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电影事业发展要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082
颗粒名称: 金塔县电影事业发展要览
分类号: J992
页数: 2
页码: 272-2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的电影事业起步较晚,到了解放后才开始逐渐发展。从1953年开始,金塔县成立了电影放映队,建立了国营放映队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电影放映队。1983年,金塔县共有16个电影放映队,年放映场次达到4290场。到了1989年,金塔县电影事业已经得到了普及和发展。
关键词: 金塔县 电影放映队 国营放映队

内容

电影业的问世已有一百多年,但它与金塔人民见面只有近五十年的历史。1940年7月,国民革命军中央军委会第三放映队来本县,在鼎新县城、金塔县城及东坝城隍庙(现中东镇屯庄村)、大坝庙(现东坝乡大坝村)等处放映抗战纪录片,进行抗日宣传,轰动城乡。此为本县群众目睹电影之始,老百姓称“耍影子”。
  解放后,1953年甘肃省文化厅电影队偶来本县在县城放映,观众闻讯不辞路遥体困欣然赶来观看。1955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建立电影放映队1个,抽调职工3人,首任队长周永胜,队员余平、杜宝山,放映设备为匈牙利产16毫米电影放映机1部,双缸四行程汽油发电机1部。放映业务由省文化厅领导,在全县城乡巡回放映,全年放映110场,人均收费人民币4分,观众共达3万余人(次)。自此本县有了专门的电影放映机构和人员。人民群众陆续观看了故事片《南岛风云》《智取华山》《钢铁战士》《神秘的伴侣》以及宣传农业合作化和介绍苏联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1962年成立电影放映第二队,1966年成立第三队,1970年8月又组建16毫米放映队2个,8.75毫米放映队1个。至此全县有国营放映队6个,年放映2500余场,观众达50万人(次)。自1975年起,农村人民公社相继成立了集体所有制电影放映队,其中1975年建起天仓公社放映队,1976年建起鼎新、芨芨、大庄子、东坝、西坝5个公社放映队,1977年又建起三合、金塔、古城、双城4个公社放映队和1个工矿放映队,1980年建起大庄子头墩大队放映队,1982年建起中东公社放映队,每队放映员均为2人。由于公社放映队的逐步建立,替代了国营放映队,乡村国营放映队相继撤销。
  1983年本县城乡有电影放映队16个,但经常活动的有13个,其中乡办队11个,村办队1个,工矿队1个。年放映4290场,观众达171万人(次)。广大农民群众每月看电影可达2场次以上。此时电影收费标准根据村队人数而定,少者每场10元,多者每场40元,中小学生看电影每场收费10~15元,均为年终结算。
  在县城,1962年建立金塔县电影放映站,职工6人,利用县政府礼堂开展放映活动。
  1972年始建立专门机构——金塔县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站,1979年改称金塔县电影放映发行公司。辖16个放映单位(队),含各乡镇放映队11个,大庄子乡头墩村放映队1个,工矿放映队1个,文教放映队1个,国营生地湾农场放映队1个,县电影放映站1个。有国家职工17人,集体职工22人(乡队)。
  1982年,甘肃省文化厅拨款17万元,县财政投资5万元,在县城中山街修建砖混结构电影院一座。建筑面积970平方米,设固定式钢架座位824座,1984年10月1日建成营业。
  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本县电影事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至1989年放映人员由建队初期的3人增至39人,其中二级技师1人,一等三级放映员2人。放映设备有了较大改善,先后购买了5501型35毫米固定式放映机和GS型氙灯放映机等先进设备。县城建立了专门影院,各乡镇普建了大会礼堂,改变了过去只能露天放映的局面,放映效果大大提高,全县人民群众欣赏电影艺术已得到普及。县电影放映发行公司近年来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放映单位。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二辑)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金塔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农林牧渔和文化教育,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和发展。在社会政治方面,金塔县经历了和平解放和新政府接管的过程,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等重要事件也有详细纪实。在经济发展方面,金塔县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了农林牧渔业和工商企业,对沙害治理和农机事业也有一定的经验。文化教育方面,金塔县拥有多所学校,传统戏剧和电影事业也有一定发展。这些文章通过回顾历史和纪实报道,展现了金塔县的发展历程和多样的文化与经济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俞兴海
责任者
周永胜
相关人物
余平
相关人物
杜宝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