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石梁上古聚落青铜冶炼开先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名片》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875
颗粒名称: 火石梁上古聚落青铜冶炼开先河
其他题名: 全国最早的青铜冶炼场遗址之一——火石梁遗址
分类号: K878
页数: 3
页码: 87-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是世界上青铜器冶炼较早的国家之一,金塔先民在距今3900年至3600年间已经熟练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金塔县的火石梁遗址、缸缸洼遗址和白山堂古铜矿遗址等考古发现表明,金塔先民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冶铜技术,并且进入了铜石并用时期。青铜器的发明和制造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创举,直接导致生产工具和武器的历史性飞跃,把人类由蛮荒时代推向文明时代。
关键词: 金塔县 地方文化 火石梁遗址

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青铜器冶炼较早的国家之一。大约在4000年前,青铜冶炼技术由西亚传入中国。中国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青铜艺术品,显示了绵延1500多年中国青铜器的萌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
  据考古发现,金塔先民在距今3900年至3600年间(相当于夏商时期)就已经熟练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考古人员在距金塔县城东北约40千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处冶铜遗址,定名为“火石梁遗址”。火石梁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70米,面积约9.5万平方米。在遗址内发现和采集到陶质双耳罐,簇形纽盖,单孔、双孔石刀、石勺等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这些石器通体磨光,制作精细;陶器则有精细的几何花纹;两把石勺类似冶炼工具坩埚。遗址内东北部直径约30米的灰堆中埋藏有大量的炭结块、孔雀石和碎铜片,文化层厚度为0.3~2.2米。这些文物证明,火石梁是一处青铜器时代的陶器烧制作坊和青铜器冶炼场,属四坝文化类型,距今约3900年。普查过程中,金塔县还在火石梁遗址以东约7千米处发现了另外一处冶铜遗址,该遗址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60米,因地处四周高、中间低的一片洼地中,加之当地农民当时曾在此处发现了被他们称为“缸缸”的陶罐,此地被形象地称为“缸缸洼”。缸缸洼遗址地表密布夹砂红陶片、彩陶片和破碎的石器,东部风蚀台上有冶铜遗址,地表有大量铜矿石、碎铜块和炭釉结块。1987年以来,金塔县博物馆在缸缸洼遗址发掘和采集到石刀、石斧、石纺轮等石器300多件,陶罐等陶器22件,还有2串骨珠。这些物证表明,缸缸洼是一处烧制陶器和冶炼铜器的冶炼场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又在金塔县北山发现古铜矿遗址,距县城约90千米,因此处附近有一处被当地人称为“白山堂”的铜矿,该遗址被定名为“白山堂古铜矿遗址”。该遗址南北长382米,东西宽185米。在遗址中心位置遗存有原始矿井一处,南北长19.7米,东西宽9.1米,深4.8米,矿井壁面有原始工具凿挖痕迹。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中科院的专家实地考察,该遗址属青铜器时代的四坝文化类型,距今3900年至3600年。前有冶炼遗址,后有铜矿遗址,专家分析,火石梁遗址和缸缸洼遗址的冶炼铜来源于白山堂古铜矿。相隔20多年的两次重大发现相互印证,不仅进一步表明金塔先民在距今3900年至3600年间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冶铜技术,同时说明当时的社会已经进入了铜石并用时期。古铜矿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北方古代铜矿的开采、选矿、冶炼、铸造技术及发展水平提供了实物证据,同时也为研究古代冶铜业的萌芽和发展状况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青铜是古代劳动人民有意识地将铜与锡或铅配合而熔铸成的合金,因为以铜为主,颜色呈青,故名青铜,青铜作为合金,熔点较纯铜(红铜)低;就硬度来说,青铜较纯铜高。约在公元前2000年,中国进入青铜器时代,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大约发展了15个世纪。
  青铜器是最早广泛使用的金属。青铜器的发明和制造,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它直接导致生产工具和武器的历史性飞跃,把人类由蛮荒时代推向文明时代。甘肃地区的马家窑文化是我国青铜冶铸的起源地,而金塔境内金属矿藏丰富,高度发达的制陶业又培育出了创造高温的手段和能力,这是青铜冶铸较早兴起的物质和技术条件。
  金塔在远古时代,山川秀丽,矿藏丰富,铜矿是先民们最先发现的宝藏。由于先民们有熟练的制陶技术,对火候的掌握已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因此冶炼铜矿石已不成问题。起初,他们只能冶炼红铜,后来可以用这些红铜锻造各类小型的器物,但是要制作成生产工具,硬度还不够。在较长的生产实践中,他们对铜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在铜中加入一定含量的砒石,冶炼成砷铜,成为铜砷二元合金:或加入锡石,冶炼成锡青铜:或在铜中加入一定含量砒石、锡石,冶炼成铜砷锡三元合金。在制造铜器过程中,开始以锻造为主,在热锻后又进行冷锻加工,之后又有了用范模铸造或复合铸造等复杂工艺。尽管酒泉处于河西走廊西端,与东部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但终究由蛮荒时代迈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由于和中原地区的文化差距,西部地区错过了与中原地区前后相继进入文明社会的时机。中原地区已经建立起强大的中央王朝很久以后,酒泉乃至西部地区仍处于众多民族迁移流动、未能形成文化趋同中心的落后状态。与这种缓慢发展的社会形态相对应的是,这一地区的青铜制造也进展缓慢,有些文化类型的青铜工艺较齐家文化有所进步,但终难跨过齐家文化所代表的那个青铜制作的低级阶段,产品仍以小件器物如工具、武器、饰件等为主,极少发现青铜容器,更不用说成套的礼器了。青铜业只沿着制造兵器的方向发展,这也正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畜牧业为主体的经济,无法形成大规模青铜冶铸的生产力,也很难培养出一批专门从事青铜制造的技艺精湛的工匠;而且,不存在以严整贵族体制为核心的政治、文化环境,也就不可能产生对青铜容器和礼器的强烈需求。这种种因素都使得酒泉地域土生土长的青铜冶铸业,在幼年期就陷入了停滞和枯萎。

知识出处

金塔名片

《金塔名片》

出版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地域名片、生态名片、经济名片、文化名片、旅游名片、特产名片、音乐名片、荣誉名片。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火石梁遗址
相关专题
冶铜遗址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