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牛头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第一—八辑合订本(二)》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186
颗粒名称: 火烧牛头湾
其他题名: 发生在金塔的一段清宫秘史
分类号: I207.73
页数: 5
页码: 314-318
摘要: 这段叙述讲述了金塔县的编剧盛大斌收集到的一段关于年羹尧后裔的秘史。故事中提到,在清朝末年,年羹尧的后裔逃到金塔地区,并与一位名叫乌兰其其格的女子结婚。然而,他们的藏身之处被发现,引发了一场被称为火烧牛头湾的事件,导致年羹尧后裔和女子的死亡。这段历史没有被正式记录在清宫的历史中。故事中还涉及到岳中举和年真子(年羹尧的儿子)的安全,岳中举将年氏的遗物交给了年真子,并将年姓改为连,定居在金塔堡地区。
关键词: 金塔县 年羹尧 火烧牛头湾

内容

我的老同学、老同事、金塔县原秦剧团编剧盛大斌有一次去大庄子乡采访时,收集了一段清宫正史上没有记载的秘史,讲述者是一位祖宗六代都居住在大庄子乡牛头湾村的老人王学孔。据盛大斌讲,王学孔老人神秘兮兮地对他说道:“我听祖上说过,这件事在清代是绝对不能说的,说了是要杀头的。现在解放了,我和你盛编剧是忘年之交,说给你当个故事听听就行了,别往外扬。”老盛下乡回来后又悄悄地向我讲述。在我编辑《大庄子史话》时,我让老盛把这段故事写出来交给我,我略作修改后编入了《大庄子史话》。后来,也有人把他编成《金塔故事》在外发表过。郑志虎同志曾在第五辑《金塔文史资料》上发过“年羹尧的后裔在金塔”的文章,我认为在这么偏僻边缘的塞外,年羹尧的后人是怎么来金塔的,火烧牛头湾的事件准确回答了这个问题。故此,为还历史原貌,纪念已故的大斌老友,我认真考究,将原文再做了完善予以刊登,把金塔曾发生的一段清宫秘史用文字记述下来,让世人欣赏,供专家学者考究。
  明代,在冯胜征西修建嘉峪关后,金塔地方设立了威远卫和威虏卫。为保卫地方安全,明政府从肩水金关开始向南修筑烽火台,一直将烽火台连至肃州嘉峪关。若遇紧急情况,白天煨烟,夜间放火,传递信息。到了清代雍正年间,这些传递信息的烽火台仍在,在金塔一带都叫“墩”。当时在地处大庄子乡牛头湾村东北到东南面有三个墩,依次叫北墩、腰墩和南墩。在南墩东面,有数户朝廷钦犯被发配充军在此屯垦放牧,以驯养马鹿为主,所以,此地就叫马鹿滩,该滩属当时驻营盘绿营管辖。南墩西北地域长满芨芨、芦苇、冰草,极适黄牛食之。同时,此处又是白河与梧桐坝河的交汇处,人畜饮水极为方便,当地民众均到此放牧,夏秋季节,黄牛遍地,故称黄牛湾。当时流传着“东有马鹿滩,西有黄牛湾,虽不吃肉也腥膻”的俚语。三座烽燧周围原始胡杨、沙枣树成林,红柳、梭梭茂密,自然环境十分优美。
  清雍正四年(1726年),川陕总督年羹尧被雍正皇帝革职查办,他赴京前将自己收纳的20名小妾托其大管家岳中举率领逃奔亦集乃(今额济纳旗)草原。当岳中举他们出逃行至南墩时,恰遇驻军营盘的绿营管带前来巡查防务。该管带系年羹尧旧部,认识管家,便劝其在此落脚,管家听后万分高兴。两人都认为,一则此地为军事禁区,且地形隐蔽不宜被外人发现;二则由他们保护,三个墩每墩均驻有兵丁5—7人,若有情况可及时通风报信便于躲藏和出逃;三则此地牧场辽阔,水草丰美,可在此以牧为生解决人丁生活问题;四则年氏蒙古族小妾乌兰其其格怀孕已接近临产,行动不便。于是,管家便按照营盘管带的安排在腰墩下搭起10顶帐篷定居下来。此次出逃年羹尧让其带有大量金银珠宝,用50峰骆驼驮运至此。待定居妥当后,管家托绿营管带购回黄牛120头,羊300只,在此放牧,自制奶酪或以畜换粮维持20多人的生计。不久,乌兰其其格分娩,生下一子,大家都非常高兴,岳先生也不亦乐乎,给年氏幼子起名年真子,即年羹尧真正的儿子。有了孩子,给大家添了欢乐气氛,日子倒也过的悠闲自在。
  不料,雍正九年(1731年)秋,年氏管家定居腰墩的事情被驻军毛目的屯兵营部探知,晓其腰墩下所住女子均为年氏小妾,而其中的乌兰其其格出逃前已怀有年氏身孕,到此不久便生下一子。该屯军营管带原系康熙帝十四子大将军胤禵部下,他便暗中派心腹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将此消息直送驻守清陵的十四王爷。年羹尧原系雍正皇帝心腹爱将,为其继位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接任十四王川陕总督之职者又为年氏,且当时朝野盛传雍正“改遗照”之事,故而十四王对雍正虽恨无奈,便迁恨于年氏。遂派12名武林高手随信使前往剿杀年羹尧之子,意欲斩草除根。
  当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十四王所遣杀手到达毛目绿林,经和管带密议后订出剿杀方案:12名专职杀手有一名绿营兵丁带路,剿杀腰墩下年氏小妾,其中必杀年氏幼子,待成功后,放火为号;毛目屯军绿营抽调强悍兵丁8名,由管带率领,携带烟硝、硫磺及火种专司放火,以便毁尸灭迹。十一月二十日夜,两批人均乘快马扮作绿林强盗前往目的地。专职杀手直扑腰墩,而放火兵丁又分两路,分别迁入南墩、北墩周围密林中隐蔽,但看腰墩火起便纵马放火。12名杀手到达腰墩后即杀尽年氏小妾,但惟不见管家和年氏幼子。因是黑夜,且草深林密不便寻找,便放火发号,欲将其二人烧死于林中。这时候,南墩最先看到腰墩火起,便纵马沿森林草场西线由南向北放起火来。北墩见腰墩、南墩火起,也纵马随即沿东线由北向南放起火来。霎时,三座烽燧四周便成火海,待营盘管带领兵来救时,则已晚矣。可恰遇12名杀手撤离,便中途劫杀起来。十四王所派杀手均为武林高手,因怕露馅却不恋战,策马夺路而逃,当夜便离毛目去向十四王交差。只是毛目屯军营所派3名放火兵丁被营盘绿营生擒活捉,经审讯后方才道出了放火烧杀之因。
  北墩周围为沙砾地带,极适红柳梭梭生长。大片的红柳梭梭林燃烧起来火力极强,热量极高,北墩周围沙砾均被烧成红色。后来,人们就把北墩改称为红沙墩;火烧事件发生后,当地民众得知年氏20名细腰美女均住腰墩下,遂将腰墩称为细腰墩;南墩地方,树木高大而茂密,火烧时间长达半月之久,因此,后来人们就将南墩改称为火烧墩;火势一起,年氏管家的百余头黄牛便冲出栅栏四散逃跑,但终未跑出火海而全被烧死。火灭之后。附近居民纷纷赶来,砍下牛头,断其四肢,割肉食之。后来这儿牛头遍地,人们就将黄牛湾改称牛头湾了。以上所改名称沿用至今,全是实名。
  说也奇巧,真乃“天无绝人之路”。事发之日中午,乌兰其其格所生年氏幼子,正好被管家岳中举携带前往马鹿滩探友,当日未归而幸免于难。当时,年已过花甲的管家岳老先生,深感世事炎凉,恐日久生变。他便收拾年氏所留遗物,领上年氏幼子去马鹿滩,要将年氏遗物寄存到挚友之家,以防万一。谁知前脚出门,后便事生,庆幸的是年氏幼子躲过了一劫。岳老先生经和挚友商量认为,此处离事发地太近,恐不是久留之地,必须尽快离开此处。于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岳老先生告别挚友,带着年氏幼子离开了马鹿滩。经过几天的跋涉,他们到达金塔堡附近。岳中举经多方了解,觉得这个地方不错。便在这儿买了土地,修了房子,和年真子定居在了金塔堡北金大坝(现红光村)的地方。为免后患,岳中举遂将年姓的“年”改为“连”,以“连”代“年”,读音仍为nian。将其假借字读年的唯有金塔,其他地方没有。同时,把年真子改名为连(年)忠,符合年家的排行。光阴易逝,岁月如流,转眼年忠已是成人了。岳老先生也年近古稀,临终前,他把年羹尧的部分遗物,逐件交给了连(年)忠,并嘱咐他知道自己是年羹尧后人就行了,千万不能张扬,张扬出去是要杀头的。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要与邻里搞好关系,和睦相处。交代完一切,时间不长,岳中举便安心地走了。为报答管家的养育之恩,连(年)忠将岳中举厚葬,埋在了自己的地边上。每逢年关节日烧敬纸钱,以示纪念。而连(年)忠呢,在红光村常住下来,繁衍生息,传宗接代,延续至今。
  再说雍正皇帝得到密报,获悉火烧牛头湾之事而龙颜大怒,因前查办年羹尧已是忍痛割爱,属万不得已,如今无旨烧杀年氏幼子其情难容。但此事系胞弟所为不便处置,且牵涉面太广,后果严重,便迁怒地方官吏。因牛头湾地方属肃州管辖,时任肃州通判毛凤仪自然难辞其咎。于是,雍正皇帝遂割去了毛凤仪通判之职。幸得时任川陕总督兼甘肃巡抚岳钟琪力保留任,但毛目屯军营官兵无一幸免。
  火烧牛头湾系宫廷争斗事件,雍正皇帝怕此事传扬出去有失大清脸面,因而严令不得张扬。岳钟琪传雍正皇帝口谕:“此系天火所致,无足为怪,官民凡传火烧真情者杀无赦。”此谕一出火烧牛头湾真相便为修史撰志者禁笔。非但知情官员噤若寒蝉,就连平民百姓也三缄其口。至今,大庄子、营盘、上下夹墩湾还流传着“火烧牛头湾,不与你的球相干”的俚语。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第一—八辑合订本(二)

《金塔文史资料 第一—八辑合订本(二)》

本书包含了金塔县的一些历史和建设纪实,包括解放村水库初扩建概况、解放村水库生物治沙工程建设起始、讨赖河酒、金分水制度的沿革及有关问题、金塔县鸳鸯池水库第五次除险加固工程概况等段落。这些内容详细描述了金塔县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地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天虎
责任者
盛大斌
相关人物
王学孔
相关人物
郑志虎
相关人物
年羹尧
相关人物
威远卫
相关人物
威虏卫
相关人物
岳中举
相关人物
乌兰其其格
相关人物
胤禵
相关人物
年忠
相关人物
毛凤仪
相关人物
岳钟琪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