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漠散人张文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第一—八辑合订本(三)》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223
颗粒名称: 北漠散人张文质
分类号: K825.41
页数: 4
页码: 68-71
摘要: 本文讲述了张文质,号“北漠散人”,生于1912年,卒于1999年。他是金塔县农业局离休干部,擅长书画、雕塑、诗词、歌赋,同时在政界服务多年。他在历史反革命分子的帽子被摘下后,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并为金塔县写了许多史料,被社会好评。他一生克服困难,延续了他的文艺创作,并在晚年享受了健康长寿。1999年去世,留下了许多作品和对人生的感慨。
关键词: 北漠 散人 张文质

内容

经常阅读《金塔文史资料》的读者会发现张文质写的史料比较多,张文质何许人?大多数读者或许对此人了解不详。
  张文质,字彬如,号“北漠散人”,生于公元1912年,卒于公元1999年,享年88岁,生前为金塔县农业局离休干部。擅长书画、雕塑、诗词、歌赋,解放前后在政界服务多年。他和我们史家父子是乡邻友好,又是忘年之交,对他的过去有所了解。现就我们所知,写出他的部分事略,让人们了解、评说。
  (一)
  张文质祖籍山西省侯马曲沃县,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祖先张盖经商来甘肃,落户金塔三塘坝下游(今东坝镇三下村)地方,传至张文质这辈,已历七世(其家属1958年从县城移居大庄子乡三墩村居住)。祖辈中有三代行医,医道精湛,济世救人,方远百里,受人称颂。张文质幼年,家道中康,1932年遭受特大冰雹灾害后,他带着家眷来金塔县城,靠刻名章、卖字画、代写书信和诉状维持生活。1936年被国民党金塔县政府录用后做公文缮写,由于他虚心好学,工作细致,得到上级信任,1942年升为县政府建设科科长兼任县文献委员会主任,1944年任县政府财政科科长,铨叙三级,月薪八块银元,1948年任县政府统计室主任兼县志编纂组长。1949年9月26日金塔和平解放,张文质暂作为留用人员继续在新政府工作。因他工作积极,文字功底又好,县委、县政府领导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在成立县水利委员会时,委张文质为专任干事。
  (二)
  由于张文质1936年至1949年在国民党政府工作十四年,从行政上说是县府的科长、主任,并且在国民党、三青团基层组织又任过职,均属“上线人物”。1956年审干开始后,他多次写交待材料,机关肃反时,张文质定为历史反革命分子,介于他交待态度尚属端正,第一批宣布免于刑事处分,只行政记大过一次。1958年,他被送到山丹四坝农场劳教,烧过石灰砖瓦,背过矿石,炼过钢铁,1959年困难时期,差点送命,幸被送入山丹医院抢救才幸免于难。1960年12月中央西北局兰州会议后抢救人命时,才被接回酒泉市(酒金合市)专区医院疗养,半年后送回金塔大庄子三墩村,从此参加生产队劳动,以“五类分子”中的反革命分子对待,让群众监督劳动,定期写思想汇报。文革中因他在旧县政府干事多年,人熟事熟,几年中为300多人写过证明材料。1979年,张文质67岁时,组织上宣布摘去他戴了二十年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帽子,恢复了人身自由。
  (三)
  张文质摘“帽”后,政治生活上又是一个大转折,他人老心壮,还是劳动不歇,积极发挥余热。大庄子乡文化站聘请他为文化骨干,抽时写些文艺宣传材料,画些展品等,乡邻请他写诉状、悼词,从不推辞,也不收谢礼,县上有些单位还约他写些有关金塔的史料。在他写的众多史料中,仅在县政协编印的《金塔文史资料》一、二、三辑上就刊登17篇,深得社会各界人士好评。1982年,经县委批准,恢复张文质公职,按退休对待。1986年9月,省委办公厅批准金塔为起义县,张文质列为起义人员,发给了起义证,改退休为离休,享受离休待遇。1996年在张文质84岁时,他写下了如下感受:“同是方趾园颅男,我的遭遇不一般,幼年南学把书念,也曾务农种田园,也曾公门当书办,也曾委任铨叙官;旧府干了十四年,经过县长有十员,难忘一九四九年,金塔解放换新天,新府留任又八载,参加革命不等闲,劳动教养两年半;又经十年大动乱,走过弯弯曲曲路,尝过苦辣酸咸甜,受过批判挨过斗,加过日夜不停班,亲朋见面不敢谈,邻居碰面远避嫌欣逢三中全会日,党的政策又放宽,拨乱反正施恩典,恢复名誉重见天,这时年已八十四,安得能吞还少丹?”
  张文质夫妇,生育三男一女,除长子在金昌当工人(已退休)外,其余子女均在农村劳动。张文质生前四世同堂,常常教育子女安分守己,正直做人,自食其力,务农为本,不图身闲,各得其乐。
  (四)
  “北漠散人”是张文质的雅号。他幼时读书十年,记忆力好,模仿性强,在艰难的岁月里,自学成才,熟悉了民间文艺,学会了从事民间文艺的一些本领。散人的特点之一,就是逢事动笔,遇物皆记,记他本人耳闻目睹的人和事,也记他自己的感触。多年来不管身处何境,他的笔就从未停止过,不是记就是画,就连文革那样的艰难岁月里,他也是茹苦不叫苦,受辱不怕辱,仍然是偷偷奋笔,留下了许多篇章。四十多年中,他写的“北漠散人随笔”分辑已装成册,有数万言之巨,轶闻趣事包罗万象。共记录酒泉景物34篇,跃进杂感28首,东西拾遗8则,北漠见闻68篇,民间故事36篇,牍案拾零38件,读史咏人143首,自学辑录80篇,哈哈录(谜语)138则,谚语歌谣80条,墓文祭祀9篇,鸣冤诉文31件,还有民风民俗、水利资料、甘棠遗爱、循史记事、杂录杂谈、民事纠葛以及中国历史上的正反人物,均在散人笔下成篇。
  张文质晚年自修保健,终使健康长寿,1999年12月19日无疾善终,寿高88岁,在他生前留下遗言,丧事从俭,不大操大办。去世后县上四大组织和有关部门(单位)参加了追悼会,对张文质一生给予了公正的评价。他生前有自挽诗六首,录后为结:
  1、幼年家贫立身难,凭借写画度时艰,酸咸苦辣都尝尽,享年耄耋不等闲。
  2、二十二岁处社会,一切生疏受徘徊,公文格式从头学,同事互勉沾实惠。
  3、难忘一九四九年,弃暗投明换新天,金塔荣获起义县,余是其中一成员。
  4、下放农村二十年,学工学农两茫然,经过思想改造后,苦尽甜来感恩典。
  5、一生行动唯谨慎,不生是非不损人,虽然经过千重浪,未伤纯洁百练身。
  6、人人都说老来难,吾却得到老来甜,感谢党的好政策,少教儿孙添麻烦。
  (本文作者系原县园艺场副场长、党支部书记,已退休。史光华:县委党校副校长)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五辑)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第一—八辑合订本(三)

《金塔文史资料第一—八辑合订本(三)》

本书记述了文物春秋、史地探究、口述回忆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史尚英
责任者
史光华
责任者
张文质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