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村水库初扩建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第一—八辑合订本(二)》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123
颗粒名称: 解放村水库初扩建概况
分类号: TV62
页数: 4
页码: 102-105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金塔县解放村水库的位置、修建历史、功能、总蓄水量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地理和水利工程相关的信息。文章中描述了解放村水库的地理位置、修建年代、与鸳鸯池水库联合调度的运行方式、总蓄水量、功能、工程改建历程等,以及解放村水库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均属于地理和水利工程类文章涉及的内容。
关键词: 水库建设 枢纽工程 金塔县

内容

金塔县解放村水库位于县城西南7公里处,它与鸳鸯池水库隔山为邻。此地原先叫三道岭马场。东临大坡梁,西接白水泉沙漠,南靠夹山,北连砂砾戈壁,中间低凹,水草丰茂,是清代金塔协镇营放牧军马的小马场。
  1949年9月金塔县解放。1950年初,党号召人民群众开荒种地,扩大生产,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迁移了10多户农家在此落户,开荒百余亩,县上将此地命名为解放村。
  1956年,由于鸳鸯池水库蓄水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上级指示大办小型水利工程,因这里地势凹,东、南、西三面为岭,中间低洼,是修建水库的理想地形。于是,县政府将这里的农户迁移别处,修建了可蓄水3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命名为解放村水库。
  1967年,由于农业和林业的不断发展,灌溉用水更为紧张。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县上提出了扩建解放村水库的计划方案,在河西建委勘察队测绘的基础上,金塔县水电局于1969年5月完成工程设计,报经酒泉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于1969年10月17日正式开工。县革委会组成由副主任兼武装部部长王建庆任政委、副主任赵九岭任团长、水电局王财相、何吉声先后任副团长的解放村水库工程团,由毕立正、朱清华等15人负责技术施工。县上动员受益乡镇的农民2000多人、胶轮大车及架子车数百辆参加修建。民工按民兵编制组建连队,日夜赶修,用了1年10个月的时间,于1971年6月24日竣工,修成了总蓄水量达390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为3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一座。此次修建,完成总工程量184万立方米、耗工日186.3万个,动用胶轮大车3.24万辆次,机械2.2万个台班,水泥1410吨,木材639立方米。完成国家投资120万元。
  解放村水库建成后,与上游鸳鸯池水库实行联合调度,鸳鸯池水库蓄满后,通过发电站将水陆续排往解放村水库蓄积,再由总干渠输水到鸳鸯灌区所辖乡镇。人们把鸳鸯池水库称“母库”,解放村水库称“子库”,称“母子库”或“母子湖”。
  解放村水库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主体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非常溢洪道、输水洞组成。现将主要工程分述如下:
  土坝:土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主坝在溢洪道东端,坝长1150米,最大坝高16米,坝顶高程1300.5米(黄海基准面),坝基深7—9米;迎水坡1∶2.5,背水坡1293米以下为1∶2.25;前坡用浆砌块石护面,后坡系沙石堆积,坝脚下有马道和过滤设施。副坝在溢洪道西边,长1900米,最大坝高9米,主、副坝顶宽均为3米。
  溢洪道:永久溢洪道在副坝东端,主体为北山花岗岩料石砌筑,上设钢筋砼工作桥,净宽24.24米,高3.38米,分为6孔,正常泄水量331.5立方米/秒;下设消力池,长26米,宽21米,深2.4米,与排洪渠衔接。排洪渠全长1050米,底宽30米,深3米,为梯形断面;纵坡1/130,其中浆砌段80米,干砌块石段460米,正常泄洪量181立方米/秒。
  非常溢洪道在副坝西端,净宽83.17米,为开敞式,下设二级消力池。其中:一级消力池长100米,宽32米,深2.5米;二级消力池长40米,宽32米,深2.5米,泄洪量554.4立方米/秒。两座泄洪道泄洪量可使鸳鸯池的洪水全部排入老河床,流入黑河。
  输水洞:输水洞建在永久溢洪道东侧下方,主坝西端,全长74米,高2.65米,底宽2.5米,进水口高程1286.7米。输水洞为马蹄形,上圆下方,分4个部位组成。最前压力段长20米,系钢筋砼现浇,中有启闭竖井,长6米,宽4米。出水口至压力段长40米,为花岗岩料石浆砌而成。出水口跌坡下有消力池,长17米,宽6米,深2米,侧坡为料石结构,底部浆砌块石,与总干渠连接。竖井上边装有两台20吨的螺杆手摇启闭机,下安两扇1.8×1.5米的平板滚动式闸门(后改为电动启闭门),运用灵活。输水洞正常泄量25立方米/秒,最大泄量30立方米/秒。
  在工程告竣阶段,还建成了水库管理用房20余间,架设了土坝防洪照明线路和通往县城的电话线,利用工程回收废料,办起了畜禽养殖场,平地植树造林40多亩。
  在修建解放村水库的全过程中,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非常重视,施工中坚持以“自力更生、勤俭节约、依靠群众、大办水利”为宗旨,提出了干部下连队(施工期间以民兵连为单位)、技术员上工地、领导把质量、民工赛进度和分段包干、分层管理的办法,组成以领导、技术员、群众三结合的检查验收小组,经常携带检查验收仪器,分别深入各施工段,严格验收,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
  解放村水库土坝心墙的粘土在南山拉运,溢洪道洞子用的花岗岩料石在北山开采。运途近百公里,均由群众进山开采,运到工地验收使用。这项工程摊子大,战线长,土坝长达3公里,还要在南山建土场,北山建石场,是我县水利建设中工程量大而技术比较复杂的工程之一。
  1974年3月,又在排洪渠上增建了跨度36米的双曲拱桥1座,将排洪渠干砌块石用水泥勾缝,并建跌水1处;溢洪道配制钢筋砼闸门6扇;副坝西端修建了净宽64米的非常溢洪道1处,下建一级消力池。最大泄洪量400立方米/秒,可宣泄鸳鸯池500年一遇的下泄量达776立方米/秒的洪水。1984年,再次加宽非常溢洪道,增建二级消力池。1986年,主坝迎水坡用浆砌块石衬砌,永久溢洪道上增设了10吨龙门吊启闭闸门。
  从建库到80年代末期的历次维修,共使用劳动工日218.57万个,完成工程总量221万多立方米,耗用钢材146吨、水泥4977吨、木料872立方米;国家先后投资213万多元,其余均由群众自筹负担,工程被省地水利部门确定为多快好省的水利建设工程之一。
  解放村水库建成后,一方面,灌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水库正常蓄水3000万立方米,夏季如遇洪水还可拦蓄一部分,使过去金塔绿洲内的7个乡镇和生地湾农场、潮湖林场、良种场等农林场站均能受益,鸳鸯灌区的夏粮也可多浇一次水,提高保灌面积4至7万亩;另一方面,既拦蓄了冬季余水,克服了水资源浪费,扩大了灌溉面积,还能保证鸳鸯池水库发电站冬季发电机正常运转工作。同时,在丰水年遇到洪水暴发,又可起调节洪峰、减缓下游压力的作用,从而增强了防御洪水灾害的能力。
  (本文作者系原县水电局局长,离休干部)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五辑)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第一—八辑合订本(二)

《金塔文史资料 第一—八辑合订本(二)》

本书包含了金塔县的一些历史和建设纪实,包括解放村水库初扩建概况、解放村水库生物治沙工程建设起始、讨赖河酒、金分水制度的沿革及有关问题、金塔县鸳鸯池水库第五次除险加固工程概况等段落。这些内容详细描述了金塔县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地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名扬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
解放村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土坝
相关作品
溢洪道
相关作品
非常溢洪道
相关作品
输水洞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