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移民与山西大槐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第一—八辑合订本(三)》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271
颗粒名称: 金塔移民与山西大槐树
分类号: K294.2
页数: 2
页码: 167-1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据金塔县老一代居民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山西的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徙而来的。这个故事经过调查并得到一定的历史记载的支持。古槐树依然在洪洞县存在,并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故事反映了明朝时期从山西向陇右和河西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移民活动。
关键词: 金塔县 金塔移民 山西大槐树

内容

“问我始祖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在金塔县老一代居民中,很早就流传着关于自己的祖先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来的故事。多年来,就其说法进行了多方考证。
  1998年9月,借工作之便,笔者和甘肃省考古所的一位同仁在山西省文物局工作人员的协同下,慕名来到了山西省洪洞县。据介绍,明朝时,在山西洪洞县城北贾村的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当时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寺旁有一棵高大的槐树,树冠如巨伞。这里曾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如今,古山西广济寺早已“灰飞烟灭”,但古槐树依然健在。新中国成立后,洪洞县人民政府在原先的广济寺旧址上兴建了“大槐树公园”。其园建筑风格上把悠久的历史文化同现代建筑工艺自然和谐结合,别具一格,相映成趣。园内高高地竖一块碑,上书“古大槐树处”五个大字。古槐树虽枯竭,但文物工作者用木支架拱卫着,仍显得十分苍劲、神气。在古槐树周围还有几株郁郁葱葱的新槐,是后期生物专家采用“掘根生新芽”新技术精心繁育而生长出来的。
  山西移民,历史上确有其事。据民国年间的山西省《洪洞县志》和《增广洪洞县大槐树志》记载:元朝末年,战乱频繁,中原地区民不聊生,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明初,华北大平原上荒草遍野,老百姓流离失所,大部分地区“积骸成丘,居民鲜少”,社会发展缓慢。而当时的山西凭借山河之险,幸免战乱,社会比较安定。生民繁衍日盛,加之外籍游民大量流向山西,那里已是人满为患。朝廷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如不采取措施,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明王朝是十分不利的。有朝中要臣奏请移民一事,直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八月,户部侍郎刘九皋再次奏请迁移山西之民以实中原,获准。于是拉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移民活动的序幕。向陇右、河西移民也大抵在这个时期。
  早在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明朝廷就即诏令大将军徐达率军向西北挺进。战线由陇东庆阳一直拉到河西走廊西端的瓜州(今瓜州、敦煌)。战役从1369年3月到1372年6月,整整3年3个月,于是甘肃悉平。本来人烟稀少,地瘠民贫的陇东黄土高坡、河西戈壁大漠,经过战争的破坏,其荒凉、残破、凋敝的生存环境,很难维持一般人的生活何况给养军队。但“甘肃孤悬矢末,四面受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必须有重兵防卫。“兴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开荒屯田,乃为“长治久安之道”,明太祖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在河西大力推行屯田政策,以休养生息。有大批的移民蹒跚度陇,加入到了屯田的大军中。据调查,明代的巩昌府、平凉府、甘州五卫、靖虏卫、镇蕃卫即今天水、甘谷、会宁、陇西、镇原、张掖、民乐、靖远、景泰、酒泉、民勤等地都曾是洪洞县移民的迁入地。
  明初,从山西移民,不只是洪洞一县,山西各地都有。由于洪洞地处晋南,交通十分便利,凡是迁移的各府州县老百姓,都要先集中到洪洞县广济寺旁的大槐树下,发给川资路引(路费和移民证),然后再迁徙各地。这方面的情况,在《洪洞县志》和《增广洪洞县大槐树志》都有详细记载。当时迁移,都带有很大的强迫性,官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负责登记、迁散移民事宜。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我们的老窝”。当地老百姓举家迁移时,扶老携幼,哭声震天,其状不忍目睹。当他们一步一回头地离开曾经养育过的这块热土的时候,在最后一瞥中寻找家乡最有纪念意义的标识物时,就只有这棵大槐树了。现在“古大槐树处”已被山西省洪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七辑)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第一—八辑合订本(三)

《金塔文史资料第一—八辑合订本(三)》

本书记述了文物春秋、史地探究、口述回忆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桂发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