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塔为什么叫“金塔”,在当地流行的有四种说法:一是说因为塔的外表是用纸筋裱糊而成的,所以初建时把这座塔叫做“筋塔”,后人根据谐音,称为“金塔”;二是说塔上供奉一尊释迦佛金面铜像而得名;三是说因为塔初建时是土塔,因为常年风吹雨淋,塔身土层脱落严重,为了保护塔身,寺院的僧人就用牛筋裹在塔身上,防止土层脱落,时间久了,人们就叫其为“筋塔”,后人根据谐音,称为“金塔”;四是说整个塔体呈现出汉字“金”的造型,所以叫“金塔”。首先,应该排除的是第三种说法,牛在过去是庄稼人的命根子,人们一般不会杀耕牛,就算老死或病死的耕牛人们也不会剥其皮,食其肉。一座塔身要用牛筋来裹,需要多少头牛,当时牛本身就很少,哪有这么多的牛筋?这是不可能的。第二种说法民间流传最广。过去在塔上或寺庙里供奉金面铜佛像很多,几乎大大小小的寺庙或塔上都在供奉,甚至条件好的大户人家也在供奉,为什么单单这座塔因供奉金面铜佛像就叫金塔,这种说法也似乎经不起严格推敲。至于第四种说法,所有覆钵式塔的基本结构大体相同,就像一个“金”字造型,也不能足以为证。剩下的第一种说法在史料中有确切记载,据《重修金塔县志·1934年手抄本校注》收录的《重修塔院寺序》(刻写于雍正十年即1732年)记载:“如我金塔寺之有塔,不知妨于何代,然塔以筋砌始名曰筋塔”。这里所说的“筋”即纸筋,《百度百科》中对纸筋的解释是:纸筋,用白纸筋或草纸筋,使用前应用水浸透、捣烂、洁净;罩面纸筋宜用机碾磨细。稻草、麦秸应坚韧、干燥,不含杂质,其长度不得大于30mm。稻草、麦秸应经石灰浆浸泡处理。以前用草纸,现在多数用水泥纸袋替代,因为水泥纸袋的纤维韧性较好。其用途是掺在石灰里起增强材料连接、防裂、提高强度、减少石灰硬化后的收缩、节约石灰的使用。古时建造土房子时掺到泥浆里,以提高墙体韧度、连接性能。“纸筋灰”是一种用草或者是纤维物质加工成浆状,按比例均匀的拌入抹灰沙浆内,作用于防止墙体抹灰层裂缝,增加灰浆连接强度和稠度。因当时初建金塔时,为了提高墙体韧度、连接性能,在泥浆中掺入了用稻草、麦秸经石灰浆浸泡处理过的纸筋,从金塔历次维修的灰层中,也发现了纸筋,与“塔以筋砌”相吻合。这才是金塔名称真正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