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图书馆
金塔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金塔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艺术撷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文苑史话卷》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347
颗粒名称:
艺术撷萃
分类号:
I277
页数:
28
页码:
063-0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文学艺术工作者创作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的文学艺术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示了金塔县特有的文化内涵和韵味,深受群众喜爱,为繁荣城乡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营造了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
金塔县
文学艺术
作品
内容
近年来,金塔县文学艺术工作者面向社会、深入生活,以工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乡土人情、民族风俗、地方文化等为题材,创作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的音乐、舞蹈、小品、相声、戏剧、书法、摄影、美术等文学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热情讴歌家乡、颂扬党的建设成就,展示出了金塔县特有的文化内涵和韵味,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也为繁荣金塔县城乡文化事业、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营造了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音乐
金塔县演奏的声乐按表现形式有通俗、美声、民族三种形式。按格调分为现代音乐、秦腔音乐、眉户音乐、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等类型。
金塔县使用的乐器主要有管弦乐器和民族特色乐器两大类。其中:管弦乐器分为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民族乐器主要有古琴、琵琶、二胡、古筝、扬琴、提琴、胡琴、笙、萧、管、笛、锣、鼓、钹、板、铃、木鱼等。器乐演奏形式主要有交响乐、轻音乐、现代音乐等。
弦乐器又分为弓弦乐器(如:提琴、胡琴);拨弦乐器(如:古筝、竖琴、三弦);击弦乐器(如:扬琴)。
木管乐器是用木质制成的管形吹奏乐器,分为有吹孔的乐器如:长竹笛和短竹笛;以两片哨片发音的乐器如:双簧管、大管、低音大管;以单簧哨发音的如单簧管和萨克斯管。铜管乐器包括大号、小号、圆号、长号和各种萨克斯号。
打击乐器有金属、皮革、木制的,主要用来加强音乐节奏。管弦乐队的规模大小,以木管乐器的数量为衡量标准,可分为单管、双管、三管和四管等。
舞蹈
金塔县民间舞蹈是以表情、动作、造型等行为语言表达人的思想感情,通过各种动作和表情,表露喜悦、忧伤、哀怨、关切等情感,引起人们对生活情景的自由联想,诱发观众的情感活动,引起共鸣,起到引导人们热爱生活、鼓舞斗志的作用。
近年来,金塔县舞蹈艺术创作者兼容古老与现代舞蹈韵味,寻觅灵感、汲取营养,吸收传统舞蹈艺术精华,创作出大量的艺术精品,推动金塔县舞蹈艺术向前发展。
地方特色舞蹈
民间舞 以手帕、扇子、红绸等为道具,旋律流畅、悦耳,动作优美、俏皮。其中《大姑娘美、大姑娘浪》是典型汉族舞的一种。人员组合是4男1女。男演员穿对襟坎肩,女演员穿偏襟长袖民间服。以手帕为道具。表演中,4男和1女有互相逗趣交流表情的动作,女演员有翻转手帕的技巧动作。金塔民间舞蹈兼收并蓄西域各民族舞蹈精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醉妞》、《金塔风光无限好》等小舞剧在省、市文艺调演中获奖。
健美操 是金塔县民间广泛开展的一种健身活动,通过体操运动达到消耗机体多余脂肪、减肥瘦身、健美躯体的效果。健美操动作简单易学,适合中年和青年朋友。至2004年,金塔县已拥有大批健美操爱好者,他们大多是在舞厅、广场等地点表演锻炼。
交谊舞 金塔县民间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舞蹈,舞者一男一女为一对在舞曲的伴奏下,二人配合跳出各种舞步,常见舞步有:布鲁斯、中四、华尔兹、快华尔兹、探戈等。1990年后,交谊舞由周末舞会的娱乐形式,逐渐演变为人们强身健体,交朋结友,陶冶情操,抒发感情的精神活动,受到老、中、青朋友的喜爱。
广场舞 是金塔县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娱自乐的舞蹈。每天清晨和傍晚,街边、广场或公园里都能看到中老年人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身影,舞步虽简单,花样却繁多。有时,围观的人们也会受到感染,加入其中。社区的折扇舞队、秧歌队、腰鼓队也活跃在广场上,斑斓的服装,优美的舞步引起来往者的注目。广场舞是一种适合中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动作柔和,节奏舒缓,低强度、长时间(1~2小时)的活动有利于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活动中的交流亦有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节子舞 又名霸王鞭。相传楚霸王(项羽)善使枪剑,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深受广大人民的爱戴。人们为表达对楚霸王的崇敬,根据他对阵时骑马、挥剑、扬鞭的姿态,编成独特的民间舞蹈霸王鞭。表演时人数不限,根据社火的鼓点踏步舞鞭,也可边舞边唱,节奏明快,活泼自如。
太平秧歌舞 是金塔群众性的广场舞蹈。表演花样很多,有“四门梵香”、“蛇蜕皮”、“五朵梅”、“长蛇阵”等。
顶碗龙灯舞 是把“顶碗”与“龙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舞蹈。舞者头顶灯碗,手举龙灯。灯碗是搪瓷碗,碗座上打两个小孔,用头绳系在额下,碗中点蜡烛。夜晚表演,灯、龙交相辉映,穿梭环绕,引人入胜。
顶碗舞特点是舞姿丰富,造型优美。舞者头顶陶瓷碗,嘴叼“口条”,两手各拿一个花碟和一根系小铜铃及红丝穗的筷子,按音乐节奏咬动“口条”,用筷子打碟,敲打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舞者还要表演跪、卧、翻、滚等高难度动作。
太平车舞 取材于戏剧《西厢记》中张生赴京赶考,崔莺莺前往送行的一段情节。舞队5人,即张生、书童、莺莺、红娘、推太平车的老翁,5人围着太平车起舞,唱、念结合。
灯杆会舞 是金塔大型集体民间舞蹈,场面宏大,跳舞者多达数百人。有打排灯的、举火把的、挑着灯笼跑迷宫的,速度快,形式独特,队形变化多样,动作巧妙。
移植学演的民族舞蹈
藏族舞 以甩动长袖、哈达为特点,旋律悠扬动听,动作豪迈奔放。着具有浓郁藏族风情的各色服饰。其中《公仆赞》是典型的藏舞。人员组合1男16女,女演员着白色长式藏服,手捧哈达,表现藏族同胞纪念人民的公仆孔繁森的情景,曲调哀伤、悲壮,有起有落,动作柔顺感人,特别是到结尾时全体演员手捧哈达跪扑孔繁森的一节,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傣族舞 跳时要扭动腰身、双膝夹紧、抬脚跟、窜手腕。着坎肩露脐上衣,紧身长裙。曲调以葫芦丝为主旋律,优雅、清丽,动作柔顺、高雅,其中《月光下的凤尾竹》是典型的傣族舞。人员组合12女,以草帽和笛子为道具,着绿色和黑红相交的傣族服。反映傣族少女在月光下的竹林深处尽情地玩耍嬉戏,安闲自得的情景。
蒙古舞 以酒盅、碗和筷子为道具,着具有浓郁蒙古族特色的服饰。旋律悠扬动听,动作热情奔放。其中《草原新歌》是典型的蒙古舞。人员组合8男8女。男演员着短式蓝色蒙古服,女演员着红色蒙古服,以筷子为道具,反映改革开放后草原牧民载歌载舞,欢庆盛世的热闹情景。
拉丁舞 特点是动作幅度比较大。有男女配合的双人式舞,有一体化的群体舞,女演员穿高跟鞋,着时髦的现代服装,旋律比较欢快、活泼。金塔县医院演出的《西班牙斗牛曲》,县幼儿园演出的《西部狂舞》属拉丁舞。
维吾尔族舞 以手鼓、碗为道具,旋律悦耳动听。主要动作是扭动脖子、转动眼珠、翻手腕。其中《铃鼓舞》是典型的维吾尔族舞。人员组合12女。着黄色灯笼裤、露脐短上衣。黄色长头纱,手拿铃鼓,表现维吾尔族女青年的美丽婀娜。
芭蕾舞 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舞姿优美、动作轻盈、服饰典雅,具有规范性和技巧性。表演时,单腿原地快速旋转、凌空转、腾越步、跳步、空中倒踢腿、空中交叉步等都是芭蕾舞的特色动作,其技巧高超、动作复杂,当为舞蹈艺术之最。
曲艺
金塔县曲艺表现形式有:相声、小品、快板等。在演出中配合图画、表白与歌唱,有歌唱和表白轮流相间表演的,也有只唱不说的词文和只说不唱的话本,亦有介于说唱之间韵诵式的故事赋。说唱表演,一般通俗、易懂,口语化。唱词以七言为主,兼及六言、五言、杂言。金塔县的说唱作品,多用生动、明快、活泼、粗犷的口语作说白。
相声
相声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较广,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曲艺表演形式。金塔县相声创作有两种类型:学演移植名家表演过的作品;根据一定的故事情节,自编自演的作品。金塔县表演的相声在创作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通过精炼诙谐的语言,反映新生活,歌颂新时代。金塔县相声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多讲述笑话;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一捧一逗,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群口相声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
小品
小品是以朴实的语言,采用说唱形式来描述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小品篇幅短小、表现手法灵活,通过托物言志、叙事记人、抒情表意等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近年来,金塔县表演的小品分为移植学演类、自创编纂两大类;按内容分为时事小品、历史小品、讽刺小品、科学小品、戏剧小品等。
快板
快板以节奏感极强的说唱或诵说方式进行表演,所说唱的曲词均是句式比较整齐的韵文。金塔县表演的快板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形式。快板表演说理或抒情性较强,曲词的押韵方法比较自由,称为“花辙”,应用中国传统诗歌创作惯用的“赋、比、兴”手法,倚重排比、对仗、双声、叠韵、谐音、双关、比喻等修辞技巧。金塔民间流传、演出的快板在审美风格上崇尚喜剧色彩和娱乐效果,讲究风趣与幽默。
戏剧
金塔县戏剧表现形式主要有秦腔、眉户、陇剧、京剧、话剧等。
秦腔
金塔县艺术团和西红剧团演出的秦腔剧目以传统剧、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为主,在角色行当和语言声韵上自成体系。如《八件衣》、《慈母泪》、《大潮》等剧目经过长期演出和改编完善,形成了秦腔剧种独特的地域艺术风格。
金塔县秦腔音乐具有陕西省传统秦腔音乐的风格。在板式上有花音和苦音两类。细分之,有慢板、尖板、二倒板、二流板、代板、滚板等六大类。每个板类之中,起板不同,又有多种称谓。板板类,虽与陕西省秦腔音乐大致相同,但由于地域、源流演变,民间艺人们的师承派别及自身创作之故,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点。如用于饮酒、祭祀、起兵、坐帐、点将、迎客、娶亲、拜堂等演唱场所用的唢呐曲牌,多数名称虽与陕西相同,但旋律各异。还如常用的“大开门”、“流水”、“点将”、“尾声”、“千寿万寿”、“千金序”、“四板头”等。角色分为老生、须生、小生、幼生、老旦、正旦、小旦、花旦、媒旦、大净、毛净、丑等13门。
眉户
“眉户”又名“小戏子”、“眉户子”,是流行在金塔县民间的地方戏,由民歌小调集合而成,表现灵活,在运用上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可随意接唱其他任何曲调。“眉户”曲调流畅动听,节奏鲜明,常用的基本唱调有硬调、软月调、岗调、西京调、劳子、五更、紧诉、紧诉套滚、银纽丝、山茶花、一串铃等,常用曲牌有滚南瓜,割韭菜等。演出剧目多为现代戏,如《继母行》、《芙蓉树下》、《心愿》、《公仆情》等,乡土气味浓厚,地方特色明显。
陇剧
金塔县演出的陇剧借鉴秦腔、眉户等剧种的表演艺术,以抒情见长,唱腔优美婉转,节奏明快。有帮腔,唱腔,分弹板、飞板、还阳板、滚板,另有一些民间小调作辅助唱腔。演出剧目多为现代戏,如《家庭公案》、《梨园相会》等。常用调式有:三眼调(D调)或四眼调(F调),曲调柔和、悠扬,表演细腻。
京剧
京剧是流行于金塔县的一大剧种,经过移植和演变,形成金塔特色的表演体系。表演的基本形式基于唱、念、做、打“四功”。
“唱功”金塔县演出的京剧,大部分剧目以唱为主。生、旦、净各个行当的唱法不同,唱腔风格不同,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重头“唱功戏”。京剧的唱要求“字正腔圆”。唱功技巧要求“字由情生,腔辅字行”。
“念功”也叫道白。念功在语调、音量、停顿和重音等技巧上,要求一板一眼、抑扬顿挫、富有感情。
“做功”包括身段和表情。要求演员借助身法、步法的一招一式和眼神、手势来表达京剧的艺术美感。
“打功”即武打,它是手、眼、身、步四法并用。武打有各种固定的程式和套子。
话剧
金塔县演出的现代话剧以反映现代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其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段是对话。1990年后,金塔城乡演出的话剧有《一双绣花鞋》、《三换新郎》、《我肯嫁给谁》、《救救他》等。
书法
近年来,金塔县民间珍藏着许多珍贵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书法基本功到位、章法布局新颖、作品风格独特,经过人们传承、创新和习作,展现了金塔县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金塔县书法爱好者和过往名人用行书、草书、隶书和硬笔书法等表现形式,书写了金塔县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金塔县人民的精神风貌,起到了宣传时政、繁荣文化、陶冶情操的作用。其中有137件作品在国家正式出版物上发表或在市级以上书法大赛参加会展。这些作品展出后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辐射效应。
摄影
近年来,金塔县摄影艺术爱好者将审美与实用功能结合,展现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风貌。一些居民将艺术摄影、艺术写真当做记录岁月流逝的时尚选择,拍摄了许多有价值的照片。有86件摄影作品在国家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真实记录了金塔县城市面貌、工农业生产、风景名胜、文物景点等,受到人们喜爱。
美术
近年来,金塔籍公民的美术作品在国家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获奖35幅。创作人员主要以金塔大地特有的沙漠、红柳、烽火遗址、骆驼等景物为题材,反映了金塔县浓厚的地方气息。
工艺
金塔县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手工技能有雕刻、剪纸、刺绣、雕塑、折纸、扎风筝、做彩灯、装盆景、插花、编织等。
雕刻 金塔县雕刻工艺主要体现在以木材为材料建造的亭、阁、楼、台、庙宇、堂屋、梁头、飞檐等。被雕画成云头形或兽头形,檐下的檩条之间和门顶装饰有雕刻的花草、人物、神仙、佛祖和动物。木制家具也很讲究,八仙桌装有木制桌裙,边上雕有拐子花、藤蔓枝叶等图案,中间雕有“福”、“寿”字样,饰以云头,有的也雕人物、动物,衬以山石花草,着色上漆。太师椅靠背、扶手及椅腿雕有太极图、几何图案等。面柜、箱子的正面镶嵌有木雕云彩的堂子和牙子。金塔金银首饰店还有雕刻的包银木碗及勺、筷、杯、簪、钗、镯等饰件。
剪纸 也叫“窗花”,是一种用彩色纸剪成的装饰性艺术品,是金塔县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每逢新春佳节,金塔县居民都要用彩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的窗花,贴在门窗上,渲染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剪纸在农村也普遍用做鞋花、枕花、孩子的帽花、兜肚花、围裙花的花样。也可用做刺绣、陶瓷、印染、雕花、皮影等的底样。
折纸 折纸是金塔县民间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艺美术活动,深受儿童喜爱。它以各色各样的纸为基本材料,以对称折化为主,以平衡折化为辅。其基本要求是纸要裁正、折直、对齐。使普通的纸变成各种物体。它能培养动手能力,使儿童在娱乐中受到几何、工艺、制图等方面的启蒙教育。
扎风筝 风筝是金塔县民间一种娱乐品,少年儿童喜爱扎风筝者较多。扎风筝主要材料是竹、纸、乳胶、线桄子及提线等,竹条用来扎风筝的框架,绵纸或皮纸糊成风筝的身子。金塔放风筝活动在春季相对集中,少年儿童是放风筝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雕塑 金塔县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有:塔院寺大雄宝殿、羊井子湾三元道观的佛、菩萨、护法等塑像,金塔县航天广场的“鸳鸯情思”,鸳鸯池水库广场的“九龙吐祥瑞”等。
作彩灯 每逢喜庆节日,尤其是春节,金塔县各单位都有张灯结彩的传统习惯。1990年后,每逢元宵节金塔县都举办灯展,所展出的彩灯有球灯、角球灯、高杆灯、卧式电动灯等。其形式各异,体现着各自的风貌特征。
刺绣 金塔县民间刺绣工艺有别、扎、绣、剁、起等针法。图案有花、草、树、龙、虎、鸟等。色彩鲜艳、搭配均匀,多用于小儿服饰及门帘、台布、枕套、鞋垫、香包等。
装盆景 盆景是金塔县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精心设计手法,集中体现大自然的山水胜景、神采风姿。金塔县的盆景主要有盆花自然造型、树桩盆景、山石盆景、微型盆景等形式。
盆花自然造型是对盆花进行技术加工,如修剪、攀扎等,使盆花变得苍老古朴,形态多姿,新颖别致,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树桩盆景取材于老树根,以树干造型为主体,将大自然或园林中古老树木缩影于此,再配以山石、花草、亭台,反映大自然的美景。
山石盆景以山石为主体,点缀亭阁、人物、船桥之类配件,表现大自然的美妙风光。做山石盆景的石料有硬石类、软石类、非石类,如木炭、煤渣、贝壳等。
制作灯笼 金塔县民间制作灯笼讲究美观大方。制作时选用可以弯曲的竹枝或竹皮搭成框架,衔接的地方用细线绑紧。制作灯身时用几张白色、红色的普通宣纸或者洒金宣纸,裁成符合灯笼骨架的长宽,即可自行设计图案。制作光源时需要在灯笼里点一根普通蜡烛,如果想提着出去,用灯泡和电池做一个简单电路。
制作鞋垫 金塔县妇女喜好制作鞋垫。制作鞋垫时选用优质棉布,经过裁样、打板、背底、包边、画图、彩线纳制等工序。手工鞋垫面采用各色彩线绣制山水花草,吉祥文字等图案,针织缜密,表面耐磨耐洗。
作布贴画 金塔县民间工艺布贴画以剪代笔、以布为色创作。制作时利用布的颜色、纹理、质感,通过剪、撕、粘等方法表现笔墨不能取代的效果。布贴画是珍藏和馈赠亲朋好友的地方特色礼品。
泥塑 泥塑是金塔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制作时,选择黏性好的泥土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并加入适当的水进行揉捏直至柔软,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然后根据自己的创作构思捏制胚胎。经阴干,涂上白色底粉。最后根据所捏物体的本质特征施彩绘。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文苑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方言词汇、文学创作、金石妙语、艺术集粹、俚言俗语、民间艺文、文体活动、桑田逸事、乡情民俗、文化建设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