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塔县第一次文物普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092
颗粒名称: 记金塔县第一次文物普查
分类号: K872.42
页数: 4
页码: 305-3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金塔县第一次文物普查的情况,包括普查方法、收获和队员们的艰苦工作。普查历时8个月,覆盖全县12个乡镇和国营生地湾农场,共普查文物点168处,搜集到各历史时期的文物639件。普查结果推翻了金塔在上古历史时期是无人荒漠地带的说法,把金塔有人居住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关键词: 金塔县 文物普查 新石器时期

内容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参加了金塔县组织的第一次文物普查,虽时隔20多年,但记忆犹在。现将当时文物普查的情况作一简述,供读者了解。
  (一)
  1987年4月,根据上级精神,金塔县成立了一支文物普查小分队,队长由时任县文化局局长潘进德担任,副队长由文化馆馆长曹延茂担任,队员由刘玉林、赵立云、王天虎、兰玉寿、刘相元共7名同志组成。文物普查小分队经过短暂而紧张的准备后即开始工作。方法上采取由远到近、纵横交错的地毯式普查,力求普查不留空白。在普查过程中,先从距县城最远、文物较多的天仓乡、双城乡(现两乡合并为航天镇)境内开始,沿黑河两岸普查了从肩水金关、大湾城、地湾城沿长城遗址向南到营盘大墩一线共50多公里的长城、古城堡、烽燧遗址;接下来深入到大庄子乡境内,普查了从红沙墩、臭水墩、石梯子墩一线共40多公里的长城烽燧遗址;之后,又从文物点相对集中的金塔乡(现为金塔镇)开始,普查了鸳鸯池烽火墩沿夹山到大墩门一线70多公里的明长城烽燧遗址。并对县境内解放村、苗家板滩、西大坡梁、东大坡梁、天泉寺5处周围的汉魏晋墓群进行了普查;最后普查小分队挥兵东沙窝普查了金塔、三合、东坝、大庄子4个乡东部的沙窝地区。
  这次普查,历时8个月时间,跑遍全县12个乡镇和羊井子湾移民基地共96个村及国营生地湾农场,面积达1.2万多平方公里。共普查文物点168处,其中:发现古遗址61处、古墓葬33处、石刻4处、近现代名人墓3处,并搜集到新石器时期、汉代、魏晋、明代、清代等各历史时期的文物639件,目前,这些文物全部存放在县博物馆。文物普查的结果和大量文物的发现,推翻了历来人们认为金塔在上古历史时期是无人荒漠地带的说法,把金塔有人居住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二)
  这次普查时间长、面积广,加之领导重视,工作人员齐心,收获颇丰:
  一是初步揭开了“东沙窝”文物积聚地的内幕。位于羊井子湾移民基地(现为羊井子湾乡)东南约10公里处的西三角城、东沙窝转嘴子、黄茨梁、琵琶头湾一带,金塔乡五星村正东的火石滩,大庄子乡永丰村正东的缸缸洼、头墩村9组东北的火石梁等处均发现较大型的新石器时期的部落群遗址和古窑址。尤其火石梁是河西地区至今发现的第一处炼铜遗址,其史学价值十分引人注目。
  二是确证了会水县遗址。现金塔境内,西汉时曾置会水县,县城遗址一直未被确认。在这次普查中此问题被列为重点长城考查,将东沙窝发现的10座古城堡与相关资料逐一进行了分析对比,初步认定东古城(又名上破城)为会水县县城遗址,使历史的悬念得到了确证。
  三是初步弄清了本县境内汉、明长城分布情况。普查中发现,在金塔县境内分布着两道汉长城和一道明长城。两道汉长城:东道长城线由额济纳旗至河西新湖,由东北向西南沿黑河东岸的戈壁地势蜿蜒而行,南至金塔县与高台县交界处的赵家峡,长约140公里,共普查到烽燧28座及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3座古城址;北道长城线北起黑河西岸的居延遗址西大湾城、沿黑河向西南而行至天仓乡营盘村,向西到红沙墩、细腰墩、火烧墩,过酒额公路,经大庄子乡以北沿北山边,过东坝、西坝等乡镇,进入生地湾农场,全长160公里,共普查到烽燧18座及东古城、西古城、西三角城、石银子城4座古城址。一道明长城:在金塔县境内从鸳鸯池起,沿大口子三墩堡、盐池堡到高台县境内赵家峡约50公里,多是边壕,遗址清晰可见,间距约5公里设烽燧一座,前后相望。
  (三)
  文物普查是一项艰辛的工作,工作队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吃苦精神。在普查中,每个人都吃了不少苦,受了很多累,但丝毫没有怨言。尤其是当时已经50多岁的曹延茂馆长和我们年轻人一样,每天都步行几十公里,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在荒漠戈壁上普查,我们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骆驼,虽然有汽车,但根本没有路,我们只能骑上骆驼或徒步而行,方便的地方赶着骆驼车拉上我们的行李和灶具。吃饭也没有规律,经常啃些馍馍,吃方便面。有一段时期,我们吃住都在野外,遇上天气好的时候,还能拾些柴禾,搭起锅灶,和上一团面,吃上一顿拉条子,就算一顿美餐。可以说,真是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尤其是七八月份,头顶烈日,我们走在戈壁滩上,人被“烤”得极为难受,但还是硬挺了过来。那时,我们每个人都自备一个大水壶,渴了,喝上点带来的水。水喝完了,实在渴的没办法,我们就地掘井取水而喝,有的水苦涩得难以入口,也只能用它解渴;搞文物普查,还得注意安全,那时又没有野外通讯工具,在分散普查时,都互相嘱咐不要距离拉的太长,以免发生意外或迷失方向。在普查的过程中,有时候也吃住在就近的农户家,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心帮助。当我们外出时,不少群众还给我们送水送吃的,有的主动当向导,感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在这里我代表我们普查组的同志们向曾经帮助过我们的群众表示感谢,在大家的支持下,我们才顺利完成了这次全县的文物普查任务。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七辑)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金塔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农林牧渔和文化教育,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和发展。在社会政治方面,金塔县经历了和平解放和新政府接管的过程,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等重要事件也有详细纪实。在经济发展方面,金塔县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了农林牧渔业和工商企业,对沙害治理和农机事业也有一定的经验。文化教育方面,金塔县拥有多所学校,传统戏剧和电影事业也有一定发展。这些文章通过回顾历史和纪实报道,展现了金塔县的发展历程和多样的文化与经济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赵立云
责任者
潘进德
相关人物
曹延茂
相关人物
刘玉林
相关人物
赵立云
相关人物
王天虎
相关人物
兰玉寿
相关人物
刘相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
大庄子乡
相关地名
永丰村
相关地名
五星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