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金塔的牙行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016
颗粒名称: 民国时期金塔的牙行活动
分类号: F326.6
页数: 2
页码: 149-1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的牙行在民国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买卖双方交易并收取佣金。牙行有官牙和私牙之分,需经官府批准并领牙帖,按期交纳牙税。在金塔,物资交流多靠牙子介入,他们为城乡的物资交流提供找销路、评价格、进行成交等服务。不同的牙子有不同的交易方式和特点,如米粮牙子、牲畜牙子、棉花和织布牙子、土产牙子等。此外,牙子们还有共同的暗语用于交易。
关键词: 金塔县 民国时期 牙行活动

内容

牙行,按地域不同,也称牙郎、牙纪、牙商、牙子等,近代又称经纪人,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并收取佣金的居间商。牙行有官牙和私牙之别。牙行须经官府批准,领牙帖(今指营业执照),按期交纳牙税,并负代官府征税。旧时金塔的私营工商业,在无专买专卖机构的情况下,城乡的物资交流,多靠牙子介入,找销路,评价格,进行成交。这些牙子多是城市熟悉商情的市侩充任,他们有联络技能和社交经验,倚靠税务机关支持,结交商民住户,从事买卖活动,从中渔利,在搞活市场经济方面起着一定的桥梁作用。因此,在旧社会干此项工作的人能长期存在。现就民国23年(1934年)—民国38年(1949年)间,金塔的牙行活动情况,作一简介。
  米粮牙子 在县城东大街设市,每天早晨持一烙印木斛(每斛容三市斗)、一个木印斗、一个木印升(斗、升经过当时斗行鉴定烙印)等候老乡前来卖粮,除大麦外,黄米、小米较多。不论原粮、细粮,都要经他盘斗或盘升,议定成交价格,按交易钱数给他手续费。每盘完一家,就将斛角、斛底和堆粮地面清扫干净,下一家再盘再扫。如此每天所得钱、粮不在少数。
  牲畜牙子 市场设在北关东栅门外。牙子们在空旷处各栽几个木桩,每天早晨在市场等候老乡牵来牛、马、驴、骡等大牲畜变卖。凭卖主将牲口拴到谁的桩上,即由谁找买主看货。他们根据口齿看年龄,分析毛色胳络看膘情。讨价还价不明讲,都在袖筒里捏指头,等双方一致了,才喊明多少钱过手,并领着去交税款。按交易价格给他们付报酬。
  棉花、织布牙子 他们每天不定时在各街巷转游,见有老乡来卖棉花或织布的,当即拦住,给找买主,谁家需要,也都知道。称斤过尺后给他付酬,达到税额者,领去交税。
  土产牙子 俗叫跑街的。他们主要经营乡间和外地来的农产品、畜产品、陶器、草药等物资,给卖方找销路。因他们早和商家、住户有联系,很快的就把货物出手,双方都满意。办好税收,取得酬金。交易数额大的,有时还请牙子们进馆子吃饭。其他还有木炭牙子,每年冬季比较活跃,活动方式和土产牙子相同。
  上述各牙子,在他们内部还有共同的暗语,我只知道他们用数字作交易的暗语:一(百点)、二(挖工)、三(眠川)、四(瞎回)、五(缺丑)、六(三大)、七(毛根)、八(假人)、九(未弯)、十(百点加百点)。如每匹织布市价二元五角,他们就说:“挖工的缺丑”,逐如类推。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五辑)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金塔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农林牧渔和文化教育,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和发展。在社会政治方面,金塔县经历了和平解放和新政府接管的过程,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等重要事件也有详细纪实。在经济发展方面,金塔县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了农林牧渔业和工商企业,对沙害治理和农机事业也有一定的经验。文化教育方面,金塔县拥有多所学校,传统戏剧和电影事业也有一定发展。这些文章通过回顾历史和纪实报道,展现了金塔县的发展历程和多样的文化与经济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文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米粮牙子
相关专题
牲畜牙子
相关专题
棉花、织布牙子
相关专题
土产牙子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