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居延汉简的故乡之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第一—八辑合订本(三)》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242
颗粒名称: 金塔——居延汉简的故乡之一
分类号: K877.5
页数: 5
页码: 110-1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位于河西走廊的北部边缘,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境内的居延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汉代简牍,被称为居延汉简。这些汉简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兴趣。居延汉简包括了各种文书和记录,反映了汉代西北边境的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对于研究那个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居延汉简的发现在上世纪被认为是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现之一。金塔县的出土的居延汉简约有1.6万枚,占全国出土简牍的40%以上。其中包括了管理城防、军事制度、资源分配等方面的文件。这些简牍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关键词: 金塔县 汉简 故乡

内容

金塔县位居河西走廊中段的北部边缘,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至今,金塔大地上还屹立着汉代的长城、烽隧和城障。这些遗址中出土的汉简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现就境内出土汉简的情况作一粗略介绍。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我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当时把这种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以记事,后来人们把它叫做“甲骨文”。甲骨文也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
  春秋末期,王室贵族把文字写在绸子上,这叫做“帛文”,形成的书又叫“帛书”。
  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和秦汉时代,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叫做竹简或木牍(又叫木简)。就是把竹子或木片加工成同样长度、宽度和厚度的细条,削平表面,上面用毛笔写字。有的把竹简或木牍用麻绳或皮条串编起来,叫做“策”,也可写作“册”,这就是当时正式的书籍。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才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
  秦代的简叫秦简。汉代的简叫汉简。当今,人们把出土于金塔县的大湾、地湾、金关和额济纳旗的破城子这道“居延塞防线”上的汉代简牍叫做“居延汉简”。
  1930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团员、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大湾、地湾、破城子等汉代遗址中发掘出土汉简1万余枚(大湾城1500余枚,地湾城2000余枚,金关850余枚)。纪年简最早的是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最晚的是东汉建武六年(30年)。这在当时轰动了世界,人们把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和居延汉简并称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
  1972~1976年,由甘肃省博物馆、酒泉地区和当地驻军等单位联合组成居延考古队,又在这个久负盛名的地方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共获汉简2万余枚(其中大湾城100余枚,金关11577枚)。纪年简最早的是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最晚的是建武八年(32年)。这一成就成了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诸如日本、英国、美国、荷兰等,以及我国的台湾,从事汉简研究的人数空前增多,出版的专著、论文、刊物、消息与日俱增,在国际上兴起“敦煌热”的同时,世界性的“汉简热”正在波及各国学术界。
  居延两次考古共获汉简3万余枚,占全国出土简牍(主要是汉简)4万多枚的80%。其中金塔境内出土汉简16000余枚,分别占全国出土简牍的40%以上、居延简牍的50%以上。这些竹木简牍,既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又是研究我国古代史十分重要的资料,它有着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和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它是人类文明的忠实纪录,反映了汉代西北屯戍的历史,对于研究汉代的军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宗教及社会生活状况等,都有着补史、证史和史书不可替代的作用。兹选金关等地出土简文数例,仅供欣赏。文中口表示未能确认的字或上下断缺及行文中因字迹不清未能确定字数者。
  (1)始建国三年五月庚寅朔壬辰,肩水守城尉萌移肩水金关吏所葆名,如牒。书到,出入。【如】律令。

附注

注释: 始建国三年:王莽年号,即公元11年。肩水:指肩水都尉府。城尉:官名,即主管城官事务之官职。为都尉属官,位在侯下,但可兼行都尉事。肩水金关:肩水都尉府所辖的关卡。葆:保护。该简所言葆者,指当时生活在居延、肩水地区并受官府保护或质压相保的一种有特殊身份的人。收养这些人的地方叫葆官。可见汉代在边郡屯戍军队中将官吏、勇士等人的父母、妻子或亲戚及乡里之长者做人质,以防其投降敌人。牒:文书。如律令:遵照法令、准则去执行。 此简系1974年考古调查时从金关遗址中获得,是出入关卡的凭证。当时,出入居延地区必须经过金关查验符传,才能放行。它是公元11年5月,肩水都尉府城尉转给金关的符传。大意是有若干名葆质人员,详见文书。书到后查验无误,准许出入。 (2)敞,见。卒一人,见。六石具弩一,不正,负四算。转射皆不承长辟,柃柱一,负二算。右新举。 注释: 敞:人名,疑为负责人。见:在。指在工作岗位上。六石具弩:射力六石的弓。汉简中有一、二、三、六石四种弩。弩是由多种部件组成而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具弩,配套完整的弩。负四算:算,赀算。汉代纳赋,以算计征,一算一百二十钱。如“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算。”这里用算赋的方式考核吏绩,有功者奖,叫“得算”。有过者罚,叫“负算”。所谓“负七算”,即罚某吏赋钱七算。如负四算,即罚该吏赋钱四算(四百八十钱)。不正:不整齐、不配套。转射:安装在堠、坞墙碟上用来射箭的装置。简文中往往与弩的长臂并提,主要用于弩的发射。不承长辟:辟,臂。指转射都已不能随弩的长臂转动发射。柃柱:柃,木也。即木柱。此处指安装悬索的木桩。棓:同棒,兵器之一。新:人名。举:上报。 汉代对守御器械登记造册,并把它作为考核官吏的一项内容,定期检查与上报。对官吏的考核与奖罚制度也相当严明。如上简,六石具弩不正,“负四算”,即罚四百八十钱。 (3)口累举二烽,昼举二烟,夜举二苣火。 (4)见虏塞外,举亭上烽。夜,一苣,虏走趣下。虏人塞金关以北塞外,亭、燧见虏,口积薪口。 注释: 累举:连续不断举发。虏:指匈奴。塞:汉代的塞,今称长城。趣:同促。迅速。苣:用草扎成的火把。积薪:备以点燃的柴堆。 此二简1974年出土于金关。它是肩水都尉府烽火品约册残文。即有关烽、燧信号的具体规定。 (5)第四长安亲,正月乙卯初作,尽八月戊戍,积二百(二十)四日,用积卒二万七千一百(四十)三人。率日百(二十)一人,奇卅九人。垦田(四十)一顷(四十)四亩百(二十)四步,率人田卅四亩,奇卅亩百(二十)四步。得谷二千九百一十三石一斗一升,率人得(二十)四石,奇九石。 注释: 第四长:第四长官,即负责人。安亲:人名。积:积累,总共。率:平均计算。奇(ji):零数。 该简为1972年考古调查时于大湾遗址中采集所得。内容为屯田卒屯垦劳作的总结帐。其大意:正月乙卯开始耕作,至八月戊戍完毕,计224天,共用劳动力27143人(次),平均每天121人(次)多,共垦田41顷44亩24步,平均每人共垦田34亩多。41顷44亩24步土地收谷2913石1斗1升,平均每人可得24石多。 (6)《劳边使者过境中费》 该册1974年出土于金关遗址。全册计简9枚,保存完整,并保留了原册编绳2道。简长22.9公分,宽10.9公分。简文如下: ·劳边使者过境中费 一. 梁米八斗 直百六十 二. 即米三石 直四百五十 三. 羊二 直五百 四. 酒二石 直二百八十 五. 盐豉各一斗 直三十 六. 酱将薑 直五 七. ·往来过费凡 直千四百七十 八. ·肩水见吏(二十)七人 率人五十五 九. 注释: 劳边使者:劳边就是慰劳边塞驻军。可遣使,也可皇帝亲往。过境中费:中,也。这里指内部费用。直:价值。梁米:是谷的一种,或认为就是粟(谷子),《本草纲目·谷部》:“梁者,良也,谷之良者也。或云种出自梁州,或云梁米性凉,故得梁名”。即米:即,疑为稷之假借。稷,糜子。盐豉:盐,即食盐。豉,用盐和豆配制而成,也叫盐豆或豆豉。薑:同姜。见吏:见,在。指在场的官员。率:大约、大概之意。 该册据《发掘简报》认为,是地皇三年之物。这是一份食品支出明细帐。简1是标题,简2至简7是食品名称、数量和金额,简8是支出金额合计,简9是在场官员分担数。其大意;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莽派使者劳边,使者过境肩水金关时,招待费共支1470钱,由在场的肩水金关官员27人分担,每人大约55钱(平均54.4钱)。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第一—八辑合订本(三)

《金塔文史资料第一—八辑合订本(三)》

本书记述了文物春秋、史地探究、口述回忆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发礼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