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回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第一—八辑合订本(二)》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107
颗粒名称: 金塔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回顾
分类号: R179
页数: 5
页码: 34-38
摘要: 本文介绍了金塔县在计划免疫工作方面的起始与发展历程,接种基本概况,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相应传染病的控制情况,冷链运转与装备,宣传与培训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对金塔县计划免疫工作的介绍,展示了该县在预防接种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以及为保护儿童的健康所开展的全面的免疫工作。
关键词: 儿童卫生 免疫工作 金塔县

内容

实施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为目的的一项预防工作系统工程,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作出的庄严承诺和国家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起始与发展
  金塔县计划免疫工作,在1975年前,主要是针对相关传染病进行个别制品的预防接种,从1976年到1977年,逐年开展了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计划免疫接种。在当时,由于人们对预防工作的认识水平较低,处于被动接受,卫生防疫人员接种时,群众顾虑多、抵触情绪大,开展计划免疫比较困难。接种对象也主要是以城镇儿童为重点,农村儿童接种率只能达到30%左右。1978年后,从国务院到省、地、县各级政府重视计划免疫工作,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通知》,1979年又推行预防麻疹的麻苗接种,麻疹疫苗开始在金塔普种,接种率达到了应种对象的51.7%;1980年重点开展了预防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的免疫工作,全县小儿麻痹糖丸普服率达到了54.5%;1981年又根据国家要求,全县开展了“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传染病的免疫,接种率达到了53.2%。1981年到1985年,国家为了强化免疫工作,先后两次召开全国计划免疫工作会议,至此,开展计划免疫工作被提上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金塔县政府也成立了金塔县儿童计划免疫协调领导小组,由政府直接出面协调组织,免疫工作由被动逐步变为主动,由城镇向农村全面推开。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不断健全完善,适龄儿童的基础免疫和全程免疫接种率不断上升,接种质量不断提高,相应传染病大幅度下降。1989年、1990年金塔县连续实现了国家提出的以省、县为单位的“两个85%”的目标,县政府、县卫生局、县防疫站分别受到了省卫生厅和酒泉地区行署的表彰奖励。1995年又实现了以乡为单位的“第三个85%”的目标。计划免疫工作在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接种基本概况
  金塔县在1989年以前,接种工作以村为单位,在村卫生所设立接种点;1990年以后,全部实行以乡为单位,在乡卫生院开设预防接种门诊。在接种管理上,凡登记上卡的儿童一律实行卡册和接种证“双卡”管理制度,在卫生院设立按周或月接种的常年门诊,对于不能按规定期限到点接种或漏种的儿童由防疫专干走村串户上门接种。从1981年实施“四苗”计划免疫接种,到2000年年底,全县共接种12岁以下儿童人数累计达516550人次,其中接种7岁以下儿童人数累计达363770人次、1岁以下儿童人数累计达38399人次,全县建卡率从1989年以来连续十二年达100%。全县儿童计划免疫覆盖了12个农村乡镇、123个行政村、694个村民小组和12个城镇居委会,以及10个城乡农、林、场、站和驻金单位,覆盖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覆盖总人口13.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2万人,占18.3%;农业人口11.24万人,占81.7%,全县接种工作实行县、乡、村三级责任制。
  三、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从1985年起,金塔县对儿童接种免疫状况每年进行一次“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调查“四苗”覆盖率,结果是全县“四苗”覆盖率1985年为39.5%,1986年为52.38%,1987年为48.1%,1988年为90.48%,1989年为99.05%,1990年为99.52%,从1991年起到2000年均为100%;“四苗”单苗接种率分别达99.22%、99.51%、98.84%、98.95%;从1995年以后开始普及乙肝疫苗接种,到2000年覆盖接种达到99%以上。为考核接种效果,1989年省防疫站在金塔县对规定对象内的60名儿童,抽血进行麻疹血凝抗体和脊髓灰质炎抗体测定,其阳性率均达95%以上。1991年又对1990年出生的1岁内儿童进行白喉锡克氏试验,阴性率达91.04%,其卡介苗接种质量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卡痕率由1988年的73.68%,到1995年完成“第三个85%”目标时已达到95.33%,有效提高了接种质量,增强了儿童免疫力,保护了儿童的身体健康。
  四、相应传染病的控制
  自1980年以来,由于预防接种疫苗种类的增加,接种覆盖率提高和全程接种率上升,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等四种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白喉在我县已43年未发病,脊髓灰质炎已30年未发病。麻疹自1984年以后已呈在个别年份个别发病状态,如;1987年发病1例,1988年发病2例,1989年至1991年无病例报告;1992年和1993年在移民学生中各发病20例,1994年到1997年发病1—5例不等,1998年和1999年无病例报告,2000年发病5例。百日咳1984年未发病,1985年3例,1986年和1987年未发病,1988年发病7例,1989年至1993年无病例报告,1994年12例,多为移民学生,1999年无病例报告,2000年发病3例。
  麻疹、百日咳发病从总体看已得到有效控制。
  五、冷链运转与装备
  开展预防接种是一项程序繁杂、要求严格的免疫工程,从疫苗的生产运输,到基层卫生人员把疫苗接种到儿童身上,要经过省、地、县、乡冷藏、贮存、运输等许多环节,在每个环节上都要按疫苗的保冷规定冷藏,以维持其药效。这一环扣一环的链式过程简称“冷链”。金塔县冷链装备在1987年前县防疫站仅有3台电冰箱,1988年借助世界银行贷款,装备条件大大改善,共配发“海尔”冰箱15台,冰排速冻器4台,冷藏箱12个,冷藏包136个。冰箱达到了每个乡镇卫生院1台,冷藏包每个村达到了1个,基本实现了三级网络全部“链式”装备、“链式”运转。在管理上,县、乡冷链设备放置均配有专房,实行专人负责。1988年、1989年先后在县防疫站举办冷链设备维修使用管理专门学习班两期,参加培训37人次,并制定了《冷链运转实施方案》、《冷链设备保管维修使用制度》,由此,加强了全县“冷链”的全面运转管理。
  六、宣传与培训
  开展宣传培训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金塔县各级领导对计划免疫工作非常重视,1986年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组织的领导,在4月25日这一天走上街头,亲自参加全国第一个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并成立了金塔县儿童计划免疫协调领导小组,由主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卫生、文化、教育、财政、团委、妇联、工会等11个部门的领导为成员;又在当年底,召开了金塔县第一次计划免疫工作会议,传达了省、地关于全国计划免疫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肯定了全县计划免疫工作的成绩,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和措施办法,主管副县长到会讲了话,号召全社会共同努力搞好计划免疫工作。
  自这次会议以来,每年“4月25日”这一天,县上四大组织的领导都走上街头,参加宣传和儿童糖丸投服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县卫生局多年来一直把计划免疫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并将计划免疫工作各项重要指标列入每年的责任书进行年终考核。在业务培训上,实行分层培训的原则,采取分级和统一、集中和个别、口头和实地三个相结合的办法,自1986年以来,县、乡、村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培训了大批计划免疫骨干。县防疫站在县上集中举办计划免疫专业培训班累计达38期,参加728人次,在乡上分片举办56期,参加培训1200多人次,12所农村乡镇卫生院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累计达256期,参加13400多人次。县防疫站还下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培训210场次。乡镇卫生院也二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每月一苗一训一会制度不变,使计划免疫专业人员和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自1990年以来,有16个县乡医疗卫生单位和38名工作人员先后被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分别受到了省、地、县政府和业务部门的表彰奖励,有效地巩固了计划免疫工作成果的发展和继续。
  (本文作者系原县卫生局局长)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五辑)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第一—八辑合订本(二)

《金塔文史资料 第一—八辑合订本(二)》

本书包含了金塔县的一些历史和建设纪实,包括解放村水库初扩建概况、解放村水库生物治沙工程建设起始、讨赖河酒、金分水制度的沿革及有关问题、金塔县鸳鸯池水库第五次除险加固工程概况等段落。这些内容详细描述了金塔县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地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成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