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畜牧业发展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046
颗粒名称: 金塔畜牧业发展概述
分类号: S8-1
页数: 4
页码: 198-2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的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受到历史原因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发展较为曲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金塔的畜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畜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种草生产和饲料工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金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并培养了一支专业队伍,为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关键词: 金塔县 畜牧业 发展

内容

金塔是一个农业县,饲养畜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早于种植业,有记载者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历代统治阶级之间战事频仍,互相征战,民族之间结怨仇杀,互相夺掠,使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直接影响。到了清末、民国时期,随着种植业的兴起,畜牧业有所发展,但由于统治阶级的腐败,加之灾荒不断,畜牧业仍处于衰弱景况,1949年金鼎两县牧业总产值只有106.43万元(人民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鼓励农民养畜,大力开展畜病防治和品种改良,推广应用畜牧科学技术,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一步加强了党对畜牧业生产的领导,使金塔的畜牧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各类畜禽全面发展,畜禽品种不断改良
  金塔县委和政府大力发展畜牧业,在重视发展数量的同时,还着重抓了畜禽改良,大大提高了畜禽质量。1949年与1989年相比,全县大牲畜饲养量由2.98万头发展到3.33万头,增长11.7%,生猪饲养量由0.12万头发展到10.5万头,增长86.5倍,山绵羊饲养量由3.48万只发展到13.91万只,增长3倍,鸡饲养量由1.83万只发展到103.67万只,增长55.6倍,兔饲养量由300只发展到6.56万只,增长217.6倍。从1954年开始,先后引进河曲、卡拉、巴依、阿尔登良种公马;关中公驴;秦川牛、西门达尔种公牛、新疆细毛羊、甘肃高山细毛种公羊;苏大白、内江、约克夏,杜洛克种公猪;白来航、白洛克、星杂“288”、京白、伊沙褐鸡;安哥拉、西德长毛兔簿优良畜禽品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杂交改良,逐步提高了畜禽质量。到1991年,累计改良、繁殖杂种牛14102头,杂种马1700匹,驴骡子3600头。而且完成了甘肃黑猪的育种,提供良种仔猪18000头;还改良推广瘦肉型杂种仔猪160668头。细毛羊、半细毛羊的改良取得了显著成效,产毛量提高一倍以上。在引进种鸡的同时,推广了电热地温孵化技术,使鸡的良种化程度达90%以上。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禽产品产量大大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1年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相比,全县出栏大牲畜由700头(匹)增加到30364头(匹),出栏生猪由19490头增加到55765头;出栏菜羊由5000只增加到34943只。1991年肉类总产量达到4689.29吨,比1978年增长1.35倍。鸡蛋总产量达1958.78吨,比1978年增长76.35%。生产羊毛138.17吨,驼毛7.13吨。畜牧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251万元增加到1991年的3854万元,增长了14倍多,牧业收入由1978年的52.37万元增加到1991年的3348.59万元,增长了62.9倍,畜牧业牧入在农业收入中的比重由2.65%增长到22%。
  加强畜禽疫病防治,保障畜禽健康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金塔县逐步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兽医网,县乡两级建有畜牧兽医站,村有畜牧兽医员。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治疗”的方针,采取防、检、诊、治综合措施,全面开展了畜禽疫病防治,每年坚持春秋两季免疫注射,并加强常见病治疗。1951年春季,省地派技术人员协助,重点防治口蹄疫,牛瘟、炭疽等传染病。
  1958年,畜禽疫病防治全面应用生物制剂,先后应用疫(菌)苗预防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及牛、羊肠毒血症,猝疽等家畜传染病。1962年首次对全县牛、羊接种了布氏杆菌菌苗。1970年开始检疫。1980年在酒泉地区卫生防疫站协助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驱治人绦虫,消灭猪囊虫的工作。1982年又开展了畜禽及产品检疫,对上市的商品,食蛋、活畜进行检疫。对外出活畜及产品进行检疫签发证件。到1991年的近几年,各类畜禽免疫密度达90%以上,使过去流行危害较严重的家畜炭疽、布病、“五号”病,猪、鸡、兔“三瘟”等传染病和猪囊虫等内外寄生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保障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种草生产有了突破,饲料工业得到发展
  为给畜牧业生产打下物质基础,1978年以来,县、乡(镇)各级政府,坚持农牧结合,以草兴牧,以牧促农,狠抓了种草生产,积极发展饲草工业。1983年至1991年采取单种、间作套种、复种等措施,大面积种植苜蓿、箭舌豌豆、毛苕子等豆科牧草,全县累计人工种草37万亩次。并在县、乡(镇)和农户建立以配合饲料为主的饲料加工厂、点24处,年生产配合饲料能力达1470万公斤。村、社都有以农户个体经营的粗饲料加工点,解决了农民随时加工粗饲草的需要。
  畜牧兽医专业队伍壮大,技术服务体系健全
  1978年以前,全县有畜牧兽防人员33人,其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只有7人,很难适应商品畜牧业的发展。为了解决畜牧现代化建设与人才缺乏、知识老化的矛盾,先后选送30名回乡知识青年和老职工子女到省牧校代培,派20名在职职工到省地教学、科研部门轮训进修,并结合业务实际在本县举办短期培训班,请省、地专家教授讲学,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到1991年,全县共有畜牧兽医专业人员63人,其中高级职称的一人,中级职称的8人,初级职称的15人(包括乡站集体职工),并为全县119个村培养了不脱产的畜牧兽医员130人。这支队伍在畜牧兽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健全了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1986年成立了金塔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下属县畜牧兽医工作站、草原工作站、草原监理站、牧工商公司及11个乡(镇)兽医工作站。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还先后办起了良种猪场、良种鸡场、家畜改良站、鸡孵化场、浓缩饲料加工厂;草籽、饲料、药械和畜产品购销门市部和冷库、屠宰加工线。在1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建立了冻配、人工授精站(点)、猪改输精点、畜产品购销点,电热地温孵化室和饲料加工点,改善了服务条件,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促进了金塔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畜牧业正在由农民的家庭副业上升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由农本畜牧业向商品畜牧业转变。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二辑)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金塔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农林牧渔和文化教育,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和发展。在社会政治方面,金塔县经历了和平解放和新政府接管的过程,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等重要事件也有详细纪实。在经济发展方面,金塔县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了农林牧渔业和工商企业,对沙害治理和农机事业也有一定的经验。文化教育方面,金塔县拥有多所学校,传统戏剧和电影事业也有一定发展。这些文章通过回顾历史和纪实报道,展现了金塔县的发展历程和多样的文化与经济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永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