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军政建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简史》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73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军政建制
分类号: K231.2
页数: 2
页码: 137-1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朝在边疆地区推行军政合一的镇、卫、所三级管理体制,在东北、西北和西南等靠近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九个边防重镇。甘肃镇位于最西端,大约设置于弘治年间,总兵驻甘州卫,下辖12个卫和3个千户所,无州、县设置。金塔寺在明初设守备,后改游击来管理防务。
关键词: 明朝 边疆地区 金塔县

内容

明朝在东北、西北和西南等靠近少数民族边疆地区推行军政合一的镇、卫、所三级管理体制。洪武初,管辖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军政机构主要是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初设于河州,后设于庄浪(今永登县),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迁至甘州。
  为巩固边防,防患北元复辟,在“固守封疆”思想主导下,从明成祖时期开始,经洪熙、宣德、景泰、天顺、成化各朝,到明孝宗弘治年间,明朝统治者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在九镇之中,甘肃镇位于最西端,大约设置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总兵驻甘州卫(今甘肃张掖市)。其“夹以一线之路,孤悬两千里,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遮胡虏”(程道生《九边图考·甘肃》)“近而藩垣四镇,远而纲领九边,通玉帛于天方,列毡庐于疆场,黄河、黑水、昆仑、崆峒际天极地,巍然一大镇也”(《赣州府志·艺文志》卷13,乾隆四十四年刊本)。甘肃镇由陕西行都司负责防务,下辖12个卫和3个千户所,无州、县设置。卫所的组织系统:一卫统领十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统领十个百户所,一个百户所统领两个总旗,一总旗统领五小旗,一小旗统领十名左右士兵。据《肃州新志校注》记载:“其兵制大率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二十人为一百户所。”守御千户所直属指挥使司。在卫所中,设指挥使司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在酒泉置肃州卫,所辖范围为今酒泉市肃州区和嘉峪关市。同时,在金塔境内置威远卫、威虏卫。威远卫领威远、天仓、平朔、毛目四所,即今金塔县东部的鼎新片。威虏卫辖金塔县西部的王子庄全境。永乐三年(1405年)裁威虏卫,并入肃州卫,设置中右、中中二所管理。后又裁撤威远卫并入镇夷千户所(洪武三十年设)。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金塔寺设守备一员。据《肃州新志校注》记载:“金塔寺营副将一员,明初设守备,既改游击。”明代的游击是明朝镇守边防的军官,位次于游击将军,无品级,无定员,因事增置,统兵戍守。因此,在设置威虏卫和威远卫之前,金塔寺堡有守备,后改游击来管理这一带的防务。

知识出处

金塔简史

《金塔简史》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以事记史的方法,记述了金塔自远古时期以来,特别是西汉置会水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000多年以来金塔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程。通过对金塔历代历史沿革的更替、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的记录,去见证金塔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演变进程,揭开金塔多彩而又神秘的历史面纱。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