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大寨的经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991
颗粒名称: 农业学大寨的经过
分类号: D652
页数: 5
页码: 84-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1965年,金塔县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开始兴起。县委组织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学习大寨的经验,以政治挂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精神,推动农村的改革和发展。通过学习和宣传大寨经验,各社队逐渐制定了学习大寨的设想,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农业生产的提高和改善。随着时间推移,金塔县的学习大寨热潮迅速蔓延,建成了大寨式的公社、大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关键词: 金塔县 学习 大寨经验

内容

1965年4月4日,县委在三合公社召开春播总结现场会,把“树雄心,立壮志,奋斗十年赶上大寨,五年内粮食亩产达到200公斤”,作为会议的主要内容。各公社汇报了春耕生产、大秋作物播种准备、整修渠道灌好夏水等工作和学大寨的进展情况,参观了谭家湾大队治沙、治水、治碱和植树造林工作,专门讨论研究学大寨的经验,找自己的差距。找出共同的差距是:我们的决心不如大寨大,克服困难、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不如大寨强,粮食产量不如大寨高(1964年全县粮食亩产只有119公斤,大寨是406公斤,还差287公斤),对国家的贡献没有大寨多。
  会议还指出:三合公社党委通过组织全体干部社员学习大寨的革命精神,干部、群众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工作大有起色。全县要继续开展学大寨、赶玉门的比、学、赶、帮、超竞赛,开展“五好”(学习毛主席著作好,贯彻政策、完成任务好,社员思想觉悟高、贯彻阶级路线好,干部作风好,经营管理好)活动和“十比”(比粮食亩产高低,比棉花亩产高低,比油料亩产高低,比大牲畜净增率,比羊只净增率,比养猪每户头数,比造林每人植树株数和成活率,比副业收入每人平均元数,比积肥每亩平均车数和质量高低,比压沙每人平均亩数)竞赛。开展的方法是:宣传大寨精神,开展社与社、队与队之间的对手赛和连环赛,逐步培养出“五好”社队、“五好”干部。公社有典型大队,生产队有“五好”社员。开展活动应注意的问题是“五要五不要”,“五要”即:要革命的措施,要革命的志气,要积极可靠的指标,要踏踏实实的干劲,要等价交换的援助;“五不要”即:不要浮夸,不要形式主义,不要蛮干,不要平调,不要强迫命令。至此,学大寨热潮迅速在全县开展起来。
  1、各级领导带领社员认真学习大寨精神,同时掀起以“五好”为目标,以生产建设为中心的比、学、赶、帮、超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已在不少社队初见成效。1966年4月,全县的“四干会”上总结了一年来学大寨的效果,经过全面评比,县上树立粮、棉、油产量高的西坝公社和条件差、干劲足、硬打硬拼、大幅度增产的三合公社为全县学习的标兵,同时又树立了大寨式的大队14个,火烧沟式的生产队198个。
  2、派出去取经,请进来献宝。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大寨经验,尽快在本县见到实效,从1966年开始,县上9次分期分批组织由县级领导、公社领导、县直单位干部、大队和生产队干部组成的代表团到大寨实地学习,现场参观,先后约300人次。并请本地区学大寨先进单位代表(酒泉沙圪楞一队邢建福、玉门清泉公社白杨河四队李志奇、安西三道沟朝阳大队张玉明和张玉兰等人)来我县传经送宝,还安排我县谭家湾、团结、金大等大队的代表在各公社巡回宣讲,教育干部、社员学习大寨精神和先进典型的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建成自己的大寨式社队。1968年,《甘肃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红日高照谭家湾》的通讯,报道了金塔县谭家湾大队学习“大寨”精神的经验。同时《人民日报》也予转载。金塔县革命委员会立即发出《通知》,学习《甘肃日报》和《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号召全县城乡人民向三合公社谭家湾大队学习。
  3、制定规划,向大寨县社奋斗。1969年9月,县革命委员会在充分调查研究、自上而下反复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定不移的走大寨之路,多快好省地建设新金塔》全县干部群众大搞平田整地(1969~1975年)规划。1971年12月,县委召开全县1000多人参加的四级干部会议,贯彻酒泉地区农业学大寨敦煌会议精神,运用批修整风的方法,从县委、县革委会领导班子入手,揭矛盾、找差距,解决广大干部学大寨、学谭家湾的认识问题。会议研究部署了今后的战斗任务,提出了“高举红旗狠抓纲,学习大寨赶昔阳,敦煌谭家湾为榜样,七二年粮食跨上纲”的战斗口号。1975年11月,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研究建大寨县、社、队规划。我县已进入学大寨先进行列,全县有大寨式公社6个、大队48个,要在进一步巩固提高的基础上,计划1976年新建成大寨式公社2个(中东、金塔)、大队20个;1977年再建成2个(天仓、芨芨)、大队27个;1978年建成1个(西坝)、大队3个。并提出,动员全县人民“大干社会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努力完成“一年建成大寨县,两年亩产跨长江,三年实现条田化,四年实现水利化,五年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规划任务。
  4、结合全县学大寨进展现状,认真贯彻“北农会议”和两次“全农会议”精神。1970年9月,国务院召开北方地区农业会议,我县三合公社谭家湾大队魏海生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作了汇报发言,中央广播电视台播放了魏海生的发言录音。10月,县委制定了贯彻落实“北农会议”精神的措施和办法,并决定,县级机关每年抽调三分之二的干部组成宣传队,到基层蹲点帮队。地区农宣队由地区革委会副主任白云亭带队在三合公社蹲点。要求各行各业转轨支农,地县单位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困难队以扶持和支援,逐步形成制度。这对发展农业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1975年9月15日至10月19日,县委书记杨柱基参加了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为了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县委于同年11月中旬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对照大寨、昔阳的经验寻找自己的差距。认为:我县虽然被列入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县行列,但是问题依然不少,决定必须开门整风,实行贫下中农代表倒蹲点、挑毛病、找差距。全县邀请了25名贫下中农代表,分别驻县委部门和部局单位帮助整风。经过自己找、大家提,揭摆出的差距和问题是:工作有成绩,问题不少;比过去有进步,比昔阳差的远;对大寨的经验理解不深,比大寨的七斗八斗差的太远。根据找出的差距,提出的整改措施是:每位常委每年当一个月的社员,搞三个月的调查研究,轮流主持县委工作;建立干部“123”参加劳动制度(即县委干部全年参加劳动100天,公社干部200天,大队干部300天),并发给劳动手册做记载;县、社干部下队提筐拾粪、扛铣,随身携带劳动工具,走到哪里劳动到哪里,在当地生产队记上工分,年终一并考核。在年底召开的四级干部会议期间,县委召集全县12个大队、35个生产后进队干部开座谈会,帮助他们找学大寨步子慢、贡献不大、面貌难变的原因。1976年春天,县委把加强后进队的工作当作建设高标准大寨县的重要一环来抓,从各部门抽调干部77名,组成农宣队进驻10个大队、67个生产队。地区派农宣队进驻3个大队、16个生产队,解放军驻金部队进驻2个大队、10个生产队。要求抓出新变化,一年改变后进队的面貌。
  1976年12月10日至27日,中央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县委书记李宝峰和下乡知识青年代表黄耀荣参加了这次会议。县委为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开展了由部门负责人和各公社党委书记、贫下中农代表参加的开门整风工作,按照建成大寨县的六条标准,评议县委,帮助县委整风。共提出229条意见和建议,县委领导分别作了检查,会后各公社党委普遍照此方法进行了整风,并在全县四级干部会议上提出了“四年建成商品粮基地”的战斗口号。“四干会”后,从县社两级抽调600余人,由县委6名常委分别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农村社队,掀起宣传贯彻“全农会议”精神的热潮。

知识出处

金塔文史资料

《金塔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农林牧渔和文化教育,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和发展。在社会政治方面,金塔县经历了和平解放和新政府接管的过程,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等重要事件也有详细纪实。在经济发展方面,金塔县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了农林牧渔业和工商企业,对沙害治理和农机事业也有一定的经验。文化教育方面,金塔县拥有多所学校,传统戏剧和电影事业也有一定发展。这些文章通过回顾历史和纪实报道,展现了金塔县的发展历程和多样的文化与经济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吴成德
责任者
邢建福
相关人物
李志奇
相关人物
张玉明
相关人物
张玉兰
相关人物
李宝峰
相关人物
黄耀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