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做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071
颗粒名称: 二、主要做法
分类号: S727.23
页数: 6
页码: 236-2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在治沙造林方面注重宣传教育、动员落实、综合治理、造管并重和政策引导等方面,采取因地制宜、封造结合等措施,实现了全民动员、坚持不懈的治沙造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金塔县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林果产业化体系,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人工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风沙口成效显著,封沙育林育草工程成效显著,以经济林建设为重点的林果产业成效显著。
关键词: 金塔县 治沙造林 主要做法

内容

1、全民动员,坚持治沙造林。金塔县在治沙造林工作中注重了“两抓”:一是注重宣传抓教育。为增强全民治沙造林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全县各级组织始终把宣传发动工作放在首位,每年在治沙造林季节,县、乡、村三级组织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层层进行思想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治沙造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统一和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为搞好治沙造林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注重动员抓落实。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治沙造林工作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作列入议程,常抓不懈,每年都坚持动员和组织全县人民参加义务治沙造林活动,抓住“三春”的有利时机,采取“统一规划、集中组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在风沙危害的重点地段,安营扎寨,开展沙害治理活动。至2009年底,全县投入义务劳动工日160万个,出动各类车辆13.1万台次,调运柴草2700万公斤,移动土石方145万立方米,完成人工埋压沙丘4.2万亩,义务植树2067万多株。大庄子乡新八分村多年来坚持每年动员并组织群众开展治沙造林活动,累计封育植被1.5万亩,粘土埋压沙丘800亩,丘间低地栽植防风固沙林带1800亩,基本上遏制了风沙对农田的危害。
  2、因地制宜,实行综合治理。金塔县在治沙造林工作中,针对大气干旱、上游来水减少、地下水位连年下降、风沙危害严重、农林用水矛盾比较突出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了“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林跟水走的原则。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大力营造农田林网和渠路林,加快绿化进程,实现了渠路林网相配套,耕地林网化率达到了92%,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减轻了风沙和干热风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粮食产量稳步增长,成为全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二是坚持林跟沙走的原则。坚持在风沙前沿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绿洲边缘的风沙沿线先后办起99个乡村林场,营造防风固沙林带17万亩,建立起防风基干和支干林带7条184公里,真正起到了固定流沙、保护村庄、农田和渠道的作用。三是坚持人工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金塔县始终把压沙和植树造林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流沙地带和沙化严重的风沙口,采取土埋石压、环丘造林、设置沙障、前挡后拉等办法,治理风沙危害。先后人工埋压沙丘4.2万亩,栽插风墙6.6万米,环丘造林15万亩,使一些重点风沙口得到了全面治理。特别是解放村水库的沙害治理在用砾石埋压的基础上,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从1996年开始到2000年共实施完成了两期滴灌生物治沙工程,面积达到了2018亩,共投入资金280万元(其中:全县人民集资139.58万元),建起了两条长3300米、宽120米的防风林带,较好地发挥了防风固沙的作用。四是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土地条件类型,选择搭配适宜的树种,先后引进梭梭、毛条、花棒、拐枣等10多个适宜树种,为防风固沙、绿化美化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中东镇黑树窝村坚持在老河床平沙地营造红柳固沙林累计达到2850亩,使原来危害全村的老河床披上了绿装,林木覆盖率达83%以上,恢复耕地300多亩。
  3、造管并重,实行封造结合。面对境内大气干旱、风沙危害程度日趋严重、造林难度越来越大的实际,多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林草封育和造林管护作为巩固造林成果、治理荒漠、改善环境、建立生态体系的重要举措来抓,坚持一手抓造林,一手抓管护,依法护林和群众性护林相结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县政府先后在绿洲外围建立起天然植被管护站12个,固定专兼职管护人员达360人,有效地保护了天然植被的恢复和生长。封育天然沙生植被72.5万亩,达到成林标准的19.4万亩。封滩育林育草已成为保护植被、增加林木覆盖率、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漠化扩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4、政策引导,加快治理步伐。多年来,县上坚持用足用活政策,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治沙造林工作的发展。一是认真贯彻谁造谁有、长期不变的林业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治沙造林的积极性,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齐抓共建的格局。1981年以来,全县先后划拨“三荒”地造林10.41万亩,林草地5300亩,发放林权证2万份,保护了造林者的权益。二是大力扶持发展经济林。采取到外地学习取经、本地典型引导、投放扶持资金、无偿提供苗木及技术指导服务等措施,统一规划,连片定植,建立基地,鼓励千家万户利用庄前屋后空地发展庭院经济林。三是以治理荒漠、开发沙业、发展林果支柱产业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域界限,实行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先后建起千亩以上的沙产业开发示范区6个,使沙漠化治理不但发挥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路子。
  5、依靠科技,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建立机构,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县上在设立林业技术推广站和治沙研究试验站的基础上,1999年,经县政府批准,在全县12个乡镇成立了林业工作站,配备了技术人员,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技术服务网络。二是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和林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开展林果技术现场培训,基本形成了乡有技术人员、村有农民技术骨干、户有明白人的格局。截至2009年,全县已有65人领取了绿色证书,有24人获得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在治沙造林绿化工作和发展优质、高产、特色林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在重点治沙造林工程中,坚持工程立项,按项目投资,按
  技术规程设计,按设计要求施工,按技术标准检查验收,实行了工程化管理。四是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坚持从技术引进、种苗繁育等环节中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成果。1993年以来,引进高新节水滴灌技术,在解放村水库沙害严重地带进行了滴灌生物治沙试验,取得了成功,为大力推广滴灌生物治沙造林技术,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科学依据。
  6、加强领导,重在真抓实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治沙造林工作,虽然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主要领导变了一任又一任,但全县治沙造林工作始终没有间断,每届领导都一如既往地把治沙造林绿化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县、乡领导班子中都有一名分管领导主抓治沙造林工作,实行绿化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上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县级领导不但坚持每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还身体力行坚持深入基层,巡回检查指导,解决具体问题。县、乡两级领导先后建立治沙造林联系点34个,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力推动了治沙造林的全面发展。
  金塔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植树造林锁“黄龙”,把心血和汗水洒在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金塔绿洲上,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创造了令人注目的辉煌,使昔日风沙肆虐、沙进人退地荒的贫穷县,变成了今日林茂粮丰、鸟语花香、人民安居乐业、各业繁荣兴旺的小康县。回顾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无数事实证明,金塔人民求生存,促发展的过程就是一场不屈不挠与沙害做斗争,治沙造林、绿化家园、治理生态的过程,没有一代接一代人的努力,没有长期以治沙造林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建设,就没有金塔的今天,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将一直激励着全县人民进一步奋发图强,为创造美丽富饶的新金塔而加倍努力,再创佳绩。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金塔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农林牧渔和文化教育,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和发展。在社会政治方面,金塔县经历了和平解放和新政府接管的过程,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等重要事件也有详细纪实。在经济发展方面,金塔县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了农林牧渔业和工商企业,对沙害治理和农机事业也有一定的经验。文化教育方面,金塔县拥有多所学校,传统戏剧和电影事业也有一定发展。这些文章通过回顾历史和纪实报道,展现了金塔县的发展历程和多样的文化与经济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光银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