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神韵传千秋 独冠县名誉神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名片》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881
颗粒名称: 宝塔神韵传千秋 独冠县名誉神州
其他题名: 全国唯一以“塔”命名的县——金塔县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3
页码: 96-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居延遗址是黑河流域的塞防设施,包括城障、烽燧、塞墙、堑壕、驿道等,具有极高历史和学术价值。金塔县境内的肩水塞是居延地区整体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塔县的命名来源于金塔寺或塔院寺的古塔,该塔是密檐式佛塔的代表,高五丈、围七丈,铜顶,外表用纸筋、白灰等物粉饰,呈现出异域情调和神秘魅力。金塔的名称来源于塔的外表用纸筋裱糊而成,后人根据谐音称为“金塔”。
关键词: 金塔县 地方文化 宝塔

内容

在金塔县城东南2.5千米处的塔院寺内,静静耸立着一座古塔。塔高五丈、围七丈,基座平面呈方形,边长15米,须弥座八角四层,中为覆钵形塔身,塔刹由下大上小的九层相轮,托起一个木构八角的华盖,八角下面各系一个风铎,刹顶为铜铸宝珠顶。外表用纸筋、白灰等物粉饰,整座古塔上锐下圆,金墨铜顶,形似一个宝瓶,更像一个“金”字,塔与寺合称金塔寺或塔院寺。塔势雄伟,寺貌壮观,构成一幅神奇迷人的画景。明清时,古塔被列为肃州八景之一,民国时期又将它列为金塔第一景,金塔县县名由此而来。因此,金塔县也成为全国唯一以“塔”命名的县。这种独特的风姿和别致的造型,使得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塔,展现出了一种异域情调,更充满了一种神奇的魅力。
  明朝诗人戴弁曾为此塔题诗,诗云:
  不省何年缔构功,一峰突兀白云中。
  高临北极天光迥,低压南山地势雄。
  风送铃声来碧落,雨收虹影入晴空。
  何当平地丹梯上,尽日徘徊兴莫穷。
  诗中对古塔的高大、雄伟、秀丽、神秘做了准确生动的描述。
  金塔是密檐式佛塔的代表,这种塔的造型特点是在高大的方形基座上,建圆形覆钵形的塔身,上面安装塔刹。自元代以后,喇嘛教建塔常采用这种形式,所以称为喇嘛塔。主要流传于南亚的印度、尼泊尔和我国的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省(区)。
  关于金塔的确切初建年代,现存史料没有明确的记载。民间有此塔建于元代、唐代或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传说,但未见于史料,有待考证。据《重修金塔县志》(1934年手抄本校注)收录的《重修塔院寺序》(刻写于雍正十年,即1732年)记载:“如我金塔寺之有塔,不知妨于何代,然塔以筋砌始名曰筋塔。迨明万历二十年(1592)设堡,其地立官分土,因名其堡曰‘金塔寺堡’,是堡因塔而名也。”这是现有史料中关于金塔的最早记载,说明明万历二十年(1592)时金塔已存在,据此证明金塔的始建年代,最迟也在明代。这条史料也说明,金塔,原名叫“筋塔”,后来,一方面根据谐音,另一方面,“金”象征财富,人们为了祈求金塔地方繁荣富足,改称为“金塔”。
  关于金塔最早的重建和维修,见于民国时期《金塔县志》的记载:“明朝末期,塔已倾颓,其基尚存。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金塔营游击甘州(今张掖)人孙一贵,重建土质铜顶塔,塔围七丈,高五丈,塔顶高五尺,围约一丈二尺,四十二年告竣。延至雍正十年(1732),性贵弟子可法,募化资财,将前后殿宇及舞殿覆瓦,谋久固之,并增筑钟楼和鼓楼。清同治四年(1865),战乱中庙宇被焚,唯塔未受损失。光绪四年(1878),贡生陈豫讷督修,化十方布施,仍建大殿三楹,上供释迦佛。寺庙恢复原貌,景观更加宏伟。宝塔上锐下圆,如古铜胆瓶状,土质塔身,高五丈、围七丈,外表用纸筋、白灰等物粉饰。铜铸塔顶,高五尺,围约一丈二尺,塔上供奉金面铜佛一尊。
  其后又有商民芦德,贡生刘怀基曾先后两次修葺之。”
  1987年维修金塔时,在金顶内发现了多卷经书,经专家鉴定,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4件,其中一卷经书中夹有释迦牟尼彩画像2张,这些珍贵文物全部保存在金塔县博物馆。并发现里面存有记录历次维修的四块木匾,分别是康熙四十六年(1707)、乾隆四十三年(1778)、道光二十五年(1845)和民国十二年(1923),这一发现,正好与十三天发现的四层灰层相印证。
  这座塔为什么叫金塔?在当地流行着四种说法:一是,塔的外表是用纸筋裱糊而成的,所以初建时把这座塔叫作“筋塔”,后人根据谐音称为“金塔”。二是,塔上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佛金面铜像,“金塔”二字由此得名。三是,塔初建时是土塔,因为常年风吹雨淋,塔身土层脱落严重,为了保护塔身,寺院的僧人就用牛筋裹在塔身上,防止土层脱落,时间久了,人们就叫其为“筋塔”,后人根据谐音称为“金塔”。四是,整个塔体呈现出汉字“金”的造型,所以叫“金塔”。据《重修金塔县志》(1934年手抄本校注)收录的《重修塔院寺序》(刻写于雍正十年,即1732年)记载:“如我金塔寺之有塔,不知妨于何代,然塔以筋砌始名曰筋塔。”这里所说的“筋”即纸筋。“纸筋灰”是一种用草或者纤维物质加工成浆状,按比例均匀地拌入抹灰砂浆内,用于抹灰层裂缝,增加灰浆连接强度和稠度。当时初建金塔时,为了提高墙体韧度、连接性能,在泥浆中掺入了用稻草、麦秸经石灰浆浸泡处理过的纸筋,从金塔历次维修的灰层中,也发现了纸筋,与“塔以筋砌”相吻合,这才是金塔名称真正的由来。
  金塔整体造型像一个“金”字,寓意着“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五行相生。塔的设计也颇具匠心,可以说是一组数字的巧妙搭配。塔围7丈意示每年7个大月份,高5丈意示每年5个小月份,刚好占卜了一年。另外十二生肖中盘龙意示5个,卧虎意示7个。塔顶高5尺,围1丈2尺意示“我”占“十二生肖”,是塔基的补释。

知识出处

金塔名片

《金塔名片》

出版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地域名片、生态名片、经济名片、文化名片、旅游名片、特产名片、音乐名片、荣誉名片。

阅读

相关人物

戴弁
相关人物
孙一贵
相关人物
芦德
相关人物
刘怀基
相关人物
释迦牟尼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