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地理志》载:汉代酒泉郡领九县。其中有会水县,北部都尉治偃泉障,二东部都尉治东部障。莽曰萧武。阚骃云:“众水所会,故曰会水。”后汉西(因)袭前汉旧制,魏晋无改,北魏县废。其散见于其他典籍者,有如下四条:
一、《西域考古录》:会水县,在肃州东北,汉县,属酒泉郡。阚骃云:众水所会,故曰会水”。县有堰泉障,为北部都尉治,东部障为东部都尉治,后汉因之。
二、《元和郡县图志》:会水县在州东北(百)四十里,一名会水。以众水所会,故曰会水。以北有白亭,故曰白亭海。
三、《读史方舆纪要》;会水故城,在肃州卫东北。阚骃云:“众水所会,故曰会水”。
四、《重修肃州新志》:“会水旧县,在(州)城北,即众羌水会张掖河”。
据以上各志记载,归纳有二:一曰“众水所会”之地;二曰“在肃州东北一百四十里,其北有白亭,又称白亭海”。按《重修肃州新志》则云:“众羌水会张掖河”。可知“众水”又称“众羌水”。点明了会水县在众羌水会张掖河的地方。所谓众羌水:即发源于祁连山之南(古称“羌中”之地)而向山北流之诸水,即今山丹河、张掖河与酒泉之讨赖河三条河流,故称“众羌水”。先由山丹河源起,西北流一百一十里会张掖河,又西北流四百里(称羌谷水)至鼎新大会水口。酒泉讨赖河白西南来又名白水,东北流至闇门与红水河会,又稍北流,纳清水河(古亦称黑水),经鸳鸯池,过夹山,又东北一百八十里至会水口与张掖河会。又东北二百五十里入居延海。真是“众水所会”。但,会水县属酒泉郡,其城位置在“肃州东北一百四十里”。按今公里计,即70公里,今已知从酒泉东门至金塔为50公里,而70公里之地,正当金塔乡五星村东北之东沙窝,位在讨赖河与张掖黑河相会的夹角地带,与“众水相会,故曰会水”正相符合。证明古之会水县,即包含在今金塔县境之中(即汉长城以内之地)。
稽考金塔县之东沙窝,今属金塔乡五星村辖境,以往相传该村有两座古城,但不知其详。经1987年,金塔县文物普查队,艰苦寻访,深入其境,果然查到了东西两座古城的确切位置和基本资料。
1、西古城:位于金塔城东北10公里,东距五星村委会驻地4公里。西南距酒泉60公里,东北距两河会水口45公里。其址风蚀严重,残破甚厉,仅存残迹,地面散布有汉晋陶片,当属魏晋时期之遗存。按其城位置,西南距酒泉一百二十华里,东北距会水口九十华里,与会水城位置不相符合。但据晋人所作《汉书地志详释》云:会水县有屯,名曰和韶屯。其文云:“今和韶屯(按指东晋之世),在呼蚕、羌谷二水之间,去会水口西南九十里”。根据目前实查:西古城,东北至两河会口45公里,正合于九十里之说,证明西古城是魏晋时期会水县属之和韶屯遗址无疑,并非会水县城。
2、东古城:位于金塔县城东北23公里的沙漠中,西南距酒泉东门73公里,与《肃州旧志》所载:“在卫东北一百四十里”大致吻合。其城东西89米,南北89米,残高2~3米不等,似开南门,四角有角墩,城为风沙侵蚀,残破甚厉。地面散布有汉晋陶片、残砖、五铢钱等遗物。城外四围数十里内,稠密分布有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窑址等,地下埋藏十分丰富。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彩陶文化,占有重要地位。据此证实双古城一带,在秦汉以前,就是西部土著民族集居生活的地带,而东古城为汉代会水县城,当无误,方位里距,都与典籍所载吻合。所谓“城北有白亭,古曰白亭海”。今虽干涸变为沙漠,但从地势之高低,生物之状态,仍然能发现它的海域位置之所在。大抵,其海为:由西南向东北之斜长低洼区域,大致在酒建公路干线之东,西南起西古城之芦洼,东北至金塔县良种场,形成四十多华里长、犬牙交错的湖区,白亭海当即指此处。至于白亭,一般认为:亭,本是汉代乡以下之行政建置机构,相当于现代的村。其位置,应与遗留至今的“白疙瘩”有关,东南距东古城隔海约三十里。白疙瘩,东南靠海滨,在古代,地多盐碱,终年呈现一片白色,故以白色冠地名。按此地为汉代酒泉郡通往北部障,以至居延海的边塞交通要道,沿线往往起亭、筑障。这个亭,不属农村行政建置,是军事性的站口,是通往酒泉北部障或居延肩水金关的一个腰站,是过往人员食宿之处,备有“传舍”(即今指国营旅社、客店之类)烽燧、凉亭等,故称白亭。其海亦名白亭海。随着时代的变迁,郡县废而亭障毁,烽燧倾倒,传舍圮毁,形成废墟,因而笔者认为,彼时之“白亭”,逐渐变为今日的“白疙瘩”。典籍虽云,白亭在海之北,但据其海为西南--东北之斜向,“其北”二字,自然指海西北部。
汉代会水县的境域范围:东南沿羌谷水至罗城,与表氏县接壤。正南与安弥县(今双井、盐池以南)为邻。西南与福禄县接连。西与延寿县遥相连接。北面以古汉长城与匈奴相隔。县境东西总长三百六十里,南北宽约二百四十里,是酒泉郡所领九县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县。
然而,据北魏郦道元所作《水经注》云:合黎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今据图籍与地理实况表明:合黎山在会水县东南,表氏县东北。郦氏仅以会水县之东部障向东南斜出,障在合黎山之西南,因而说“合黎山在会水东北”实误。《中国历史地图集》就是根据郦氏的记载,将会水县标注在高台县的罗城,因而也是错误的。这是由于北魏时,会水县废,充分表明郦道元并未亲历其地,仅据“访读搜渠”旁证博引,志在言水,为中国江河写下了不朽巨著。可惜,后来他被雍州刺史萧宝寅所杀害,对于其未曾亲到之地,不能作详尽的描述和补充,耳闻不如目睹,难免在细节上有所倏漏。
总之,会水县自西汉元鼎四~六年(前114~前111年)置县,王莽改曰萧武县,东汉仍恢复旧名,魏晋因袭不变。十六国时期,后凉吕光曾于其地置凉宁郡,领贡泽、园池二县。但《魏志》仅留其名,郡县治所均无从考查。东晋隆安四年(400年)西凉李嵩起兵敦煌,酒泉、凉宁二郡,叛北凉而投奔西凉,被沮渠蒙逊所击败。延至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魏将奚眷攻破酒泉,沮渠无讳奔高昌之后,始改酒泉郡为酒泉军,隶属于敦煌镇。至此,会水县遂废,以其地归酒泉军。东、西二古城逐渐冷落荒废,先后共经历五百五十余年的历史,以后再未置县。
自北魏废除会水县后,西魏、北周,其地均属酒泉,隋唐属肃州,唐末五代归吐蕃,宋属西夏,元纳入肃州路。明初,以王子庄地置威虏卫,以天仓、毛目地归镇夷千户所。后将威虏卫并入肃州,又将镇夷所并入高台县,属甘州。民国二年(1913年)复又分肃州王子庄地,置金塔县,以金塔寺堡为县城。分高台之毛目、天仓地,置鼎新县,以毛目城为县治。1956年又将鼎新县并入金塔,沿袭至今。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