芨芨乡通电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第一—八辑合订本(二)》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121
颗粒名称: 芨芨乡通电纪实
分类号: F426.2
页数: 6
页码: 94-9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芨芨乡通电的过程和成就。文章描述了解放前和解放后乡村的电力供应情况,以及经过努力实现通电的三个阶段。通过通电,芨芨乡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促进,农田灌溉得到了保证,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有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 通电史 芨芨乡 金塔县

内容

金塔县芨芨乡位于黑河中下游两岸,距县城东北50多公里,由于沙漠阻隔,需绕道110公里。全乡有5个行政村,32个村民小组,而2个村在河西,3个村在河东,上下距离40多公里。1993年全乡共有1064户,4121人,耕地面积9661亩。最大的双树村1300余人,最小的上夹墩湾村只有263人,是全县边远、分散、条件较差的乡。直至1990年全乡最后一个村才通了电。本文就芨芨乡通电的情况作简略记述。
  解放前芨芨乡部分条件较好的农户用食用清油点灯,部分农户用石油点灯,还有一些农户无油点灯,冬天,妇女晚上纺线只好靠火盆火苗照亮,米面用石碾、石磨靠畜力加工。解放后,群众看到“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的美好愿望在其他地方陆续实现,都盼望这一天的早日到来。1973年鼎新片其他3乡镇先后用上了驻地部队的供电,唯有芨芨没电。1970年以来,连续几年黑河断流,旱象严重,农业生产遇到很大困难。1974年为解决抗旱燃眉之急,县水电部门先后采取部分投资的办法,给各村安装了24~75马力、10~50千瓦发电机组4台。五爱村自购安装40马力30千瓦发电机组1台,分别架起了临时线路。全乡配套水泵12台、钢磨和饲料粉碎机3台,并为30个生产队约800户农户架上了照明线,解决了部分米面加工动力和照明用电。1977年因柴油紧缺,发电成本太高而陆续停用。米面、饲料加工,一部分农户只得拉到鼎新镇上元、天号等村进行,往返行程一、二十公里。乡政府机关为解决照明和广播宣传用电,安装了12马力5千瓦发电机组,每晚发电3小时。乡中学也于1982年安装12马力的3千瓦发电机组,解决师生晚上办公、上自习的照明问题,就这样维持到1987年。
  1987年县政府及水电部门报请上级批准,架设大庄子至鼎新镇及芨芨乡的“三五”线路,并计划建两个10千伏变电站。和“嘉电”联网,彻底解决全县及鼎新片用电问题,芨芨乡从此开始了架电“三步曲”。
  “三五”线路工程由县水电局副局长王世平负责,王伯福带队施工,先架通鼎新镇至芨芨乡21公里线路,在芨芨变电站未建成之前,先用部队的电力解决乡政府机关和沿路村组的用电,该线路从11月20日开工,12月5日完工,仅用半月时间。之后,县政府又批准架设从芨芨村九组南面山岗上到乡政府10千伏线路1.71公里,低压线路0.34公里,安装30KVA变压器1台。总投资1.9万元,人工800多个。芨芨村各组动用公共积累3万元,改架、延伸、理顺了通向各组低压线路5条,长6.5公里,和乡政府合用1台变压器。五爱村筹资2万元购买20KVA变压器1台,架设高压线路1.1公里,理顺、改架低压线路2.3公里。从此,乡政府机关单位和芨芨、五爱两个村,12个组,372户的用电得到解决,这是芨芨乡通电的第一步。
  1989年春天,县委书记姚汉章,县委副书记、县长许万福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到芨芨乡现场办公,听了乡上汇报还有3个村没通电,对群众盼电心切的问题非常重视,表态到河西两村看一下再议。
  同年9月27日,县长许万福同县各大组织领导和财政局、水电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共16人到下夹墩湾村现场办公,解决河西两村通电问题,并前往查看了上夹墩湾村。会上根据两村的汇报,最后决定:架电从河东五爱村高压分支末端接线,经大坝渠首下面过河,分别架设上下夹墩湾两村高压线路9公里,上夹墩湾村安装20KVA变压器2台,下夹墩湾村安装50KVA变压器1台,总投资15万元。资金由上下夹墩湾两村按年报人口,每人筹集30元,五爱村每人筹集10元,共37000元,其余由县上统一解决。并要求水电部门帮助,乡党委、乡政府负责,必须于10月下旬完成任务,不能影响冬灌。干部群众听到县上决定给两村架电的消息,非常高兴。两村干部立即召开会议,研究筹集资金、准备电杆、组织劳力车辆等项工作,同时经供电公司技术人员和乡村领导用两天时间,现场勘测了线路走向,确定了通往上下夹墩湾两村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供电公司从县上运来150多根水泥电杆,当时因黑河水大,不便运过河去,经与铁路驻桥头部队协商,用平板车从铁路桥东送到桥西,然后装畜力车运到指定位置。
  上下夹墩湾村架电工程难度较大的是涉河打桩架电杆,1公里长的河面需栽杆16根(水中9根)。当时河水有五、六十个流量,齐腰深的水冷的刺骨。下夹墩湾村50多岁的老主任带领70多名壮劳力,下到一米多深的水里把18根(双木夹1根电杆)6米长的木桩打了下去,架起了9根木质电杆,又在东西河滩上栽起7根水泥电杆。近百名民工和工作人员每天在河里工作七、八个小时,冻忙了到河滩上晒一会太阳,连午饭也在河滩上吃,一连坚持干了近10天才完成任务。
  经过23天的奋战,至10月25日,一条从五爱村开始,连接上下夹墩湾村9公里长10千伏的高压线路,和9条共长7公里的低压线路送到了两村和村民组居民点上。低压线路花费资金6万余元,人均投入资金(包括入户花费)110元,整个工程花费劳动工日6000多个。两个村10个组251户通上了电,从此结束了这两个村点煤油灯的历史,完成了芨芨乡架电的第二步。
  1990年2月12日,全县“形势教育”在农村全面展开。芨芨乡把县派工作组水电系统的工作队员分到没通电的双树村,并由县水电局党委书记、工作组副组长李生相同志负责,结合形势教育,做落实县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芨芨代表团和鼎新镇代表团联名提出给全县最后一个村通电议案办理的前期工作。他们经过多方了解,广泛征求干群意见,提出了解决该村架电初步方案。即:“群众集一点,集体拿一点,争取县上投一点”,彻底解决全县唯一没有通电村的用电问题。
  3月3日,县长许万福带领有关部门的领导到芨芨乡检查“形势教育”工作,并就“三春”生产现场办公,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乡上汇报了“三春”生产的准备工作及双树村人口、土地面积均占全乡三分之一,没电直接影响了群众生产和生活,很长时间供不上煤油,蜡烛供不应求,部分农户又点起食用清油灯照明,干部群众迫切要求通电和乡砖厂因缺柴油动力无法解决等问题。许县长听了汇报后说:“原像去年(1989年)解决了上下夹墩湾村的通电问题,缓一两年后再考虑双树村通电,看来干部群众心切,县人代会已立了案,虽然县上财力困难,不解决不行了”。要求双树村自筹10万元,其余由县上解决。村上的款啥时筹齐送到县上,啥时就上会研究决定。事后乡村立即召开该村党团员、干部会、讨论架电资金筹措问题。经研究决定,按年报在册人口每人100元,10天交齐送到县上。考虑到群众的实际情况,县上答应多收购双树村10万斤议价小麦,作为架电的一部分筹资款,并通知上元粮管做好收购工作。
  会后的第二天下午,一组的1.3万元自筹资金由组长亲自送缴村上,其它几个组的自筹资金不到10天也全部收齐。全村13万元自筹资金全部落实,并将10万元送到县上。许县长看到双树村对通电决心大,行动快,县政府于3月8日立即召开了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正式决定给双树村架电。并于4月2日在双树村召开了由县水电局党委书记李生相、副局长王世平、供电公司经理王存福、乡主要领导、双树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等11人参加的施工会议,成立了由王世平、王存福、马兴元、闫庆福、胡生贵、关正江、赵生信等7人组成的10千伏线路工程临时指挥部,王世平任总指挥,王存福、马兴元任副总指挥。10千伏线路全长19.167公里,总造价30.4万元,村筹10万元,县筹20.4万元,决定4月5日开工,力争当年5月1日通电,5月10日竣工验收。
  春播结束后,李生相同志带领技术员同乡村领导每日往返20多公里,经过3次实地勘测,将线路(包括乡砖厂)比原计划缩短1.833公里。随后做了劳力组织、线杆拉运及其它架电的准备工作,4月5日准时开工。近百名劳力由该村副主任带领挖坑、立杆,从早上9时一直干到下午5时,最多一天立起50多根电杆。影响线路的树木,不管是干部的还是群众的,都毫无怨言的伐了。供电公司的施工人员同样和群众干在工地,吃在工地。经过20天的紧张工作,一条直通双树村和大茨湾小学(一组)的19.167公里高压输电线路(包括通往三组的0.403公里、乡砖厂的0.863公里)及通往各组的8.7公里低压线路全部完工。整个线路共用劳动工日7000多个,资金40.4万元,其中县上投资20.4万元,群众自筹20万元,每户平均617元,人均146元。安装变压器5台,共210KVA,栽水泥电杆175根,低压木质电杆170余根,把电送到了家家户户。4月24日全线试通电一次成功,完成了芨芨乡通电的第三步。
  5月1日国际劳动节这一天,县委、县政府领导姚汉章、王柏元、肖洪才、马明远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应邀参加双树村通电剪彩仪式。
  他们现场看了正在转动的钢磨、粉碎机、洗衣机等电器设备。剪彩仪式在双树村礼堂举行,干部群众男女老少围满了会场,县上领导剪了彩,新闻部门现场录了像。
  芨芨乡分三步最终实现全乡(也标志着全县全部)通电,从此结束了没电的历史。经过几年努力,全乡已架设低压线路37.74公里,配套电泵72台(套),米面加工机械16台(套),总用电33.8万度(包括照明)。架电总投资约110万元,其中县投资36万元,村组农户自筹74万元,分别占33%和67%。
  芨芨乡通电,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93年全乡粮食亩产达590公斤,总产达到388.81万公斤,亩产和总产分别比1986年增加275公斤和46.45万公斤。近3000亩粮食带田亩产接近1吨。农业总产值由1986年的310.42万元增加到1993年的758.63万元,增长1.44倍,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996.94万元,比1986年增加了688.62万元,增长223.3%,人均纯收入1993年达到1109元,比1986年的502元增加607元,增长120.9%。
  芨芨乡的通电,使农田基本实现了河水、井水双保险。全乡每年种植的3000多亩复种糜子和油菜、3000亩带田、300亩洋葱和500亩秋种白菜等经济作物有了浇灌的保证。全乡文化大改观。1992年乡广播站安装了无线调频广播,群众每日可收听3次县上转播的节目。至1993年底全乡农户共购买电视机510台,收录机330台,洗衣机250台,录放像机5台。通过电化教育,广大农民的科技知识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本县其他乡镇的差距也缩小了。
  (本文作者系原芨芨乡党委书记,原县农机局党支部书记)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三辑)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第一—八辑合订本(二)

《金塔文史资料 第一—八辑合订本(二)》

本书包含了金塔县的一些历史和建设纪实,包括解放村水库初扩建概况、解放村水库生物治沙工程建设起始、讨赖河酒、金分水制度的沿革及有关问题、金塔县鸳鸯池水库第五次除险加固工程概况等段落。这些内容详细描述了金塔县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地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兴元
责任者
王世平
相关人物
王伯福
相关人物
姚汉章
相关人物
许万福
相关人物
王存福
相关人物
马兴元
相关人物
闫庆福
相关人物
关正江
相关人物
赵生信
相关人物
肖洪才
相关人物
马明远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1989年9月27日...
相关事件
1990年2月12日...
相关事件
1990年3月3日许...
相关事件
1990年4月2日在...
相关事件
1990年5月1日姚...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
芨芨乡
相关地名
黑河市
相关地名
东北镇
相关地名
河西区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
双树村
相关地名
夹墩湾村
相关地名
五爱村
相关地名
鼎新镇
相关地名
通鼎新镇
相关地名
同乡村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