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南关小学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077
颗粒名称: 金塔县南关小学历史沿革
分类号: G40-055
页数: 4
页码: 256-2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南关小学是金塔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创建时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最初以柳堤书院的形式创办,后来改为金泉书院,目的是为了为金塔学生提供近便的学习机会。在不同时期,学校曾经多次更名和调整,经历了书院、官立高等小学堂、县立高等小学校等不同阶段。在抗日战争期间,学校积极参与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有课余时间排练话剧和歌舞。
关键词: 金塔县 历史 沿革

内容

金塔县南关小学是金塔创建最早的一所学校,追溯它的发展,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王子庄州同彭以懋倡议,在金塔堡南侧创建了“柳堤书院”,因书院旁倚柳堤而得名。书院的创建,使金塔学子得免远涉州城就学之苦。道光年间,“柳堤书院”置主讲山长①一人,聘定经理经费②一人。
  同治五年(1866年),回民马文禄起事,焚毁书院。同治十二年(1873年),王子庄州同郝遇龙会同本地岁贡生③陈豫讷倡议,将书院复建于堡内东北隅文昌宫旁“回民礼拜寺”址,随将“柳堤书院”改名为“金泉书院”,取人才如泉源远流长之义。从此,金塔学子又复聚一堂,科达显士,不乏其人。当时学校山长必须由举人④或贡生充任,多为饱学之士。举人胡文炳、顾维熙、白玉琯,贡生郝遇龙、王莅廷、张春年、顾廷选都先后任过“柳堤书院”“金泉书院”山长。学生肆业三年,学习期满后由县知事监考,及格者为童生,由州考及格者为文庠生,进修合格者为增广生,由国家供给俸禄者廪膳生。
  光绪三十年(1904年),“废科举、兴学校”。王子庄州同杨泰遇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将“金泉书院”改为“王子庄官立高等小学堂”,设正、副教习各一人。
  民国6年(1917年),改“正、副教习制”为“校长教师制”,袁凤翔任第一任校长。民国14年(1925年)改名为“县立高等小学校”,学制分高级、初级,高级三年,初级四年,高初级同时收生。民国17年(1928年),又奉令改为“县立第一完全小学校”,亦称“柳堤中心国民小学”,学制实行四、二分段制,即初小修业期为四年,高小修业期为两年。民国23年(1934年),学生增加,学制健全,原学校范围狭小,在县长周志拯的倡议下,故将学校迁至城南潮音寺内(今南关小学校址),学校设备日臻完善,规模逐渐扩大。民国33年(1944年)又改称“金塔县中山乡第一中心小学”,教师10余人,学生200多名,设教学班6个。
  抗日战争期间,学校除上好文化课外,利用课余时间,排练了《民族正气》《日寇暴行》《送郎从军》等话剧、歌舞。用文艺形式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教育活动,当时在校内外颇有影响。
  该校从民国7年(1918年)以来,至解放,历任校长有袁凤翔、段生彩、李经年、宋执中、李上林、公兆麟、金从寿、殷柏山、向凤翔、谢彩璋、贺风彩、焦立邦、李成荫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塔县人民政府接管该校,改名为“金塔县第一完全小学”。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党的“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学校进行了整顿,增添了设备,加强了师资力量,条件得到改善,学校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954年,又改名为“金塔县南关小学”,学校有教师16人,学生400多名,设教学班11个。在此期间,考试实行“五级记分制”。1958年后,推广了《汉语拼音方案》《汉字简化方案》和普通话。
  1966年“文革”开始后,学生“停课闹革命”,致使学校校风、校纪、校产遭到严重破坏。1969年元月,在“公办小学下放大队来办”的浪潮中,学校停办一年,1970年恢复,1973年,县政府拨专款对学校进行了扩建改修,原潮音寺旧房舍全部拆除,学校面貌一新。
  1976年“文革”结束。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在党的“三个面向”及《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等一系列方针指引下,学校建立了新的规章制度,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1978年,学校被地、县列为重点小学,在上级的关怀指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有了较大的变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了贯彻落实。
  1979年,学校开展了以“三好”(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为目标,“三洁”(个人洁、环境洁、教室洁)、“三齐”(学习用品齐、桌椅板凳齐、学生衣着整洁齐)、“三美”(学生的语言文明美、心灵品德美、行为动作美)为内容的少先队“小红花”竞赛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80年,三(一)班少年先锋队被团中央评为“全国红花集体”。教师赵惠娟,在1983年荣获“全国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并于1987年列为《华夏妇女名人词典》名人录。同年,教师蔡中和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优秀辅导员”的光荣称号。1980年,学校又制定和实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改进教法、学法、考法为途径,以教学四项质量指标(人均分、及格率、优生提高率、差生转化率)为考核内容的“年段教学责任制”,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大大调动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2年在全省重点小学五年级毕业班统考中,名列全省第四名,学校被评为甘肃省教育先进单位。学校由于管理逐步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德、智、体、科技、文艺等诸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出现了学校历史的兴盛时期。
  1985年,金塔县委、县政府为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在财力较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45万元,修建了三层教学大楼一幢,面积2700平方米,能容纳26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学习,充分体现了党政组组对教育的重视,对后代的关心。1989年,学校已有教职工47名,学生1109名,教学班22个。
  解放后至今该校历任校长有张登科、何世相、王金山、赵雄武、杨自棋、杜树栋、李聚荫、王成相、何弋民、杨国庆等。
  南关小学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他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金塔教育的特点和小学教育的发展过程,也记载了他为国家、为金塔培养人才的业绩。至今,这所学校规模较大,校舍整齐,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师资队伍充实,是全县第一流的小学,正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艰苦奋斗,勤奋耕耘!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一辑)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金塔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农林牧渔和文化教育,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和发展。在社会政治方面,金塔县经历了和平解放和新政府接管的过程,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等重要事件也有详细纪实。在经济发展方面,金塔县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了农林牧渔业和工商企业,对沙害治理和农机事业也有一定的经验。文化教育方面,金塔县拥有多所学校,传统戏剧和电影事业也有一定发展。这些文章通过回顾历史和纪实报道,展现了金塔县的发展历程和多样的文化与经济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文质
责任者
王成相
责任者

相关机构

金塔县南关小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