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在西北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进军声中,老八路时思明同志随同解放大军来到酒泉,作为第一批军转地干部,被任命为解放后金塔县第一任人民政府县长。时思明同志前后在金塔任职3次,共工作过13年,和金塔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
时思明同志是河北省高邑县人,1914年3月出生于赵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少年时勤奋好学,1929年秋考入河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邢台师专)读书。入校不久,在共产党人和本班进步学生的影响下,就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接受进步思想,参加了驱逐反动校长的学潮和其他一些革命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时思明和广大青年学生义愤填膺,高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标语牌上街游行,开展抵制日货、宣传抗日救国的活动。
时思明同志在青年时期,就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师范学校读书的6年间,他那朝夕相处的同学中,先后有10多名被国民党抓去,惨遭迫害。面对国民党对革命人士和进步青年的镇压迫害,时思明和同学们支持革命斗争的热情越来越高,他和10多名同学,把平日节衣缩食积存的近百元白洋,全部捐献给革命活动,表现了极强的爱国之心。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正在高邑县一所小学执教的时思明同志,串联20名进步青年,南下洛阳,购买进步书籍,摆摊设点,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做了许多工作。
1938年10月,经党组织介绍,时思明同志在洛阳串联了几位爱国青年,奔赴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报名参加了八路军。他满怀革命豪情,先后在陕北公学分校、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八路军总参训练队学习,均获得了优异成绩。
1939年,时思明同志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被分配到八路军冀中军区司令部当见习参谋,次年3月,被任命为军区五分区二十七团参谋。他在11年的军旅生涯中,一直做参谋工作,在首长身边出谋划策,帮助首长草拟作战命令,督促检查作战准备。作阵中日记和战后简报、战斗战役总结。他先后参加对敌作战近百次。抗日战争中,时思明参加了著名的白(圭)晋(城)战役、百团大战、平西反扫荡战役。特别是1942年5月反扫荡中,二十七团奉命保卫八路军冀中军区首脑机关两千多人,在冀南威县掌史村安全突围,取得反扫荡斗争的重大胜利,受到中央军委的电令嘉奖,被誉为“平原游击战坚持村落防御战的范例”。在解放战争中,时思明同志又参加了包头、绥远、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兰州等重大战役,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1949年8月兰州解放后,时思明同志响应毛主席“一部分战斗队要变成工作队”的号召,遵照上级指示,随第三军的100多名干部,由武威出发到酒泉,集中学习一周后,同年9月,被任命为金塔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开始从事地方工作。
时思明同志先后在金塔工作了13年,同金塔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思明同志第一次来金塔工作时,金塔刚刚解放,百废待兴。由于国民党的残酷统治,人民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加之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广大群众对共产党的政策一时不理解,又加土匪尚未肃清,起义人员亟待教育改造等,致使新政府开展工作难度很大。当时还正面临解放大军进疆、恢复国民经济、争取财政状况好转等艰巨任务。时思明同志虽有多年的对敌作战经验,但对地方工作却缺乏经验。不过他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因此,在工作中除继续发扬老八路艰苦奋斗的作风外,他牢记临到金塔前地委领导的指示,金塔旧政府是起义的,应按照对待起义人员的政策办事,宣传好党的各项政策,密切联系群众,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县委书记马能元也常同他交流地方工作的经验,这一切都为他迅速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
1949年10月1日,在县城召开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金塔解放的群众大会上,时思明同志铿锵有力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号召全县人民积极支援解放军剿匪,搞好冬季生产等项工作,县政府根据地委指示和县委的部署,狠抓了几项工作:接管旧政府的人马刀枪;动员民工为解放军修路搭桥;组织机关干部分赴农村,发动群众搞好生产,开展民主建政;筹集粮食支援解放军进疆。
根据金塔的自然条件,兴修水利、治理沙害是首当其冲的大事。发展农业,水利当先。鸳鸯池水库是金塔人民的“金饭碗”。这个水库1944年只蓄水1200万立方米,1950年春,溢洪道闸板发生严重漏水,县政府就积极组织抢修。1951年6月25日,第一次洪水暴发,库水猛涨,土坝给水涵洞顶部塌陷一个大洞,水位不断上涨,冲刷土坝中心墙,土坝濒临决口的危险。时思明县长闻讯后火速赶到现场,同其他领导一起,共商除险大计,一面电告地委、专署,一面组织抢修。他和专署建设科长孙光涛吃住在工地亲自指挥,组织民工300多人,牛车100多辆,昼夜不停地在给水涵洞前抢修70多米长的黄土芯墙半月堤,保住了水库大坝。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鸳鸯池水库的蓄水问题,在地、县委的关心支持下,时思明县长组织一班人对水库进行可行性论证后,向上级要求拨款修库。经多方努力,西北水利部同意拨款160多亿元(人民币),由甘肃省政府水利厅设计了鸳鸯池水库加固方案和图纸。时县长立即率领水库主任吴永昌、水管所所长李名扬等人,吃住在水库工地,经过1951年夏至1952年春的几个月时间,加固工程终于完工。由于在水库旧水洞东边新打了一个长达128米的输水洞,加上其他配套工程,使水库蓄水量增加,缓解了金塔农业需水的矛盾。
为了更好地解决金塔缺水问题,县委政府决定修渠并坝。1951年将原来的金塔坝和王子庄六坝并成东、西干渠和金干渠3条,缩短水渠70多公里,同时在渠旁植树栽柳,固堤护岸。与此同时,又合并了大量农毛渠,减少了渗漏,提高了灌溉效率,增加了灌溉面积8万多亩。还下决心改革了旧的水规制度,制定了“按亩配方、以亩负担、上游照顾下游、低地照顾高地”的新水规,做到了合理灌溉,节约用水,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金塔地处偏远,是多沙、多风地区。为了改变风沙侵害,1952年春,县长时思明同县委书记马能元带领有关干部,深入农村,深入沙区,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发现和创造了用粘土压沙、固定流沙、保护农田和村庄的好方法。他们首先在一区进行了试验,用粘土埋压潮湖沙丘200多亩,并在沙丘周围植树造林,封滩育草。试点成功后,在全县进行了推广。当年四五月间,全县各乡普遍掀起了群众性的压沙热潮,共埋压沙丘25处,压沙面积达9880亩,恢复耕地637亩,使6697亩耕地和12条水渠不再遭受流沙侵袭,有121户农民重新获得庄田。从那时起,埋压沙丘,植树造林,封滩育草,已经成为金塔人民的自觉行动,年复一年,持续战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952年10月,时思明同志调任酒泉专署办公室主任。时隔不到一年,他又奉命任金塔县委书记,这是他第二次到金塔工作。他与金塔人同呼吸,共命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全县农业生产健康迅速的向前发展。1953年,金塔的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23.5万亩,增加到28万亩(包括撞田),粮食单产由1949年的60公斤,提高到98.5公斤,总产翻了近一番,达到2508万公斤。人民开始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
随着形势的发展,后来的工作任务更艰巨、更繁重。时思明同志同全县各级领导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按照“一五”计划,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三年艰苦奋斗,使金塔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粮食问题上,时思明同志一贯主张实事求是,既对国家负责,又对农民负责。1954年,地委给金塔分配粮食征购任务800万斤,后又增加到1000万斤。这个任务如果硬性完成,既伤害农民的积极性,保证不了农民口粮,又会给国家造成损失。地委认为金塔县委对粮食统购不积极,一些领导亲自到金塔开会并对时思明提出批评,时思明同志违心地作了检查。1955年,金塔县给农民的返销粮就达700多万斤。以后,时思明同志离开金塔调往张掖地区工作时,曾认真坦率地给酒泉地委提意见,认为在粮食问题上一定要深思熟虑,千万不能大意。不能让农民“卖出去,再买回来”,伤害农民的感情。他的这些符合实际的意见,不但没有被采纳,反而认为是“右倾保守”,在1959年反右倾斗争中,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职降级,下放劳动。时隔一年,才被甄别平反。
1955年10月,酒泉、武威两专区合并为张掖专区,时思明同志调到张掖地委工作。8年后的1963年7月,时思明又回金塔县任县长,这是他第三次来金塔工作。那时金塔人民刚刚度过困难时期,面临的问题还很多。金塔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同全县人民同甘共苦,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取得了基本情况的明显好转。与此同时,在全县开展的整风、整社运动中,时思明同志同县委、政府其他领导认真总结吸取了“共产风”“浮夸风”造成的沉痛教训,彻底清理了“一平二调”的恶果,进行了坚决退赔。并允许社员有少量自留地和少规模家庭副业,坚决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取酬的管理办法,恢复农村集贸市场,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同时还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借鉴外地经验,向好条田、好渠道、好道路、好林带、好居民点的建设蓝图进军,为恢复金塔农业做出了贡献。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思明同志未能幸免,被揪斗批判,下放劳动三年,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他忍辱负重,坚持信念,以坚强的毅力度过了难关。
1969年12月时思明重新工作。1971年夏被调到酒泉地区搞战备展览筹备工作,同年11月被任命为地区邮电局负责人。1972年7月,又被任命为酒泉地区医药公司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1977年3月,时思明同志调到酒泉地委党校工作,任党校副书记、副校长,直到1980年12月离休。在此期间,他既负责党校的日常工作,又亲自任教讲课,几年中党校采用长期学习或短期培训的方法,使全区600多名科级党员干部陆续接受了正规理论教育。
时思明同志离休后,曾任政协酒泉县第三届委员会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余热。他一直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关心国内外大事,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多次为机关、部队、学校等单位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做着贡献。
(本文作者系高级记者,原任酒泉地区电视台副台长)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