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玉米种植引进推广的经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073
颗粒名称: 金塔县玉米种植引进推广的经过
分类号: S513
页数: 4
页码: 245-2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的玉米种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初,农村种植的玉米品种多为小黄、小红等,后来逐渐引种白马齿、金皇后等品种,并进行杂交繁育制种。玉米种植需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土地,宜麦茬、忌重茬,底墒水宜泡秋、冬水或灌春水,施用农家肥和磷肥,采用宽窄行播种,播种规格为宽行7寸~8寸、窄行4寸、株距3公寸,下种量机播3~4公斤、点播2~2.5公斤,深度0.5公寸~0.7公寸,亩保苗3500株。玉米现已成为金塔县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为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金塔县 玉米种植 引进推广

内容

玉米,亦称“苞谷”、“苞米”、“玉蜀黍”。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性喜高温,需水较多,适宜疏松肥沃的土壤生长。籽粒除供食用外,还可用于制淀粉、酿酒,秆、叶、穗可作饲料,花柱、根、叶可入药。
  (一)
  金塔县玉米种植从无到有,有少到多,经历了试验推广、种种停停、多次反复才逐步发展起来。
  解放前,由于没有水浇灌,又缺乏大面积种植的经验,农村大田不种玉米,仅有一些农户在自家的菜园内或地埂四周零星种植,大多以吃青玉米棒子为主。1954年,金塔县从甘肃省农科所和新疆等地引种,开始试种大田玉米。当年在一区的金塔乡(现金塔镇)试种55亩,亩产81公斤,比当年小麦亩产低21.5公斤。因产量低,又缺乏认识,在以后的10多年时间里,玉米种植断断续续,各乡种植面积也不等,多的几百亩,少的几十亩,有的乡甚至连续几年都不种玉米。直到1966年,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反复宣传,大田玉米才开始大面积推广,当年全县种植玉米3100亩,亩产达到了247公斤,比当年小麦亩产高出106公斤,玉米亩产首次超过小麦亩产。1967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突破万亩,达到1.49万亩。1973~1982年为快速发展期,有的年份玉米种植面积最高达到了6万多亩,占到了当年粮食总面积的30%,亩产最高达到了434.5公斤。1983年以后,由于农村土地承包到户,改变了分配体制和经营机制,实行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调节相结合的经营政策,逐步放开了农作物的种植计划,在农民自愿接受玉米种植指导计划的前提下,全县的玉米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4万亩左右,亩产在500公斤~600公斤之间。1987年,全县开始推广玉米种植地膜覆盖新技术,当年推广面积占到了玉米播种总面积的41%多;1999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41838亩。由于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综合措施的配套运用,对玉米增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使玉米成为我县粮食作物中亩产最高的作物。
  (二)
  20世纪50年代初,金塔县农村种植的玉米品种多为小黄、小红、小黑、小花。1954年,开始引种,从甘肃省农业技术试验推广站引进白马齿(牙)、小斑白等品种试种,1965年又引进金皇后、罗马尼亚409和311新品种。经过试验,大田种植亩产都比较低。1970年,从甘肃省农科所、酒泉地区农科所和新疆引进维尔42号、维尔156号等品种,经过多次试验示范,维尔42号生长期135天,抗早霜冻危害,但亩产只有200公斤~250公斤;维尔156号生长期160天左右,亩产在250公斤~350公斤之间,比维尔42号略高,但容易受早霜冻的危害(我县无霜期年均只有141天)。1975年,从张掖引进张单488和军双1号,产量虽然比维尔系列增产8.8%~12.1%,但后期因玉米黑穗病发生被淘汰。1982年以后,为了加速品种改良步伐,县上先后从山西、陕西、宁夏、河北、青海、新疆和本省的一些地方引种,品种有中单2号、庆单1号、京早7号和丹玉13号等,经过县农科所、各公社农技站和部分大队农科队的多点分布试验,比较高产的品种是中单2号和京早7号。
  为了避免从外地调种价格高、出现发芽率低、纯度达不到要求,甚至上当受骗等诸多问题,从1973年开始,县上一边从外地引种,一边在本县进行玉米杂交繁育制种。先在潮湖林场的一、二、三站和良种场以及离生产队大田玉米地较远的社、队、林场小量繁育,后因大田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籽种用量越来越多,采用连片成方的办法,在金塔公社的中截、胜利、五星大队,大庄子公社的二截、牛头湾、大庄子等社队大面积杂交制种。确定制种的区域面积一般在100亩~200亩,也有300亩~500亩不等,一个生产队甚至一个大队全部搞制种,制种区内不准种其它玉米。玉米制种的父本、母本籽种全部由县种子公司提供,并派技术员常年驻队进行技术指导,种子公司供给平价化肥予以支持,按栽培技术规程和要求由生产队组织精细务作,及时抽雄去杂去劣,经检验达到合格纯度的,生产的种子全部由县种子公司兑换收购,并付给生产队差价。随着制种技术的提高,面积也相应增加,制种量由2.5万公斤增加到了10万公斤。1982年,酒泉地区种子公司在金塔县安排中单2号杂交制种1000亩,制成的种子除满足本县外,多余的部分都由酒泉地区种子公司收购调往外县。
  (三)
  从全县情况看,玉米栽培一般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一二类地种植,宜麦茬,忌重茬。底墒水宜泡秋、冬水,保墒性差的沙壤土地多灌春水,灌水后及时犁耕、耙压,平整保墒。每亩施农家肥4~5方,磷肥(按纯磷计算)4~5公斤。4月15日至25日播种,种子一般选用中熟品种,地膜栽培宜选晚熟高产品种。播种规格一般采用宽窄行,宽行7寸~8寸,窄行4寸,株距3公寸。每亩下种量机播3~4公斤,点播2~2.5公斤,深度0.5公寸~0.7公寸,亩保苗3500株,宽行内可点种黄豆1~2行。4~5叶时一次性定苗,并做好松土、除草、打杈、追肥、叶面喷磷肥等工作,生育期内灌水5~6次,9月30日左右开始收获。
  我县玉米种植除大田单种外,还采用带状种植。从1973年开始试种带田,先在县农科所、各公社农科站试验示范,通过派出去学、请进来教、实践中创,逐步总结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对提高产量和增加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带状形式由“粮粮带”“粮油带”“粮经带”三种。作物品种搭配上采用玉米带小麦、玉米带胡麻、玉米带经济作物等,实现秋粮带夏粮、高秆作物搭配矮秆作物,早熟品种搭配晚熟品种,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都能充分利用光照,发挥边行优势,夺取丰收的目的。带距因地、因作物、因水、因肥而异,玉米带小麦常用的有“二二带”(玉米和小麦各2尺)、“二三带”(玉米2尺、小麦3尺)、“三三带”(玉米和小麦各3尺),也可播种7行小麦、2行或3行玉米;玉米带胡麻带型是玉米2行、胡麻3行~4行。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七辑)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金塔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农林牧渔和文化教育,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和发展。在社会政治方面,金塔县经历了和平解放和新政府接管的过程,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等重要事件也有详细纪实。在经济发展方面,金塔县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了农林牧渔业和工商企业,对沙害治理和农机事业也有一定的经验。文化教育方面,金塔县拥有多所学校,传统戏剧和电影事业也有一定发展。这些文章通过回顾历史和纪实报道,展现了金塔县的发展历程和多样的文化与经济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魏占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玉米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