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简史》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766
颗粒名称: 佛教
分类号: B949
页数: 4
页码: 199-2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朝中后期,金塔地区逐渐放宽民族宗教政策,佛教得以兴盛。金塔境内有许多佛教坛庙祠堂,包括塔院寺、青山寺等。这些寺庙中供奉着不同的神祇,包括城隍、药王、娘娘、三官、土地等,每年也有各种祭祀活动。其中塔院寺和青山寺规模最大,香火最旺盛,吸引了各方的信徒。
关键词: 清代 金塔县 佛教

内容

清代中后期,清朝统治者为安抚民心,逐渐放宽民族宗教政策,金塔的佛教达到了又一个鼎盛时期。金塔境内以塔院寺、青山寺为代表,佛教坛庙祠堂基本遍布城乡各处。仅在金塔城内和周边的就有三官庙,清乾隆年间创修;三圣庙,清乾隆年间创修;娘娘庙,在城教育街,清乾隆年间创修;金西乡娘娘庙,在金西坝上杰,清同治十年建;神祇坛,在城隍庙内,每年清明日拜祷祈福者络绎不绝;先农坛,在金塔寺东,承恩门外二里许;昭忠祠,在县城内城隍庙东,河西旧城隍庙左,亦有昭忠祠;孔庙,在县城东北隅,每年春秋加祭二次,清时州同官主祭之,协台中营共助之,礼乐器数粗备,至民国纪元县长主祭之,管狱员警佐助之;城隍庙,在城南畔,清雍正十年建筑,大殿三楹,寝宫三楹,规模湫隘,左右廊房十四间,绘画十帝闫君暨役、隶、吏、胥等像。东西更有二小间,东一间妥土神,西一间妥龙神,山门三间随代上建看戏楼,同治五年肃回来攻金塔城,是夜大雨官民稍懈,贼由东城门而上,延至南门望见城隍庙内官兵蜂拥而出,不明多寡,贼心畏惧坠城而逃,咸云城隍显圣,肃城平静之后,州同郝遇龙禀明左宫保宗棠奏其神异,蒙清光绪皇帝敕封“灵应侯”并赐御书“镇慰黎元”匾额;药王庙,在城隍庙东;无量庙,在药王庙昭忠祠之右,大殿三楹,不知创之何时;娘娘庙,在无量庙之东,东座西向,每年三月十八日妇女拈香者终日不止;三官庙、官帝庙、灯山楼在无量庙西侧,不知建于何时;马王庙,在县城之北关,光绪二十五年赵国栋、陈才、万先业建筑;东岳庙,在城外之西南,光绪三十年邓义等建筑,每年三月二十八日演戏酬神;文昌庙,清同治十二年,州同郝遇龙绅士陈豫讷,顾廷选,郝映荣,曹兴孝,建置柳堤书院之左,培补文风,县城西南十王殿,在东岳庙内两庑,清光绪三十年建;县城西南曹官殿,在东岳庙前,清光绪三十年建;县城南释迦佛殿,名曰潮音寺,建筑已古,寺内有韦驮殿、观音殿、罗汉宫;城东南角魁星楼,清光绪初年建;县政府东侧土地祠,清乾隆二十七年建。
  在乡村一带规模最大、香火最旺盛的当属塔院寺和青山寺。塔院寺,据民国《创修金塔县志》记载:明朝末期,塔已倾颓,其基尚存。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金塔营游击甘州(今张掖)人孙一贵,重建土质铜顶塔,塔围七丈,高五丈,塔顶高五尺,围约一丈二尺。塔前大殿三楹,左右廊房、山门、乐台具备,四十二年告竣。延至雍正十年(1732年),性贵弟子可法,募化资财,将前后殿宇及舞殿覆瓦,谋久固之,并增筑钟楼和鼓楼。清同治四年(1865年),战乱中庙宇被焚,唯塔未受损失。光绪四年(1878年),贡生陈豫讷督修,化十方布施,仍建大殿三楹,上供释迦佛。寺庙恢复原貌,景观更加宏伟。宝塔上锐下圆,如古铜胆瓶状,土质塔身,高五丈、围七丈,外表用纸筋、白灰等物粉饰。铜铸塔顶,高五尺,围约一丈二尺,塔上供奉金面铜佛一尊。其后又有商民芦德,贡生刘怀基曾先后两次修葺之。经过多次扩建维修后,寺庙规模不断扩大,寺内殿宇层叠,殿宇、厢房、钟楼、鼓楼、山门、戏台错落有致,塔顶内供奉有大乘妙法莲花经、藏文经、彩佛像画等。气势宏伟,规模之大,令人惊叹。松柏参天,暮鼓晨钟,香火日盛,吸引了各方的信徒。众多僧人仰慕而至,广开戒筵,说法演教,金塔寺便成为河西一处著名的佛事活动胜地。青山寺,位于县城西南12公里处,居鸳鸯池水库东侧的山顶幽谷之间,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后经不断增修,前山建有王母宫,在中间山谷高低错落的峰顶,起伏不平的山峦之中,建有全圣宫、圣母宫、三教殿、三皇宫、菩萨殿、地母宫、地藏殿、王母宫、玉皇阁等风姿古朴,造型各异,气象雄伟,光彩夺目的佛、道庙宇及殿堂多处。相传最早修建的菩萨殿,是清光绪三十年间,金塔仙姑庙(今金塔镇东星村)乡民俞生德(清茶会教徒)信佛发愿,募化布施,亲自督修建造的,众人习惯称之为“老庙”。进了庙门,院内两边是斋房,中间有前后二殿,前殿为菩萨殿,后殿是罗祖殿,在殿堂上方正中间塑罗祖像,两边塑八大金刚像。从老庙往东是全圣宫,山门内前殿两侧塑四大天王像。院内有廊坊、大殿,殿内上方正中塑太上老君像、原始天尊像和通天教主像,一字排列,分坐左右,威武雄壮。幽谷西端,奇峰突兀,巍峨险峻,沿着崎岖陡峭的石阶羊肠小道穿过山腰南天门,登上峭壁峰顶,便是风格别致,最为壮观的玉皇阁。站在此处,俯瞰青山寺全貌,另是一番风景。极目四望,好像置身世界之巅。北面,古老县城的城楼、魁星楼和塔院寺古塔都隐约可见。东面,群山巍峨,层峦叠嶂。南面,诸山之后,祁连雪山如同白玉嵌在天边。西面山水相依,讨赖河宛如一条银色蛟龙顺山峡逶迤延伸。还有坐落在峰峦的三皇宫,宫内天皇、地皇、人皇彩塑和墙上惟妙惟肖的壁画,形象质朴,栩栩如生,从那三皇炯炯的目光中,使人似乎看到了翻滚的远古历史风云。另外,王母宫内的王母娘娘塑像,地藏殿内的地藏、十殿阎君,各个奇特传神,塑土精妙。这些精湛技术,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中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此外还有旧城隍庙,在东五五福村之东,清乾隆年间创修,光绪十二年重修;雷坛,在县城北六十里许,旧寺墩地址建筑;东坝三分官井庙,清雍十二年创建,光绪十五年重修;东坝头分仙姑庙,创建无考,相传夷人所建;维新村雷坛庙,在二分,清同治年间被焚,光绪三十一年重修;维新村无量庙,在下东沟,创建时间无考;人和村山陕庙,清同治六年被焚,光绪中叶重修;金东下截三官庙,清乾隆年间建;太和村关帝庙,清同治六年建;太和村马王庙,清光绪二十六年建;户西谭家湾八蜡庙,清光绪二十一年建;户口坝二墩全圣宫,清乾隆二十八年建;户口坝三墩龙王宫,清光绪三十四年建;户口坝通顺渠灵佑宫,民国十年建;古墩子龙王宫,清光绪十九年建;上新坝五圣宫,清光绪三十三年建;小河口全圣宫,清光绪十九年重修;三上岔河坝三圣宫,清光绪十七年重修;六沟龙圣宫,清光绪元年建;三上西岔五圣宫,清乾隆五年重建;三上东岔九圣宫,清乾隆十七年创建;三下柴门子灵佑宫,清乾隆五年建,光绪三十三年重修;三下黑树窝三圣宫,清嘉庆元年建。光绪二十四年重修;三下燕麦湾五圣宫,清嘉庆八年建;三下东三沟雷祖宫,清嘉庆二十五年创建,同治六年被毁,光绪二十八年重修;太和村圣母宫,清光绪二十年建;太和村西北九圣宫,清光绪初年建;太和村圣母宫,清光绪初年建;青山寺全圣宫,清光绪三十年建。在城西南三十里,包括圣母宫、三教殿、三皇宫、菩萨殿、地母宫、地藏殿、王母宫、老母宫、玉皇阁,以上诸宫殿均相连;三下新寺墩仙姑殿,清道光三年建,光绪二十八年重建;三下新寺墩菩萨殿,清道光二十年创建,光绪元年重修;三下东岔娘娘殿,清乾隆二十八年建;三下圣母殿,清道光十二年创建,光绪二十七年重修;金塔县天佛殿,在城东南五里许之塔院寺内,另有接迎殿,天王殿俱在寺内;四维乡西移牛王殿、山神殿、龙王殿,距县城西北六十里;太和村眼光殿、五圣宫、药王庙,地点在西红屯庄;三下鲁班楼、药王楼、魁星楼、雷祖宫,均清光绪十八年建;三下新寺墩玉皇楼,清道光五年建,同治四年肃州回匪蹂躏焚烧,光绪二十七年重修;永和村九莲寺,清雍正初年建;三多乡孔雀寺,清雍正十二年创建,光绪十二年重修;三下上四沟普济寺,清嘉庆二十五年建,光绪二十八年重修;磨头分牛王庙、磨五分药王庙、磨四分庙、二号孔庙;天仓石佛寺,距县城东北二百里,清乾隆三十六年重修;太和村内土地祠,清同治六年建;东坝城隍庙侧虫王庙,清乾隆时建;小梧桐坝庙;梧厨庙、梧桐大坝庙;上八分庙;新八分庙;大庄子屯庄龙王庙;二杰庙;牛头湾庙;头墩庙。
  六坝六坪下各有龙王庙,名曰石庙子,用以治水。

知识出处

金塔简史

《金塔简史》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以事记史的方法,记述了金塔自远古时期以来,特别是西汉置会水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000多年以来金塔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程。通过对金塔历代历史沿革的更替、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的记录,去见证金塔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演变进程,揭开金塔多彩而又神秘的历史面纱。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