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的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一万里。长城不仅工程雄伟壮丽,而且修筑历史悠久,从它开始修筑时算起,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时间。
长城是由烽火台和列城等单体建筑发展起来的。初建的是彼此相望的烽火台,或是连续不断的防御城堡,而后用城墙把它们联系起来,便成了长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秦、楚、齐、燕、韩、赵、魏等几个大国,由于诸侯称霸而穷兵黩武,形成了大国兼并、弱肉强食的纷乱局面。而就在这样大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各诸侯国纷纷在自己的国土上起土为墙,内保统治,外御强敌。它们彼此之间为了防御外敌入侵,利用原来的大河堤防或附近的山脉,逐段构筑城墙和关塞并将其联系起来,构成长城这一古代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但规模较小,互不连贯。约公元前7世纪,楚国最早修筑长城。其后,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前后,齐、燕、赵、秦、魏、韩各国也相继修筑了互防长城。如“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的千余里,以备楚”(《史记·楚世家·正义》)。而“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城”(《左转》)。“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史记·秦本纪》)。“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至上古、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史记·匈奴列传》)。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为了防御北部匈奴族奴隶主贵族的南下骚乱,秦始皇派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史记·蒙恬列传》)。把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筑长城以拒胡”的长城连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又加以扩建,气势更为雄伟。“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止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蒙恬列传》)。至此,这一堪称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的万里长城,便巍然雄峙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汉朝初年,北方的匈奴常觊觎中原,不断侵犯边境,毁坏庄稼,抢走人畜。匈奴的游骑甚至直驱南下,迫近长安,随意掠夺。初期对于匈奴的扰边,汉朝只是以防御为主,但由于匈奴的不断南侵,给西汉王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故此,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便派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苏意、张武为将军,率大军在今山西、陕西北部和甘肃东北部一带,修缮秦始皇长城,防御匈奴南下。从首都长安到长城沿线,还修筑了许多烽燧,用以传递军情。到了汉武帝时,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数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实力空前强大,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汉武帝大举征伐匈奴,将匈奴赶到了大漠以北。为了开拓疆土,保证西北地区的安全,阻止匈奴南进,汉武帝选派精兵良将,移民屯垦戍边,用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长城,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御体系。
河西境内汉长城是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逐匈奴而取河西之后开始修建的。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汉第二次大规模反击匈奴。河西走廊的中、西部为汉军所占领,先后建立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汉军经西域征讨大宛,为保障前往西域的道路畅通,同年,西汉王朝派遣18万戍边甲卒,在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二都尉府,以保卫酒泉、张掖。据考证,最早修筑的是令居(西汉县名,今永登县中堡乡罗成滩)至酒泉一段。《汉书·张骞传》亦详载此事,颜师古注引臣瓒曰:“令居,县名也,属金城,筑塞西至酒泉也。”故知令居以西至酒泉长城的修筑,是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之后的事。大约十多年后,又修筑了酒泉至玉门间这段长城。《史记·大宛列传》:“其明年,击姑师,破奴与轻骑七百余先至,虏楼兰王,遂破姑师,因举兵威以困乌孙大宛之属。……于是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赵破奴与王恢虏楼兰王、破姑师,事在元封五年(前106年),可知酒泉至玉门的长城,筑于同年或稍后。
居延地区绵延300公里,东、西两侧有巴丹吉林沙漠和北山山脉的天然屏障,使黑河两岸成为河西走廊与蒙古高原联系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匈奴偷袭汉王朝的主要孔道之一。因此,控制了居延地区就可以远控大漠,近屏河西,东西襟带黄河、天山一带,同时居延地区水草丰美,宜于农牧,是汉王朝和匈奴激烈争夺之地。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派遣路博德为居延强弩都尉,大规模修筑了居延地区的整个塞防体系(以下简称“居延汉塞”),南抵祁连山北麓,北到居延城,后又从肩水金关西南连至玉门附近祁连山下。两条长城同接于金塔县东北处的肩水金关,形成L形的犄角之势。由于居延地处军事要冲,居延汉塞就成为河西走廊的重要北部屏障,在汉匈对峙中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肩水塞就属于“居延汉塞”的一部分。根据居延汉简的研究成果,肩水塞是居延汉塞七处侯官要塞中距张掖郡最近的一处重要塞防,属张掖郡的肩水都尉管辖,沿黑河两岸绵延60公里,是居延地区整体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水塞作为进出河西腹地、北通居延都尉府的必经之路,北端设肩水金关以通北地,是抵挡匈奴南侵、保障河西走廊畅通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肩水塞辖区内的黑河两岸由于水源充足,土地适于农耕,成为居延地区的一处屯戍重地(另一处为黑河下游三角洲地区),以供戍边军需,故肩水塞以堑壕或塞墙将黑河两岸的屯戍区围于塞内,用以保障屯戍区农业生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