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简史》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796
颗粒名称: 水利
分类号: F427
页数: 4
页码: 224-2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民国时期的金塔,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水利工程对于农业生产和当地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当时的水利建设主要包括兴修水利工程和建立分水制度。鸳鸯池蓄水库是金塔县的主要水利工程之一,坝高26.8米,长180米,蓄水量为1200万立方米,受益面积7万亩。此外,金塔县还建立了分水制度,以解决上下游之间的水利纠纷。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金塔县 水利工程

内容

水利方面,一是兴修水利工程。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政府经济部拟定《水利建设纲领》,大力倡导地方兴修水利。甘肃水利林木公
  司制订了《甘肃河西水利十二年计划》,目标是在十二年内,政府出资整理旧灌区370万亩,开发新灌区500万亩。抗战时期,中国农民银行在甘肃举办小型农田水利,金塔、鼎新两县均参与了这项工作。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发展。金塔的水利工程主要是防洪蓄水工程和渠道建设。鸳鸯池蓄水库:酒泉与金塔两县人民同用北大河之水,自1913年分县后,用水纠纷年年出现。1922年,安肃道尹王世相令酒泉县知事同金塔县知事李士璋双方磋商议定,每年立夏后五日,酒泉、、金塔在茹公渠金上坪立案分水,两县各得水五分,分水时两县各派员监分。后来,金塔县民公推赵积寿赴省府请愿,省府朱绍良遂派员来酒泉视察。但酒泉位居上游,垦殖面积大,需水量多,河水日渐减少,境内浇灌已属不足,再无余水可分供金塔农田引灌。于是甘肃省政府在1936年派建设厅技正(技术员)王仰先往该地勘测后,初步决定在金塔供水口及鸳鸯池左侧修库蓄水,拦储夏秋山洪暴发时的过量之水,以供旱时急需。后来派工程师王力仁、杨廷玉亲临其地做调查,并选定坝址,提出建设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有开工。1942年9月省政府又一次派遣工程人员,在鸳鸯池勘查测绘修建蓄水库。经呈准中央拨补库款,修建民工由两县征雇,并责成甘肃水利林牧公司主持进行。1943年6月开工,在酒泉设立肃丰渠工程处,主任工程师原素欣负责该项工程。1946年秋季,举行了水库放水典礼,工程历时四年。完工后的鸳鸯池水库为肃丰渠的主要工程,坝址在金塔县夹山水峡,坝体为石结构,坝高26.8米,长180米,蓄水量为1200万立方米,受益面积7万亩,这是河西地区也是整个甘肃,在民国时期所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工程。渠系:金塔水源,由酒泉西南、东南百余里之洮赖、红水二河发源。经过酒泉西北、下古城与临水河汇归北流,入金塔夹山口。分一支为金塔坝,由东分流。河水直通下流为王子六坝。金塔坝又分两岔,一曰金东坝,一曰金西坝。金东坝分坪三,一曰金石坝,一曰金大坝,一曰金双坝。金西坝分坪二,一曰金西坝,一曰三小岔。王子六坝总分坪六,由东渐西,一曰户口坝,二曰梧桐坝,三曰三塘坝,四曰威虏坝,五曰王子东坝,六曰王子西坝。
  二是建立了分水制度。清朝后期,随着气候变化和植被的破坏,祁连山积雪减少,众河道水量下降。加之附近各县一部分农民迁往酒泉定居,上游人口增加,耕地扩大,水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讨赖河,每年农历三四月间,来水量甚小。因此,上游各坝在大河中堵坝引水,放任自流。年复一年,原有水规自行破坏,堵河断流,成了常例。由于土地的大量集中,上游一些地主恶霸把持了水权,他们为了明浇夜退,灌湖泡荒,煽动农民群众,为其独霸水利而效力,激化了上下游之间的水利纠纷,特别是民国二年(1913年)析置金塔县,分了县也分了心,地方官各私其民,助长了地方势力,酒泉乡绅竟说“金塔所灌系山洪暴发之水”,将河水霸而不舍。每年夏秋季节,若不是洪水将上游各坝的拦河坝冲垮,下游农田滴水不见。民国十五、十六年(1926年、1927年),金塔连旱,饥荒成灾,“人民死无算”。民国十七年(1928年),黄文中(甘肃临洮人,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任金塔县县长,目睹民众饥饿不堪的凄惨情景和酒泉独霸水资源的极端不公,组织以赵积寿为首的水利委员会,专司均水之责。从此,金塔的“均水”成了有组织的统一行动。每年出动近千人到酒泉均水,双方械斗,致伤甚至死亡事件发生多起。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周济(字志拯,浙江永嘉县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任金塔县长,为政三年,每年除组织农民到酒泉均水外,还向省政府呈文,要求解决酒金两县的水利纠纷。卸任以后还以个人名义多次向水利部和甘肃省政府写报告,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伸张正义,为金塔争水鸣冤。这时,水利纠纷已达高潮,省政府才有所重视。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甘肃省政府“特定分水办法,将酒泉设立夏放水之期提前十日,先由讨赖河坝人民灌溉,至芒种第一日起,令酒、金两县长带警监督,封闭讨赖河各坝口,将水由河道开放而下,俾金塔人民按粮分配,浇灌十日,救济夏禾。至大暑前五日起,如前法将红水河开放五日,藉润秋禾”。此水案由两县县长有时甚至由酒泉专员亲率一个营或团的军警监督执行。
  酒泉有大河三:曰北大河,曰清水河,曰临水河。其三河为金塔全县之水源。但北,清二水流至下古城与临水河合而为一,经茹公渠来金百有余里。卷查老案,清乾隆二十七年,经金塔士庶等具呈陈明,前分州张会同前肃州徐判令:金塔坝得水七分,茹公渠得水三分,立案为例,各资灌溉。后茹公渠因河低水高,往往堵河塞水,以致两造纷争不已。至民国十一年,蒙酒泉县长沈、奉安肃道尹王谕令,会同金塔县长李斟酌情形秉公判令。两造在临水大河内各得水五分。复令于河口镶坪均分,刊立石碑遵为成例。并断令于屡年立夏后五日分水。同请酒金两处县长会同来渠监视以照慎重永免争端。两造遵服具结立案,兹将列宪为民之苦心及分水之成数谨列于碑,以期永垂不朽云尔。
  酒泉初等国民小学校教员兰谷茹生蕙丹书
  河南南阳府王盛义镌石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赵宗晋(甘肃天水县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金塔县长。他实地察看,周密思考后和酒泉县长凌子惟联名向省政府递呈“用科学方法,蓄置水量,节制使用,以利耕耘”的报告。认为兴修鸳鸯池水库,蓄积冬春余水是解决金塔干旱和两县水利纠纷的良策。该工程自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六月开工,至三十六年(1947年)五月竣工,蓄水量1200万立方,可供7万亩农田灌一次水。施工期间,酒泉和金塔每天各出民工两千名,累积工日86万个,国家投资法币16亿元。这座水库就是酒、金两县人民团结用水的象征。

知识出处

金塔简史

《金塔简史》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以事记史的方法,记述了金塔自远古时期以来,特别是西汉置会水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000多年以来金塔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程。通过对金塔历代历史沿革的更替、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的记录,去见证金塔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演变进程,揭开金塔多彩而又神秘的历史面纱。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