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简史》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0678
颗粒名称: 北魏时期
分类号: K294.24
页数: 3
页码: 88-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北魏拓跋珪称帝后,通过一系列政策巩固了政权并发展了经济。北魏政权在西进和南下的过程中,吸收了多个民族,采取了因地制宜、胡汉分治等措施来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和建立社会秩序。在河西地区,北魏广泛推行屯田和均田制,使自耕农民数量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增加,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然而,在北魏统治后期,鲜卑贵族生活腐化奢靡,官吏贪婪残暴,民众负担沉重,导致内部变乱和外部民众起义的爆发。最终,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
关键词: 南北朝时期 巩固政权 金塔县

内容

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前秦太初元年)正月,鲜卑族首领拓跋珪称王建国,北魏政权建立。北魏太延五年(439年),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金塔开始归属北魏统治。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金塔归属西魏统治。北魏历14帝,共149年。拓跋珪建立北魏之初,东征西讨,征服周围部落,不断扩大地盘,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政权。他通过“息众课农”“计口授田”“离散诸郡,分土定居”等政策,巩固北魏政权,加速了北魏封建化进程,为拓跋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拓跋珪之后的继任者明元帝,继承了他的政策,发展农业,休养生息,任用贤能,整饬吏治,使北魏政权进一步巩固。
  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明元帝去世,拓跋焘继位,为太武帝。他积极向西拓展,击败占据关中的大夏赫连氏政权,元嘉八年(431年),攻占关中,驱逐大夏。元嘉十三年(436年),北魏攻灭北燕,占领辽西。元嘉十六年(439年),北魏灭北凉,占据河西走廊,其势力开始向西域地区深入。
  当时酒泉、敦煌分别为北凉余部沮渠无讳、沮渠唐儿占据。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二年(441年),北魏进攻酒泉、敦煌。次年,沮渠无讳、沮渠唐儿放弃酒泉、敦煌,率领万余人,投奔西域宗室兄弟沮渠安周。酒泉遂被北魏占领。北魏灭北凉后,依例在河西地区建立军政制度,在酒泉境内设敦煌镇(后改瓜州),治敦煌县,辖酒泉军、晋昌戍、乐涫戍等。
  至此,从公元4世纪开始的北方分裂局面,重新归于统一。中国进入北方北魏政权与南方刘宋政权相对立的南北朝时期。
  北魏在西北地区的行政建制,基本沿袭魏晋以来的州郡制度。据《魏书·地形志》所录,北魏在西北地区设立二十一州、七十六郡。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罢敦煌镇置瓜州,辖敦煌、酒泉、玉门、常乐、会稽、效谷、寿昌七郡,州刺史驻敦煌。至此,北魏在今甘肃境内设置8州,统45郡,领113县。孝昌二年(526年),废会水县,按水系将县境西部(王子庄)并入酒泉,东部(毛目)并入张掖。
  北魏是北方游牧民族在黄河流域建立的政权,在西进、南下过程中,吸收了多个民族。北魏政权建立后,民族矛盾尖锐,各地方政权之间相互攻伐和兼并,连年战争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凋敝,社会衰败。为巩固政权,北魏统治者采取因地制宜、胡汉分治,迁移人口、充实内地,减免徭役、赈恤灾荒,重视农业、发展经济,推崇儒学、兴办教育等一系列政策,缓和民族矛盾,发展经济,重新建立社会秩序。
  北魏拓跋珪称帝后,注意劝课农桑,积极制定赋税制度。北魏统一河西后,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屯田,并广泛推行均田制。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颁布三长制(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均田令。实行后,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民大量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相应增加,农民赋税负担也有所减轻,使北魏社会经济得到明显恢复和发展。北魏的三长制后来成为北齐、隋、唐时期乡里组织的基础。
  北魏统治后期,鲜卑贵族生活日趋腐化奢靡,官吏贪婪残暴,百姓兵役、徭役、赋税负担日趋沉重。境内各种矛盾逐渐尖锐并不断激化,引起民众强烈不满。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来势凶猛。在外部民众起义打击之下,内部变乱也不断发生,权臣之间的争夺也更加激烈,他们争权夺利,相互攻杀,北魏统治大权旁落,难以为继。北魏永熙三年(534年)七月,高欢攻破洛阳,孝武帝西奔关中投靠宇文泰。十月,高欢拥立11岁的清河王元亶世子元善为帝,是为孝静帝。后移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史称东魏。孝武帝西奔关中后,宇文泰迎接到长安,建立西魏政权。至此,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此时,金塔归属西魏统治。

知识出处

金塔简史

《金塔简史》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以事记史的方法,记述了金塔自远古时期以来,特别是西汉置会水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2000多年以来金塔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历程。通过对金塔历代历史沿革的更替、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的记录,去见证金塔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演变进程,揭开金塔多彩而又神秘的历史面纱。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