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尊孔活动掠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085
颗粒名称: 金塔尊孔活动掠影
分类号: D092.3
页数: 4
页码: 280-2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在民国时期举行了尊孔活动,包括建庙奉祀、定期祭典等。县府每年八月二十七日举行祭孔典礼,农村学校也会举行祭孔活动。这些活动反映了金塔县对孔子及儒家学说的崇尚。
关键词: 金塔县 尊孔活动 文庙

内容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由于他在学术上、教育上和政治上很有名望,曾受到封建社会中朝野的尊崇。
  一、孔子在学术和教育上的成就
  相传孔子治学严谨,学术造诣很深。他曾博览群书,整理了《诗经》《尚书》,删修《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这对保存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起了积极的作用。
  孔子提出“仁”的学术,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言论由其弟子辑成语录,名曰《论语》,被封建社会历代当局定为学生必读的教材之一。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术思想逐渐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孔子为了使文化教育从奴隶主贵族社会制度下解脱出未,曾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受教育的范围。据史书记载,在他门下受教育者先后有3000余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称作“三千门弟子,七十二贤人”。孔子在教学中创立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教学方法,以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
  二、历代对孔子的追谥
  由于孔子的学术思想对历代封建王朝极为有利,所以就成为利用的对象,并予以封王进爵。迨至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谥孔子为“文宣王”;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至圣文宣王”;元大德十年(1306年),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至圣先师”;清顺治二年(1645年)定文庙,谥号“大成至圣先师文宣先师”;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国民政府行政院规定8月27日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
  孔子的学术思想,在世界上也有一定影响。近年来,国际上树孔子为四大名人之一,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一,是世界百名文化名人的第七位。美国加州把孔子诞辰日定为那里的教师节。
  三、金塔民国时期的尊孔活动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因此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享受着极高的声誉,所以尊崇他的活动也比较广泛。现将民国时期金塔的尊孔活动,记述如下:
  1、建庙奉祀
  金塔的文庙(俗称孔庙)有两座。一座在原金塔县城内东北隅,创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另一座在原鼎新县(今鼎新镇)城内东北隅,创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这两座文庙,现均毁之无存。
  金塔城的文庙内,大成殿中央正墙上挂着孔夫子画像,像前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的牌位。孔圣人的全衔右上边(竖)写“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左上边(竖)写“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等四位贤人陪驾。农村学校亦均供奉孔夫子的牌位,牌位两侧挂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德配天地道贯古今”为内容的对联。
  县文庙中有主持(看管庙人员)。他的职责是平时看管文庙内的设施,逢农历朔(初一)、望(十五)日,焚香、华表、击鼓、鸣钟,以示奉祀圣人虔诚。
  2、定期祭典
  县上每年的祭孔典礼,是在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日举行。祭典由县府主办,参加人员十分广泛。以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例,农历八月二十七日那天,县上党政军及所属单位的人员都来参加,还有地方绅士、农商会知名人士,尤其是县城学校师生,是祭孔典仪中的大阵主体。
  祭典仪式十分庄严肃穆。祭典设主祭一人(清朝为州同官、民国为县长),陪祭者多人。参加祭典的一般人员,均列队端站。会场中贴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德配天地道贯古今”“道教三千门弟子;德化七十二贤人”等联文。
  祭祀所用之香、帛(纸卷)、酒、馔和祝文等品,分成三份,依次陈列于侧旁桌(叫所)上。礼宾(喊礼人员)8人分行排列于大成殿门两侧,东西贤人殿(也叫东西配殿、孔门弟子殿)门前分两列各站礼宾2人。礼宾喊礼,有关人员按其所喊内容行之。
  祭典开始。主祭者就位(喊),陪祭者皆就位(喊),执事者各执其事(喊)。此时所有参祭人员都严阵待之。
  奏乐(三砸)。礼宾喊金初砸,司钟者敲一下钟;礼宾喊鼓初砸。司鼓者击鼓一下。金再砸,鼓再砸;金三砸,鼓三砸。后礼宾喊金鼓齐鸣,钟鼓分别按乐音连续敲击。
  唱祭孔歌。在音乐声中,众人有节奏地唱祭孔歌(歌词出自《礼记·礼运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三献之仪。三献之仪是祭孔仪式中的核心和高峰。它分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三献礼三步。礼宾喊行初献礼,执事者双手掌盘,移步至祭品桌前,主祭同时随后,礼宾喊跪,主祭跪下,执事者把帛、爵(酒器)递于主祭手中,主祭双手将帛高举过头(叫捧帛)后再放于盘中。之后再献于祭桌前(献帛)。行亚献礼,行三献礼,其动作形式内容循行初献礼过程。通过三捧、三转、三献形式后,所有帛、爵、馔以及祝文等祭品,全部移到牌位前的祭桌上。
  读祝文。读祝文时,主祭双手拄地低头爬跪,陪祭者亦伏首。祝文由县府长官或知名人士宣读。
  焚祭品。将献于祭桌上的祭品,由礼宾喊其逐一焚化。三献之仪结束。
  最后由长官讲话。县府长官讲话的内容多为赞扬孔圣人的思想主张、人品道德以及孔子办学校兴教育的功德及深远意义等。至此,祭孔大典宣告结束。至于祭贤人,其过程类似于祭孔夫子,这里不必赘述。
  除县上定期举行祭孔活动外,农村学校每年也要举行“祭丁”活动。农村学校“祭丁”,多在秋天举行。在秋季农历某月,选“丁日”祭孔,因孔子生在丁卯日,谓之“祭丁”。各校主房内正中墙上挂有孔子牌位。除初一、十五上香顶礼膜拜外,每年举行一次祭丁,由学校主办。参加人员除学校师生外,还有地方绅士、当年的大差(保长、水利员)以及学生家长等。其仪式内容,和县祭大同小异,规模就比县祭小了。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三辑)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金塔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农林牧渔和文化教育,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和发展。在社会政治方面,金塔县经历了和平解放和新政府接管的过程,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等重要事件也有详细纪实。在经济发展方面,金塔县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了农林牧渔业和工商企业,对沙害治理和农机事业也有一定的经验。文化教育方面,金塔县拥有多所学校,传统戏剧和电影事业也有一定发展。这些文章通过回顾历史和纪实报道,展现了金塔县的发展历程和多样的文化与经济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何世相
责任者
孔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