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金塔文杰——胡文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第一—八辑合订本(三)》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199
颗粒名称: 清代金塔文杰——胡文炳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13-1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清代官员胡文炳的生平和他在湖南和陕西的任职情况。胡文炳以公正、耿直的执法态度受到了群众的爱戴。他在任期间解决了大量案件,展现了聪明才智和审理能力。胡文炳在退休后致力于著述,出版了多本书籍,对文坛有一定影响。他敢于剔除封建礼教中的负面形象,受到鲁迅的赞赏。胡文炳在关中因病去世,享年72岁。
关键词: 清代 金塔文杰 胡文炳

内容

胡文炳,字虎臣,金塔县户口坝(今三合乡永光村一队)人。清道光己酉(1849年)拔贡(拔贡系明、清两朝保送到京师国子监读书的秀才),同年中举。他一生聪明好学,喜读经史,学识渊博。少年时代即有志著述,曾主讲金塔、酒泉、玉门等县书院,教学严谨,教育有方,颇有威望。同治壬戌(1852年)曾任湖南湘乡县知县,为人耿直,不阿权贵。初到任时,有一捐班出身的巨绅,见胡文炳所穿靴子有破绽,讥笑其吝,胡针锋相对地说:“其靴虽烂,底子很正。”巨绅尴尬无言。
  当时,知府案件堆积如山,乡绅鄙视胡文炳为西北人,才疏学浅,冷眼静观,看胡如何处理结案。但胡文炳先生微服私访,了解案情,胸有成竹。一旦升堂,明镜高悬,从容不迫,审理案件有条不紊,是非分明,深受群众爱戴。在任职期间,政绩卓著,惠政于民。
  胡文炳先生在湖南汇同县任知县期间,由于办事公正,为民请命,不畏权贵,性格耿直。因忤上级而被罢官,胡毫不介意,后任陕西关中书院山长,闭门谢客,锐意潜修,从事著作。已出版问世的有《折狱龟鉴》《史学联珠》《读史碎金》《二百四十孝图》《春秋类赋》《楚南鸿爪》《韵字同异辩》《幼幼集》《最最言》等。当时,陕西版印缺乏,文炳去上海,将著作交付刻印,又购其版印,驼运陕西,藏于关中书院,关中名士,览其书者,无不钦仰,都称“胡夫子”。
  胡文炳先生不仅政声卓著,在中国文坛也有一席之位。例如对郭巨埋儿大不以为然,在他所著的《二百四十孝图》序言里说:“……坊间所刻《二十四孝》,善矣。然其中郭巨埋儿一事,揆之天理人情,殊不可以训。……炳窃不自量,妄为编辑。凡矫枉过正而刻意求名者,概从割爱;惟择其事之不诡于正,而人人可为者,类为六门。……”怪不得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后记》(鲁迅全集2集321页、322页)里就此评论说:“因为想寻几张插画,常维钧兄给我在北京搜集了许多材料,有几种是为我所未曾见过的。如光绪己卯(1879年)肃州胡文炳作的《二百卌孝图》——原书有注云:‘卌读如习。’我真不解他何以不直称四十,而必须如此麻烦——即其一。我所反对的‘郭巨埋儿’,他于我还未出世的前几年已经删去了。”因此,鲁迅先生又赞叹道“这位肃州胡老先生的勇决,委实令我佩服了。”胡文炳先生敢于将封建礼教所树的“标兵”—郭巨,从自己的书中剔除,在当时是很不简单的。
  胡在关中殉于任所,未经回里,享年72岁。胡的事迹被列入《甘肃通志》《肃州新志》。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一辑)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第一—八辑合订本(三)

《金塔文史资料第一—八辑合订本(三)》

本书记述了文物春秋、史地探究、口述回忆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煜东
责任者
胡文炳
相关人物
鲁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湘乡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