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地方病流行及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第一—八辑合订本(二)》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105
颗粒名称: 金塔县地方病流行及防治
分类号: R184
页数: 5
页码: 19-23
摘要: 本文描述了金塔县在改善人民健康、预防和治疗地方病方面的措施和成果。文章还提到了政府组织调查和普查的情况,以及推广使用碘盐、改水工程和预防免疫等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
关键词: 疾病防治 地方病 金塔县

内容

金塔县流行的地方病主要有地甲病、氟病和布病。解放前这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危害,不少家庭被害的穷困潦倒。据史料记载,金塔在民国三十年(1941年),患有地甲病、氟病者占人口的二分之一。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极为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本县在五十年代,政府就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开展防治,到六十年代初期结合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掀起防病灭病高潮,但在“文革”中,又曾一度处于低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地方病防治机构陆续恢复并健全,本县也于1978年成立了中共金塔县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组织医务人员多次到基层调查、防治。并先后三次对地甲病、氟病和布病进行了全面普查,强化预防投药治疗。经过各级防保机构和医务人员10多年的不懈努力,1985年,人畜共患的布病得到控制;1989年氟病得到控制,地甲病也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成果。
  一、地甲病防治
  地甲病(现称碘缺乏病),是因受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发生流行的地方性疾病,本地人称“粗脖子”。
  1972年至1981年,本县对地甲病主要采取线素调查,每年查出新患病人250多人,1982年,在全省天水地方病防治工作会议上,本县被确定为全省地甲病重点普查普治县之一,在省地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根据县委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的安排,县卫生局从各医疗卫生单位抽调18名医务人员组成地甲病专业普查组,历时近半年,对全县12个乡镇的100008人进行调查,实查84351人,调查率84.34%,查出生理性肿大者5192人,肿大率6.14%;查出I——IV度病人3867人,患病率4.57%。按国家颁发的防治方案(试行)标准,以乡为单位,患者超过总人数的3%,即称为病区计算,除中东、西坝、古城、双城四乡镇患病率相对较低(在2.5%以下)外,其他8乡镇均为重病区,大部分在6%以上,最高的芨芨乡患病率达21%,其中双树村患病率高达56%。1985年以来,对地甲病实行定点监测,每处监测3乡5村9个组。8年来监测点累计查出新患病人673人,患病率占实查人口的5.4%。在加强监测点观测的同时,从1990年以后对地甲病的防治又加强了对重点人群(即7~14岁中小学生、育龄妇女、孕妇)的预防。从近三年开展的中小学生体检资料显示,在7~14岁中小学生中,肿大率在30%以上,I度以上患病率在7%以上。1992年,配合地区防疫站在古城乡上号村开展防治碘缺乏病碘砖投放试点时,经过对该村163户725人进行试点前的患病情况普查结果,患病率和肿大率分别高达10.82%和25.74%,说明已基本控制的地甲病又死灰复燃,病区扩大,患病率回升。
  对地甲病的主要防治措施,一是普及碘盐,吃含碘高的食物、蔬菜。二是药物预防。三是重病患者手术切除。本县在五十年代防治地甲病患者,主要是靠就诊发现病人,发给含碘食盐片服用。当时这种药品由省上统一制作,加工量少,不能大量普及投服。到了六十年代,省上建立了碘盐加工厂,各地供销、商业部门开始有含碘食盐供应。本县当时吃碘盐的在农村很少,在城镇相对多一些。到1966年“文革”开始,防治工作受到严重冲击,药品、碘盐供应基本中断。1972年8月,省上在天水召开全省第一次地甲病防治工作会议后,各地、县相继健全了防治领导机构,大规模的防治工作由此开始。在使用口服含碘食盐片的同时,对查出的大批病患者开始推广使用碘化钾、碘化油注射液。到八十年代中期,又将注射剂改为口服碘油胶囊。同时从中央到省地县加强了对食用盐的管理,国务院、省政府相继下发了《盐业管理条例》、《碘盐加工管理办法》,对普及碘盐预防地甲病更加重视,金塔县委加强了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力量,由主管书记、主管县长分别任组长、副组长,亲自安排部署地方病防治工作。县卫生局积极加强基层防治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了以县为中心、以乡为枢纽、以村为基础的三级防治网络129个,防保人员135人,对查处的病患者全部进行建档管理,投药治疗,定期复查。同时大力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防治宣传工作,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由县糖酒副食公司独家经营碘盐,城镇、乡村300多家门点持证销售碘盐,县防疫站加强对碘盐的质量管理,定期进行定量监测,县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加强对非法销售无碘盐、私盐稽查工作。1972年以来,全县先后累计查出地甲病患者7894例,手术253例,其余全部投药治疗,治疗总有效率61.63%。从1985年到1993年,在监测点预防投服碘油胶囊26310人,全县中小学生累计投服73154人(次),育龄妇女、孕产妇投服10354人:累计监测碘盐3700多份。1993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对普及碘盐有困难的农户,进行饮用水提高碘含量浓度办法,推广使用碘砖9050枚。
  二、氟病防治
  氟病,又称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饮水或食物等含氟量超过规定标准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地方性中毒疾病。这种病在本县发病地域也比较广,重点病区主要分布在鸳鸯灌区的北部边缘地带。1978年至1985年对该地区的62个村民小组5163人进行调查,查出不同程度的氟中毒病患者3251人,患病率达62.96%。防治的主要措施是防氟改水,降低饮水氟含量,使病区群众饮用含氟较低的卫生清洁水。
  本县的防氟改水是从1978年后开始的,为全面掌握全县的饮用水源及发病情况,加快氟病防治工作,县防疫站从1978年至1985年的7年间,组织大批人员,多次深入到全县各乡、村、组及各个边缘角落开展水源普查工作,并对全县687眼饮水井进行丰水期、枯水期的抽样普查化验。含氟量在1~1.9mg/L的水井有233眼,占34%,2mg/L以上的17眼,占2.5%。再经地区站对114个组的村民饮水井进行水样抽查,含氟量在1mg/L以上的就有53眼,占抽查数的46.5%。县境内中下游浅层地下水中硫酸盐含量高达1100mg/L,矿化度数超过2500mg/L。针对上述情况,县委地方病领导小组根据县人代会的议案,组织卫生、水电、农业等部门制定了全县改水总体规划,县乡政府把防氟改水纳入了政府工作目标。从1978年开始,采取国家投一点、集体筹一点、群众个人拿一点的办法,解决改水资金不足问题。截止1992年底,全县共投入人畜饮水工程费用950多万元,共打生活饮水井107眼,利用井16眼,修水塔35座,架设压力供水系统76处,11个农村乡镇中的103个村、612个组、24893户、99266人和20多万头牲畜饮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饮用卫生水的农村人口达到了88%。改造后的水源,优质井达90%以上,含氟量经每年取样监测,98.7%的饮水井符合国家限定标准。1992年经东坝、大庄子、鼎新三个监测点报告,查出氟斑牙病患者35人,患病率下降到33.57%。无氟骨症病例报告。水源疾病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如痢疾、伤寒、胃肠道传染病从1985年后已无暴发流行,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85年、1991年本县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改水先进县。”
  三、布病防治
  布病,又称布鲁氏杆菌病,也叫布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地方病。1963年以前,全省主要在河东部分县有病例报告,1964年开始在河西地区先后暴发流行。1966年后金塔开始流行,有病例报告,到1970年报告病例增多。1972年在省地有关部门支持下,县上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普查防治,成立卫生、畜牧两个普查队,分别对人畜布病普查,特别注意了对一些重点村组、重点人群、重点对象的调查。全县11个农村乡镇除金塔、芨芨外,其余9个乡镇共查出布病患者268人。1979年又进行第二次布病查治,重点对全县3407名饲养牲畜、皮毛收购、毡匠等人员进行普查,共查出布病患者129人(包括原布病患者97人)。1980年后建立定点乡监侧,至1984年又陆续报告布病患者4例,1985年后无病例报告。人体布病防治用M104活菌苗进行预防免疫,共免疫48019人(次),保护了易感人群。对先后查出的401名布病患者,利用穿山龙注射液为主的方法治疗,治愈率85%,好转率9%,死亡9例。至1992年底,对治疗尚未全愈的8例布病患者再次跟踪防视,现已能参加正常生产劳动。牲畜布病防治,采用19号菌苗及羊型5号菌苗进行气雾免疫,至1985年底共免疫牛羊271345头(只)次,免疫密度在80%以上。1980年以后,牛、羊布病感染率逐年下降,现发病已基本控制在10‰以下。1989年人体布病经酒泉地区布病验收组对金塔乡、西坝乡、大庄子乡的6个村抽查,250多人按国家考核标准抽血受检,未发现阳性病例,布病防治已达到国家控制区标准。
  (本文作者谢敏明系原金塔县卫生局业务股股长)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三辑)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第一—八辑合订本(二)

《金塔文史资料 第一—八辑合订本(二)》

本书包含了金塔县的一些历史和建设纪实,包括解放村水库初扩建概况、解放村水库生物治沙工程建设起始、讨赖河酒、金分水制度的沿革及有关问题、金塔县鸳鸯池水库第五次除险加固工程概况等段落。这些内容详细描述了金塔县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地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成辉
责任者
谢敏明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中共金塔县委
相关机构
金塔县卫生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
天水市
相关地名
中东镇
相关地名
双城区
相关地名
四乡镇
相关地名
芨芨乡
相关地名
双树村
相关地名
东坝乡
相关地名
河东区
相关地名
万金塔乡
相关地名
大庄子乡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