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酒泉地区土地改革按照党的正确路线进行,工作顺利,成绩斐然。然而,原鼎新县(现为金塔县鼎新镇)二区五乡(原芨芨乡)双树村,在土改中却出现了左倾偏向。我当时是那里土改工作组中的一员,亲身经历了当时的情况,现做一简单的回忆。
土改前的双树村,是鼎新县有名的先进村,在减租反霸、向国家交公粮、参军捐款支援抗美援朝等项工作中,工作做得都很出色。1951年秋,鼎新县的土地改革由县委书记杜芳铭、县长高锦光亲自率领工作组,分别在二区一乡、一区七乡试点后,于同年冬在全县普遍展开。分配去双树村的土改工作组共8人,由区工委委员、武工队转业来的赵凤鸣担任组长,酒泉地区派来的专署秘书主任赵明一等3人到双树村蹲点指导工作。因为这个村解放前反动势力比较大,国民党鼎新县的一些地方头目,如县参议会副会长胡生儒、上西乡乡长张吉荣、县农会会长钮好贤都是这个村的人。在刚开始的访贫问苦阶段,工作十分难做,贫雇农思想顾虑多,不甚勇于诉苦斗争,发动群众的工作处于被动局面,远远落在了其他乡之后。赵明一又是芨芨乡蹲点干部,双树村工作搞不上去,更无什么经验去指导别处,就急于找原因,找来找去,就以减租反霸建起的农会中,有中农焦文贵管理物为由,把原因简单归结到组织不纯上,说什么“焦与伪乡长有亲戚关系,是反动派打入农会的奸细”。由此引起清查已有的积极分子队伍和原有的基层干部,对中农成分的人,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不予信任,对工作组中的同志,也妄加怀疑,并独出心裁,在工作方法和斗争策略上,采取了一系列不团结中间阶层的错误做法。其具体表现是:只依靠贫雇农,不团结中农,将土改法规定的农民协会,改为贫雇农协会,不让中农成分的人参加农民协会。开会时让中农另坐一处,不让中农成分的积极分子担任民兵、妇女、青年团及村、组干部,分配斗争果实不给中农应有的照顾。不讲策略的过火斗争,属地主、富农者不分恶迹和民愤大小,一律上会批斗,还误斗了一些富裕中农;对怕斗而跳井自尽的中农焦文贵勉强定了一个富裕中农成分(他家中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参加劳动,虽在农忙时雇用一些短工,但剥削量并不超过
25%;本人也没有什么恶迹和民愤)。还在死后从井里捞出来进行斗尸;对富农多余的土地,一律抽肥留瘦;并主张对地主扫地出门,不留维持生计的房屋、土地。这一系列左的错误做法,使这里的土改运动,在分配果实和组织建设阶段,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县委发现这些问题后,多次提出纠正,但赵明一固执己见,不予改进。直到县委将情况报告地委后,引起了地委主要领导的重视。除调回赵明一外,地委书记刘长亮还亲自深入双树村进行查处。刘长亮书记在双树村住了好几天,召开了各种会议,深入细致地给干部群众讲解了党的路线和政策,语重心长地做了大量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逐一纠正了错误做法,使工作得以按步骤进行。刘长亮在县上召开的干部大会上讲话指出:“全区土地改革运动,都是正确的贯彻执行了党的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消灭封建剥削势力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工作开展的很顺利,取得了大的成绩,可望1953年底全部胜利结束。
唯有鼎新县二区五乡只依靠贫农、雇农,不团结中农,不按党的政策办事,不讲究斗争策略的左的错误做法,使工作走了弯路,造成了不良影响,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并说“出现的错误应由赵明一负责,不是县委、区委和工作组的问题,但大家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做好今后的工作。”
双树村由于土改中出现左的错误,不但影响了土改的顺利进行,使这里的土改晚于同期工作的其他乡一个多月时间才结束,而且对以后的工作影响很大。在土改后开展的普选、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发展农业互助合作等项工作中,这个村的工作进展很不顺利,贫雇农与中农在选举人民代表、基层干部、评定各户公购粮数额、生产资料折价入社等方面都出现了互相较劲、互不相让的问题。劳动人民内部的团结,已成为这里工作的难点。
这次教训使人们深深不能忘怀。广大农民群众对以后发生的不顺利事,都清楚是吃了错误做法影响的亏。县、区、乡干部在工作中一出现问题,都从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和路线上查找原因。1954年春,我随县长徐宏到兰州开会,已调任省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刘长亮,到代表驻地看望酒泉专区开会的同志,他虽然没记清我姓啥名谁,而对双树村在土改中出现的左倾错误做法是深有印象的,他拍着我的肩膀风趣地说“你就是土改中依靠贫雇农,不要中农的工作组吧”,接着他还向我详尽地问了双树村后来的情况,我将知道的事都向他做了汇报。他惋惜地说,“都是执行错误路线的影响,是预料之中的事”。
事实雄辩地教导人们,党的路线、政策和策略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成就党的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我们应牢牢记住这个真理。
本文摘自《酒泉党史资料汇编(六)》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七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