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园艺场发展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072
颗粒名称: 金塔县园艺场发展史
分类号: S725.71
页数: 3
页码: 242-2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园艺场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最初是闫重义提议在县城南郊种植树林,面积逐渐扩大。1950年代开始,县建设科派遣人员看护苗木,后葛生年被任命为苗圃负责人,开始培育白杨、胡杨树苗等。1958年,园艺站由单纯育苗发展到定植花果树,1963年更名为金塔县良种繁殖场,主要开展农作物良种的繁育工作。1970年代开始,园艺场规模不断扩大,新开垦的拦河湾土薄沙厚,通过试种粮、油、菜等作物,产量低下。为了补充园艺场的耕地,县政府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开辟拦河湾,扩地330亩,渠路林配套,植树万余株。1990年代初,园艺场实行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随着城市发展,园艺场总耕地面积达到1000多亩,果园面积680亩,年总产值达到100万元。
关键词: 金塔县 园艺场 发展史

内容

1942年,由时任金塔县县长闫重义提议,在县城南郊植树林一片,定名“中山林”。并在林地内建立苗圃一处(即现地税局办公楼以北,原良种场门前街道以南,电影院家属楼以西,县城解放路以东),占地面积10多亩,以培育杨树苗为主。后期苗圃面积逐步扩大。1944年,苗圃主任梁启明从临泽买回红枣树苗数百株在苗圃定植,成活率高。1951年春天,县建设科派刘文斗暂时看护苗木,同年6月,葛生年从兰州学习林果栽植技术回来,确定为苗圃负责人,开始培育白杨、胡杨树苗。1952年春,土改结束,招收临时工章登福、闫正金、李春福、闫俊山、邢加昌5人和刘文斗一起经营苗圃土地30余亩,并饲养耕牛2头,主要以育树苗为主,兼种粮食和管护林木。
  1955年撤区并乡后,将苗圃改名为“金塔县园艺站”,业务范围扩大,由单纯育苗发展到定植花果树,耕地也增加到了上百亩,由杨春儒负责经营。1958年从兰州雁滩请来老农石文升指导开展石沙田瓜菜种植技术,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由于园艺站的瓜菜上市早、质量高,成了当时金塔的“吃香货”。1958年冬,金塔县和酒泉县合并为酒泉市,园艺站由酒泉市直接领导。1961年12月,金塔县恢复建制,派王德胜任站长,此时园艺站的实力有了壮大,已拥有胶轮大车2辆,骡、马、牛、驴等大牲畜1O余头(匹),还办起了猪场,发展了园艺、副业等多种经营项目,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1963年,金塔县园艺站更名为“金塔县良种繁殖场”,王德胜继任场长,李浩元任副场长,主要开展农作物良种的繁育工作,先后培育出三十四号、三九六号优良小麦品种,很快在全县普及推广,对促进小麦大幅度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64年,良种场除承担小麦种植示范、品种繁殖和玉米制种任务外,又与武威园艺场协作,在金塔良种场提纯复壮克克齐甜瓜,并二次邀请石文升为顾问,连续两年时间,取得了一定成效。介于园艺场耕地所限,1965年冬,县上决定在小河口开荒扩地,主要承担繁殖良种任务。并指派副场长李浩元带领数名工人,苦干一个冬春,开渠引水,加埂平地,整理土地200多亩。第二年试种,当年收获小麦2.45万公斤,玉米良种5000公斤,黑瓜子2500公斤,并割芦草数万斤,良种繁殖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这都是全场干部不怕吃苦、不谋私利,工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成果。
  1968年冬天,县上把小河口良种繁殖点的耕地、房屋,以及饲养的6头牛、1匹马、4头驴、60只绵羊划拨给了“五七”干校。同时将城郊场部更名为“金塔县农业试验站”。到了1971年,县农业技术站恢复,农业试验站又易名为“金塔县园艺场”。这段时期,由于几经变革,园艺事业发展缓慢。
  从1973年开始,园艺场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县上把中山林一带的闲滩划给园艺场开垦,并定植果园,包括原来的园子,园艺场总耕地面积扩至189亩。新任场长张开基带领广大职工苦干实干,经过三四年的努力,初具规模,仅红枣一年就收入1万多公斤。后来由于县城建设的需要,先后把金大渠西的100多亩果园征为城市建设用地。为了补充园艺场的耕地,1979年春天,县政府组织全县机关干部职工,顶风冒雨,开辟拦河湾,扩地330亩,渠路林配套,植树万余株。但新开垦的拦河湾土薄沙厚,通过两年试种粮、油、菜等作物,产量低下。为此,县上又把麦芒滩县级机关农场的400亩耕地划给园艺场经营,定植果园,以弥补因城市建设占用果园土地的损失。麦芒滩作为园艺场的一个作业站,县财政还给予了经济扶助。
  1980年7月,县上对园艺场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赵德华任党支部书记,史尚英任副场长,负责园艺场的工作,并经县人事局批准,新招收合同工15名,固定在麦芒滩工作。1981年春天,县上集中组织县城机关干部职工近千人,协助园艺场当年植树数千余株,定植果园150亩,打井2眼,并间种了粮、油、瓜、菜等作物。此后,园艺场又陆续购买了耕牛、骡、马、驴10余头(匹),养羊百只,办起了猪场、鸡场,生产经营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并拥有大型机械拖拉机1台、手扶拖拉机2台。1983年,时逢全县农村社队推行包产到户大改革,园艺场也实行了承包管理。从1984年到1990年间,由于场部领导班子成员调整频繁,加之过去遗留问题多,职工人心涣散,园艺场生产经营一直不够景气。
  1991年,县上重新调整了园艺场领导班子,李生武任书记兼场长,刘猷谋、赵继红任副场长。新班子到任后,大力进行内部整顿,场内风气有了根本性好转,生产稳步发展,经营收入年年提高,场部面貌大大改变,先后被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县级文明单位称号。全场发展有4个作业站,总人口290人,职工28人,其中党员17人。总耕地面积达到了1000多亩,果园面积680亩,年总产值达到100万元。
  20世纪90年代,园艺场虽然是事业单位,但实行企业化管理,与财政脱钩,自负盈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郊果园土地逐步被征用,园艺场果园面积减少,加之品种换代慢,失去了主导产业的优势,生产发展走向多种经营。后来园艺场又历经多次改革,最后划归县良种场统一经营管理。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七辑)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金塔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农林牧渔和文化教育,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和发展。在社会政治方面,金塔县经历了和平解放和新政府接管的过程,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等重要事件也有详细纪实。在经济发展方面,金塔县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了农林牧渔业和工商企业,对沙害治理和农机事业也有一定的经验。文化教育方面,金塔县拥有多所学校,传统戏剧和电影事业也有一定发展。这些文章通过回顾历史和纪实报道,展现了金塔县的发展历程和多样的文化与经济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史尚英
责任者
闫重义
相关人物
梁启明
相关人物
葛生年
相关人物
杜德胜
相关人物
李浩元
相关人物
张开基
相关人物
赵德华
相关人物
史尚英
相关人物
李生武
相关人物
王德胜
相关人物
刘猷谋
相关人物
赵继红
相关人物
闫正金
相关人物
李春福
相关人物
闫俊山
相关人物
邢加昌
相关人物
刘斗文
相关人物
杨春儒
相关人物
石文升
相关人物
章登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