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吐蕃占领时期的金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简史》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70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吐蕃占领时期的金塔
分类号: K231.2
页数: 2
页码: 112-1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吐蕃在安史之乱后占领河西地区,对当地人民实行军事管制和奴隶制统治,强迫民众穿吐蕃衣服,学说吐蕃语,左衽而服、辫发文身。吐蕃重视佛教发展,实行寺户制度,寺学成为当时河西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河陇边将论恐热与鄯州节度使尚婢婢相攻不已,多年混战使其两败俱伤,这一地区内的各族人民遭到深重灾难,各族人民的起义和反抗风起云涌,吐蕃局势一时大乱,其在河西的势力逐渐衰败。
关键词: 吐蕃 军事管制 金塔县

内容

吐蕃占领河西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曾与唐朝在西域长期争雄的吐蕃统治者看到西部边塞防务空虚,便向唐朝发起进攻。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吐蕃攻陷甘州和肃州,金塔被吐蕃占领。至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敦煌人张议潮将吐蕃赶出河西,占领河西、陇右十一州,金塔被吐蕃统治长达84年。
  统治措施
  吐蕃占领金塔初期,实行奴隶制统治。吐蕃军队焚荡庐舍,践踏庄稼,屠掠民众,进行大规模的野蛮破坏,而且把大半汉族人民掠为奴隶,替吐蕃奴隶主耕田放牧。在行政管理上废掉了唐代原有的州、县、乡、里制度,而实行本民族的军部落、民部落和通颊部落的部落制。吐蕃占领河西后,首先建立军事管制政权,在河西设置武威及敦煌两个军镇,金塔所在的肃州属敦煌军镇。并在河陇一带先后设置了青海、鄯州、河州、凉州、瓜州五节度使,设节儿,并利用各族上层进行间接统治,吐蕃只派大臣、将领监督和镇守。千户是吐蕃(奴隶主)统治下的奴隶制部落中最基本的单位,千户为部落长。千户下设小千户,为管理五百户人家的组织。小千户以下有百户,设“将”一人,相当于百户长(吐蕃成作勒曲堪)。百户下设十户长(吐蕃称作勒堪)。在经济上实行计口授田、按户纳突和服役的“突田制”(一突相当于现在的十亩)。土地都成了吐蕃的王田,通过部落的形式按人口授田,组织生产,征收税赋。畜牧业经济较为活跃,其畜产品品种包括牛、犬、名马、彘和骆驼、驴等。在民族政策上实行民族同化,强迫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民众穿吐蕃衣服,学说吐蕃语,左衽而服、辫发文身。由于民族歧视和阶级剥削,许多老百姓背井离乡,千里河西一片荒凉,金塔经济文化由盛到衰,民不聊生,人口急剧下降。
  吐蕃占领河西后,十分重视佛教发展,寺院出现寺户制度,每个寺院都拥有大量土地,并有专门从事手工业和畜牧业的人员,为寺院创造更多的财富。寺院的发展促进了寺学的快速发展,成为吐蕃统治时期河西教育的突出现象,寺学在吐蕃占领时期曾经对培养人才(译师)创造汇集藏汉历史文化典籍、发展文化等方面起了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州县学废止后酒泉一带教育的空缺。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吐蕃赞普朗达磨遇刺身亡,国内大乱。河陇边将论恐热与鄯州节度使尚婢婢相攻不已,“杀其丁壮,劓其羸老及妇人,以槊贯婴儿为戏,焚其庐室”,多年混战使其两败俱伤。《资治通鉴》记载这场混战的结果是“二千里间,寂无人烟”“赤地殆尽”。这一地区内的各族人民,遭到长达20余年之久的深重灾难,各族人民的起义和反抗风起云涌,吐蕃局势一时大乱,其在河西的势力逐渐衰败。

知识出处

金塔简史

《金塔简史》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以事记史的方法,记述了金塔自远古时期以来,特别是西汉置会水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000多年以来金塔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程。通过对金塔历代历史沿革的更替、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的记录,去见证金塔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演变进程,揭开金塔多彩而又神秘的历史面纱。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