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建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简史》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784
颗粒名称: 行政建制
分类号: D035.1
页数: 2
页码: 214-2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民国时期,中国的行政区划和政府组织经历了多次变革。初期实行省、道、县三级制,甘肃共设7道,后改为省、行政区、县三级制。酒泉最初设安肃道,后改为边关道,最后改为安肃行政区。各县成立警备队,后改为区、村、闾制和保甲制。金塔县的行政区划和政权组织也经历了多次变革。
关键词: 保甲制 行政机关 金塔县

内容

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了清代的府、州、厅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甘肃共设7道,下辖77县。酒泉设安肃道。1913年改安肃道为边关道,道设观察使,肃州改为酒泉县,王子庄分州改为金塔县,高台分县(又称毛目城屯田县丞)改为毛目县。边关道驻酒泉,辖酒泉、高台、金塔、毛目、玉门、安西、敦煌七县。同时,改知县为知事。县知事下设“三班六房”,“三班”即皂班,司行刑,唱道;屯班,司催粮,要款;快班,司捕盗。“六房”即兵、刑、吏、礼、工、户。各县成立警备队,司令由县知事兼任,总司令由道尹兼任。
  民国十五年(1926年),将县属六房,改组合并,设立科、局,农村照旧实行坊隅制。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道为行政区,甘肃设六个行政区,改安肃道为安肃行政区,领酒泉、高台、金塔、毛目、玉门、安西、敦煌7县。改道尹为行政长,改县知事为县长。1929年,改毛目县为鼎新县。同时废除乡约制,推行区、村、闾制。
  民国二十年(1931年),撤销坊隅,设立区、乡制,乡下设闾,闾下设邻。各设区、乡、闾、邻长一人,分管所辖区的民事、赋税、差役等事务。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中国国民党党部执行委员会成立。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改安肃区为行政督察区,裁撤乡、闾,编保、甲。十户一甲,十甲一保,保上设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甘肃省正式划分为7个行政督察区。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任该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和驻地县县长。酒泉
  为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6月1日,酒泉专员公署正式成立,领酒泉、高台、金塔、鼎新、玉门、安西、敦煌七县。同年,取消联保,实行乡镇保甲制。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中国国民党酒泉监察委员会”成立。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九月,酒泉参议会正式成立,会址在三官楼街(今民意街)。
  民国时期,金塔县县级以下的行政区划和政权组织迭经变更,初期沿袭清制,中期有时划区设村,有时改村为乡,后期设置保甲。

知识出处

金塔简史

《金塔简史》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以事记史的方法,记述了金塔自远古时期以来,特别是西汉置会水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000多年以来金塔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程。通过对金塔历代历史沿革的更替、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的记录,去见证金塔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演变进程,揭开金塔多彩而又神秘的历史面纱。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