头身,以及鸡毛掸子、拂尘(蝇刷)、鞭子、刀、枪、剑、戟等古兵器,还有花篮、彩扇、货郎柜、虎头牌、虎铮、拨浪鼓、阴阳鼓、桶子鼓等。
  秧歌的主要角色扮相与化妆谱式
  财宝神面部一般不要求化妆,主要以自然肤色为主。
  秧歌队中扮演担水娘、中郎、桶子鼓手、驭竹马、舞龙灯的演员,都按照生角脸来化妆。
  杨林属老生化妆,突出其英雄本色和气质。
  蜡花是按旦角化妆的。
  船姑娘、驭竹马(娃娃旦)都是按小旦化妆的。
  扮演赶毛驴者,按小丑扮相来化妆。旱船组扳浆的二人按老丑扮相化妆。
  武将、太夫有一整套化妆谱式。大致可分为整脸(也叫正脸)、变脸、奇脸、碎花脸、普通脸、固定脸等六种。
  碎花脸象征人物性格的凶猛、勇敢,由“花三块瓦”演变而来,保留正额主色,而在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而细碎,故称“碎花脸”,多表现性格粗犷的武将和绿林中的英雄好汉。
  秧歌子、太平鼓称为大场子。大场子跳罢是小场子,小场子有舞狮、耍龙灯、游旱船、登高跷、驭竹马、表演唱等。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文苑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文苑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方言词汇、文学创作、金石妙语、艺术集粹、俚言俗语、民间艺文、文体活动、桑田逸事、乡情民俗、文化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