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文苑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363
颗粒名称: 民间艺文
分类号: I277
页数: 28
页码: 129-1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勤劳、勇敢、淳朴的金塔县人民在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创造积淀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文。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今民族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相结合,成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创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金塔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人墨客留名史册,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有以歌颂、赞扬为主题,内容广泛、内涵丰富的民歌;有音乐节奏感强、精炼而优雅的秧歌;有曲调各异、流传面广、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小调;有口头流传,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民间故事;亦有流行于明清以来的民间说唱文学宝卷等,这些都是金塔县民间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金塔县民间艺文,记载着金塔县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传统风俗和文学样式,反映了劳动人民对自由、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是金塔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 金塔县 民间艺文 文学

内容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勤劳、勇敢、淳朴的金塔县人民在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创造积淀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文。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今民族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相结合,成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创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
  金塔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人墨客留名史册,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有以歌颂、赞扬为主题,内容广泛、内涵丰富的民歌;有音乐节奏感强、精炼而优雅的秧歌;有曲调各异、流传面广、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小调;有口头流传,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民间故事;亦有流行于明清以来的民间说唱文学宝卷等,这些都是金塔县民间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金塔县民间艺文,记载着金塔县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传统风俗和文学样式,反映了劳动人民对自由、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是金塔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宝卷
  宝卷又名宝传,是一种流行于明清以来的民间说唱文学,金塔县民间部分老者珍藏有许多宝卷。金塔县人民群众把它当做立言、立德、立品的标准,有“家藏一宝卷,百事无禁忌”的说法。金塔宝卷它由唐代的变文、讲经文演变而来,受俗讲的孕育,历经宋代的谈经、讲史等,并受到话本、小说、诸宫调及戏曲等影响,其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金塔宝卷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五类:反映社会生活的,如《烙碗计宝卷》、《丁郎寻母宝卷》、《继母狠宝卷》等,这类宝卷数量较多;来自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的,如《天仙配宝卷》、《劈山救母宝卷》、《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何仙姑宝卷》等,这类宝卷大多是根据民间传说故事改编的,神话色彩浓郁,感染力强;表达历史人物传奇的,如《昭君和北番宝卷》、《康熙私访山东宝卷》、《包公宝卷》等;讲述寓言和童话故事的,如《老鼠宝卷》、《鹦鸽宝卷》、义犬救主宝卷》等;记叙佛教活动的,如《唐王游地狱宝卷》、《目莲救母宝卷》、刘全进瓜宝卷》等。金塔宝卷结构散韵相间,讲唱地点从庙会、娱乐场所直至家庭院落。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语言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
  《金塔宝卷》是在敦煌文化的熏陶和金塔县人民的精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民间艺术奇葩。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已经和本地区的方言俗语、风土民情融为一体,形成了《金塔宝卷》自身的鲜明特点。
  《金塔宝卷》是《酒泉宝卷》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40年代前后至解放初期,宝卷成为金塔县人民家喻户晓的卷籍。在城镇,每逢春节、二月初二、四月初八等传统节日由佛教会、居士会、商会及其他宗教团体发起主办,在道教、佛教场所或街头公开念卷。在农村以家庭院落为主请识字人念卷,妇孺皆参与其中,其活动盛况不亚于祭祀道场。
  《金塔宝卷》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金塔宝卷》的搜集、发掘和整理进一步补充和丰富了祖国宝卷的内容和内涵;《金塔宝卷》中保留了一些古老的版本。据考证,金塔的《韩祖成仙宝传》、《七真天仙宝传》、《综录》产生于1702年,可见《金塔宝卷》源远流长,为宝卷产生的时代考证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金塔宝卷》是国内独存、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活的宝卷。据2003年金塔县文化部门征集零散文物时发现的拓本可以看出,金塔县民间念卷、抄卷活动仍在继续。
  《金塔宝卷》唱腔的主调是七字赋(七字句)和十字赋(十字句),另外还有多种词牌,现在民间珍藏并传唱的有《浪淘沙》、《西江月》、《朝天子》、《满庭芳》、《山坡羊》、《哭五更》、《红绣鞋》、《耍孩儿》、《雁儿落》、《步步娇》、《青天歌》、《《后庭花》、《刮地风》、《十不问》、《莲花乐》、《杨柳青》、《龙虎斗》、《太平年》、《小寡妇》、《十道河》等曲调、曲牌。这些曲调、曲牌名来自唐宋词、元散曲、元杂剧、明清戏剧及民间曲调,是金塔县民间流传和保存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
  经文
  金塔县民间珍藏着许多启蒙教育意义的经文作品,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作品选录
  健康三字经
  人长寿,并不难;要早起,须早睡。
  节饮食,慎寒暑;戒烟草,忌暴食。
  勿过饱,勿过饥;饥即食,倦即息。
  休烦恼,抱乐观;勤操作,多运动。
  透空气,避污浊;戒忧虑,毋怒躁。
  常洗澡,勤换衣;讲卫生,病早医。
  种花草,养虫鱼;明乎此,保长寿。
  动为纲,步经常;日三餐,讲营养。
  勿暴饮,宜定量;重食疗,口味香。
  起居处,通阳光;须早起,睡硬床。
  勤沐浴,体舒畅;会休息,才健康。
  常梳发,擦面庞;舌舔腭,叩齿响。
  背宜暖,咽津常;摩腹部,护胸膛。
  不吸烟,酒少量;讲和睦,心宽畅。
  恐与怒,肾肝伤;忧和郁,神不爽。
  若悲戚,肺不强;莫愁虑,去妄想。
  着衣服,按体量;行路时,防碰撞。
  精气神,善调养;应知足,乐常享。
  爱整洁,环境良;笑一笑,年少壮。
  勤用脑,寿延长;民体健,国富强。
  晨早起,打太极,做体操,炼身体。
  食清淡,不过急,不过饱,有规律。
  不憋尿,防便秘,不着凉,有规律。
  不久坐,勿久卧,学知识,促记忆。
  每到晚,把脚洗,温水泡,半小时。
  手摩脚,大有利,看电视,适可止。
  临睡前,舒展体,保健康,可防老。
  十字令
  在金塔民间,流传有许多内容褒贬不一而风趣幽默的《十字令》,不仅朗朗上口,而且通俗易懂。现摘录几则:
  贬贪官《十字令》 一心向上,二目向钱,三餐酒楼,四方游遍,五色迷眼,六亲惟任,七窍生烟,八方献媚,九霄能逃,十恶不赦。
  骂汉奸《十字令》 一副奴才相,两手往下垂,三角眼闪亮,四楞脸堆媚,五官不周正,六神透阴气,七寸长脖子,八两小脑袋,九根横胡子,十分不像人。
  喝酒《十字令》 一杯酒润咽喉,二杯酒陪朋友,三杯酒是享受,四杯酒雄赳赳,五杯酒可将就,六杯酒转出口,七八九不会走,十杯酒像死狗。
  吸毒《十字令》 一嘴黄牙烟味浓,两眼干涩又朦胧,三餐茶饭无滋味,四时衣衫尽烟洞,五脏多害看不见,六腑烟熏损面容,七窍生烟常咳嗽,八成肺病是烟害,久(九)日吸烟更严重,十万家产能吸穷。
  贬赌徒《十字令》一心想赢,两眼熬红,三餐无味,四肢懒惰,五业荒废,六亲不认,七窍生烟,八方借贷,久(九)恋赌场,十成灾难。
  康寿《十字令》一贯知足,二目远瞩,三餐有节,四季不懒,五谷皆食,六欲不张,七分忍让,八方交往,酒(九)薄烟戒,十分坦荡。
  莫生气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康乐箴语
  欢乐长寿的金丹 悲愁衰老的快车
  节食健康的妙药 纵欲杀人的钢刀
  运动生命的发条 懒惰病魔的温床
  烟酒疾病的帮凶 恼怒伤身的重炮
  卫生康乐的盾牌 肮脏百病的向导
  人生之最歌
  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
  人生最佩服的是进取。
  人生最烦恼的是争名利。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
  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
  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献媚。
  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人生最大的罪过是杀生。
  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人生最大的债务是人情债。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
  人生最危险的境地是贪婪。
  人生最善良的行为是奉献。
  民歌
  民歌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口头演唱的歌曲。金塔县民歌是金塔县人民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根据自身生活经历、劳动实践及现实境遇创作的。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群众性强,语言朴实,风格多样,是通过金塔县人民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
  民歌以唱为主,兼有道白,曲目众多、内容庞杂、文字质朴、曲调活泼、旋律流畅、流传面广,朴素而清新,诙谐而风趣,富有乡土气息。金塔县民间习惯于伴随劳动演唱各种号子,如田歌、夯歌、碾场号子、伐木号子、修堤号子等,农民伴随劳动节奏自唱,借以协调动作、鼓舞精神。有历史传说歌,如《狄青征西》、《三国赞将》、《小白菜》等;有农民劳动之余在田间、地头、路上唱“小曲子”,这些小调包括叙事歌、抒情歌、诙谐歌、风土歌等。题材包括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生产知识、爱情故事、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这些民歌曲调简洁流畅,便于演唱,如《放风筝》、《织手巾》、《青云马》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金塔县民歌分家曲、劳动曲和生活曲。家曲是在家中或野外唱,不论男女老少、长辈晚辈都可一起唱;劳动曲是在生产劳动中唱的,反映劳动生产项目、方法等以及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生活曲包括礼仪歌、婚礼歌、叙事歌、习俗歌、学问歌、舞蹈歌等。
  20世纪90年代末,酒曲歌在金塔县盛行。酒曲是宴请活动中猜拳行令、酒酣兴浓时演唱的一种民间词曲,节奏欢快,旋律流畅,有绕口令式、问答式、致谢式等。演唱者边唱边喝,运用日月星辰、蓝天白云、雪山草原、江河湖海、花草树木、珍禽奇兽、历史人物、宗教故事等来赞颂佳节、酬待贵宾。
  金塔县民歌曲调、曲牌种类多,有眉户曲调、曲牌、唢呐曲牌、三弦曲牌、宝卷词牌、佛曲、仪式曲等。眉户曲调有:采化调、岗调(平岗、花音岗、连岗)、月调、打莲香调、山茶花调、勾调、剪剪花调、十里堆、打黄羊、四平调、太平年、对花、死皮缠、大十片、断西凉、东京调、紧西京、慢西京调、五更鸟、金钱调、贝弓调、老龙哭海、苍龙海等;曲牌有:白菜根、满天星、苦柳青、大红袍、纱帽翅、八谱儿、四合寺等;唢呐曲牌有:摆场、三眼帽、将军令、钻烟洞、尾声等;宝卷曲牌有:浪淘沙、耍孩儿、哭五更、莲花落、采茶词儿、西净词儿、达摩佛等。金塔民歌的歌词大多为七字句和五字句,也有九字句的二句段、三句段、四句段。歌曲除常见的单段式外,还有大量的套曲,如《五更》、《十绣》、《十里亭》、《十盏灯》、《十二月花》等。这些民歌,或表达悲喜,或抒发爱情,或投枪舞匕,大都从某个生活侧面,唱出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直接感受,观点明确,爱憎分明,歌曲朴实,思想性强。
  花儿
  “花儿”是金塔县民间歌谣的一种,是以歌代言、倾吐心声的民间娱乐载体,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金塔县民间有唱“花儿”的习俗,羊井子湾乡尤为盛行。农闲季节、茶余饭后乡亲们聚集在一起自娱自乐,有时在广场举行“花儿”演唱会,吸引更多的群众观看和演唱。
  “花儿”的音乐一般由主曲、词牌和小曲(民歌)三部分所组成。主曲是贯穿“花儿”的主要曲调,吸取了佛经中的佛曲成分和本地的故事情节而形成,其韵句属于赋体。包括“七字符”和“十字符”。词牌和小曲是各种词调的曲牌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它是“花儿”音乐中固定的音调形式。将这种文艺形式穿插在故事情节适当的地方,能激发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使之更加扣动心弦,使听众的情绪和故事情节的进展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劝善教化的目的。在“花儿”说唱过程中,一般不用器乐伴奏。有时用碰铃、简板击节,加上听“花儿”人的和声,气氛颇为庄重。
  “花儿”演唱词选录
  家乡的变化
  佚名
  党的富民政策好,油路铺在这家门前,家里面进去是电器化,出门上地是机械化。
  羊井子湾乡好地方
  王国栋
  羊井子湾过去是沙漠滩,现在变成了万亩粮田。党的政策实在是宽,咱心儿里比蜜甜。
  金塔是个好地方
  佚名
  来到了金塔种棉花,我学会了种棉花。三月四月的好苗苗,肥料洒呀机井的清水满上。八月里棉花开白了,我辛勤的双手往下摘。老百姓鼓足劲儿摘下的棉花,我们四轮机上拉。
  永靖县迁移到金塔
  马玉萍
  永靖县迁移到金塔,落户在这羊井子湾。我出来在大门前坐班车,坐上车来到了乡政府。乡上的领导是好领导,花儿的会给咱办了。
  这里是最美的地方
  王玉福
  半天里一座高高的塔
  塔尖上闪着金光
  游遍了北方游南方
  这里是最美的地方
  一面镜子把山水装
  水面上凫的是鸳鸯
  看过了西施看王嫱
  比不上咱金塔的姑娘
  后花园里花儿香
  一塄一塄的牡丹王
  嘉峪关的丫头酒泉的郎
  不来金塔急得慌
  红彤彤的顶子白生生的墙
  哗啦啦的清水绕着淌
  一片片的树染绿了大坡梁
  一群群的人游得忘了回家乡
  长不过咱们的解放路
  美不过咱们的广场
  黑压压的人群看着台子上
  吼的是正儿八经的秦腔
  看完了县城看农村
  农村里又是一番景象
  平展展的油路铺到了家门上
  一排排的新房建到了人心上
  染白了大地染天空
  收完了棉花又去放羊
  甜滋滋的心窝里就像吃了糖
  红火火的日子过上了小康
  红穗穗的红柳绿叶叶的秧
  金黄黄的是胡杨
  满山遍野把花开放
  黑河在花儿里流淌
  流过了张掖流高台
  流到了咱的家乡
  流完了夏天流冬天
  流进了咱的梦乡
  一条大路吆宽又广
  一直通到了天上
  你要想把那月亮上
  快来到这神舟的故乡
  一排排飞机云面上跑
  一架架飞船天宫里浪(浪即游逛)
  一次次航天圆了我的梦
  一回回都让我心花怒放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梁
  游过了苏杭游天堂
  几回回梦里几回回喊
  “金塔是最美的地方!”
  金塔是个好地方
  佚名
  沙枣花儿喷鼻香,金塔是个好地方。
  牛羊成群水草美,万顷麦田翻金浪。
  祁连雪山唱欢歌,碧波滚滚戏鸳鸯。
  克克齐瓜脆又香,金塔是个好地方。
  煤铁铝铜藏北山,棉花雪白丝儿长。
  遍地白杨迎风舞,柏油马路平又光。
  宝塔巍巍铃铎响,金塔是个好地方。
  人民勤劳又团结,山河改变旧模样。
  社会主义康庄道,幸福生活万年长。
  作品存目
  《小儿子出兵》 刘兰英唱
  《小货郎转担》 景玉杰唱
  《小男子贪花》 邓先进唱
  《王金花祭财神》黄惠兰唱
  《石榴花》 王延举唱
  《月牙照花台》 邓进选唱
  《放风筝》 李明德唱
  《兰桥担会》 王延贤唱
  《小老鼠告状》 王延举唱
  《王员外休妻》 沈吉芬唱《两亲家打架》 赵建喜唱
  《李兴龙借档》 潘永彦唱
  《保桂借档》 李玉生唱
  《抽洋烟》 赵建喜唱
  《十谝》 裴国海唱
  《十里亭》 李明德唱
  《十劝人》 申吉芳唱
  《十探妹》 蔺桂英唱
  摘棉花》 李发宗唱
  《割胡麻》 杜泽唱
  秧歌
  金塔县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地方色彩浓郁,时代特点鲜明,具有很强的观赏性。金塔县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主要表现形式有扭秧歌、闹社火、游旱船、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登高跷、驭“竹马”、跳芯子、摆锣鼓阵等。其中秧歌被金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秧歌是一种以打击乐伴奏的跑跳集体舞。领舞者为指挥,此角色一般由善于言辞、灵活多变者扮演,在舞蹈进行的间歇,由他插一段类似戏剧噱头的“杂话”,俗称“卖膏药”,因此,又叫他“膏药匠”。在跳完一个系列的套路后,“膏药匠”还要针对不同的场合韵白一段颂词,如“这里是个好地方,新盖的瓦房真漂亮,人丁兴旺财源广,一年丰收万担粮”。
  秧歌队中的主要角色
  秧歌扮演的主要角色一般有财宝神、旗手、号手、鞭子手、太夫、抱剑官、抱印官、抱官、杨林、武将、中郎、担水娘、蜡花、唢呐手、锣鼓手、旱船、狮子、摇婆、货郎、庄稼人、尕黑驴、竹马等。有的地方加入“刘全进瓜”;有的加入“八仙”、“唐僧取经”、“赵匡胤”、“春官”、“差纪”、“尕老汉”、“少数民族”、“龙灯”等。
  各角色在秧歌队中的排列次序
  财宝神 是走在秧歌队最前面的一个方阵,一般由6~8人组成,最少为5人。其中1人打阴阳鼓,1人打钹,2人掌灯,1~2人为主唱。
  旗手 是秧歌队的第二方阵。少为5人。
  号手 一般有长号手2人,并表演列一对。所奏曲调多为《五更词》、《担水》等。长号、小号及唢呐,组成一个管乐方阵。按次序为第三方阵。
  鞭子手 亦称“霸王鞭”,一般有4~8人,为秧歌队伍中的第四方阵。
  太夫 第五方阵由小太夫、武将、杨林、大太夫组成。小太夫一般4人。武将一般6~8人,行进中并列为3~4对,杨林有1人。
  桶子鼓 桶子鼓方阵包括锣、钹等击乐器。锣、钹是桶子鼓的配套乐器。桶子鼓一般为6~10对。锣、钹最少各一对,多则不限,鼓、锣、钹在秧歌队中属第六方阵。行进中,一般锣、钹列前,锣左钹右,鼓手列队于后,一般锣、钹同奏。锣指挥鼓,鼓指挥秧歌队,即“鼓听锣声,人踏鼓点”。
  中郎、蜡花 为秧歌队中的第七个方阵。在行进和表演中,一对中郎后跟一对蜡花,一般各为6~8对,也有12对的。
  其他 庄稼人、跑窜马、尕黑驴、板船、狮子等组成一个方阵,为秧歌队伍中的第八方阵,也是秧歌队压阵的一个方阵。
  秧歌的服饰
  秧歌服饰以传统的戏曲服饰为主,辅以当地民间传统服饰,主要包括盔、帽、蟒、靠、帔、官衣、褶子、靴、鞋、彩衣、对服等。一般不分朝代、地域和季节。秧歌中的武将、太夫,其服装主要有大靠(硬靠)、软靠、箭衣、马褂、板带等。
  太夫 多系包巾、勒子、面花、一对大翅等。
  蜡花 为旦角装扮,服装为彩衣、彩裤、腰裙、披肩。要求服装款式、色彩一致。一般戴墨镜,头面首饰华丽,多姿多彩,多为花、珠等组合头饰。一手拿折扇,一手掌着蜡花灯,翩翩起舞。
  中郎 为生角打扮,头戴礼帽,眼遮墨镜,身穿礼袍。一般双手拿小瓷碟、中指戴上顶针按节奏响小瓷碟。
  担水娘 系蜡花中的一员,担一对花篮,三尺三竹皮扁担缠上彩绸,双手举起担在肩上,和蜡花、中郎结伴同行。
  打鼓将 系武生扮相,其早期穿着限于条件,一般头系一条白毛巾,戴墨镜,上身穿白衫衣,套穿一件黑马褂,腰系彩绸。
  秧歌中的财宝神扮演者,一般翻穿一件短皮褂,戴礼帽,早年也头戴“佛冠”,或叫“五方”牌帽,裤子、鞋都是普通服装,但要求着装统一。表演者每人将鸡毛掸子斜插领口或拿在手中,将黄表纸对折后别在两鬓帽檐处。一人打鼓,另一人敲钹,其余人伴随鼓点演唱“财宝神”。
  此外,武将、太夫、杨林等武生扮相,均戴各种胡子,类同戏曲舞台上的武生。
  秧歌的道具
  秧歌中大量采用的是道具舞蹈。有手里拿的,如扇子、手帕、彩带、霸王鞭等;有腰间扎的,如竹马、旱船等;有披着跳的,如狮舞等;有举着玩的,如龙舞等。
  秧歌中的主要道具有旱船、膏药灯、竹马、竹驴、狮子头身、牛头身,以及鸡毛掸子、拂尘(蝇刷)、鞭子、刀、枪、剑、戟等古兵器,还有花篮、彩扇、货郎柜、虎头牌、虎铮、拨浪鼓、阴阳鼓、桶子鼓等。
  秧歌的主要角色扮相与化妆谱式
  财宝神面部一般不要求化妆,主要以自然肤色为主。
  秧歌队中扮演担水娘、中郎、桶子鼓手、驭竹马、舞龙灯的演员,都按照生角脸来化妆。
  杨林属老生化妆,突出其英雄本色和气质。
  蜡花是按旦角化妆的。
  船姑娘、驭竹马(娃娃旦)都是按小旦化妆的。
  扮演赶毛驴者,按小丑扮相来化妆。旱船组扳浆的二人按老丑扮相化妆。
  武将、太夫有一整套化妆谱式。大致可分为整脸(也叫正脸)、变脸、奇脸、碎花脸、普通脸、固定脸等六种。
  碎花脸象征人物性格的凶猛、勇敢,由“花三块瓦”演变而来,保留正额主色,而在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而细碎,故称“碎花脸”,多表现性格粗犷的武将和绿林中的英雄好汉。
  秧歌子、太平鼓称为大场子。大场子跳罢是小场子,小场子有舞狮、耍龙灯、游旱船、登高跷、驭竹马、表演唱等。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作的民俗文学作品之一。千百年来,金塔人民在生产实践中传说、演绎、创作形成了许多具有地域特性的民间故事,它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每一则故事都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金塔民间故事是金塔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金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塔县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间故事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民间神话、传说,寓言之外的那些具有幻想、现实性较强的散文类民间文学作品。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以散文的形式讲述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思考,是具有虚构内容的口头文学作品的传承。据考证金塔民间汉唐时期广为传说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等故事就引起史官和文人们的注意,并开始收集、整理、传播。经过几千年来的锤炼和传承,民间故事已成为金塔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生命力最活跃,涉及范围最广泛。金塔民间故事以古朴纯真的文学手段,反映着金塔人民群众追求理想,渴望平等、和谐、幸福生活的一幕幕憧憬;以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演绎着完整富有情趣的故事情节,展现出广大劳动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缕缕情感;以普通民众的生活遭遇及理想愿望为叙述重心,用巧妙的虚构方式,编织了一篇篇富于趣味性与教育性为一体的篇章。故事种类繁多,有的贴近实际生活;有的饱含神奇幻想;有的诙谐幽默;有的寄寓哲理,从而构成一座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学库。集中反映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和期待”;蕴含着神奇的幻想色彩;体现着具体鲜明的育人蕴含。如:《一个铜板》这则故事,以老铁匠夫妇在教育儿子方式上所持的不同态度和做法为例:父亲要儿子靠劳动去挣铜板,可母亲却偷偷地给铜板,连续两次都被父亲识破而将铜板掷进火炉,但儿子都无动于衷,因为钱不是他靠劳动挣来的,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珍惜。第三次,当他真的凭劳动挣来了一个铜板,父亲又把铜板扔进火炉里时,他向炉子扑去,一边哭诉一边在炉灰中摸寻自己挣来的钱,父亲说:“孩子!现在我相信,这是你用汗水挣来的钱。前几次你为什么无动于衷,因为那是别人挣来的钱,掉了不心痛。这次是你自己用汗水挣来的吧?”故事中的父亲从表象上看不是一位爱孩子的人,做法有点过激,不是一般人的所作所为。但他让孩子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反省过错,重塑品德,体会人的本能和人性的本质。父亲的智谋和挚爱伴随着理性的头脑而显得更为深切动人。更可取的是故事中蕴藏着极为深刻的现代教育理念,堪称育人之佳品。
  金塔民间故事着力讴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模范英雄人物,愤慨诅咒为非作歹、好逸恶劳的坏人坏事。使读者在品赏故事情节的同时,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提高判别是非能力。表现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崇高精神的故事,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斗志和气魄。如:《霍去病的红柳鞭杆》讲述的是:“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在焉支山大败匈奴后,眼看全胜在望,战马却断了粮草,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后退,反倒是在苦苦思索解决粮草的办法……”体现出骠骑将军霍去病没有因处境的凄苦而丧失战胜困难的勇气,表现出坚韧不拔的人生意志。这则故事金塔民众人人皆知,这种类型的故事在金塔民间流传的极多,有古代的,现代的,也有发生在今天身边的。不论何时代的,对塑造人们良好的思想品质都有着深刻的引导力,潜移默化的功能是永存的。
  金塔民间故事大多带有“神奇”的幻想色彩,故事素材大多来自于“神话”传说,基于现实生活但又超越实际生活,借助想象,构造出一个个寄托人们理想愿望的梦幻世界。故事情节上呈现出绵绵奇幻的浪漫色彩,加上表现手法的隐喻,内容的想象和虚构,故事大多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在超越现实生活的空间以丰富的想象,虚构人类生活境遇和理想愿望。如:在梦幻类故事中,现实生活中许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却成为可能,故事中的神魔仙怪常常人格化,参与人类生活,比较典型的有田螺姑娘、蛇郎等。有些描述宝物的故事,更是神乎其神,把一个自然物神化成具有神奇魔力的宝剑,把民众日常生活用品,描述成了神奇无比的宝贝、改变主人公命运的救星、惩恶扬善的利器。动物类故事,将动物人格化,通常采用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动物开口说人话,并赋予人的思维和情感,将动物的天然习性和社会人的格性联系起来,使得动物世界成为现代人世界的折射和投影。如《猫狗结怨》等故事,形似“动物世界”,却神似“人间百态”,成为两个世界的巧妙融合的天堂,形象的勾勒出了一幅寄寓丰富而又蕴含深刻社会动态、人生哲理的画卷。
  金塔民间故事从内容上看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性的特点。故事运用以物喻人的手法,间接含蓄地反映人类生活现实和理想愿望,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有表达人类“忘恩负义”的短篇。如:《吴良心与神鱼》讲述以打鱼为生的吴良心,无意间网到一条十几斤重的大鱼。吴良心欲杀大鱼,在大鱼几次三番的央求下,吴良心以索要钱吊、金元宝为由供养着大鱼但因贪心当官,将大鱼献出后,人、财两空。得以“不讲天理、没有良心”的说法。还有彰显以弱小者战胜强敌,表达人们与恶势力斗争的勇敢精神和渴望胜利的美好愿望的中篇,典型的如:《小枣核》、《小黄龙》等,这些故事从表象上看,似乎荒诞无稽,神奇怪异,不符合现实,不符合常规,逻辑性也不怎么样。但正是在这种怪诞离奇的背后,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概括,表达了人民大众不拘泥于既成事实、不安于平庸的愿望和追求,在想象和幻想中构造理想的生活,强烈要求现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怪诞离奇中包含了严肃的思考,变型中蕴含了象征的意味。千百年来,无以数计的金塔人编纂民间故事,借以表达自己的心声、理想和愿望,反映民族苦难,弘扬斗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奋斗不止。
  金塔民间故事在类型上体现出人物设置程序化、类型化,并遵循着“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最常见的有两兄弟、三姐妹或哥仨、姐俩、两个伙伴等,如:《蛇郎》说的是三姐妹,但着重讲的是大姐和三妹的故事,所以仍算是“两姐妹型”。人物形象的表述上大多是美与丑、善与恶、机智与愚蠢、勤劳与懒惰、勇敢与怯懦、憨厚与狡诈、诚实与虚伪等相互对立的性格类型。如《南山与北山》的故事说:位于金塔南北的两座山为了证实谁诚信,订立盟约“白天长,夜间不长”。南山信守诺言,而北山却为了炫耀自己,偷偷违约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对不守信用的应该受到严厉惩罚,于是一把火将北山烧成了死山。这则故事民间广为流传,已成为老人们教育娃娃,要做诚实守信孩子的教材。更有趣的是《真假新娘》的故事,以男子和女子从小的约定——男子错娶新娘——男子奇遇白莲花——男子以花寻到真新娘为主要情节,表述机智、勤劳、憨厚的男子为追求幸福而恋恋不舍的信念。而金塔片、鼎新片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说法上产生了诸多差异,就金塔片的西坝片、东坝片也略有不同,但其中主要的故事情节还是被稳固地保存了下来。故事情节结构程序化的“三段式”(“三叠式”)结构类故事的情节往往都经历三个层次,如遇到三道难题、经历三次考验、三次历险等等。如《巧媳妇》中的巧媳妇在三次反复测验中轻松地获胜表现了巧姑的聪明才干和乖巧伶俐。
  金塔县民间故事最早起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后来经过文人不断修改、加工而成,语言奇异、题材广泛而充满幻想,许多优秀的故事,展示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留下了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
  金塔民间故事是金塔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以一种质朴的乡土尊严和生命力;一种永恒的地域文化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乡亲,诠释出金塔历史风度、乡村活力、人间温情。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蕴含着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等崇高思想品德,给人们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
  金塔籍公民及在金塔工作的客籍人员在国家正式出版物上公开发表的民间故事作品选录:
  鸳鸯池的传说
  金塔县城西南8公里处,夹山南麓有湾湖水。它是讨赖河、红水河下游的积水,因夹山阻挡,湖水积聚很深。湖边水草丛生,林木成阴,湖中碧水清澈,吸引着各种禽鸟来这里栖息繁衍,由于湖中鸳鸯最多,所以人们便把此湖称为鸳鸯湖。直到毛公开辟夹山,湖水下泄渐缩为池,后人遂称为“鸳鸯池”。后来勤劳智慧的金塔人民在这里修筑水库,把希望寄托在了这颗沙漠明珠上,同时当地也广泛流传着关于“鸳鸯池”的不少神话传说。
  (一)
  相传,太古时,西天瑶池王母前往瀛洲欲与东王公百年相会。她脚踏五彩祥云,徐徐向东行进。时值炎炎夏日,行至祁连北麓,倍觉气候干燥,灼热难耐,遂从腰间摘下鹅羽扇驱暑。忽然一声巨响,如山崩之声震九霄;似地裂之响荡云端。说时迟,那时快,一团云雾起自足下。王母惊道:“何方妖孽滋事人间?”跟班仙吏急匆匆按落云头,察看究竟,不多时回报娘娘道:“不是妖孽作祟,乃是娘娘如意鸳鸯坠掉落凡尘所致”。
  王母即派仙吏同绿衣仙女下界询问“可曾伤及无辜?便察人间衣食丰歉,瀛洲回禀”。二仙领旨,变做一对老夫妇来到鸳鸯坠掉落处,但见砾石焦山,荒无人烟,再向北行,萧瑟秋风中有百十户人家,残垣断壁,树木稀疏,看情形庄稼收毕,五谷归仓。女人们围聚南墙湾锥帮纳底,男人们在拾掇柴火准备过冬。见二老过来,仙风道骨,疑是远方客人走亲串戚,都放下手中活计,热情招呼。二仙见众人亲热,便问道:“适才可听到甚么声响?”答曰:“不曾,道是今年盛夏离此不远处曾发生怪事一桩,一声巨响,似天崩地裂,瞧!那边的瓦砾就是。不久前,有人放牧到那里,看到山石陷下去偌大一个深池,甚是壮观,可惜池中没水。”二仙心道: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真是不虚。二仙又问:“近年日子过得可好?”众人答:“这里土地肥沃,只是缺水,仅有泉一眼,养育着全村老少和牛羊,水贵如油,生活清苦。若是有水,此间定是粮丰草茂,牛羊成群的富庶之地。”
  却说二仙听得清楚,探得明白,回到瀛洲向王母如此这般一说,王母即找龙王商议,龙王素知三太子嘲讽最善历险,才智超群,派其前往。
  嘲讽不日来至祁连山下,拈仙弓,搭火箭,向着雪山之峰射去,不一会,一股清流顺山坡而下。好个三太子,见水流偏向,情急之下,抽出丈八宝剑,憋足拔山之气,顺着大池方向划开一道地沟,引水入池。从此,池漫水溢,涓涓不息,浇田耕牧,得以永年。因王母鸳鸯玉坠成池,故称其为鸳鸯池。嘲讽回报,王母寻思,既为鸳鸯池,当有鸳鸯而不妄,于是王母摘下玉坠,吹一口仙气,顿时,两只小鸟飞身入池,一对鸳鸯游弋水面。这正是:鸳鸯本是玉雕禽,王母点化通灵性。为保池水不枯竭,生生世世结同心。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不知又过了几多岁月,西王母身居瑶池,闲来无事。一日心血来潮,欲去南天门看看人间景象,随唤七彩仙女跟随。到了南天门,坐在望凡亭,低仙首张神目把个大千世界看了个清清楚楚。“这世界变化真快,多日不见,人间已是公路阡陌,铁道穿山,高楼林立,船泊四海,一派升平景象。”鸟瞰一番,不觉有点乏热,挥扇趋暑,忽见那鸳鸯扇玉坠又回到了身边,“不是已点化到了凡间”?那绿衣仙女急忙禀道:“确有其事,当年玉坠落地沉池,东海龙王三太子开山引水入池,点化玉鸳鸯落户池中,后因那里水源充足,人多集聚,广垦耕地,池水告急,人们为争水而械斗,池中年秋见底,那鸳鸯无法生存,且现今人世亦大不如从前为善,常毙飞禽饱口福,是故玉鸳鸯归位。”
  王母仔细浏览了这块地方道:“这里倒也比先前繁华了许多,至于人们争水之事就烦请龙王酌情救助。”
  绿衣仙女离开南天门,驾祥云到了东海,按落云头,拨开碧水,来到水晶宫,恰遇龙宫聚会,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西海龙王敖闰、北海龙王敖顺哥四个携众龙子正把盏言欢,绿衣仙女把王母之意如此这般地一说,便返回了天庭。
  四海龙王听了仙女所授口谕,西、南、北三龙王说道:“既是找东海,还请大哥辛苦,我等就此别过。”敖广一看也罢,即唤三龙子嘲讽过来说:“这事原与你脱不了干系,还是你去解决。”嘲讽这次欲作长远计,西海龙王敖闰三太子玉龙(也就是当年随唐僧西天取经的小白龙,而今的八部天龙)说:“我和嘲讽去天庭求计于斗战胜佛(就是当年的美猴王)定有妙计。”
  嘲讽和八部天龙东西两海三太子拜别大圣,在长江入海口吸了满腹淡水,飞临祁连山麓上空,但觉空气干燥之极,大概有些时日未曾受过雨露之恩,二龙便把腹中之水一路喷将下来,顿时大雨倾盆。其时正是甲申年七月初八日,该地降了一场多年罕见的暴雨。
  话说二龙子吞云吐雾降了雨露,在夹山山坳戏耍了一番,时近子丑,便来到青山寺龙王庙,依计施出托梦之术把求雨保水之法托知当地父母官,再用分身之术借艺人之手把自己的形体留在池畔,并嵌“双龙赐福”吐露甘霖。以期净手者文工,饮用者神清,有求必应,不弃不离。待祭降雨,造福万民。
  (二)
  相传很久以前,湖边村里有个名叫柳花的姑娘,父母早年双亡,与兄嫂一起生活。她一年四季伴随着羊群,放牧长大。柳花的村上有个名叫驼娃的小伙,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驼娃从七八岁就开始给刘财东放牛。
  每天清晨柳花和驼娃迎着初升的太阳,赶着牛羊到鸳鸯湖边放牧,傍晚又赶着牛羊回家,湖水与浪花交织着他们欢快的笑声和笛声。随着时间的推移,驼娃长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柳花变成一个美丽的大姑娘,他们互生恋慕之情,便私订终身。贪色的刘财东,虽有三妻四妾,却又看上了柳花姑娘,欲将柳花姑娘纳为小妾,多次派人到柳花兄长家求婚。视财如命的兄嫂看到白银重礼,满口答应了这桩婚事。柳花得知,决不答应,誓死与驼娃在一起,非驼娃不嫁。狠毒的刘财东为了叫柳花死了这条心,在一个夜晚,派打手将驼娃暗害,扔进湖里。柳花闻知驼娃被害,痛心难忍,啼哭了三天三夜,昏迷不醒。这时刘财东的迎亲花轿已到,狠心贪财的兄嫂强迫柳花穿上新衣,将她绑上花轿。刘财东骑着高头大马,仆人抬轿,吹吹打打,向刘家走去。沿途路过湖边,一阵狂风吹来,霎时天昏地暗,坐骑受惊,腾空把刘财东掀进湖里,一声霹雳,翻腾的水浪从中分开,驼娃从水里含笑走出,上前携着柳花的手,踩着浪花,向水晶宫走去。从此,每当晨曦初露的时候,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总有一对鸳鸯嬉水畅游,形影不离,人们认为是两青年魂精所化。人们便把此湖称为“鸳鸯湖”。后来湖水下泄,渐缩为池,一对鸳鸯比翼双飞,后人遂称之为“鸳鸯池”,神话故事也就流传至今。
  霍去病的红柳鞭杆
  红柳,学名叫“柽柳”。金塔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在焉支山大败匈奴后,即率骑穷追,眼看全胜在望,战马却断了饲草。一天傍晚,戈壁夕阳一片火红,霍去病独自一人骑着马,思索解决粮草的办法,坐骑突然奔跑起来,他急忙挥鞭打马,不慎沾满血汗的柽柳把马鞭脱手飞落。霍去病勒马下鞍,寻找马鞭,奇怪的是马鞭插在土里。待他蹲下细看时,发现马鞭已经生根发芽了。转眼间,戈壁上出现了一大片柽柳。猩红的柳枝,翠绿的柳叶,鲜艳的柳花,真是红肥绿浓,竞相斗艳。后来,红色的柽柳遍布古居延绿洲,人们就把“柽柳”叫成“红柳”了。
  神奇的传说赋予红柳神奇的色彩。其实,红柳的神奇完全在于“自我”。红柳耐干旱,抗盐碱,越是风沙荒凉处,越有红柳雄健的身姿。初春,高大的胡杨林仍是一片萧条,低矮的红柳却已悄悄地吐出了嫩绿的幼芽。不久,如絮的串串柳花便三三两两地开放在枝叶当中。红的娇艳,白的皎洁,红白相间,从春到夏,点缀着绿洲单调的色彩。
  白露凝霜,大雁南归的金秋时节,层层叠叠,满川遍野的柳花,仿佛在一夜之间全都盛开了,如熊熊的火焰,燃烧在枝头。清晨,绯红的柳花上挂满晶莹的露珠,在朝辉中星星点点闪着银光。秋风轻轻,珠露摇摇欲滴,变幻着绮丽的色彩,夕阳西下,天边一派辉煌灿烂,柳花一丛丛,一簇簇,一望无际,如晚霞栖落,姹紫嫣红,绚丽无比。
  李广利种杏在金塔
  金塔民间传说,贰师将军李广利,奉汉天子之命,领兵伐大宛,获取汗血马。路经河西正当盛夏时节,部队迷了路。在茫茫戈壁滩上,找不到一滴水,李广利万分焦急。正在这时,突然看到前边瀚海流云深处,有两匹闪光锦缎,时而如翡翠般的碧绿,时而如黄金般的辉煌,变换着颜色在飘游。顺风飘来一股馥郁的杏香。李广利驱兵策马向前追去。奇怪,李广利急驰,那锦缎也急驰;李广利缓行,那锦缎也缓行。李广利顿时怒发冲冠,取弓搭箭,奋力射去,只见一匹锦缎落了下来,另一匹腾空而去。众人欢欣鼓舞,向锦缎奔去。乏兵困马终于赶到了。原来,这儿是一片杏树林。杏子刚好熟了,像珍珠一样缀满枝头。将士们喜笑颜开,垂涎三尺,忙摘杏解渴。
  李广利也顺手摘了一颗黄杏,送进嘴里一咬,立即双眉紧蹙,打了个寒战。原来此杏皮厚、肉薄,味苦似黄连,涩赛明矾。
  李广利愤怒地抽出宝剑,对着杏树就砍,兵士们也挥戈砍树解气。霎时,苦杏树枝倒下了一片。大家精疲力竭,纷纷倒在地上。夕阳收尽余晖,坠入广袤无垠的瀚海。原来,李广利看见的那两匹锦缎,是甜杏仙子与苦杏仙子。她俩奉西王母之命,来替李广利兵马解救危困。谁知两仙子下界便无拘无束,尽情地戏谑玩耍,引逗兵马奔驰追赶,兴趣盎然地看热闹。不料李广利生怒,发出神箭,射落了苦杏仙子,吓跑了甜杏仙子。苦杏仙子落地,悲痛伤心。本来,苦杏平常还是可以吃的,但她一流泪,一赌气,就变得又苦又涩,所以,李广利及士兵才难以入口。
  夜深人静,甜杏仙子踏着洁白如玉的月光来寻妹妹。一见面,苦杏仙子一头扎到她的怀里,像一个委屈的孩子,呜呜咽咽地埋怨道:“没有你,我怎么能完成王母的使命?你跑了留下我让人们记恨!”
  “不要紧,明天我让大家感谢你。”甜杏仙子安慰着妹妹。
  “那你快化做杏林吧。”
  “不,如果再出现一片甜杏林,大家就越记恨你了。”
  “那怎么办?”苦杏仙子着急地问。
  “兵士们不是砍倒了许多树枝吗?咱们就来个移花接木,让你的苦枝上结出甜杏来?”
  “我可不知怎么接。”苦杏仙子为难地说。
  “看我的吧。把树枝全弄走,只要树桩。”
  苦杏仙子轻轻一挥衣袖,吹来阵阵清风,那结满苦杏的枝条随风飘上天空,地上留下了无数树桩。甜杏仙子拿出一根光彩夺目的银针,顺手一抛,化作无数银锥,落在秃树桩上,刺了一个个小洞,她又拿出一颗杏枝,抛在半空,化做无数条杏枝,插进了银锥刺的小洞里。二位仙子又挥袖翩翩起舞,树桩上的那些小杏枝,迅速长成大树,结满黄杏。
  红日升起,兵士们才起身。一望杏林,疑团顿生。昨天砍秃的树枝上又长了新枝条。只见那碧绿繁茂的枝叶中,呈黄间白的杏子闪着耀眼的光芒,一股股浓烈的杏香味扑鼻而来,那涩苦的毛杏一个也没有了。虽然大家嗅着沁人肺腑的香味,可是都记着上次的教训,谁也不愿自讨苦吃。
  李广利困惑地摘杏细看:此杏黄中透白,晶亮鲜润,腴沃水嫩,放到鼻前一闻,根本不像昨天的苦杏。他把杏放在嘴边啃了一点,嘿!果然是甜的。便美美地咬了一口,瓤儿化做蜜汁,哎呀,甜到心里去了。李广利兴奋地举杏大喊:“甜的,特别甜,快吃吧!”
  李广利来到边墙(金塔境内)脚下,把带来的甜杏让当地官员品尝。号召当地老百姓去种植嫁接。从此,甜杏才在本地广泛种植起来。大家感谢李广利,便起名为“李广杏”。
  传说是美丽的。据考察,“李广杏”是一百多年前从新疆和田引入的。因金塔地处区域性盆地,气候酷热,雨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很适宜这种品种生长,因此成为金塔一大特产。又因此品种外有李子的光洁鲜亮,又名“李光杏”。
  西窑墩的锁阳救康熙
  金塔县东北方向有一座古烽台,名叫西窑墩(也叫细腰墩)。
  金塔民间相传,清圣祖康熙有一次微服私访,从王子庄启程,要到毛目(今鼎新一带)去。康熙皇帝骑着马,沿着北山边的牛车道迤逦前行。此时正值饥荒月,走了几十里后,已经是人困马乏了,他忍着饥渴,巴望有个村子,好歇息歇息,讨口水喝。康熙走了几家,没有讨到半口水,更不要说是吃饭了。他只好拉着马,继续向前走。走了一阵,康熙下马歇息。他触摸到了一个毛茸茸的东西,细细端详,一个水紫色纺锤形的东西埋在沙里,他就发狠用手刨起来,越往下颜色越黑。康熙无心刨了,就顺手掰了下来,可里面却白嫩似豆腐,不由得让他口水直流,索性咬了一口。嗬!甜滋滋、凉森森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半截下肚了,他才觉得有点涩味,原来这东西是根甜梢涩。他就在别的白刺旁边又寻找开了。刨一个,吃一个,口里还念叨说:“这东西要横匍着长,根再粗些,才好哩!”不一会儿,康熙皇帝饥也充了,渴也消了。他把剩下的几个装在褡裢里,就上路了,骑马走了老远,还回头望着那个村子。
  后来,康熙把那东西拿给路人看,才知道那东西叫锁阳,并知道那村子叫西窑村。康熙感叹地说:“西窑的锁阳真甜,既能解渴,又能充饥,能救人哪!”
  从此,西窑墩的锁阳救康熙的故事传为佳话。
  祭文 追悼词
  祭文、追悼词是吊奠死者时诵读的一种文体。近年来,金塔县单位、团体集体哀悼死者一般用追悼词;在金塔县民间家庭祭祀死者一般用祭文。
  祭文格式 金塔县民间写祭文,要求语言要押韵。首先以“维”字开头,作发语词;接着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接着以精炼的语言表达悲哀沉痛之情;祭文最后用“尚飨”一词结尾,是希望亡人享受之意。
  作品选录
  祭师文
  维
  公元××年××月××日,×××等,谨以清酌时馐,致祭于尊师×××老大人之灵前,曰:呜呼,人生斯世,如夜飘风,彭修颜短,同归一空。缅怀尊师,德高望重。文成锦绣,艺坛豪雄。桃李千万,同出一宗。学识渊博,四方称颂。生虽不才,随师可通。与世长辞,难见音容。呜呼,嗟我小生,悲切哀痛。捶胸顿足,刀刺心中。从今以后,学道迷蒙。疑惑谁解,难关怎攻?有如扁舟一叶,茫茫学海,寻径无踪。呜呼,嗟我小生,何所适从?只有化悲为勤,去痛无功。继承师志,勇攀科学高峰。慰师九泉,只有行动,行动!呜呼!千言万语,难陈悲痛。聊具薄奠,微表苦哀。尊师九泉有知,尝尝来格。哀哉!尚飨!
  追悼词格式金塔县民间写追悼词首先应点明悼念谁,介绍其生前身份、简历,因何逝世,逝世时间,终年多少岁等;接着介绍死者生前的贡献和事迹,恰如其分地评价死者的一生;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并勉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做好工作来纪念死者。
  作品选录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悼念×××同志。
  ×××同志生前思想乐观,对工作一丝不苟,终因患××病,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年××月××日××时在××医院逝世。终年××岁。
  ×××同志于××年在××参加工作,××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志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原则,大公无私,工作积极负责,是一个好党员。
  ×××同志在工作中,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团结同志,艰苦奋斗,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作用,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同志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我们悼念他,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一丝不苟的崇高品质。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工作,战胜困难,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同志安息吧!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文苑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文苑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方言词汇、文学创作、金石妙语、艺术集粹、俚言俗语、民间艺文、文体活动、桑田逸事、乡情民俗、文化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