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面发展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044
颗粒名称: 四、全面发展时期
分类号: S7
页数: 3
页码: 192-1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自1978年以后,林业建设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主要特点有五个:政策放宽,经营自主权扩大,加快绿化进程,社会经济效益增强,引进品种提高质量。全县林业建设成效显著,造林面积和四旁植树数量增加,防护林、用材林向经济林过渡,水果总产量和林果收入也增加。引进的果树品种受到全区内外的好评和青睐。
关键词: 金塔县 林业发展 发展时期

内容

1978年以后,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尤其是金塔被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县以来,通过一期和二期工程,使全县林业建设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取得了显著成效。分析整个发展过程主要有五个显著特点:
  一是政策上放宽。植树造林中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国营造林归国家所有,集体造林归集体所有,群众在庄前屋后植树,永远归个人所有的政策,调动了城乡上下全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1981年至1990年的10年间,全县营造人工林保存面积已达6.76万亩,占建国四十年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47%。
  二是扩大经营自主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林业“三定“,即划定自留荒地,确定林数,制定林业生产责任制。1982年11个乡镇划拨“三荒地”17.21万亩,户均7.59亩,扩大了植树造林的范围和面积,颁发林权证20466份,扩大了农户经营林木的自主权,稳定了人心,增强了信心,使群众植树造林的热情重新高涨。家庭小林场,林业专业户首次在金塔出现。1984年春农户一次完成个人造林1.73万亩;1989年农户个人造林,占当年全县造林面积的22.4%。
  三是加快绿化进程。全县通过植树造林使人工造林累计保存面积达到6.76万亩,累计四旁植树保存株数达1323万株。初步建成基干林带一条,长达36公里,支干林带6条,长达148公里,绿化干、支、斗渠5390条,长达2650公里;绿化四级道路353公里,居民点653个,全县计划
  内28.19万亩耕地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
  四是社会经济效益增强。全县农田林网化的形成,不仅提高了保护农田的防护效益和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同时种植的林木蓄积量已达8.67万立方米,除满足全县建筑和小农具用材外,还销往酒泉、玉门、山丹、民乐、古浪等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形势有了新的认识,思想观念有了新的转变,开始从防护林、用材林向经济林过渡,全县经济林面积已达到3.5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0%,定植果树的农户
  已达到20753户,占全县总农户的75%;全县户均达到1.41亩,水果总产量达到316.5万公斤,林果收入达到316.5万元。
  五是引进品种提高质量。金塔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适宜果树生长,因而栽培历史悠久,据《金塔县志》记载,明清时期金塔人民就喜欢栽植桃、杏树,特产胭脂杏、巴丹杏和扁桃都为当时的上佳果品。民国初年当地富户围造果园,一般农户也在房前屋后少量栽植。除桃杏外,也有梨、沙果和枣树。建国前全县有产果为主的园圃583亩,其中以金塔乡居多,面积达520亩。
  1956年合作化后全县集体果园已开始栽植,主要是发展毛桃、毛杏、沙果、长把梨等。1964年随着集体果园面积的发展,品种引进和改良引起人们的重视。20多年来先后引进果树品种2个科6个属13个种44个品种;其他林木品种15个科,15个属33个种。1983年至1990年又从外地引进梨树优良品种4个,苹果优良品种5个。品质较好的锦丰、早酥、鸭梨和京早晶葡萄以及李广杏、接杏、李杏驰名全区内外,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金塔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农林牧渔和文化教育,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和发展。在社会政治方面,金塔县经历了和平解放和新政府接管的过程,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等重要事件也有详细纪实。在经济发展方面,金塔县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了农林牧渔业和工商企业,对沙害治理和农机事业也有一定的经验。文化教育方面,金塔县拥有多所学校,传统戏剧和电影事业也有一定发展。这些文章通过回顾历史和纪实报道,展现了金塔县的发展历程和多样的文化与经济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振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