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考古发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实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简史》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68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考古发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实物
分类号: K892.442
页数: 4
页码: 98-1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金塔县板滩墓群中,一座魏晋墓葬内出土了一件“衣物疏”,这是古人放置于墓葬中的随葬物品清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服饰文化。此外,还发现了一座伏羲女娲棺板画和一座木牌楼,这些文物为研究金塔魏晋历史和这一时期的民俗及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佐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艺术水平。
关键词: 民俗 文化艺术 金塔县

内容

魏晋衣物疏
  2011年4月,在金塔县板滩墓群内的一座魏晋墓葬中出土的一件“衣物疏”。该衣物疏为一长方形木牍,已残断为3块,右侧完整,上、下两端均有缺损,左上侧缺损严重。残长15厘米,下宽6.5厘米,上宽4.3厘米,厚0.4~0.6厘米。木质已严重腐朽,多数字迹模糊不清。所书文字从木牍右上角起头竖写,残存八行。释文如下:第一行:“故布衫一领故口口口二量口口口口故口口”;第二行:“口二口故纑群(裙)二领故布群(裙)三领故口口”;第三行“口口故口一具口口明器一口故口口口”;第四行:“故口履一量故口履一量故口口”;第五行:上部三分之一缺失,缺失部分下有“二双”二字,以下空白,最下面有“故口口”三字;第六行:上半部分缺失,缺失部分下有“双”字,以下空白,最下面有“采带口”三字;第七行:上部三分之二缺失,缺失部分下有“杂衣物五十六种口”;第八行:上部三分之二缺失,缺失部分下有五字,字迹模糊不清,无法辨认。据此推断,这可能是墓主人随葬物品的清单,即“衣物疏”。此衣物疏在金塔汉晋墓葬中首次发现,实属罕见。(附照片)
  衣物疏,是古人放置于墓葬中的随葬物品清单。墓中随葬物品清单的习俗,在华夏文明中由来已久。衣物疏,是从遣册发展而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也是遣策的一种。遣策是战国时期先秦古人在丧葬活动中记录随葬物品的清单,以简牍为主要书写材料。到了汉朝初年,古墓中又出现了一种不同于“遣策”的简牍,学者或称之为“告墓牍”,或名之曰“告地下官吏文”,有的学者也叫“告地策”。“告墓牍”实际上被当作一种冥界凭证,用以保障亡灵在冥界正当通行、居留和占有财物的权利。这一时期,在记录随葬物品内容颇为广泛的“赗方”与“遣策”的基础上,专门的“衣物疏”“物疏”“小物疏”等出现。约从东汉开始,又流行一种在墓中放置“墓莂”(俗称“买地券”)的习俗,就是模拟人间土地买卖的契券格式,虚构向神灵购买坟墓地权的契券,这种契约多数是刻在长方形的铅板上,也有的刻在玉板或书写在铁板、陶柱、青砖和石等物之上。待到东汉中后期,出现了在幕中放置一种陶质的“镇墓瓶”,瓶内有时还盛放朱砂、雄黄、水晶等物,瓶上有朱书文字和附录,当代学者称这种文书为“镇墓文”或“镇墓解除文”。
  魏晋时期,“告墓牍”与“镇墓文”渐行消失,“衣物疏”继承了两汉时期的定式。
  此衣物疏在金塔首次发现,实属罕见,一方面填补了金塔衣物疏的空白,另一方面,为研究金塔魏晋历史和这一时期的民俗及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佐证。同时,也为考证魏晋衣物疏的书写格式和用词规范以及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和汉字演变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魏晋时期是中国汉字书法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件衣物疏为后人留下了这一时期书法的活标本。更重要的是这件衣物疏的记载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服饰文化。从这件随葬衣物疏清单内容看,当时活着的人们希望死者在冥世继续生活,所以为他们陪葬了日常生活中所能用到的一切物品,上至冠帽,下至鞋袜,春夏秋冬、里里外外应有尽有,如衣、裙、裤、面衣、鞋、袜、枕、被、褥、糸(丝)带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饰品,再现了当时这一地区居民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
  魏晋伏羲女娲棺板画
  2007年7月,金塔县博物馆对大坡梁墓群内一座因受雨水侵蚀和车辆碾压而塌陷的古墓葬进行清理,墓室为单室土洞结构,东西长2.8米,南北宽1.4米,高1.6米,内有棺木两副,为双人合葬墓。经现场清理,棺木木质为西北特有的沙枣木,左边棺木和尸骨已腐烂,右边的棺木保存较好,在长2.5米,宽0.6米,厚0.05米的棺盖内侧绘制有彩画。据考为女娲与伏羲人首蛇身画像,伏羲头戴山字形官帽,左手托日,右手持矩;女娲头盘发髻,右手托月,左手持规,象征天地方圆。两人身为蛇身,缠绕交错。画幅上下以墨线勾绘日月星辰,象征整个宇宙。画像描绘手法古朴自然,形象生动,线条流畅,色泽艳丽。
  魏晋木牌楼
  2011年4月,金塔县板滩墓群内一座魏晋墓葬内出土了木牌楼1个,上下共有三层,6幅画面,内容为人物和松鹤;木版画11块,画面内容以人物和松鹤为主,一块木版用白、黑、黄三色画一白虎形象,昂首张口。这些木版有的有明显的焚烧痕迹,残缺不全,但从它们的结构看,当时应该是组合在一起的。其中一块保存较好的木版,画面中为一老者坐在凉亭里乘凉喝茶,面前一童子正在烧水。画面形象鲜活,用笔简洁,构图质朴,体现出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绘画思想。
  此外,金塔博物馆还收藏有许多出土于本县魏晋墓的陶器随葬器物,既有日常生活用品,如陶罐、陶樽,陶仓等,还有一件陶灶,质地为灰陶,整体平面呈三角形,上呈三角形分布有三个圆形火口,前侧有长方形的灶门,也有交通工具,如魏晋陶轺车,质地为灰陶,形似推车,双轮,双辕。车轮与车厢可以分离。轺车造型逼真,线条粗犷有力,表现力强,质地坚硬。并有大量动物画像,如褐陶牛,呈颔首站立状,两眼直视前方,四肢粗壮有力,形态逼真;陶卧羊,质地为灰陶,呈俯卧状,羊角转向,嘴微张。该藏品制作的泥坯略显粗糙,但刻画手法新颖独特,用寥寥几刀就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羊形象,实为随葬器皿中的精品;陶鸡,质地为灰陶,鸡头、腹、尾全,形似啄食。该藏品捏塑而成,手法简单,形象逼真,虽属随葬器皿,但也不乏艺术观赏性。这些随葬明器,既体现了当时手工业水平的高低,也为研究当时的经济社会生活和丧葬习俗提供了实物依据。

知识出处

金塔简史

《金塔简史》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以事记史的方法,记述了金塔自远古时期以来,特别是西汉置会水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000多年以来金塔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程。通过对金塔历代历史沿革的更替、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的记录,去见证金塔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演变进程,揭开金塔多彩而又神秘的历史面纱。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