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农村大办公共食堂的反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994
颗粒名称: 金塔县农村大办公共食堂的反思
分类号: F719
页数: 6
页码: 94-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农村大办公共食堂是在中国大跃进运动的背景下推行的,但由于缺乏实际调查和经济规律的认识,产生了许多问题和不良后果。公共食堂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促进了“共产风”和平均主义的发展,给广大社员带来了许多不便。此外,还造成了粮食紧缺、基层干部特权以及群众对食堂的不满情绪等问题。然而,在党的关怀和正确政策的作用下,公共食堂逐渐被解散,农民生活逐渐得到改善。
关键词: 金塔县 农村公共食堂 大跃进

内容

1958年9月,金塔县开始大办农村公共食堂,1961年春停办。在历时两年多的时间里,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今天反思这段历史,有许多值得吸取的惨痛教训。
  一、由来与发展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后,全国各地很快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金塔县和全国一样,很快将41个乡1个镇合并组建成金星、红星、红旗、东方红4个人民公社,辖47个生产大队、147个生产队,于9月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与此同时,党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7期载文,号召“公社要组织公共食堂”,实行“生活集体化”。在参观考察河南省西平县大办农村公共食堂的经验后,县委指示各公社开办农村公共食堂,全县共办起农村公共食堂588个,参加食堂吃饭的农户达12040户,占到了全县总农户的80%,后经多次整顿、扩大,农户全部进食堂吃饭,实现了农村食堂化。但在运行过程中,各地从不同侧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1960年3月,中共中央在批转《中共贵州省委关于目前农村公共食堂情况报告》中认为,“食堂是我们必须固守的社会主义阵地,失掉这个阵地,人民公社就不能巩固,大跃进就没有保证。”同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在批转另一个报告时又指出,“食堂是当前农村中阶级斗争的尖锐所在,各地党委要把安排生活和办好食堂提高到阶级斗争的地位上来。”县委也曾在一个文件中指出,公共食堂是人民公社的心脏,是社会主义阵地,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场所,是社员生活的大家庭。农村办公共食堂与如何办食堂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并作为各级党组织的一件大事列入议事日程。为此,先后作过一系列整顿、巩固、提高的工作。但是,由于背离了实际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现了许多无力克服的困难。1961年4月中旬,原酒泉市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即六十条)和中共甘肃省委“十条”时,宣布解散食堂,让社员回家吃饭,结束了农村群众百余人甚至几百人在一个食堂吃饭的历史。
  二、危害与后果
  1958年,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经验不足,缺乏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工作中急于求成,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当时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实现了农村人民公社化,发动全民大炼钢铁,使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起来。农村公共食堂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兴办起来的。它和人民公社一样,被誉为共产主义的新生事物,是谁也不能触动的敏感问题,谁也不敢顶风,只有积极贯彻执行。在这个高潮中,全党干部普遍存在着“五风”(即共产风、瞎指挥风、强迫风、浮夸风、干部特殊化风),造成了严重危害和不良后果。主要表现:
  一是“左”倾蛮干指挥。减少粮食面积,把金塔县原四个公社定为棉花方。棉花面积由1959年的6.27万亩,扩大到1960年的11.2万亩,占到了总耕地面积的48%。由于大多青壮劳力外调,致使许多农活耽误了农时,加上自然灾害的原因,使粮食大量减产,不仅征购任务无力完成,就连社员的口粮也无法保证。“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缺少了粮食,办好食堂就是一句空话。虽然基层干部想了一些办法,但食堂也只能靠“四两粮、六两菜、低标准、瓜菜代”维持生活,有时粮食调运供应不上,全靠代食品度日。日久天长,饥荒出现,许多人面色青黄浮肿,不少耕畜被乱宰乱杀,人口大量外流,出现一部分人非正常死亡,白骨遗落他乡,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二是大炼钢铁运动开始后,为了完成废钢铁收购任务,社员的吃饭锅及铁制炊具几乎全部被收掉砸碎炼铁。在抢救人命时,解散了食堂,社员回家又无锅做饭,许多人只能用瓷脸盆和旧瓦盆做饭,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人为地拉大了党群关系的距离。
  三是在割掉私有“尾巴”,吃饭不要钱、干活不记工的一片声势中办起来的公共食堂,由于全部炊具及房屋、碾磨都是“一平二调”为特征的“共产风”“刮”来的,全部燃料也是各农户私有的。在初期,圈棚、柴禾、木料谁家有就拿去,也维持了一段时间;在中期,生产队的牛车、皮车全力以赴从梧桐沟煤矿拉运烟煤供给;后来在拉运跟不上实际需要时,拆烧了不少房屋,也砸烧了不少木质农具、家具。在炊管人员无法解决燃料问题时,又砍伐了不少树木。当时金塔公社中杰大队李国正的果园,正是挂果盛产期,为了解决食堂的燃料,几天之内就全部砍伐了。办食堂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三五年是无法恢复的,留在人们思想上的烙印,也不是短时间里遗忘的。
  三、弊病与教训
  为了维护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上上下下都贯彻了大办农村公共食堂这个决定。通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弊病甚多,教训深刻。主要是:
  1、违背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普遍实行了伙食供给制,促使“共产风”和平均主义蔓延发展。在大办食堂初期,各地社员在食堂吃饭,都不分超产队、平产队、减产队,口粮放开不定标准,户与户之间也不分人多人少、劳多劳少,更不分劳动好坏都是一样吃饭。社员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在农村食堂就餐。正如群众说:“劳动不劳动,人人都有份,农活干不干,一天两顿饭”。一处没粮吃,大队统一调剂,不付任何代价。这种供给制度,不仅吃光了历年的粮食积蓄,也助长了“共产风”的滋生与蔓延。1959年下半年,各个食堂普遍粮食紧张,开始限量供应,按大人、小孩以户定出标准,凭饭票吃饭。生活集体化,加重了集体的压力,加上天灾人祸,社员的生活水平下降,只能以清汤面条、稀饭和代食品予以维持。
  2、违背了“组建食堂要便于领导,便于群众,有利于生产、工作、学习,有利于培养社员集体主义思想”的本意。在瞎指挥风的鼓动下组建食堂时,不顾底子薄、条件差、居住分散等实际情况,限时硬性拼凑,给广大社员群众带来了许多不便。如大庄子公社三墩一队300多人一个食堂吃饭,往往早饭吃到小晌午,下午饭吃到掌油灯。大庄子公社头墩一队沙窝后面住的人要到沙窝前面的食堂去吃饭,老人孩子行走不便,吃一顿饭往返四五里路,遇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天吃冷饭,多次出现饭倒在路途全家挨饿的事。有些老人早饭后干脆不回家,围坐在食堂周围,等到下午饭后才回家。几年的实践证明,公共食堂根本不是方便群众,有利于生产,反而妨碍了生产,不但带来了诸多不便,还增加了社员的精神负担,广大群众为之产生了不满情绪。
  3、违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强迫命令的影响下,用大批判开路的办法,开一场批判会就把群众“批”进了食堂,去食堂吃饭并不是内心情愿的事。然而,在天仓公社营盘三队等多处的食堂门上,都有“人民公社是天堂,公共食堂是心脏”的对联,这些违背心愿的词语,就成了应付门面的东西。
  4、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许多不切合实际的口号。在浮夸风的推动下,建食堂初期,各地都开展了评比活动,现场会、检查团接连不断。以“早包子、晚臊面、一个礼拜不重饭”为目标,对已建的食堂分类排队,表彰一类,促进二类,整顿三类。特别是在三类食堂贯彻阶级路线,选派党团员、干劲大、为人公道正派的贫下中农担任“三员”(管理员、炊事员、保管员),清除撤换“三员”中的富裕中农。还采取公社书记进食堂“种试验田”,以及“拔白旗、插红旗”等办法大力整顿食堂。这种浮夸的歪风和不适当评比饭谱花样的做法,助长了铺张浪费行为,是造成后期粮食紧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5、助长了基层干部的特权行为。公共食堂管理混乱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干部特殊化风气盛行的时候,公共食堂虽然在不断整顿,也曾经提出了群众参加监督、炊事人员参与管理、管理人员跟班劳动、改善服务态度等制度,但多数没有落实。账目混乱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干部贪小便宜“吃小灶”,多吃多占,给自己的亲属、好友偏吃偏喝的问题相当严重。有的食堂炊管人员与队干部勾结,为了多吃多占,随意压低社员口粮标准、苛扣社员饭票的事屡有发生。在一个食堂里吃饭,胖的胖、瘦的瘦、病的病的情况非常明显。这种行径,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四、关怀与救命
  公共食堂造成的危害,是中国共产党自觉进行纠正的,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1961年4月,原中共酒泉市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即六十条)和甘肃省“十条”,认真落实党的抢救人命的政治口号,宣布解散农村公共食堂,让社员回家吃饭,并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主要是:①抢救病危和浮肿病人;②提倡劳逸结合,狠抓代食品生产加工;③宰杀40%的牲畜,改善社员生活;④降低城市居民和职工的粮油标准,提高和补贴农村社员的口粮标准。并从长远政策上,采取划小社队规模、扩大自留地等调整措施,逐步改善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961年底,金塔县重新恢复建制后,农业生产形势、人民生活水平、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从而结束了三年困难时期。广大农民群众高兴地说:“六十条”鼓了劲,省“十条”救了命,只要政策上不再瞎折腾,我们一定会在不长的时间里过上好日子。
  (原载《金塔文史资料》第七辑)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金塔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农林牧渔和文化教育,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和发展。在社会政治方面,金塔县经历了和平解放和新政府接管的过程,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等重要事件也有详细纪实。在经济发展方面,金塔县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了农林牧渔业和工商企业,对沙害治理和农机事业也有一定的经验。文化教育方面,金塔县拥有多所学校,传统戏剧和电影事业也有一定发展。这些文章通过回顾历史和纪实报道,展现了金塔县的发展历程和多样的文化与经济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永安
责任者
向敬善
责任者
张永安
相关人物
李国正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西平县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