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名片》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889
颗粒名称: 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
分类号: G127.42
页数: 4
页码: 109-1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在治理沙漠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包括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治沙造林,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文章还介绍了金塔县在创新科技和管理方面所做出的尝试,如试验推广多项治沙新技术,引进高端技术提升治沙效果,推进林业综合改革等。
关键词: 金塔县 地方文化 金塔精神

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金塔人民在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无畏的开拓创新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金塔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之间,被白水泉、明沙窝、东沙窝、巴丹吉林沙漠前端为主的四大沙系合围,境内有415个风沙口、18个重点风沙口,荒漠化土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4.3%,是全国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金塔县志》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塔“土田面积虽有千余顷,而四面尽为残沙环抱,且多烈风时扬而少雨露。每逢劲风一起而禾苗咸被其颓萎,更兼山水无常灌溉难保,十年之中丰稔者少凶歉者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金塔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在最初既无机械、又缺资金的艰苦条件下全靠人力压沙植树,与沙漠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针对金塔风沙危害严重的状况,金塔县委的第一任书记马能元,在上任之初,就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开创了用土压沙治理沙害的先河。他亲领干部群众首先在闇门沙丘做压沙示范,而后全县推广,仅当年全县共用土压大小沙丘25处,面积988亩,恢复耕地639亩,使6691亩耕地和12条水渠免受沙害,使121户农民重新获得农田。从此,金塔人民创造了用湿土盖沙、抹泥固沙、胶泥覆沙、草席压沙以及在沙丘周围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的办法,吹响了以人力征服流沙的战斗号角。
  半个多世纪,金塔的各级领导换了无数,但治沙造林的接力棒代代相传。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金塔县坚持把生态治理放在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局中来谋划,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南护水库、西北防沙、东治黑河、中保农田”的总体思路,举全县之力推进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着力打造戈壁明珠城,建设酒嘉后花园。
  结合长期的实践探索,金塔县科学编制了《生态及经济林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年)》《防沙治沙中长期规划》,明确了防沙治沙的整体布局、功能区划和阶段任务,每年春秋两季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2016年,金塔县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与团中央、全国学联、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启动了“我在金塔有棵胡杨——共植胡杨·共享绿色”公益行动,倡议社会各界在金塔认种认养胡杨,建成“教育林”“将军林”“记者林”等30多个主题纪念林。特别是从2017年开始,酒泉市领导干部、驻地部队官兵和全县干部群众连续三年开展了军民共建万亩“连心林”“融合林”“圆梦林”治沙造林活动,栽植胡杨5万亩,实现了全市防风治沙、绿化家园的历史壮举。
  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地处城西最大的风沙口,20世纪50年代,这里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在一代代金塔人的不懈努力下,如今10万亩防风林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不仅锁住了侵扰县城的风沙,而且成为了金塔旅游的金字招牌。每年国庆节前后,金塔县就会迎来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数万亩金色胡杨绚丽多姿,灵秀的“四湖一溪”碧波荡漾,葡萄、桃杏、枸杞等各类瓜果琳琅满目,宛如大师笔下的一幅油画,浓墨重彩,浑然天成,各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只为一睹这梦幻般的美景。金塔就像一颗镶嵌在大漠深处的绿宝石,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漫漫黄沙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金塔县把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作为打赢这场战斗的主要动力,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将生态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优先保障,每年用于防沙治沙的资金达到8500万元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生态治理资金5.4亿元,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等生态治理项目21项,完成人工造林38万亩、封育保护90万亩、生物及人工治沙62.7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达到143万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20多年保持了“双缩减”。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金塔县在实施传统治沙的同时,注重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先后试验推广了滴灌生物治沙、戈壁客土造林、梭梭水钻栽植等多项治沙新技术,还与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仿真灌木PLA生物袋固沙等高端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治沙效果。深入推进林业综合改革,采取租赁、承包、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鼓励企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治沙和开发,实现了由行业治沙向全社会治沙的转变。
  沙患不止,沙区难福,沙区不福,沙患也难止。金塔县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绿色崛起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生态产业,先后在重点风沙口建成金色田园、昱航生态农庄等戈壁农业园区60多个,发展葡萄、桃杏、枸杞等特色林果14万亩,成功引进“蚂蚁森林”项目,种植梭梭16万亩,嫁接肉苁蓉2万多亩;引进粤水电、砂业建材、巨力商砼等“吃沙”企业12家,带动了光热、沙土等优势资源开发,年可生产新型建材75万立方米,消耗流沙50万立方米;依托讨赖河、黑河两大水系与四大沙系相连的独特地理条件,启动了“四湖一溪一渠,四路一区一村”文化旅游大景区建设项目,着力打造全域旅游,每年吸引游客300多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以上,切实把万亩黄沙变成了致富金沙。
  金塔县还把生态治理与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市容市貌整治,棚户区改造腾退50万平方米土地,全部用于建设绿地广场、主题公园和生态停车场,城市颜值和品位一路飙升。立足环境美、产业美、生态美、生活美、乡风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村庄风貌改造、垃圾治理、厕所改造“三大革命”,绘制出一幅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乡村画卷。
  防沙治沙仅仅是金塔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金塔县始终站在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扛起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的政治责任,全方位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先后投资7.7亿元,实施清洁能源供暖、污水处理厂建设、饮用水源地保护等污染治理项目137项,全面启动了“再造百万亩防风生态林”建设规划,全力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美丽中国”战略在金塔落地生根。近年来,金塔县的各级领导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主攻招商引资,改善招商环境,狠抓项目建设,确立了工业强县的战略部署。2019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7.61亿元,全县生产总值达58.9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5.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61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800元,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的发展。事实证明,只有实干,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也只有实干,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金塔县初心不改、使命不渝,金塔人民持续发扬“金塔精神”,坚持环境投入和经济投入同步提升,集约开发和资源保护同步推进,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放大,一条生态改善、生产发展、生活美好的道路正越走越宽广,一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崭新金塔正在昂首阔步、一路向前。

知识出处

金塔名片

《金塔名片》

出版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地域名片、生态名片、经济名片、文化名片、旅游名片、特产名片、音乐名片、荣誉名片。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